第43章 多慮有失

騎隊策馬而來,烈陽暴曬的黃土路揚起渾黃巨龍似的飛塵,將近窄橋大營,奔馬才漸次減速,露出當頭幾名將領的身影。陳韓三裡穿青衣褂子作裡襯、外穿黑甲,踩着馬鐙,眯眼眺望大營轅門兩邊的望樓,身後兩百餘騎卒滴溜溜的兜着繮繩,勒馬在原地打轉。

這狗日的天真是熱,胯下汗津津的都溼了一片。有人貪涼爽,甲衣裡不穿襯裡,一路狂奔,一身老皮也給甲衣磨得血肉模糊,浸了鹹汗,激得更疼,呲嘴咧牙的,心裡大罵這時候突然加強攻勢的江東左軍,害他們從沂水那邊的大營頂着日頭趕回來……

“左護軍回來了……”軍士打開厚重轅門,又高喊着逐次往裡通傳,營中諸將手裡無事的都到轅門來迎。

陳韓三驅馬馳入營中,翻身下馬,不急於回大帳,先爬上望樓,眺望南邊的曠原。

此時日頭剛跌,正是一天裡最酷熱的時辰,好些騎兵在南邊的曠原奔逐纏殺。

江東左軍在沭口的大營出兵,要將這邊的斥侯從窄橋以南的區域都驅逐出去,小規模的追逐戰從破曉時到現在就沒有停過。

還看不出江東左軍的意圖,陳韓三看了好一會兒,腦袋給日頭曬得發暈,也看不出江東左軍有出動大規模步卒的跡象。

“杆爺從東營過來了……”

聽身邊人提醒,陳韓三扭頭看去,看到孫杆子孫壯正帶着人從鐵索浮橋到西營來,他也沒有下望樓,等孫杆子他人過來。

窄橋原爲橫於沭水河下游的一座大木橋,距沭口有二十四五里,橋早些年給洪水沖毀,地名倒留了下來。

這一段的沭水河,岸窄流急,爲阻江東左軍沿沭水河北進接援守沭陽的官兵,也爲了對抗江東左軍在沭口的大營,陳韓三便在這裡結營駐軍。

窄橋大營分東西營,跨河而立。

西營是直接佔了橋西頭的窄橋鎮,將鎮子裡的百十戶住民逐走,沿着鎮子外原有的土圍子再築一道柵牆進行加固,作爲軍營,規模頗大,陳韓三率本部一萬餘精兵入駐。

孫杆子率部奔襲奪下雲梯關後,按原計劃本要趕去徐州參加那邊的攻城戰。

孫杆子是先鋒渠帥,不善長謀,但善打攻堅戰,麾下陳漬、張苟諸人皆是勇將,拉去打徐州堅城,那是再合適不過。

只是,江東左軍進入淮北之後,淮河沿線的形勢就大變。

雖說沭陽與臨沂之間還隔着剡城,但江東左軍完全可以繞過剡城,直接進入臨沂境內,對圍攻徐州的大軍側翼造成威脅。

劉安兒便讓孫杆子繼續留在淮北,與陳韓三一起壓制住江東左軍。

孫杆子佔了橋東頭的村寨,稍加整固,立爲東營。東營規模較小,不過孫杆子帶過來的本部精兵也就四五千人,也不覺得擁擠。

東西營之間以鐵索浮橋相接,在鐵索浮橋下方的河道里還有密密麻麻的打下上百根暗樁,也沉了不少船去堵河道。

在窄橋的上游還伐了數百根巨木系在岸邊,等着下游的封河大陣給江東左軍的水營所破,就砍斷繩索,任數百根巨木隨激流衝下,去撞毀江東左軍的戰船。

孫杆子帶人進了東營來,手腳並用爬上望樓,手招額前望向遠處的曠原,問陳韓三:“韓三,你足智多謀,這幾日淮安這麼大的動靜,你怎麼看?”

眼前看到的彷彿是撥不開的濃霧,隱隱約約的看到一些輪廓,卻未必就是真的,陳韓三看了孫杆子一眼,說道:“聽說午前馬蘭頭派人過來,我怎麼沒有見到?馬蘭頭怎麼說?”

