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崇國公

王學善父子叛投奢家、遣家臣行刺劉直一事,飛舟渡江經弋江快馬傳回江寧,只需要一天的時間。

從十七日起,江寧又持續下了兩天大雪,牆頭屋面的積雪厚如牀褥,站在陳園北苑的亭樓下,遠望去白皚皚一片,鱗次櫛比的屋舍,都給積雪蓋住,留下縱橫交錯、密如織線的街巷。

林縛在陳園北苑亭樓之上,邀親近之人賞雪爲樂。從林續文往下,黃錦年、秦承祖、林夢得、高宗庭、宋浮、孫敬堂等人,皆爲淮東核心人物,陳華章也給邀來賞雪,以示親近。

“皇上棄江寧西逃之前,陳相與皇上在文華殿裡就棄不棄都事曾發生激烈的爭執,還未有正式的決議之前,消息就傳得滿城都是。當時就基本能斷定要麼是隨侍大臣出了問題,要麼是內侍省宦臣出了問題,沒想到問題最後竟真是出在王學善的身上……”高宗庭感慨道。

“如此也好,”宋浮說道,“徽州兵敗以及皇上棄都西逃之事,都能推到王學善的頭上,大家也都有個臺階好下……”

林縛點點頭,說道:“居巢來函仍餘、左、程、王及楚王所合署,皇上也親筆擬詔,要我們抓捕王黨遺孽,看來皇上也真將一切的罪責都推到王學善頭上去。這麼看來,也只能如此,不宜再深究下去。那就等皇上的罪己詔下來,這活就算齊全了……”

中央官員都跑了一空,三省六部九寺監,就剩下三五人在撐場面,根本無法維持中央政府的運轉——永興帝回不回來,關係都不大,那隨行百官不回來,中央政府就難以馬上恢復運轉。

爲了遲快讓朝堂恢復運轉,林縛都不可能搞血腥清洗;只要隨行百官都回江寧,以後可以慢慢的溫水煮青蛙。

“楚王這時節去居巢,不會安什麼好心;劉直在居巢又生死不明,皇上還朝總有許多事情要商議妥協——要不,我走一遭?”林續文說道。

“那就讓宗庭陪你走一趟吧,”林縛說道,這次去居巢,要把能定的事情都定下來,也儘可能在年關前後將永興帝迎回來,來年諸多事情,纔能有條不絮的進行下去,由高宗庭陪林續文過來,還分擔些耗腦力的事情,又說道,“只要他們願意回來,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他們,看他們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

二十日,林續文、高宗庭攜太后懿旨乘馬車西行,由趙豹率一營騎卒護送,經弋江渡江進入居巢。

絕大部分罪責都可以推到王學善頭上,淮東及太后也予以默認,左承幕、程餘謙、餘心源、王添等人也就心安許多,又有前車之鑑,也就不再阻止淮東派兵護送林續文、高宗庭進入居巢。

他們也擔心防衛再出問題,再鬧出一起刺殺事件來,整個場面就難以控制了。

徽州兵敗及帝京失陷的黑鍋都由王學善來背,西逃官員心裡最大的擔憂也就隨之而解。永興帝將他的那些昏政都歸咎爲奸侫矇蔽,歸咎到王學善頭上,將他父子二人提來用過幾次刑,心情也舒暢了許多。

永興帝在左餘張王等人的勸說,能接受眼前不堪的現實,談判的最大阻礙也就掃除了。

除了解散御營司、新設樞密院執掌軍政外,林縛也無意在大局未穩之前,就對國體及官制動大手術。

王學善父子押回江寧,也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進行正式的會審,以定其罪;其他諸部諸監諸寺官員都將安於其位,不作大的變動。

陳西言爲朝廷捐軀,封誥待歸江寧再議,程餘謙資歷最厚,之前又是次相,升授首輔,左承幕兩度勸諫有功,升授次相,王添因病辭相,許爲告老還鄉,由余心源補任副相;王學善所空出來的戶部尚書一位,由副相林續文兼領。

