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求死之道

相比較寧王南下就藩的慢騰騰,樑習出鎮山東的動靜卻如烈火燎原。

崇觀十一年正月初八,林縛自江寧返崇州,鄭國公樑習改封魯國公的恩旨便已詔告天下。在恩旨詔告天下之前,魯國公樑習、長鄉侯樑成衝父子就從沁陽募得精兵萬餘,西擊佔據臨清的天襖叛軍。

天襖流民軍在臨清兵力高達四萬餘人,守將依仗兵多在城下列陣迎戰,一戰便潰,樑習父子趁潰奪城。是役殺俘叛軍逾兩萬餘人,進窺濟南、平原,使濟南、平原兩地天襖叛軍惶惶難安。

灌雲伯、沁陽將軍樑成翼率精兵六千從沁陽出,北擊溫縣,叛將楊全所部流軍民被迫退出黃河以北。

有陳塘驛之敗,取代靖北侯蘇護鎮守燕北遼地近十年的樑習、樑成衝、樑成翼父子被迫交出邊軍大權返回沁陽。

有擁二帝登位之功的樑家父子,除了次子樑成翼擔任沁陽將軍外,所轄兵馬不過十營六千人,樑習、樑成衝這兩個樑家核心人物則三四年都隱逸不出,便是萬壽宮的樑太后這幾年也極少見外臣,給世人造成一個錯覺:慶裕帝以來,當朝最得寵的權宦之族梁氏算是徹底蓑落了。

百足之蟲雖死不僵,何況梁氏只是蟄伏不出?梁氏此次出山,頗有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氣慨。

湯浩信求死之時看得極準:北方局勢糜爛如此,李卓備防東虜也有勉強,嶽冷秋還不足以平息流民大亂,崇觀帝被迫向萬壽宮低頭……無論是梁氏抑或皇帝都不放心津海糧道完全掌握在湯顧一系手裡,東南漕糧津海糧道轉輸燕京,山東銜接燕南與江東,是最核心一環,當前取湯浩信而代之者,也只有樑家西進山東,與登州舟師合力,還能勉強保津海糧道不斷,以死相逼與冊立寧王不過都是皇帝與萬壽宮的交易罷了。

湯浩信絕食死於任上也不肯稱病告退,死得如此剛烈,大概也是皇帝與梁氏萬萬所料想不到。

與魯國公樑習出鎮山東同時詔告天下還有就是對湯浩信極盡哀榮的追封,追贈湯浩信正一品太師,追封秦國公,諡文忠。

大越開國兩百年餘來,文臣死而得諡文忠者,不過十餘人,皆爲帝師,在世人看來,湯浩信之死也是極致哀榮。

由於湯浩信兩子皆不賢,襲爵賞無官封,擢湯浩信之婿顧悟塵爲資政大夫,列正二品;擢其孫顧嗣元爲朝議郎,列正六品;擢孫婿林縛爲中大夫,從四品,賜紫袍、金魚袋,除此之外,陳/元亮、張晉賢、杜覺輔等湯顧系的官員皆有封賞。

在世人看來,湯浩信一死,倒是讓湯顧一系雞犬升天,有借死人升官發財之嫌疑。

****************

顧嗣元護送湯浩信歸鄉安葬,林縛在崇州、在紫琅山南麓爲湯浩信立衣冠冢以爲紀念。

顧悟塵夫婦流軍塞外,顧君薰與其兄皆由湯浩信扶養成人,湯浩信之死,對顧君薰的打擊尤其的大。

林縛起初以爲還嫌湯浩信權謀心太重,但是湯浩信一死,便給他這樣的文士儒士所堅持不移的氣節所動。

人皆求生、人皆貪私,這樣的求死氣節,千年之後,誰人能懂?

