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濟南失守

“濟南失守!”林縛震驚的盯着倉促闖進來報信的曹子昂,他失手將桌上的燭臺打翻,也顧不上將熄滅的燭臺從鋪磚地上撿起來,眼睛瞅着曹子昂,十分期望曹子昂跟他說這是個玩笑。濟南怎麼可能失守?濟南將大半個山東的鎮軍都集結過來,又有東閩驍將陸敬嚴協守,怎麼可能會給不善打攻城戰、又沒有重型攻城器械的虜兵攻陷?

堂中衆人都瞠木結舌,本以爲贏得津海大捷,便能威脅入寇東虜的側翼,迫使其提前從濟南撤圍退兵,哪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濟南城竟然就在他們取得津海大捷的同一時間給東虜南線主力攻陷?

這樣的結果,任誰都難以接受。

不要說林續文、劉直、楊枝山,便是林縛在津海大捷後,也有一種力挽狂瀾的錯覺,哪裡能想到他們在津海所取得勝利,根本影響不了大局,更不要說什麼力挽狂瀾了。

“也未必就失陷了,”曹子昂苦澀的說道,“臨清叛兵助東虜圍攻濟南,攻三面,獨留南門不圍。十一天來虜兵攻城損兵折將甚衆,力攻不下。直到昨日,東虜纔開始組織兵力往南門集結,作勢欲攻南門。昨日午時,協守濟南南城未損一兵一卒的浙兵卻膽怯不敢跟東虜作戰,趁合圍還有大缺口的時候突然棄南門撤出逃入山中,使虜兵未損一兵一卒就奪下南門。我留在濟南的斥候衝出城來報信時,內城與北城還未失去,詔武鎮守陸敬嚴將軍還率部在北城堅決的抵抗,虜兵未必就能攻陷濟南……”

“畜生!食君之俸、食天下民粟,膽小如蛇鼠,苟且而偷生,與畜生何異!”林縛拍着桌案,憤恨怒罵,將本來就薄的柏木桌案直接拍裂,桌案上的懷盞筷箸散的一地。

林縛的失態拍桌,也使林續文等人回過神。

林續文不確定的說道:“斥候離開濟南報信時,內城與北城未失,我聽說詔武鎮守陸將軍驍勇善戰,部下又是隨李卓征戰多年的百戰精銳,只要能退守內城,濟南多半還能守住……”

林縛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他怒罵的是兩浙協守濟南的勤王兵將領趙金龍,事實上又將那些膽怯避戰的勤王兵都罵了進去,內侍省之首郝宗成就不比撤濟南南門而逃的浙兵將領好多少。

劉直坐在一邊,神色尷尬,彷彿給林縛痛罵了似的。

馬一功、周同、楊一航等人在高陽一戰給閹臣郝宗成出賣,對棄濟南而逃的浙兵更是恨得咬牙切齒,要是浙兵將領站在他們跟前,他們是恨得拔出刀來砍殺掉。

浙兵畏戰,要是早撤,也就罷了,就不指望他們守城,也不會安排他守南城的重任,他們千不該萬不該卻在攻守進行到最關鍵、最激烈的一刻抽腿溜走。趙金龍要在自己的面前,林縛當真能一刀劈死他!

林縛在濟南時,就覺得浙兵不可靠,但也沒有大越朝的將領已經荒唐、墮落、膽小如鼠、不顧友軍到這種地步,難道趙金龍以爲逃得了今日,待戰後朝廷不找他秋後算賬?

郝宗成背後有皇上撐腰,可以出賣晉中軍,晉中軍也完全給打殘,沒有撐腰的人物,想找郝宗成的麻煩很難。但是東閩諸將還在,李卓、陳芝虎、董原以及留在東閩的諸將,哪個會饒過趙金龍?

想想江寧東城尉陳志,真不知道大越朝的軍隊系統裡還充塞着多少個像陳志、趙金龍這樣無能貪婪、膽小如鼠的將領跟官員。趙金龍就是貪婪濟南給他的助守餉銀才領浙兵留在濟南協守,卻又在最關鍵的時刻刺了濟南最兇狠的一刀。這一刀比最兇殘的敵人都要兇狠一百倍。

這樣的大越朝還有幾人值得信任?

