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碎濤如雪

(燕雲劫卷結束,新的濤海怒怒開始了,給力的投紅票啊!)

碎濤如雪,堆雲似山,元嫣站在甲板上,漆黑晶瑩的眼珠子看着湛藍澄澈的海水入迷,就像一大塊嵌在天地之間的藍寶石,眺望去讓人有說不出的心胸通暢,那夢中的驚惶、悲傷,在這一刻都統統的似煙雲散去。

元鑑海暈船,而且暈得厲害,差點將五臟六腑都吐出來,自上船來就昏昏沉沉,難有清醒的時刻。左堂貴提議坐船走海路到津海再登岸去燕京,元鑑海這時候恨不得將左堂貴一腳踹下海去,他沒有想到暈海會這麼痛苦,打定注意這輩子不再坐船。

濟南收復後,元鑑海沒有回濟南去,與其他魯王府的人一直留在陽信候旨。

東虜攻陷濟南後,沒有進駐濟南城,搶掠一空後便縱火燒燬全城,還有數萬守城軍民的屍體散在濟南城內到處都是。這時的濟南已成死城,沒有幾個月的收拾,根本就不能住人,元鑑海與魯王府衆人也無法回去。一直到二月底,宮中才傳來特旨詔使元鑑海攜魯王幼女元嫣到京中去。

到二月底,陽信西北方向已經形成大片的洪泛沼澤區,道路悉數被毀。沿海岸線地區也由於天氣轉暖的原因,河流解冰,不利於車隊通過,只能坐海船北上到津海,再登岸坐車前往京中。

“前面就是津衛島了,除了林大人的津衛島,沒可有哪座海島能容下這麼多人一起做工!”一名站在船頭甲板領路的船工幫小郡主元嫣指出津衛島的方向。

“是嗎,哪裡,哪裡?”元嫣個子矮小,才十二歲的她還正是長個子的年紀,她踮着腳,髮絲給海風吹亂,才勉強看到露出海平面的津海島島尖,卻看不到在津海島的全景,只盼望着船能行快些,早一刻抵達津衛島。

左堂貴寒着臉,他對進入林縛的地盤可沒有什麼好興奮的。元鑑海想到可以不再坐船,不再吃這暈船的苦頭,心裡自然是振奮一些。他們乘船北上,半途上遇到從津海出發往南到山東登、萊等運糧的船隊,他們沒想到這時候朝廷還能在津海組織這麼多的船運糧,差不多有七八十艘。船隊知道他們是北上進京的魯王府的人,特地派了兩名船工專門給他們領路,他們才知道津海的一些情況。

越過津衛島,等趕到津海,元鑑海才發現渦口遠比想象中還要熱鬧數倍。

渦水河口給一道臨時的封河大壩封住,爲了築壩的便捷與快速,林縛直接將四艘裝載滿砂石的平底海船填到河口,元鑑海、元嫣他們最先看到的就是那從壩子中間豎起來的八根孤零零卻顯得有獨特風情的船桅。

對元嫣來說,在離開陽信後,終於遇到一處熱鬧的所在,彷彿鬆了一口氣似的,一路上鬱結的情緒也陡然放開。

海塘內外到處都是役工民夫肩挑身扛的忙碌身影,渦口寨東南方向伸出一大塊岬角,將渦水河出海口的海灘地與北面的海岸隔開,就在北面形成了一座天然的避風海灣。百年前開海漕選擇渦口爲轉輸站,就是看中這裡的地理條件,百十年時間過去,這處地理條件並沒有大改變,稍加整飭就是浪港,工程量相對開拓河道、整固直道來說,要少得多。

不過寨南的內河碼頭太小,一次性只能停泊五六條中小型內河漕船。渦水河的轉輸能力,除了給河道限制住外,也跟碼頭的裝卸能力直接相關,要達到二十艘漕船同時裝卸的能力,內河碼頭至少要拓寬到三百步寬。

爲了節約工程時間,渦口在挖窯燒磚的同時,更多的是直接從周邊村寨拆運磚石。

河汊子口南岸是江東左營及役工民夫的駐營,佔了好大一片地,貼着河汊子口,有一座塞堡式的建築剛剛露出稚形。北岸以渦口寨改津海倉爲核心,規劃要建津海都漕運司衙門以及兩座軍事塞堡及防禦津海倉的塞牆。河間府治所、津海縣治所也將移到這裡來。沒有多餘的財力、人力、物力去收拾給打殘的河間縣與津海縣了,再說林續文身兼數職,總不能身分數處署理公務。

