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體用之議

林縛等人在小藩樓的小閣子雅間裡用餐,飲酒至酣熱時,永昌侯世子元錦秋不請而至。

元錦秋徑直走將進來,朝着席間衆人作揖施禮:“聽說諸位大人在此間飲酒,趕過來叨擾一杯美酒,不會覺得錦秋唐突吧?”

衆人都站起來給元錦秋還禮;林縛還是初次見元錦秋,見他比其弟元錦生相貌相肖,只是要年長四五歲,約二十四五歲,脣上留有修剪得精緻的短髭,兩眼清明有神,看他外表,很難想象世人對他的評價會那麼不友好,而其弟元錦生倒像個道德標兵。

林縛對道德標兵元錦生素無好感,看着元錦秋不拘禮的徑直闖進來要酒喝,作揖笑道:“世子說笑了,若曉得一杯美酒就能輕易將世子邀來,林縛早就登門相邀了……”

蘇湄站起來,讓小廝將杯盞撤走,換了一副碗筷上來。她與陳青青之間,陳青青是客,她在小藩樓算是半個地主,以另一層心思想,今日是林縛在此宴客,也該是她將座位讓給不請而來的元錦秋,她便與小蠻站在一旁執着酒壺,親自給衆人伺酒。

“單是美酒自然是不夠,”元錦秋笑道,“還有趙大人精彩的講學跟林大人的黑山犬之論……鑑於我有給西溪學社轟出來的悲慘記憶,今日未敢親自去學堂攪局,不過趙大人之講學以及林大人的妙語,我都讓人抄錄在冊。剛剛讀來,實在精彩,才忍不住過來叨擾一二啊……”元錦秋從袖子裡拿出一疊草稿,甩了甩,給在座衆人看。

藩鼎此時走進來,林縛瞅着他眉頭不經意的一蹙,想來永昌侯府內部的人對這個放/蕩形骸、整日宿於妓館不歸侯府的世子也無好感,不理會藩鼎,只笑着跟元錦秋說道:“不知道世子對雜學匠術此等微末之學術感興趣……”

“現如今盜匪叢生,錦秋一直很是困惑,不知是教化無力還是倉廩不實?”元錦秋問道,“雜學匠術雖給世人視如微末之技,卻非不是一個前途。”

“世子有此疑問令明轍大惑,”陳明轍出現在門口,徑直接過元錦秋的話,“假使流民知教化,守故土耕種不棄、知長幼倫序,何來盜匪如雜草蔓生?”

陳明轍仍當今皇上親點的狀元,算是天子門生,又是正七品宣德郎的散官,他突然接過話去,以元錦秋永昌侯世子的身份也不能說他無禮。看着馬維漢、高宗庭都站起來作揖相迎,林縛心裡不願,也不會表現太無禮,站起來拱手笑道:“狀元郎也想過來叨擾一杯水酒?”

“林大人覺得我所言如何?”陳明轍咄咄逼人的看着林縛,說道,“不過以林大人在江寧所傳的名聲,多半也不會認同我輩之言的。”

“宣德郎乃今科狀元,聖上都認可你天下文章第一,你說什麼便是什麼,別人哪裡能反駁得了?”林縛輕笑一聲,也不再理會陳明轍,便坐了下來。

陳明轍見林縛擺出一副懶得跟他說話的姿態,令自視清高的他難以忍受,臉色陰鬱,眼睛瞥過站在林縛身旁執壺的蘇湄,沒有吭聲。他身後人卻按捺不住,暴牙青年在竹堂受到挫折,沒有膽氣再竄到前頭來,一個黑臉膛的書生從門口擠進來,衝着林縛說道:“客人臨門,宣義郎徑自坐下,未免太失禮了……”

“不妨用你們三寸不爛之舌說得我守禮便是,且看是你們舌頭爛掉,還是我屁股擡起來,”林縛冷笑一聲,極用譏笑之能事,說話也是惡毒,再也不看門口西溪諸人,轉頭與元錦秋笑道,“我還在想世子因何給西溪學社轟出來,此時略知一二了。先賢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先有‘倉廩足、衣食足’的前提,纔可談教化,使知禮節、榮辱。這種道理雖說簡單得很,但是不知稼穡、不識五穀者焉能知之?中州大飢時,饑民易子而食,難道僅僅用一句‘人心不古、世道沉淪’就說通的?西溪諸子,好談虛言、空究義理,學問再大,對當前艱難之國事、緊急之世務有幾分助益?”

