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勸進(一)

“……先帝振興之志未嘗,而於津海潮河受辱投水,今燕冀殘糜,盡陷敵手,東南平而復叛,荊、川、湖、贛,流匪肆虐,山河破碎,亂事難靖,此誠國事危難之秋也。哀先帝之亡,悲山河破碎之痛,臣縛夙夜難寐,忖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寧王賢德天下廣知……”

嶽冷秋手顫巍巍的接過林續文遞來的勸進表,讀到這邊募然一驚,猛的從牀榻下跳起來,抓林續文的手臂,急問道:“淮東竟然要立寧王!爲什麼淮東要擁立寧王?”

林續文秘密抵達江寧,張晏、劉直就又驚又疑,嶽冷秋莫明其妙的一喊,差點將他們的膽都嚇破了,心裡駭然:難道嶽冷秋要廢掉寧王?

林續文聽了嶽冷秋的失言,暗感僥倖:嶽冷秋果然早有所察覺。再看張晏、劉直等人的神色,就知道這邊還沒有什麼動作,當真是好險,趕早了一步,不然淮東就被動了。

林續文看着嶽冷秋抓他胳膊的手,既然事情還沒有脫離掌握,一切自然是依計行事,笑道:“寧王賢良明德,在江寧攝政治理東南有方,先帝雖無傳位遺詔,但淮東與江寧諸公都曉得,先帝在生前是確定寧王繼位以定朝綱的——燕冀失陷,各地亂事頻起,雖知江寧有守孝之議,但爲大局計,淮東以爲應早日擁寧王爲帝,主持朝綱。寧王不許,你我做臣子的,應該勸進……”

嶽冷秋見張晏、劉直二人臉色驚惶,知道他們誤解了自己的意思,但他一時也迷糊起來:魯王到底在不在淮東手裡?要是在,淮東爲什麼突然派林續文秘密進江寧上勸進表;要是不在,爲何不是顧悟塵上勸進表,偏要林續文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過來?

嶽冷秋臉帶遲疑的說道:“淮東能以國事爲先,老夫甚爲佩服,老夫也認爲寧王殿下賢良明德,堪當鼎定朝綱、中興我朝的重任……”

聽嶽冷秋表態,張晏稍稍放心,但嶽冷秋剛纔的舉動不得不讓他多留一個心眼,說道:“先帝杳無音信,寧王連月來茶飯不思,夙夜嗟嘆;今日知先帝之亡,更會傷心欲絕,恐怕不會答應我們的勸進……”

“事不宜遲,遲則生變,”陳西言說道,“寧王有孝心,是臣民表率,但是此際,我們做臣子應勸寧王以國事爲先,以免節外生枝……”

陳西言這麼說定是暗指魯王之事,而淮東又表明擁立寧王的態度,嶽冷秋決定將話挑明瞭說,直接問林續文:“昨天陶春從清河傳來信報,我還沒有來得及進稟寧王,清河信報提及先帝投水及晉王、秦王被俘之事,單單樑太后、魯王從南路突圍,音信全無。有人稱太后與魯王逃進了山東地界,林大人你在津海督戰,可有耳聞?”

後知後覺的張晏、劉直這時候才知道所有的問題出在哪裡。

樑太后、魯王往南路突圍,要麼進入樑家控制的區域裡,要麼就進入青州控制的區域裡,在崇觀帝幾個侄王裡,魯王比寧王的地位差不太多了。青州是東陽林顧系控制的地盤,要是林顧與樑家聯合起來擁立魯王爲帝,這局面就棘手了……

難怪嶽冷秋看到林縛的勸進表詫異淮東會擁立寧王!