此外,津海鹽鐵司及鹽場體系也給徹底打殘,除腳快的,官員或殺或降或叛,鹽丁、鹽戶逃得一個都沒有剩影,朝廷也有意在這邊重建津海鹽鐵司衙門。

重重因素疊加,使渦口也成爲返回難民的集散地,有着亂世之秋異樣的畸形繁榮。雖然不斷的將難民沿渦水河往內陸疏散,在河汊口重新聚起來的難民人羣還是很快達到數萬之衆。在渦口寨的北面更是有一大片連綿起伏的營帳,一眼都望不了頭,元鑑海、左堂貴等人也看到納悶:沒聽說津海除了江東左軍、晉中軍之外,還有別的駐軍啊?

元鑑海、左堂貴所不知道的,郝宗成於3月6日率兩萬薊北軍(含一萬餘匹軍馬)移駐津海就近解決軍食問題,這樣至少每個月能替京畿緩解四萬石糧、三十萬圍草料供給的壓力。

考慮到津海的用糧壓力,戶部另派了一名正五品的員外郎過來督管津海倉,頂替原津海倉監丞張文燈平衡戶部與林續文、林縛之間的關係。

這時候,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津海渦口這一小塊地方此時實際上成了京畿與大越朝的咽喉、脖子、命脈;不然也不會讓湯浩信這樣的重臣在戰後百廢待興的緊要關頭一直都坐鎮津海。

*************

宗室封爵與功勳封爵是兩種不同體系,親王爵、郡王爵之後爲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爵銜……按律,魯王身滅,繼承者需減一級承爵,元鑑海本身就受封鎮國將軍,沒有資格再受封郡王爵的。

宮中體諒魯王一系的遭遇,又念元鑑海在陽信抗敵有功,下詔使元鑑海入京受封郡王爵。

林縛袖手站在湯浩信、郝宗成、林續文等人身後,在他身後又是劉直、馬一功、楊一航、張文登、陳晉唐等文武官員。

郡王爵列從一品,位於太子少保、內侍省左常侍之上,湯浩信、郝宗成雖然權柄要比元鑑海重得多,按照規矩還是站在海塘上恭迎元鑑海乘船靠港、大駕光臨。

元鑑海暈船暈得厲害,精神不振,在港口宣暄過,就給衆人簇擁着走進津海倉衙門。這邊給元鑑海準備了洗塵宴席,他就是再頭疼,也要硬撐着參加,不能駁了大家的顏面。小郡主元嫣則由婆子、丫鬟伺候着去廂院休息了。

林縛的心思不在元鑑海身上。郝宗成率軍來津海,除了靠近津海港方便軍食之外,還有壓制、牽制江東左營的意圖,林縛的心思也不在郝宗成的身上,至少他與江東左營爲朝廷出力做事還是非常乾淨利索的,朝廷要卸磨殺驢,自然也要等到眼前的難關熬過去再說。

朝中在三月初旬同時批准了李卓、嶽冷秋兩人的奏請。

擢李卓任兵部尚書,要李卓接旨後即刻動身進京敘職,商議平虜大計;擢程餘謙接任江寧兵部尚書兼江寧守備一職;除嶽冷秋東閩總督職,其職權分授東閩宣撫使司、提督府、按察使司,授嶽冷秋兵部尚書銜兼任江淮總督,節制江東、江寧軍政諸事,率師北上,總轄平寇事。顧悟塵晉升從二品散階光祿大夫,以江東按察使兼督江東鄉軍,受嶽冷秋節制。

就算不計較江寧是留京的地位,在正常的年份,東閩歸戶部統轄的定漕額才三十萬石,地方可支用的定漕額爲四十萬石,江東郡加江寧府歸戶部統轄的定漕數是兩百四十萬石,地方可支用的定漕額爲一百六十萬石,僅從這兩組數據就能看東閩總督與江淮總督的實權差距有多大。