張晏則繼續執掌鐵鹽司及內侍省。

原先的御營軍解散、御馬監禁衛解散,兵馬皆由池州及淮西分別接收;在關鍵頭上沒有能沉住氣的謝誕,自然也給嶽冷秋拋棄,他手裡僅萬餘兵馬,不敢反抗,只能接受率部到淮西接受董原整編的命運。

御營軍解散之後,京畿防備將組建新的京營軍負責,隸於樞密院,但細節都還要天子還朝之後才細議。

大體框架議定之後,二十四日,嶽冷秋遣鄧愈、董原遣部將公孫齊過來接受解散的御營軍,元歸政也於二十五日趕來居巢,永興帝於二十六日在居巢下詔罪己。

詔稱受奸侫矇蔽,親小人而遠忠良,以致徽州兵敗、江寧淪陷,害國害民,特詔罪己以示反省,以請太后臨朝督政——罪己詔的實質就永興帝以自行下詔的形式放棄親政大權。

永興帝怕歸江寧後會給淮東及太后鴆殺,在擬罪己詔之前,冊立皇長子元希泯爲壽王,由楚王元翰成護送去壽州就藩——有心將奪回大權的最後一線希望都寄託在淮西的身上。

林續文、高宗庭代表淮東也無意節外生枝,再刺激永興帝,同意冊立壽王之事。

帝頒罪己詔的同一天,葛存信、張苟等人即率淮東水步軍進入居巢。

葛存信率大量的戰船及商民船過來接人;張苟率部過來則是要接管廬州府的防務。

除去解散的御營軍及御馬監禁衛兵外,隨永興帝西逃的後宮妃嬪、內侍、宮女以及百官及家小、僕役等,約六七萬人,林縛也無意叫他們一起回江寧去,加重江寧的糧荒。

後宮妃嬪以及有品軼在身的內侍、女吏,諸官親族以及有身契的僕役及家小,可以隨行歸京外,其餘由廬州府地方接收、就地安置。

如此一來,最終能隨行歸京的還不到三萬人,特別內侍、宮女這一塊,有品軼在身的內侍、女吏不足六百人,一下子就給削掉五千人。

居巢離江寧也就三四百里水路,而且還是沿江而下,晝夜能還,但諸多事千頭萬緒,倒是楚王元翰成護送壽王先去壽州,淮西及池州方面又分別先將御營軍解散的水步軍帶走,永興帝才與諸官還朝,一直拖到永興四年元月初六才成行。

拖到初六,劉直傷勢漸愈,倒是逃過一劫。

**************

從閩東戰事算起,這場亂事前期也就經歷三個月的時間,整個江淮大地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又由於發生時間之急促,叫燕虜、流匪也無機可趁。

元月初八,永興帝攜百官經金川東水門進江寧,林縛率江寧留後諸官,午時在東水門內迎駕,護送永興帝進皇城面見太后梁氏。

在文華殿前,元鑑武從車攆上走下來,望着巍峨的宮闕,淚眼朦朧,身子微微顫抖,控制不去看身側執刀而行的新任樞密使林縛。

宮闕內外的禁衛,雖然都換上宮廷猩紅色的衣甲,但都是淮東甲卒所充任,那寒光凜冽的刃口,叫人看了擔心下一刻會不會落在自己的脖子——這樊籠終究是要鑽進來的,張晏看着與程餘謙並行的林縛,再看皇上兩鬃已有霜發,心裡悲嘆不已。

樞密使位同解裁之前的御營使,林縛又得太后所賜“劍履登殿、參拜不名”特殊,故而朝班之上是與首輔程餘謙同列,但照林續文兼領戶部尚書來看,這朝堂之後,也許以後會六部而輕政事堂。

永興帝進文華殿之前,又在犀臺之上面對百官宣讀罪己詔,這纔給太后宣進殿去訓問。接下來,百官入殿朝拜。只見高殿之上、龍椅之旁,又添一鳳攆,太后穿鳳冠朝服,坐鳳攆之上,從這一刻起,就正式開始督政,連一道簾子都懶得掛上,永興帝臉色有如死灰,坐在龍椅之上,有如枯木,半天都沒有什麼動靜。

“叫彭城公上前來聽旨……”太后梁氏居高望下,渾濁的眼睛看向林縛這邊,神色裡倒有許多的不情願。

周遠喬隨劉直西去居巢,受劉直所薦,擔任黃門內侍,太后聲音小,他照着規矩唱旨:“太后有旨,彭城郡公、金紫光祿大夫、淮東、徐州、浙東制置司林縛上前聽旨!”

