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裂痕

(更新三章求紅票,前面還有兩章)

**********

林縛不可能直接將手伸到地方上來,流民或者說是災民安置只能以地方爲主,在營帳裡吹鬍子瞪眼爭吵了半天,在寧則臣過來之前,就諸多處置事項都商議確定下來。

西沙島及江中諸沙洲皆屬官田,陳坤所代表地方勢力只同意流民就地編戶,但是宅田地以租售形式供給,按戶給桑宅地兩畝,按丁給水旱田五畝,新編戶除田丁稅之外,還要額外將每年的收成拿到兩到三成來繳納田租。

西沙島是新闢荒地,新編戶依制可免三年的田丁稅,陳坤卻咬死田租不可免。

也難怪林縛脾氣越來越壞,聽陳坤咬死田租不免,忍不住拍桌子就要將桌上熱茶直接潑陳坤臉上去。

崇州熟田肥沃,冬麥夏稻,一畝地年產麥稻能有五六百斤,一戶人家在崇州能有二十畝水田,已經算是小康之家了。

西沙島自然災害嚴重,除夏季颱風洪水外,冬季江水低淺,海水回灌,幾乎每年都會形成鹹潮,使沿灘土地鹽鹼化現象嚴重,不利耕種,再加上西沙島是積沙成陸、土地貧瘠,又沒有任何水利設施,即使一年風調雨順,產量也要遠遠低於普通熟田。

陳坤咬死田租不可免,說到底還是要將這些流民從崇州逼走。

林縛眼下只求能讓兩萬餘災民在西沙島正式落戶,田租算足折銀一年也就兩三千兩銀子,還拖不垮集雲社。

之所以爭吵,林縛也是要以此爲條件,要挾崇州縣及海陵府地方答應胡致庸、胡喬逸父子等人從崇州東社胡家析族遷出,入西沙島以胡致庸爲裡甲之首,答應使李書義代表崇州縣專權處置流民安置編戶等事務,答應三百員定額的鄉營編制,鄉勇首領皆從安置災民中選拔。

李書義本是崇州縣的官吏、胡致庸本是崇州縣裡的士紳商戶,雖說這段時間來跟林縛走得親近,有舔楚黨屁股之嫌,但終究是地方上的人,吳梅久、陳坤他們也不擔心李書義、胡致庸會鐵心跟林縛擰成一股繩,心裡想此時誰都難免趨炎附勢,但是等楚黨失勢後,到時候想來李書義、胡致庸會知道做什麼選擇的。

說到底,陳坤、吳梅久還是對流民最不放心,除編練諸事受縣尉節制外,還主動提起要胡致庸兼任指揮、直接控制鄉營,林縛自然也“勉爲其難”的順勢答應下來。

考校過寧則臣的才幹,特別是寧則臣瘦弱白淨的形象降低於他們的牴觸情緒,陳坤、吳梅久也同意寧則臣擔任西沙島鄉營副指揮,負責鄉勇編訓之事。

諸多事議妥,還需要擬成文函上呈宣撫使司批准。

************

東海寇又在太湖水域肆虐,陳坤、吳梅久等人都不敢在城外過夜,看着天色不早,就告辭離去,林縛送他們到營地外就止步,李書義、胡致庸卻要硬着頭皮送他們上船去。

“你們二人要好自爲之……”陳坤丟下這麼一句話就登上船,理也不理李書義、胡致庸二人。

李書義一臉尷尬,就他本人意願,比起在縣裡勾心鬥角,沒有什麼實權跟作爲,他更願意留在西沙島專權負責流民編戶安置之事,但是不可避免的,他因此就再也脫不開跟林縛的瓜葛,也避免不了給打上楚黨的標籤。

楚黨勢大,趨炎附勢者或許會認爲這是難得的機遇,但是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顧悟塵到江寧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增加江東郡輸入燕京的漕糧供給,要從當前每年六十萬石漕糧提高到二百萬石的水平,分攤到崇州縣大約有三萬石的樣子。