林縛這些話極不客氣,陳明轍等人臉色難看之極,要不是林縛身佩腰刀,河口、暨陽諸戰,又使他的武勇之名傳開,不然他們早就捋起袖子衝進來跟林縛幹架了。

元錦秋大呼痛快,覺得陳明轍等人站在這裡甚是礙眼,吩咐藩鼎道:“這些人不請自來,甚是礙眼,將他們轟將出去。”想一報當初給從西溪學社轟出來的仇。

藩鼎眯笑着眼睛,嘴裡說道:“和氣爲貴,治學之爭,是鼎盛氣象,大家都不要因此傷了肝火。”

元錦秋見使喚不動藩鼎,也習以爲常,從蘇湄那裡接過酒壺,給林縛斟酒道:“這是錦秋有生以來聽到最痛快的一番話,你且坐好,請讓我敬你三杯酒,就爲這番痛快之言。”

林縛也是痛快的將酒杯推到前面,讓元錦秋斟酒,心裡想永昌侯元歸政正值壯年,元錦秋與其父關係惡劣,也使得侯府上下不把這個世子當回事。但元錦秋與元歸政因何關係惡劣,卻不是外人能知道的。

元錦秋雖說放/蕩形骸,甚至跟長輩沐國公爭寵名妓陳青青,成爲江寧城裡的大笑柄,他身上卻非紈絝氣,說起來,他雖尊爲永昌侯世子,言行甚至還不如平民自由,放/蕩形骸也許是他所能表現出來的反抗意志。

陳明轍等人給氣得不成樣子,罵了又不過,打又打不過,負氣甩袖而走。馬維漢、高宗庭等人依舊十分守禮的站在那裡恭送陳明轍等人離開,當然不會因爲林縛請他們吃這頓飯,與陳明轍等人關係搞惡劣。

說起來馬維漢、高宗庭等人還覺得林縛這番話說得痛快之極,也極合他們的心思。

馬維漢、高宗庭都是讀書人,但是在科考道路並不成功,才走幕賓這條路。雖說也給王學善、李卓薦了功名,散階也有六七品,但與門蔭跟科考相比,“推舉”不是正途,多少有給科考出身或門蔭出身的正途所看不起。

出於這種身份,馬維漢、高宗庭對西溪學社所推崇的那一套空談虛言的理儒之學天然排斥,再說他們在理儒上的學問也是弱項,恰恰是他們的務實精神、過人的能力與才幹,才使他們受王學善、李卓器重。林縛這番話說得他們心有慼慼焉,只是此時各爲其主,自然也不會表現出惺惺相惜的姿態來。

趙舒翰、張玉伯、葛司虞等與林縛交往很深的官員,當然清楚林縛說這番話纔是他在河口興雜學匠術的宗旨,他在河口不讀詩書、不吟風誦月、附庸風雅,卻對養豬菜園等農事、造屋打鐵等匠活、紗紡繡織等女紅十分上心,說起來是有着視“倉廩實、衣食足”爲根本的大胸懷。

陳青青不經意的窺了蘇湄一眼,見她心思都放在林縛身上,對離去的陳明轍未曾看一眼,心裡輕輕一笑。

元錦秋入座,這邊要重新灑酒,這時候敖滄海走進來,遞給林縛一封公函。林縛看了一眼,臉色頓時難看起來,將公函遞給身邊的張玉伯,張玉伯看了也是神色大變,將公函依次遞給趙勤民、高宗庭、馬維漢傳閱。

陳青青見他們臉色都是大變,忍不住替元錦秋問了一句:“發生何事,讓諸位驚惶如廝?”

元錦秋雖貴爲永昌侯世子,卻不得與聞國事。

“數萬東虜破宣化邊牆,橫穿山口,進逼燕京,燕京告急!”林縛說道。

在座諸人一齊變了臉色,陳塘驛大敗後,朝庭好不容易在燕山北麓的薊北、宣化、大同等鎮重新部署超過二十萬大軍,本以爲防線堅固,哪裡想到會如此輕易讓東胡騎兵穿插進逼燕京?