張晏、程餘謙、餘心源、左承幕等人聽到這裡,心頭仍然是下意識的一驚。雖說對林縛的封官賞爵,林續文、高宗庭去居巢時就跟他們商議好,但心裡仍然有太多的不情願。

林縛以眼觀鼻,走到殿中,執手而揖,說道:“臣在……”

“秋後國難,皇上受奸邪矇蔽,屢失國政,致徽州兵敗、御營崩解、帝京失陷,林卿率軍馬獨挽狂瀾,連戰叛寇,收復帝京,以安宗廟,功績堪比再造,賜爵崇國公,封地崇州,特授開府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加侍中、少傅,以左都御史御銜兼領衛尉、樞密使、京營都督……”太后那黯啞的聲音在大殿之內傳蕩,一連串的爵賞官名,直叫張晏、程餘謙等人心驚膽顫。在進江寧之前,他們多少還有些跟淮東抗衡的信心,這一刻才覺得之前的信心有如冬天的太陽,是那麼蒼白無力。

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8章 伏兵第23章 會審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53章 約期良辰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74章 密約(一)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23章 客訪深山第78章 密議出兵第52章 棄第82章 大敗第5章 治鹽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115章 襲城第88章 對峙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24章 懸樑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51章 三女爭豔第55章 戰事稍息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19章 聲東擊西第98章 留後處置第50章 收六夫人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85章 鶴城之失第64章 入土爲安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125章 起霧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89章 潰敵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66章 獻平虜策第52章 列裝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74章 密約(一)第93章 深谷殘敵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96章 後院滅火第32章 蝶翼之陣第9章 計當緩行第136章 大私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62章 遷島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38章 入冬第6章 賞匠第88章 不堪一擊第102章 未雨時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64章 殘城廢土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49章 東行第107章 戰起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01章 死地第40章 封官賞爵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3章 風災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76章 密約(三)第122章 滯敵第13章 失城第20章 散兵遊勇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33章 危局第34章 登王臺山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70章 覆滅第2章 禁海第20章 梟勇無畏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4章 分歧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91章 站隊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60章 宮廷陰影第37章 分功酬勞第70章 攻守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78章 密議出兵第46章 點天燈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14章 逃離第80章 王成服第62章 反擊第43章 潰不成軍
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8章 伏兵第23章 會審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53章 約期良辰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74章 密約(一)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23章 客訪深山第78章 密議出兵第52章 棄第82章 大敗第5章 治鹽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115章 襲城第88章 對峙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24章 懸樑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51章 三女爭豔第55章 戰事稍息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19章 聲東擊西第98章 留後處置第50章 收六夫人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85章 鶴城之失第64章 入土爲安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125章 起霧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89章 潰敵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66章 獻平虜策第52章 列裝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74章 密約(一)第93章 深谷殘敵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96章 後院滅火第32章 蝶翼之陣第9章 計當緩行第136章 大私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62章 遷島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38章 入冬第6章 賞匠第88章 不堪一擊第102章 未雨時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64章 殘城廢土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49章 東行第107章 戰起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01章 死地第40章 封官賞爵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3章 風災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76章 密約(三)第122章 滯敵第13章 失城第20章 散兵遊勇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33章 危局第34章 登王臺山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70章 覆滅第2章 禁海第20章 梟勇無畏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4章 分歧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91章 站隊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60章 宮廷陰影第37章 分功酬勞第70章 攻守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78章 密議出兵第46章 點天燈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14章 逃離第80章 王成服第62章 反擊第43章 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