兩百多年來。江東郡發生的大小亂事也不少,但從沒有設過江淮總督一職。此時設江淮總督,並讓嶽冷秋竊居此位,並不僅僅是爲平剿東海寇及洪澤浦流賊事。林縛能看出朝廷即使表面上絕口不提遷都之事,實際上設江淮總督加強對江東郡、江寧府地方的集權,就是爲遷都做準備。

要說論資排輩,程餘謙倒是有資格擔任江寧兵部尚書兼江寧守備了,但是勤王一戰,程餘謙貪生怕死、怯敵畏戰,先進軍至臨清、怯步不前,而後又退到聊城,再退到濟寧。虜兵進一步,他退兩步,一直到東虜南線主力縱火燒燬濟南城退到黃河以北,他才率江東勤王師慢騰騰的跟在嶽冷秋的屁股後面“收復”濟南。

擢升程餘謙,大概也考慮讓他的弱勢不足抗衡嶽冷秋在江東全面掌權,但是楚黨內部並非對嶽冷秋一點制衡都沒有。

顧悟塵表面上沒有受得什麼實質性的晉升,但是“兼督鄉軍”四個字十分的關鍵跟必要,也就使嶽冷秋無法繞過顧悟塵直接指揮江東郡的鄉軍、鄉營,恰恰江東郡此時戰力較強的幾支部隊,包括江東左營、東陽鄉勇以及受董原節制的維揚鄉勇都是鄉軍。

林縛閉着眼睛也能想到這是湯浩信爲顧悟塵爭取到的有利條件,畢竟顧悟塵並沒有資格直接出任江淮總督。

林縛非常想進京與李卓見一面的,但是他身爲領軍文臣,即使離京畿也就兩百多裡,卻是非宣不得入京的,甚至私派信使進京都是犯忌諱的事情。當然,王朝末世,也沒有那麼多的顧忌跟忌諱,林縛要是不聽宣調就直接入京,就太刺眼了。

林縛心情抑鬱,在宴席上喝了些酒,有些醉意微酣,告辭離開津海倉衙門,在護衛的簇擁返回南岸駐營,林夢得在轅門前等他,幫他牽過馬,說道:“高宗庭高先生與耿泉山耿校尉過來了,在營中等着你回來呢……”

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13章 擁兵自重第39章 戰械第5章 初襲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36章 徐州攻略第40章 壯懷激烈第6章 賞匠第19章 兵亂抵定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70章 淮山第40章 岌岌可危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14章 激將第43章 如困籠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19章 惑敵第63章 分合之道第67章 取刀之謀第46章 控田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127章 皇城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104章 轉機第26章 得與失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34章 耐心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15章 圍殺第88章 對峙第49章 人心惶惶第25章 回崇州第158章 瘋虎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83章 帝心第147章 崇國公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21章 憂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133章 耐心第146章 賊船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23章 追擊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141章 北風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36章 徐州攻略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114章 逃離第106章 驚疑第38章 三個摺子第61章 密投第77章 東海攻略第11章 嫡爭(二)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35章 鏖戰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9章 大潰第32章 蝶翼之陣第85章 信心第51章 江西形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83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得與失第41章 軍需第80章 風往南吹第40章 岌岌可危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20章 二月崇州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21章 投附第十章 夜驚情第118章 必有一戰第65章 大堤築成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55章 易幟立軍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
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13章 擁兵自重第39章 戰械第5章 初襲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36章 徐州攻略第40章 壯懷激烈第6章 賞匠第19章 兵亂抵定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70章 淮山第40章 岌岌可危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14章 激將第43章 如困籠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19章 惑敵第63章 分合之道第67章 取刀之謀第46章 控田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127章 皇城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104章 轉機第26章 得與失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34章 耐心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15章 圍殺第88章 對峙第49章 人心惶惶第25章 回崇州第158章 瘋虎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83章 帝心第147章 崇國公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21章 憂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133章 耐心第146章 賊船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23章 追擊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141章 北風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36章 徐州攻略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114章 逃離第106章 驚疑第38章 三個摺子第61章 密投第77章 東海攻略第11章 嫡爭(二)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35章 鏖戰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9章 大潰第32章 蝶翼之陣第85章 信心第51章 江西形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83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得與失第41章 軍需第80章 風往南吹第40章 岌岌可危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20章 二月崇州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21章 投附第十章 夜驚情第118章 必有一戰第65章 大堤築成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55章 易幟立軍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