林縛壓着心頭的滔天怒火,吩咐曹子昂:“你將報信的斥候喊進來,諸位大人還要問他細情……”只是說話的聲音都有些走形,顯示出他心間壓抑的怒氣。

“共有五名斥候北來,在途中遇到敵遊哨阻截,只有一人能趕來,說過濟南軍情,沒能救活過來。”曹子昂痛心的說道。

從濟南到津海走直線還有五百多裡,一天一夜多些時間都在縱馬狂奔,便是常人也吃不消,更何況斥候在路上遇攔截負傷!

林縛捏拳指關節咔咔的響,眉頭蹙着,問曹子昂:“室外是什麼風?”

“此時無風,”曹子昂說道,“我已讓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做好登船準備……”

“不行,”林縛搖頭說道,“要是一天無風,就要在這裡多等一天,沒有這個時間。我給你一個時辰,你將諸營所有騎兵都集中起來,準備隨我先行!你留在渦口,讓周普率步卒乘船,能在路上遇到最好……”

“陸將軍若是能將濟南守住,江東左軍趕去也進不了內城助守,若只是在外圍牽制虜兵,江東左軍的兵力又太少了,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林續文勸說道,他不能眼睜睜看着林縛率江東左軍這一支好不容易成長起來的精銳跑到濟南去送死……

“濟南怕是守不住了,”林縛揮手下曹子昂直接準備,也沒有問劉直這個觀軍容副使意見的意思,跟林續文解釋道,“若能退回內城,南門失守之後,陸敬嚴定會先將兵撤到內城,不會等到東城、西城相繼失守還在北城與虜兵死戰……內城若能有東閩精銳助守,問題自然還不至於到最壞,要是內城將東閩精銳都擋在城外,濟南才真正陷入萬劫難復的險境!”

林續文嘆了一聲,浙兵突然撤逃使南門被奪,濟南地方自然不會再信任客軍,極有可能拒絕東閩軍進內城助守。虜兵攻入城內,東閩軍僅憑藉北城單薄的城門樓陷入內外受夾擊的窘境,是極難將數倍之敵擊退的,多半是全軍覆滅的命運,而濟南內地的地方守軍,作戰能力如何,還真是讓人堪憂。

林續文又勸說道:“既然陸將軍都凶多吉少,你再率兵趕去濟南也無益啊。”

“不,我不去濟南,我去陽信,”林縛說道,從公文冊子堆裡將地圖翻開來,將桌案的其他雜物都直接推到地上,攤開地圖,指出陽信一帶的位置,說道,“濟南是虜騎東進山東的門戶。在戰前,山東境內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到濟南。濟南失陷,山東不僅失去屏蔽門戶,山東的可戰之兵也所剩無幾,虜賊只需派部分騎兵往東穿插,山東東部的府縣都將難以抵擋。我們不僅要守住陽信,還要化作一把尖刀抵在欲東進臨淄的虜騎腰眼上,使其放力不敢攻臨淄,更不敢迂迴進入臨淄以東的地區。我要趕在後天之前進陽信,東虜最快差不多也應該是今天就能從濟南抽出兵東進……燕南已經給打殘了,山東不能再給打殘了!”

“我隨大人去守陽信!”馬一功、楊一航、周同一起請戰道。

高陽一敗,提督楊照麒戰死,害晉中兵幾乎給全殲的郝宗成卻升官發財,給委以總監天下勤王師的總任,他們對朝廷已經沒有一丁點的信心,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忠誠,他們不知道要爲誰而戰。同意與江東左軍聯兵,也是要擺脫他們自身的困境。津海大捷後,積下的軍功至少使他們戰後不被追究責任,他們也就意志消沉,沒有再給這個朝廷帶兵打戰的意願。也許會在鎮軍體系裡繼續混,也許就從此墮落下去,跟其他將領沒有什麼區別,也許會在關鍵時刻撒腿先溜,不顧友軍的死活。

濟南守軍的遭遇,林縛的出離憤怒刺激到他們最敏感、最痛苦的神經,林縛不畏艱難、捨己忘私的要去陽信拯危濟險,也激發了他們的鬥志,要跟隨林縛一起去守陽信。

濟南若陷,東虜南線的五六萬虜兵以及萬餘降叛兵都一起活絡開來,沒有牽制,而陽信卻是河間府南的一座小城,去守陽信就彷彿是在驚濤駭浪之間守住一座將沉的礁石。

馬一功、楊一航、周同能想到去陽信的兇險,但是他們也管不了這些兇險。

“不,”林縛拒絕道,“濟南若陷,形勢對入寇虜兵來說,就全活絡了,虜賊能用的棋子更多,反撲津海的力量說不定會更兇猛,”林縛說道,“我希望晉中軍能協助林都僉堅守長蘆、青齊、渦口三寨,我也會使曹子昂率第三營留下來,說不定你們會打得更艱苦!”

