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典錢鋪

議過事,張苟、韓採芝、張季恆、朱艾等人先告退。過了片刻,孫敬堂也走了出來,與他們一起,先回館舍宿夜。

倒是王成服與秦承祖給林縛留了下來,不知道還要議多久。

築捍海堤,孫敬堂是主要負責人,王成服作爲鶴城巡檢,也是孫敬堂在築南段捍海堤時的主要助手。

見孫敬堂先離開,而王成服倒給留了下來,張苟心裡疑惑:這是要議別的什麼事情?

倒不是說孫敬堂的級別不如王成服,而是每個人的精力有限。淮東軍司的事務千頭萬緒,孫敬堂哪有可能參與淮東軍司每一樁事務的決策?

林縛年前在淮東定官吏、定職守,就是要大家各司其職。

在工輜營及築捍海堤之外,王成服還兼管其他事務,要留下來單獨向林縛稟告,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走出院子,才發現下了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雨勢不大,館舍離得也近,衆人便冒着細雨趕了回去。

館舍燈火昏暗,張苟的房間在走廊的最東端,看着廊柱後蹲着個人影,張苟按着腰間的佩刀,警惕的問道:“誰?”

“我!”陳漬從廊柱後站起來。

“哦,嚇我一跳,”張苟將門打開,讓陳漬進他的房間,將佩刀摘下來,問道,“這麼晚,你都沒有休息?”沒有點燈,只是將門打開半扇,讓院子裡昏暗的燈火照進來。

“軍令官是什麼鬼撈子東西?”陳漬拖了一條板凳坐下,看着桌上有涼茶,便拿過來往嘴裡灌,直截了當的問道。

“與行軍司馬差不多,沒有多少實權的輔職,”張苟問道,“你在門口等了半天,就問這個?”

“這時沒有兵權,要是以後派你去淮泗,殺昔日的兄弟,你怎麼做?”陳漬甕聲問道。

給陳漬那雙在夜裡如惡狼一樣的眼睛盯着,張苟沉默下來,陳漬提出這個問題就彷彿心裡有一口鐘給陡然敲響。不是他以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陳漬提來,尤其的驚心。

以前之事自然沒有什麼好說,你殺我、我殺你,亂世救存而已,沒有什麼愁恨。但是現在,即使沒有兵權,以軍令官的身份隨軍進入淮泗,手裡就不會沾染昔時兄弟的血嗎?

張苟今天本來還有辭去學員隊副哨將的打算,後來聽林縛與秦承祖、朱艾等人說測地法,一時聽得入神,要不是陳漬突然過來找他,他都要把這茬給忘了。

張苟倒是猶豫起來。

他一直在反思流民軍爲何越打越疲,心裡的答案也越來越豐滿,只要能接觸淮東軍司更核心的秘密,無疑會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但同時,接觸到淮東軍司的機密越核心,越沒有可能說“自己不幹了、想退出”之類的話。淮東軍司要是好糊弄的,也不可能頻打勝仗了。

要退出,也只有趁此時,或者還有可能在崇州平平淡淡的活一輩子。

“你呢?”張苟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陳漬的質問。

“我要曉得,過問你個鳥?”陳漬輕啐了一口,倒是不掩自己心裡的矛盾。

“即使是沒有什麼兵權的閒職,我看淮東都不會把我們送到山陽軍中去,”張苟說道,“實在不行,等去軍中時,我們主動請求去水營——總不能將刀架到昔日兄弟的脖子上!”心裡閃過一個念頭,緊問道,“是不是杆爺暗地裡派人找過你?”

“哪有?”陳漬眼睛滴溜溜的轉着,看向門外,打着哈哈。

張苟心裡微微一嘆,暗道:難道自己在杆爺眼裡已經不可信任了?又替陳漬擔憂,他與杆爺暗中聯繫,怎麼可能瞞過崇州的眼線?

對淮東軍瞭解越深,張苟越不認爲流民軍有贏淮東的可能,心想杆爺日後也許會重扯旗子舉事反出淮東,到時候自己要怎麼辦?也許隨水營出海,就不用這麼頭疼了吧?