封賞宣旨特使初十便到崇州,林縛不得不接旨,接旨後便派船送特使去江寧,沒有挽留之意。

東衙接旨後,林縛遣開隨扈,手裡拿着雲紋金絲的聖旨,孤自登山,將自己關在湯浩信衣冠冢前的守墓茅舍裡靜思,去思考一些他看不透、想不透的事情。

這山間的氣氛也壓抑得很,宋佳在崖臺上看到林縛走進守墓廬舍半天不出,便走了過去。

守墓廬舍裡僅置一香案,林縛坐在蒲團上,對世人說尊崇無比的雲紋金絲的聖旨給林縛隨手丟在磚地上,宋佳走過去,將聖旨從地上撿起來,將泥灰撣去,輕語道:“這麼亂丟,給別人看到,總是不好。”

林縛拿出一隻蒲團,要宋佳坐下,陪一陪自己。

宋佳在香案前上了一炷香,也不顧什麼儀態,陪林縛坐下,嘆道:“立寧王、起用梁氏,對朝廷來說都是飲鴆止渴之策,湯公以死明志、以死相諫,然而在皇上眼裡,或者在那些不明白湯公心志的人眼裡,湯公是以死相挾……”

“你知我在這世,最佩服兩人是誰?”林縛問道。

“這有何難猜?”宋佳將袖子攘起,露出皓白雪腕,“成全你獨領一軍北上者,非顧悟塵,是李卓李兵部。我之前也的確想不到,李卓進江寧之前,就與你見過一面,便如此器重於你——不得不說,識人的本事,李卓要強過文莊公……”

“……”林縛微訝的看了宋佳眼,他與李卓之間的默契,世人還真沒有幾人能看透,沒想到她能看透。李卓能如此重視自己,除了在河口的面談外,高宗庭是個重要的因素,李卓在進江寧之前,高宗庭長時間都在江寧附近替他觀察形勢。

與董原同出仙霞縣的高宗庭實際是不弱於五虎的存在,只是他一直都隱身幕後,又不求功名,聲名不比五虎彰顯罷了。

“……”宋佳卻是不管林縛的訝異,繼續說道,“你爲西河會怒而領兵進逼山東,湯公以名節押上與你同行。你也就罷了,湯公一世清名,事敗便是亂臣賊子,你卻以爲他是拿權謀壓你。湯公今日爲名節而死,所以對你觸動猶大。湯公求死前,諸事都有安排,雖不盡善,但對顧悟塵只留遺書,對你卻留血書,還不是將你裡裡外外都看了個透徹?湯公求死是對元家朝廷的盡忠,留血書給你,卻不一定是要你對元家盡忠……也可以說是,湯公求死是爲你而死。你若輕動,便是辜負了湯公;湯公不想你此時就拿津海糧道要挾朝廷。”

林縛眼睛看着宋佳,暗道他若是一怒之下斷然從剡城率軍回崇州,實際上也會將自己逼到沒有退路可走的角落裡,無論反或不反,叛或不叛,皆是不臣,只是他此時還沒有割據崇州以自立的資本啊。

林縛看着宋佳繼續說下去。

宋佳伸手將左鬃亂髮撩起來,說道:“在官家眼裡,靖海水營仍不過是運道頗佳的雜散之軍罷了,焉能與朝廷在登州的水營利器相比?樑家西進山東,與登州水營依爲犄角,他們便以爲不用擔心你們敢輕斷津海糧道——實際上,你若動,成敗也只是五五之數,沒有更多的把握。關鍵你不會降奢家,這也是廟堂及宮中諸人看準的事情——樑家一動便驚天憾地,也沒有令廟堂及宮中諸人失望,只怕世人更難明白湯公的死志……你今年才二十三,五品穿緋、三品穿紫,以撮爾小吏擁一郡大吏之威,聖寵之極,兩百年罕見。你若不思爲朝廷盡忠,清流士子會罵你,販夫走卒也會看你不起。對朝廷諸公來說,顧悟塵、林續文都好琢磨,唯你最難琢磨,遂示恩最寵——這些都是朝廷諸公以及宮中那位自以爲是的權謀罷了!”

“女人太聰明未必是好事啊。”林縛輕輕一嘆。

宋佳問道:“你這是誇我還是咒我?”

“你繼續說。”林縛說道。

“朝廷既然以恩相挾,你除事忠之外,又有什麼良策?”宋佳問道,“然自古以來,忠不離孝,樑家能在沁陽蟄伏四年,你爲湯公守孝三月又如何?無論東南或中原或燕北,三個月後,局勢便會初定。湯公以死明志,青州衆人也勢必能精誠團結,梁氏會控制膠萊河道,不像他們所料想的輕而易舉,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來說太短了——三個月,是忍還是殘忍,你還看不清楚嗎?”