“太后及魯王確在青州,甚至還有先帝遺詔在身。淮東以爲先帝遺詔已難辨真假,但先帝生前遺願,立寧王在江寧繼位的心思是明確的,國難當頭,當以國事安靖爲先,遂倉促擬就勸進表,要我帶來面呈寧王!”林續文說道。

嶽冷秋、張晏、劉直都是在官場浸淫了半輩子,林續文話說得簡單,但背後的兇險,他們全然能理解——樑太后及魯王實際控制在顧嗣元的手裡,顧悟塵想要做擁立大臣,然而僅靠顧家想擁立魯王,力有未逮,遂將淮東與樑家都拉上來,顧家父子卻沒有想到林縛轉身會將他們賣了個乾淨

嶽冷秋、張晏、劉直三人心裡駭然:林縛的心好狠!

三人當然不會認爲林縛是以大局爲重,在他們看來,魯王給顧氏父子抓在手裡,擁立魯王的好處自然是給顧氏父子佔了大頭,而淮東與樑家只能跟着分懷羹——對淮東來說,得到的好處,也許不會差,但要冒很大風險,畢竟擁立寧王的人不是吃素的。反過來,淮東把顧氏父子賣了個乾淨,堅定的擁立寧王,一樣有擁立之功,所要承擔的風險反而降低了。沒有淮東的支持,顧氏父子與樑家就算有遺詔在手裡,也鬧不出什麼花樣來。

想到這裡,嶽冷秋心思大定,朝陳西言作揖道:“我與張大人、劉大人去見寧王殿下,是不是麻煩陳閣老領着林大人去請程兵部……”

程餘謙就是一個牆頭草,恰恰他又掌握着江寧城內外主要守軍。淮東的態度明確,說服程餘謙就簡單了,只要將程餘謙拉過來,擁立寧王爲帝的大局就確定下來了。

“好,我們分頭行事,我與林大人去請程兵部!在寧王府匯合!”陳西言興奮的說道。

陳西言當然興奮了,他本來已經打定心思退居幕後了,沒想到林續文帶着林縛的勸進表會第一個找上他——他就從一個給遺忘到廟堂之外的老人,一下子給林縛這封勸進表給帶進江寧政局的中心舞臺上來。

顧悟塵失勢甚至給逐出江寧都是有可能的,真正有資格追逐相位的也就那麼幾人。

除尚書左右僕射爲首輔、次相外,還有黃門侍郎、尚書左右丞等副相之設,一朝通常可設四到六個相位。雖說以首輔、次相最爲重要,但副相的權柄仍然要比六部尚書重。

林續文帶着林縛的勸進表過來,有擁立之功,又有守津海之功,雖然無望首輔、次相,但副相少不了他一個。

程餘謙、嶽冷秋、程餘謙、王添、王學善、餘心源等都是新相的候選人。

雖說爲擁立一事,大家媾和到一起,等立帝之事塵埃落定,以往看淮東不順眼的、視淮東爲敵的,依舊會恢復原樣——在政/治上,決定彼此關係的永遠是利益。

除擁立新帝外,淮東還要考慮寧王登位以後的局面。

程餘謙能力太差,讓他做首輔的位子,只會將局勢搞得越來越踏糕,不符合的利益。

嶽冷秋與淮東之間的仇怨最深,而嶽冷秋此時心機深沉、野心也大,讓他做首輔,淮東以後會頭疼得要叫娘。

雖說陳西言與淮東也不投合,早年在曲家事上就結下很深的仇怨,但陳西言這人有一樁好,就是對元氏比其他人都要忠心——陳西言代表吳黨,吳黨作爲地方勢力的代表,手裡掌握的武備卻又是最弱的,從這種特性出發,吳黨也將天然的希望江寧政權能夠徹底穩定下來。江寧政權越穩定,淮東才能贏得更多的發展時間跟空間,陳西言做首輔纔是最符合淮東利益的。林縛在勸進表裡,直接將這點挑明瞭。

陳西言對元氏忠心不假,但他的功利心也重,突然間有望相位,叫他如何不興奮?