馬一功想了片刻,說道:“虜騎大肆反撲過來,我們只能據寨而守,騎兵留着沒有大用,我們能湊過三百騎兵來,讓周同帶着跟林大人過去……”

“行!就讓周同跟我走。”林縛考慮抽走三百騎兵對這邊削弱不多,關鍵是江東左軍的騎兵太弱,這是很難短時間就速成的兵種,從津海到陽信有三百餘里,長程馳援,對騎兵的考驗非常大,林縛還必須考慮虜騎的前鋒騎兵已經趕到陽信的情況,沒有一支可看的騎兵,當真是不行。

林縛將一切安排好,纔想着江東左軍觀軍容副使劉直來,拱手問道:“劉大人,你是隨我去留陽信,還是留下來助林都僉守津海三寨?”

劉直臉色陰晴不定,考慮到還是渦口寨安全一些,大不了虜騎反撲來,逃到海島上去住幾天,片晌後說道:“我不善騎馬,這輩子還是這兩天頭一回坐船,天旋地轉的,真叫人受不了,我還是留下來助守津海吧,江東左軍也有一營留下來……”他知道去陽信也是擺飾,林縛不可能讓他插手軍務,又何必去吃這個兇險?

第10章 虎將有謀第26章 對壘第51章 窮寇不追第65章 開漕諸策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23章 歸塵第133章 驚弓第25章 海陵知府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28章 話別離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9章 計當緩行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7章 孤臣忠烈第141章 北風第133章 主公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17章 休整第62章 北還徐州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章 王侯家事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05章 警告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10章 嫡爭(一)第65章 賑災第42章 伏火弩第91章 站隊第113章 疑點第74章 大戰將臨第59章 烽煙緊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9章 也算承諾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12章 三月之謀第52章 下聘禮第62章 遷島第7章 驚瀾第75章 摧枯拉朽第95章 經難念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63章 分合之道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141章 北風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48章 雪天圍獵第62章 遷島第71章 棄都第65章 大堤築成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36章 徐州攻略第44章 陷阱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71章 俘將第119章 行軍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106章 驚疑第121章 勇戰第36章 舊瓶新酒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73章 青州軍第12章 餌與陷阱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55章 易幟立軍第54章 尚有餘計第45章 爭鋒第147章 暗流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47章 網更密第56章 顧嗣元第97章 利害關係第38章 顧宅家事第39章 特使駕臨第77章 吳黨裂痕第9章 郊迎(二)第21章 國務第8章 寢殿密議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44章 人口隱憂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
第10章 虎將有謀第26章 對壘第51章 窮寇不追第65章 開漕諸策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23章 歸塵第133章 驚弓第25章 海陵知府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28章 話別離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9章 計當緩行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7章 孤臣忠烈第141章 北風第133章 主公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17章 休整第62章 北還徐州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章 王侯家事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05章 警告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10章 嫡爭(一)第65章 賑災第42章 伏火弩第91章 站隊第113章 疑點第74章 大戰將臨第59章 烽煙緊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9章 也算承諾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12章 三月之謀第52章 下聘禮第62章 遷島第7章 驚瀾第75章 摧枯拉朽第95章 經難念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63章 分合之道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141章 北風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48章 雪天圍獵第62章 遷島第71章 棄都第65章 大堤築成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36章 徐州攻略第44章 陷阱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71章 俘將第119章 行軍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106章 驚疑第121章 勇戰第36章 舊瓶新酒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73章 青州軍第12章 餌與陷阱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55章 易幟立軍第54章 尚有餘計第45章 爭鋒第147章 暗流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47章 網更密第56章 顧嗣元第97章 利害關係第38章 顧宅家事第39章 特使駕臨第77章 吳黨裂痕第9章 郊迎(二)第21章 國務第8章 寢殿密議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44章 人口隱憂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