流民軍沿沭水、泗水分區設防,既堵長淮軍南逃之路,也堵江淮援軍北進之途。

沭水這邊以陳韓三、孫杆子爲首,以窄橋大營防線爲主,防備江東左軍沿沭水北進援臨沂;泗水那邊以匪帥馬蘭頭爲首,守宿豫、泗陽、睢寧諸城,防止江淮援軍沿泗水北進援徐州。

楊全在河中府給樑成翼所殺,馬蘭頭倒成了劉安兒麾下最智勇雙全的將領了。

流民軍要打徐州,除北面樑習、西北曹義渠外,最擔心江淮援軍沿泗水北進解徐州之圍,劉安兒在諸將中挑馬蘭頭出來守泗水。

馬蘭頭也善守城,在洪澤浦起兵之初,劉安兒守泗州,馬蘭頭守五河,直接與左尚榮的長淮軍對峙了有半年多時間,最終纔有濠州大捷。

馬蘭頭麾下有近四萬兵馬可用,分駐泗陽、宿豫、睢寧等城寨。

孫杆子與馬蘭頭都是洪澤浦水寨出身,算是劉安兒的嫡系,彼此間關係親密。

陳韓三當年投靠官府時,手裡沾了很多血,流民軍裡有許多將領都排斥他,馬蘭頭便是其中一人。

孫杆子摸了摸鼻子,說道:“馬蘭頭號稱識得幾個字,但看他那個鳥樣,拿筆比拿大槍還累,能少寫一個字,絕不肯多畫一筆的,他派來的人,已經給我打發走了,馬蘭頭什麼屁話,我說給你聽也一樣……”

陳韓三面無表情的點點頭,馬蘭頭對他會有什麼態度,孫杆子這魯莽漢子又如何能幫着掩飾。陳韓三不介意馬蘭頭眼裡沒他,對當前的局勢,倒也想聽聽馬蘭頭有什麼不同於人的看法。

“江東左軍在北岸聚集的兵力超過萬人,劉庭州在淮安募了上萬民勇,都拉到山陽縣準備渡淮,老馬那裡的壓力很大。老馬不擔心別的,怕就怕林縛在這裡虛晃一槍,最後還是將江東左軍拉到西線,沿着泗水往裡衝,”孫杆子說道,“要真這裡,老馬那邊就未必能擋住!”

陳韓三蹙眉思忖。

孫杆子直腸子,心裡藏不住話,不等陳韓三說什麼,又徑直說道:“我覺得老馬擔心有道理,我想過沂水西岸去,能照顧到泗陽、宿豫……”

孫杆子所說沂水,是指剡城縣下來的舊河道,水面雖寬,但是河牀上築攔水壩截水,除了行洪之外,差不多已經是條廢河,摸到攔水壩的位置,能趟水過河去,戰船則進不來。

聽孫杆子這麼說,陳韓三眉頭一跳,下意識的認爲孫杆子想溜去宿豫跟馬蘭頭搭夥。

“我覺得馬渠帥過慮了……”陳韓三沒有說話,他身後一人插了一句話。

孫杆子回頭看了一眼,見是陳韓三的師爺馬臻,眉頭微蹙,問道:“怎麼說?”

馬臻原是落魄秀才,在陳韓三統領緝盜營時,就給招攬,後來又給陳韓三脅裹着叛投流民軍,一直以謀士自居。大熱天氣,馬臻還穿着長衫,頭戴儒士方巾,身上汗水潺潺而出,給烈日曬得頭暈眼花,身姿還挺直如鬆,是個好面子的人。

“若說對劉庭州的瞭解,除我家韓帥外,不作第二人想,”馬臻說道,“這老頭死犟,當初韓帥將刀架在他幼子頸上,要他打開山陽縣城門,他倒第一個拿箭就射,致使韓帥最初沒能奪下山陽,獻給安帥……所以劉庭州渡淮援徐,我信,林縛渡淮援徐,虛張聲勢爾。劉庭州與林縛因這事鬧不和,也斷不會有假。”

“既然你以爲林縛是在虛張聲勢,不會有什麼大動作,那我去沂西,應該也沒有什麼鳥事!”孫杆子說道。

“我說林縛渡淮援徐州是虛張聲勢,並沒有說他不搞什麼大動作,”馬臻說道,“林縛與劉庭州在淮安鬧得那麼厲害,要是林縛願意出兵,劉庭州有必要倉促之間招募民勇渡淮?但是劉庭州招募民勇渡淮聲勢搞得這麼大,林縛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被迫要跟着渡淮……”

“我給你繞糊塗了,”孫杆子撓着鬢頭,問馬臻,“你是說林縛渡淮是給劉庭州所迫?他手握兵權,出不出兵,劉庭州那個老頭能逼迫得了他?”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馬臻輕笑道,“林縛手裡有兵,有地盤,但有多少兵,有多大的地盤?撮爾小縣罷了。劉庭州作爲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渡淮戰死,林縛作爲帥臣卻縮在淮安城不出。不要說天下讀書人,便是江東郡的讀書人戳着他的背脊罵,也足以罵得他這輩子都擡不起頭來。”