林縛微微一嘆,崇觀皇帝生養於王侯之家,許是自幼爲謀帝權學會了爾虞我詐,便以權術御臣下,又怎麼可能有真正的大謀之才?朝廷諸大人如狼似虎,偏偏沒有眼前這個女子的見識看得透徹。

林縛撐着泥地,站起來,說道:“玩權謀,我也許不是廟堂及宮中諸人的敵手,老子不陪他們玩還不行嗎?孝制好啊,進退之道也,”伸手拉宋佳也起來,拍着身上沾的泥灰,在蒲團上跪下,叩了三個頭,自語道,“湯公待我恩義,我實在應該在你墓前守孝三月,只是時間緊迫啊,只能在這裡給湯公您多叩幾個頭了。湯公你要爲朝廷盡忠,死於你的忠義,但是我有我的忠義。你有你的求死之道,我有我的求死之道,也許是會讓你失望,也許會身敗名裂,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宋佳也心緒暗涌,暗道:林縛這番話大概從沒有對旁人說過吧……

林縛站起來,看到趙虎不知何時守在茅舍外,吩咐道:“你下山去宣佈,從今而後三個月內,我都要爲湯公守孝,概不見賓客,也不理公務,所有發來崇州的公函,要李書義都先代押下,三個月後才拆看不遲……你讓夢得叔他們上山來,我有事情要跟他們說。”

第30章 美人心計第60章 宮廷陰影第57章 京畿密鬥第3章 海塘說策第75章 攻寨第116章 叛逃第47章 刺客第23章 強襲松浦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87章 風捲殘雲第60章 賜婚傳言第154章 歸心第69章 登州戰起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77章 東海攻略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63章 分合之道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65章 開漕諸策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51章 泗陽陷圍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39章 封河第73章 聯兵方案第78章 密議出兵第73章 花燭夜第47章 新帝之謀第58章 北燕有新學第41章 海東行營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97章 大軍集結第53章 獄島去留第十九章 劫囚第13章 失城第40章 封官賞爵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45章 行路難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52章 兵臨營前第32章 放逐第98章 虞東第85章 信心第87章 勸誘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3章 寧王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7章 城門觀戰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72章 海上接戰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五十章 特權第32章 父子相認第145章 壽州第46章 錢莊第61章 赴宴第85章 轉折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93章 大婚之夜第120章 降服第60章 宮廷陰影第75章 北行第105章 警告第65章 河中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3章 假冒特使第45章 爭鋒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71章 軟禁第65章 開漕諸策第62章 林族利益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36章 大私第9章 三沙灣第66章 請戰第62章 遷島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44章 窮寇第38章 臣子忠心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58章 軍功交易第56章 遷族第53章 破營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93章 深谷殘敵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9章 郊迎(二)第96章 後院滅火
第30章 美人心計第60章 宮廷陰影第57章 京畿密鬥第3章 海塘說策第75章 攻寨第116章 叛逃第47章 刺客第23章 強襲松浦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87章 風捲殘雲第60章 賜婚傳言第154章 歸心第69章 登州戰起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77章 東海攻略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63章 分合之道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65章 開漕諸策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51章 泗陽陷圍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39章 封河第73章 聯兵方案第78章 密議出兵第73章 花燭夜第47章 新帝之謀第58章 北燕有新學第41章 海東行營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97章 大軍集結第53章 獄島去留第十九章 劫囚第13章 失城第40章 封官賞爵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45章 行路難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52章 兵臨營前第32章 放逐第98章 虞東第85章 信心第87章 勸誘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3章 寧王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7章 城門觀戰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72章 海上接戰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五十章 特權第32章 父子相認第145章 壽州第46章 錢莊第61章 赴宴第85章 轉折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93章 大婚之夜第120章 降服第60章 宮廷陰影第75章 北行第105章 警告第65章 河中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3章 假冒特使第45章 爭鋒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71章 軟禁第65章 開漕諸策第62章 林族利益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36章 大私第9章 三沙灣第66章 請戰第62章 遷島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44章 窮寇第38章 臣子忠心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58章 軍功交易第56章 遷族第53章 破營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93章 深谷殘敵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9章 郊迎(二)第96章 後院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