淮東水營也守禦內陸的江河湖泊,但那是第三水營的職責,第一、第二水營所面對的是蔚藍的海洋,只要能補入第一、第二水營,就幾乎沒有進入淮泗,與昔日兄弟相殘的可能。

**************

聽着天井裡淅淅瀝瀝的雨聲,有風吹進來,將燈燭吹得搖曳,檐頭有雨打進來,見侍衛要窗戶關上,林縛阻止道:“窗子還是開着,”側頭跟秦承祖說道,“五天下了三回雨,這是進入梅雨季,好些事都要耽擱下來!”

“也是沒有辦法,”秦承祖攤手說道,“是不是讓第一水營開始撤下來?”

“第一水營在汛季之前是要撤回來,不過先派人去海虞知會陳家一聲,”林縛說道,“這個夏季,海虞要承擔的壓力不輕!”

崇觀九年的西沙島風潮大災,令人觸目驚心。每年進入夏季,防風抗風,倒是崇州第一緊要事。

年初時的大潮,只是偶發,但是東海進入夏季後,風暴肆虐,每年有七八回臺風從海面上肆虐而過,是爲常態。

陸上還好,颱風暴雨之害,要比浙閩地區,甚至南岸的平江府都要輕些,但嵊泗諸島卻處於東海夏季暴風帶的主要區域內。除了基本防務,第一水營主力都要從嵊泗防線上退下來,回崇州駐守,以避免不必要的非戰損失。

這段時間,嵊泗駐軍的職責主要是防守大橫島等幾處堡壘,要是浙閩水營戰船要從嵊泗防線穿過,除了示警傳訊外,倒沒有能力封鎖——進入夏季,崇州守禦就改外線爲內線。

事實上,進入夏季之後,津海糧道的遠海航線也將停下來,江門、鶴城一帶,幾乎不會有什麼船出海,糧船也將主要改從離颱風帶較遠的淮口出海,走近海到膠州灣交糧。

浙閩水師來打崇州的可能性不高,但奢家整合浙閩差不多有一年時間,在嵊泗防線減弱之時,就近從嘉興、海虞、虞東等地登岸進襲的可能性頗高,陳家在這個夏季的壓力不會輕。

“你認爲奢家會從東線找突破口?”秦承祖問道。

“未必,”林縛搖了搖頭,說道,“奢家在西線有動作的可能性更高一些。龔玉裁再奪襄陽,羅獻成在壽春咬不動嶽冷秋,連吃敗仗,跟着一起往西南轉移的可能性很高。一旦羅、龔二軍合流,從襄陽沿漢水南下,讓他們奪得江夏、諤州,江西郡的兵馬必然要往北調防備;他們奪不到江夏、諤州,更可能繞過去,進入江西、荊南等地,給奢家在西線動作,提供方面。奢家很可能會在西線有大動作,但也不排除他們在東線玩聲東擊西……”

淮泗漸恢復平靜,浙南、浙北也陷入僵持,彼此時小戰鬥不斷,規模很有限,但整個中原地區還是遍地狼煙,看不到大越朝有恢復元氏的可能。淮東地區所獲得的平靜期是暫時的,更要抓緊時間做好每一樁事。

“那我就安排人到海戰跑一趟,虞東那邊就隨他們去!”秦承祖說道。

林縛點點頭,想着還要跟王成服談其他事,這些大勢研判,還是留到回崇城再慢慢討論,從案頭翻出一本摺子文,跟王成服說道:“你遞上來的《典錢議論》,我有看過,在拿出來給大家討論之前,我想當面聽聽你的想法……”

“這典當行,在城中、鎮埠有見,家無餘財但有寶貨的人家,可以拿到典當行典賣折錢,待手足寬裕之時,再贖買回來。這便是尋常見的典借。年有豐歉,時有青黃不接,鄉野窮困人家,窮時連糧種都沒有,找人作保,便可向村中富戶或僧院支借錢谷,以此渡過荒時,”王成服說道,“典當行、富戶爲吃高息,盤剝寡民弱衆如虎似狼;便是向僧院支借錢谷,收息也少有低於兩分的,但也不失爲許多人在窮困潦倒之時渡過荒時的權宜之計……”

林縛點點頭,示意王成服繼續說下去。借徹查通匪案的機會,林縛對當世的僧院有很深的認識。

當世城鄉民衆信佛道者很多,對僧院有很深的認同感,家有餘財,不敢藏在家裡,怕盜賊,倒是習慣寄存到寺院裡去。若有什麼急需,也常向寺院支借錢谷,渡過荒時。

典當行、高利貸,自古有之,沒有什麼好奇怪,徹查通匪案後,林縛知道僧院還幹這種買賣,倒是嚇了一跳:這不就是後世銀行的雛形嗎?