孫杆子嘴脣一撇,對馬臻的這番話不屑一顧。在他看來,林縛崛起江東,飛揚跋扈很投他的胃口,是朝廷爪牙裡的一個另類,心裡甚至爲林縛給朝廷辦事暗暗可惜,心想這樣的人物應當跟着安帥一起將這狗日的朝廷攪個稀巴爛纔對。

孫杆子的神態令馬臻心裡不悅,倒也能忍住,繼續說道:“當前,林縛與劉庭州形成兩路北進援徐的勢態,劉庭州在西路渡淮搶泗口北進,林縛在東路沿沭水北進,兩路齊頭並進。劉庭州受阻,林縛也受阻;劉庭州若在西路戰敗身死,林縛在東路打幾場硬仗再退回去,便說渡淮援徐失利,誰還能再指責林縛什麼?”

“就你們這些讀書賊肚子裡壞水、膿貨多,別人哪有這麼多花花腸子?”孫杆子蹙着眉頭說道,偏偏找不到理由反駁馬臻。

給孫杆子這麼說,馬臻發青的臉也漲紅如熟蟹,他關鍵要說得孫杆子沒有藉口將兵拉到沂西去,有什麼氣也先忍着,繼續說道:“劉庭州在淮安招募的都是烏合之衆,馬爺手裡兵多將廣,要是說馬爺擋不住劉庭州北上,真就是小看馬爺了——沭水這邊卻有硬仗要打。林縛不會去救嶽冷秋,卻是個貪功之徒,特別是劉庭州在西路一旦戰敗身亡,林縛更要在我們這邊找個交待——孫爺你不能離開東營啊!”

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19章 禮山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7章 僧院屠戮第47章 網更密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61章 黨同伐異第40章 銀子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64章 軍功賞爵第89章 勸進(一)第144章 刺客第85章 鶴城之失第12章 三月之謀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9章 三沙灣第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12章 餌與陷阱第2章 江寧風潮(2)第22章 立城擴軍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1章 巢東第79章 火中慄第146章 賊船第24章 高麗戰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47章 攻城第54章 長淮新軍第3章 聯曹第155章 勇將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95章 左右爲難第36章 歪理邪言第88章 對峙第22章 立城擴軍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9章 拔營第97章 晉安攻守第45章 行路難第107章 海攻第42章 伏火弩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85章 信心第60章 偏師奇襲第41章 勤王北上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22章 立城擴軍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62章 嶽冷秋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27章 失城第116章 斬將第127章 俘兵第29章 飛來一城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35章 抉擇第39章 封河第75章 密約(二)第20章 二月崇州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42章 伏火弩第四章 朝天湖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33章 主公第76章 密約(三)第86章 戰爭陰雲第69章 信陽第57章 北進側擊第54章 長淮新軍第56章 態度第71章 軟禁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64章 軍功賞爵第56章 見疑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108章 交易第21章 國務第62章 臨戰第11章 嫡爭(二)第58章 軍功交易第103章 定策第77章 吳黨裂痕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74章 顧慮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57章 自薦爲妾
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19章 禮山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7章 僧院屠戮第47章 網更密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61章 黨同伐異第40章 銀子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64章 軍功賞爵第89章 勸進(一)第144章 刺客第85章 鶴城之失第12章 三月之謀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9章 三沙灣第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12章 餌與陷阱第2章 江寧風潮(2)第22章 立城擴軍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1章 巢東第79章 火中慄第146章 賊船第24章 高麗戰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47章 攻城第54章 長淮新軍第3章 聯曹第155章 勇將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95章 左右爲難第36章 歪理邪言第88章 對峙第22章 立城擴軍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9章 拔營第97章 晉安攻守第45章 行路難第107章 海攻第42章 伏火弩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85章 信心第60章 偏師奇襲第41章 勤王北上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22章 立城擴軍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62章 嶽冷秋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27章 失城第116章 斬將第127章 俘兵第29章 飛來一城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35章 抉擇第39章 封河第75章 密約(二)第20章 二月崇州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42章 伏火弩第四章 朝天湖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33章 主公第76章 密約(三)第86章 戰爭陰雲第69章 信陽第57章 北進側擊第54章 長淮新軍第56章 態度第71章 軟禁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64章 軍功賞爵第56章 見疑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108章 交易第21章 國務第62章 臨戰第11章 嫡爭(二)第58章 軍功交易第103章 定策第77章 吳黨裂痕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74章 顧慮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57章 自薦爲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