這是地方極力抵制的事情,但是江寧府尹王學善給顧悟塵抓住把柄,在夏漕之事軟了態度,其他府縣也沒能強硬起來,但是從骨子裡都是厭恨顧悟塵、張協楚黨一流的。

漕糧負擔還能儘量往佃農、自耕農身上攤派,但是現在又有傳言說,張協爲籌兵餉,有意在東南諸郡提高市稅、加徵礦稅,這更是要了老命。

東陽林族兼併土地也有兩萬多畝,但是每年田租收入折銀也不過四五千兩,林族能積累鉅富,並私養五百餘鄉勇,依靠的是對地方商業的壟斷。上林裡草市的市稅收入,甚至絕大部分都落入林族等少數幾家的私囊中。

東陽林族是如此,江寧曲家是如此,東南諸郡稍有些勢力的大族,莫不是如此。

除此之外,市稅又是地方官府最主要的財源,也是地方官吏接受賄賂、中飽私囊最主要的財源。

楚黨欲在東南諸郡提高市稅等諸多商業稅的徵收,可以說是直接侵害了東南諸郡鄉紳大族以及地方官僚勢力的利益。

此事雖說還只是放出風聲,但是地方上都已經議論紛紛,視之如洪水猛獸。

也是東南諸郡的世族官僚集團對楚黨非常的牴觸,楚黨雖然正得勢,顧悟塵在江寧也風光無限,陳坤、吳梅久等地方官員對顧悟塵以及林縛卻都避之如毒蠍,絕沒有投靠、討好的意願。

胡致庸與李書義矛盾猶豫的心思絕不同,他見李書義愁眉苦臉,笑着說道:“日後島上諸事,還要多依仗李書辦了……”

“胡先生說笑了,該是書義依仗胡先生纔是。”李書義作揖說道。

在李書義看來,崇州地方再反感楚黨、再反感林縛,但是依林縛之策在西沙島安置流民,對崇州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消除流民隱患是爲一利,西沙島組建鄉營實爲崇州抵禦東海寇侵入的南面屏障是爲第二利……

李書義心裡微微一嘆,心想眼下也只有如此,做好這些事也無愧於心,哪裡管得了日後太多的事情?看到林縛與寧則臣、敖滄海等人站在營帳前,李書義與胡致庸快步趕過去。

*************

林縛站在營帳前,舉目四望,距湖盜襲島纔過去六天,觀音灘到處都是觸目驚心的殘痕。李書義、胡致庸走過來,他指着不遠處的坡地,說道:“那處向陽坡地修一座墓園,此次以及日後所有爲西沙島犧牲者都要葬入,碑上刻其名、事蹟,使後人瞻仰追思。修這座墓園要用青磚跟石材,不要節省,入殮備棺材不得合葬,這件事與圍樓一起去做,不要拖延。要用多少銀子,你們先合計一下,報個數給我……”

“嗯,我明日就找人來勘量。”胡致庸應道,時人重死事,即使不能歸葬故里,也沒有誰願意當個孤魂野鬼的,修墓祠供後人祭更是士子清流對身後事的理想期待,林縛用於犧牲民勇身上,雖說傳出去依舊會遭到清流的恥笑與排斥,但更能激勵西沙島民勇爲守島而戰。

林縛又說道:“流民安置差不多就這麼定下來了,不過這次犧牲的民勇以及積極抵抗湖盜而死的災民,其家人配田不按剛剛談定的條陳,要特殊照顧。胡家在觀音灘有三百畝熟田,集雲社出銀子買下來,再額外開墾積肥兩百畝熟田出來,給這些人家每戶多少分一些。直接給地契,免掉田租。另外,這部分田所攤的田丁稅銀,由鄉人共同來承擔比較合適……”

“三百畝熟田算是胡家爲守島事所捐,胡家理應爲西沙島做些事情。”胡致庸說道,雖說觀音灘這三百畝熟田是胡家兩代人心血所在,也是胡家最後一點能拿出手的產業,但是林縛不計成本的爲西沙島付出這麼多,他焉能沒有這點氣概?