當然了,人們將錢拿到銀行儲存起來,是要跟銀行要利息的,但是當世人將錢拿到僧院寄存,不僅拿不到錢息,還要捐香火錢作爲寄存費。此外,僧院向民衆放貸,可沒有慈悲爲懷的品德,吃息的性質跟高利貸沒有什麼區別。

“卑職在鶴城這麼久,看到鶴城有兩處矛盾難解,”王成服說道,“一是除去軍屬之外,浮民甚衆,一時無力接濟。二是周、孫等族從河間府縣遷來浮財甚巨,好些人都有意買地置產。這個跟大人的本意不合,但也不能就這樣制止不讓。卑職細思過,可仿照典當行、僧院以及作保法,請孫、周等族在鶴城投銀子開設典錢鋪。典錢鋪將銀錢支借給我們一時照顧不到的浮民,讓浮民有能力從鶴城租地開墾,待有收成之後,再將錢息歸還典錢鋪……”

第6章 天下亂局第3章 沒落王族第19章 兵亂抵定第35章 鏖戰第66章 獻平虜策第74章 淮東軍制第23章 三月潼原第89章 決斷第69章 登州戰起第102章 西行第56章 光復濟南第21章 奇襲第61章 論農第36章 捉虜賞刀第54章 庵堂驚情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127章 俘兵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42章 斷後第117章 橋渡第43章 如困籠中第133章 主公第6章 去燕南第93章 大婚之夜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66章 獻平虜策第28間 應子第19章 兵亂抵定第63章 子嗣第124章 懸樑第12章 濟州第151章 騷亂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8章 郊迎(一)第54章 真假虛實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61章 爭銀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107章 戰起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27章 失城第51章 江西形勢第1章 王侯家事第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7章 相逢一笑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14章 東海形勢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69章 信陽第54章 清算降叛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153章 前奏第41章 軍需第34章 步步驚心第60章 賜婚傳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60章 梟心難測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20章 二月崇州第24章 行刺之謀第52章 鬍子叔叔第16章 獅子張口第88章 故人相見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44章 窮寇第52章 嵊州第48章 雨中歡情第17章 使臣第122章 勸降第76章 擔憂第90章 封河之計第33章 滲透第6章 重兵東移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29章 督軍第47章 偷營楔子第21章 斷糧第4章 海塘問策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9章 計當緩行第37章 體用之議第21章 子嗣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10章 淮西第70章 攻守第5章 挖牆腳第27章 結營第154章 歸心第2章 江寧風潮(2)第37章 體用之議
第6章 天下亂局第3章 沒落王族第19章 兵亂抵定第35章 鏖戰第66章 獻平虜策第74章 淮東軍制第23章 三月潼原第89章 決斷第69章 登州戰起第102章 西行第56章 光復濟南第21章 奇襲第61章 論農第36章 捉虜賞刀第54章 庵堂驚情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127章 俘兵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42章 斷後第117章 橋渡第43章 如困籠中第133章 主公第6章 去燕南第93章 大婚之夜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66章 獻平虜策第28間 應子第19章 兵亂抵定第63章 子嗣第124章 懸樑第12章 濟州第151章 騷亂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8章 郊迎(一)第54章 真假虛實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61章 爭銀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107章 戰起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27章 失城第51章 江西形勢第1章 王侯家事第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7章 相逢一笑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14章 東海形勢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69章 信陽第54章 清算降叛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153章 前奏第41章 軍需第34章 步步驚心第60章 賜婚傳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60章 梟心難測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20章 二月崇州第24章 行刺之謀第52章 鬍子叔叔第16章 獅子張口第88章 故人相見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44章 窮寇第52章 嵊州第48章 雨中歡情第17章 使臣第122章 勸降第76章 擔憂第90章 封河之計第33章 滲透第6章 重兵東移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29章 督軍第47章 偷營楔子第21章 斷糧第4章 海塘問策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9章 計當緩行第37章 體用之議第21章 子嗣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10章 淮西第70章 攻守第5章 挖牆腳第27章 結營第154章 歸心第2章 江寧風潮(2)第37章 體用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