“爲防止江寧議論紛擾,此事暫不可與外人知。”林縛說道,又與高宗庭、馬維漢說道,“諸位大人都應該聚到守備將軍府,我們直接過去聽候消息吧……”

大家彼此時舊怨難消,但是燕京告急之事急迫,江寧、江東郡乃至江寧部院有什麼舉措,還是要同舟共濟。大船都要翻了,他們這些在船上的人爭來鬥去又有什麼意義?

趙舒翰、葛司虞以及元錦秋等人無法參與實際軍政事務,只能在河口乾等消息;林縛、趙勤民、高宗庭、馬維漢等人離去之後,他們在小閣子雅間裡喝酒也無趣,過了片刻便一起去竹堂。

陳明轍等人坐在小閣子雅間裡,看到林縛他們先匆匆離去,隨後又見元錦秋、趙舒翰等人無心再留下來飲酒,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看到蘇湄與陳青青跟隨在衆人後也離開廂院,這邊有人走到雅間招呼道:“蘇姑娘,請來相聚飲一杯水酒……”

“妾身今日有所不適,不便飲酒,改日給諸位謝罪。”蘇湄斂身施了一禮,沒有耽擱,就離開小藩樓。

*********************

PS:求紅票。

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4章 東海形勢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20章 猛虎搏兔第71章 袁州條件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9章 郊迎(二)第32章 父子相認第70章 攻守第71章 袁州條件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42章 五虎凋零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91章 難易有別第74章 津海登陸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69章 信陽第71章 棄都第12章 津海號第54章 殘敗第75章 摧枯拉朽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54章 真假虛實第57章 好快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27章 皇城第15章 做賊心虛第84章 野心第81章 了無牽掛第65章 雪中送炭第109章 老將第158章 瘋虎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144章 刺客第34章 請戰第107章 海攻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13章 殘破第一百四十四章 林庭訓之死(四)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6章 重兵東移第20章 猛虎搏兔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31章 疑形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28章 話別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26章 搶灘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5章 狗官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2章 故人往事第60章 梟臣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68章 各懷心思第31章 求援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67章 取刀之謀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66章 淮陽行第98章 鄂東防線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78章 少年子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53章 約期良辰第37章 分功酬勞第36章 對壘第53章 獄島去留第43章 如困籠中第42章 伏火弩第140章 笞刑第88章 不堪一擊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56章 飛熊之死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21章 國務第三章 柳月兒第45章 水上奇兵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05章 警告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50章 血戰第59章 負荊請罪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56章 絕望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39章 戰俘分贓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45章 惡奴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52章 下聘禮第十九章 劫囚
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4章 東海形勢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20章 猛虎搏兔第71章 袁州條件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9章 郊迎(二)第32章 父子相認第70章 攻守第71章 袁州條件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42章 五虎凋零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91章 難易有別第74章 津海登陸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69章 信陽第71章 棄都第12章 津海號第54章 殘敗第75章 摧枯拉朽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54章 真假虛實第57章 好快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27章 皇城第15章 做賊心虛第84章 野心第81章 了無牽掛第65章 雪中送炭第109章 老將第158章 瘋虎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144章 刺客第34章 請戰第107章 海攻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13章 殘破第一百四十四章 林庭訓之死(四)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6章 重兵東移第20章 猛虎搏兔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31章 疑形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28章 話別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26章 搶灘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5章 狗官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2章 故人往事第60章 梟臣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68章 各懷心思第31章 求援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67章 取刀之謀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66章 淮陽行第98章 鄂東防線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78章 少年子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53章 約期良辰第37章 分功酬勞第36章 對壘第53章 獄島去留第43章 如困籠中第42章 伏火弩第140章 笞刑第88章 不堪一擊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56章 飛熊之死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21章 國務第三章 柳月兒第45章 水上奇兵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05章 警告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50章 血戰第59章 負荊請罪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56章 絕望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39章 戰俘分贓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45章 惡奴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52章 下聘禮第十九章 劫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