在李書義面前,林縛也不多說什麼,再說胡致庸要在西沙島贏得人望,就需要胡家爲西沙島安置流民做出貢獻,他又說道:“經過兩次大難,許多人家都支離破碎,夫妻父母子孫不相全。有些舊俗可以適當的改一改,當然,我們也不強迫,要是能主動合成一戶的,這邊要加以鼓勵,並給予一定的獎賞,具體怎麼辦,你們商議着拿主意……”

李書義點點頭,他負責編戶安置,許多人家都只剩下孤寡一人,不併戶的話,會十分的麻煩。

受林縛影響,李書義也變得務實勤幹,西半島的流民安置點還有事情等着他去辦,看着天色還亮堂,心想這時候過去夜裡住那邊還能多瞭解一些情況,便告辭騎馬趕過去。

吃過晚飯,林縛將胡致庸喊到他營帳裡,胡致庸過來,看到林夢得也在營帳裡。

“沒有外人,都坐下說話,”林縛招呼胡致庸坐下,說道,“胡家將觀音灘三百畝熟地捐出來,怕是製糖作坊都經營不下去了吧?”

“是無法維持下去了,”胡致庸也不矯情,老實說道,“關掉作坊,也能使大家的心思都放在這邊。”

“你將胡家所欠的外債以及作坊都轉給集雲社,”林縛說道,“作坊不但不要關掉,還要擴大規模。觀音灘這邊需要你投入所有的精力,待這邊事情稍歇,讓二爺胡致誠負責作坊事。”

事實上將西沙島的三百畝地捐出來,所欠的外債給胡家的壓力將很大,逢年過節要債的聚集家門也實在難看,林縛要將作坊跟胡家外債都攬過去,胡致庸除了點頭答應,還能做什麼?又心想:二弟進集雲社辦事更好,西沙島總是危險,胡家人分散一些,跟雞蛋不裝一隻籃子的道理一樣。

“按察使司從平江府籌糧中撥出的那一部分銀子、米糧給西沙島救災備荒是明面上的,那些可以做帳給地方官府看。另外,我再撥兩萬兩銀子給你,圍樓建造不要惜工本,觀音灘水塢也要儘快建起來,水塢建成後才方便往島上大規模的輸送物資……”林縛繼續說道,“我此次在安吉縣從舒家截下兩萬多兩銀子,這也是他們欠西沙島的,便用於西沙島。”

第57章 自薦爲妾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77章 吳黨裂痕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32章 江灘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1章 抵抗軍第4章 內府第88章 對峙第52章 列裝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0章 浙南第34章 請戰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16章 亂兵第64章 心結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59章 加徵第89章 決斷第30章 堵口第5章 困獸無計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29章 陣戰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6章 糧荒第140章 笞刑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77章 前哨第40章 壯懷激烈第57章 收復江西第10章 初戰第80章 鐵橋營第10章 初戰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73章 舟行海上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75章 摧枯拉朽第84章 野心第10章 血書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121章 勇戰第4章 少女情懷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54章 歸心第105章 陷阱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31章 疑形第72章 山河倒旋第33章 觀星臺第83章 兵臨城下第31章 城子嶺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6章 誰能知心第48章 信傳浙南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8章 宴前脣戰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59章 援圍第130章 池州謀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155章 風起第61章 爭銀第156章 絕望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1章 國務第14章 東海形勢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63章 擊潰第三章 寄客不知人已非第108章 戰黃陂第74章 密約(一)第16章 滄南大捷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16章 聯兵助伐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105章 警告第14章 驚疑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31章 城子嶺第13章 殘破第57章 好快第102章 西行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
第57章 自薦爲妾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77章 吳黨裂痕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32章 江灘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1章 抵抗軍第4章 內府第88章 對峙第52章 列裝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0章 浙南第34章 請戰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16章 亂兵第64章 心結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59章 加徵第89章 決斷第30章 堵口第5章 困獸無計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29章 陣戰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6章 糧荒第140章 笞刑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77章 前哨第40章 壯懷激烈第57章 收復江西第10章 初戰第80章 鐵橋營第10章 初戰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73章 舟行海上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75章 摧枯拉朽第84章 野心第10章 血書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121章 勇戰第4章 少女情懷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54章 歸心第105章 陷阱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31章 疑形第72章 山河倒旋第33章 觀星臺第83章 兵臨城下第31章 城子嶺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6章 誰能知心第48章 信傳浙南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8章 宴前脣戰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59章 援圍第130章 池州謀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155章 風起第61章 爭銀第156章 絕望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1章 國務第14章 東海形勢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63章 擊潰第三章 寄客不知人已非第108章 戰黃陂第74章 密約(一)第16章 滄南大捷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16章 聯兵助伐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105章 警告第14章 驚疑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31章 城子嶺第13章 殘破第57章 好快第102章 西行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