當然,陳西言也是有資格做首輔的,要不是當年給林縛擺了一道,他已經進京頂替陳伯信爲相了。

嶽冷秋這時候也沒有爭首輔的心思,政/治無非是妥協,比起淮東聯合樑家、顧家父子擁立魯王,眼前的局面比想象中要好得太多。

首輔的位子先讓陳西言佔着,陳西言將有七十歲了,也沒有幾天好折騰。

程餘謙本也不是會節外生枝的人,他以江寧兵部尚書位擁立新帝登基,不管擁立誰,都少不了他的好處,他也是最不想節外生枝的人。

程餘謙雖然品性不算好,也沒有太多做事的魄力,但做官做到這一步,人不會愚蠢,淮東的態度明確下來,他再遲疑不決,擁立之功就沒有他的份了。

嶽冷秋與張晏、劉直三人到寧王府將事情的曲直跟寧王解釋清楚,陳西言、程餘謙及林續文隨後就過來了。

寧王元鑑武也是一身冷汗,在此之前雖說他心裡很焦急,但沒有想過會有別人來跟他爭帝位,更沒有想到在青州已經醞釀了這麼大的危機。

林續文將林縛的勸進表從懷裡掏出來獻上,寧王等不得劉直幫他拿過來,一箭步離開蟠龍雕花椅,將本該呈給他一人看、實際卻先給陳西言、嶽冷、張晏、劉直、程餘謙等人先看過的勸進表接過來,激動得手都在打顫!

“林家是朝廷的忠臣,大忠臣,大大的忠臣,孤沒有看錯林家……”寧王嗓音因激動變得又細又尖,跟劉直說話聲音似的,讓人聽上去滑稽可笑,這時候站在堂上的卻沒有人笑他,或爲一朝天子,或爲階下囚,只是這一線之差,換了誰知道真相殘酷如此,都難以心情平靜的。

按說淮東上勸進表,寧王要藉口自己才德欠缺而堅決的推辭掉,待諸臣三番四次的上勸進表之後,他才勉強其難的接受進勸,授意其他人準備登基的事情。

只是事情到這一步還有變數,一向都講究禮制的陳西言,也認爲當前最緊要的是將大義名份先定下來,也不管寧王根本就沒有謙讓的意思,與程餘謙、嶽冷秋、張晏、劉直等人一併走到堂前跪下來勸進:“國事危急、山河破碎,家不可以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請殿下惘天下臣民之苦,早登大寶,鼎定朝綱……”

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9章 聲東擊西第68章 鄉兵自雄第118章 必有一戰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40章 笞刑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36章 徐州攻略第56章 光復濟南第36章 舊瓶新酒第14章 永嘉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74章 顧慮第17章 使臣第67章 暗將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14章 殲滅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156章 絕望第31章 淮陽初雪第17章 使臣第31章 淮陽初雪第143章 分肥第37章 爭盟第27章 失城第11章 匪禍第87章 試探第132章 江灘第13章 殘破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77章 孤臣忠烈第74章 淮東軍制第86章 纏殺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79章 火中慄第12章 寧則臣第11章 求死之道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楔子第27章 鐵山船場第57章 京畿密鬥第44章 哀兵第74章 津海登陸第2章 故人往事第37章 叛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101章 死地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6章 息議第148章 制衡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7章 城門觀戰第10章 嫡爭(一)第50章 北伐疑雲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121章 勇戰第32章 父子相認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4章 少女情懷第36章 月涌江流第21章 斷糧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67章 國策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47章 刺客第84章 廷爭第41章 海東行營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46章 控田第112章 謠言第62章 遷島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24章 戰後第68章 戰爭陰雲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73章 花燭夜第34章 河口秘情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56章 態度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115章 新都暗流第49章 轉攻爲守第56章 見疑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9章 三沙灣
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9章 聲東擊西第68章 鄉兵自雄第118章 必有一戰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40章 笞刑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36章 徐州攻略第56章 光復濟南第36章 舊瓶新酒第14章 永嘉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74章 顧慮第17章 使臣第67章 暗將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14章 殲滅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156章 絕望第31章 淮陽初雪第17章 使臣第31章 淮陽初雪第143章 分肥第37章 爭盟第27章 失城第11章 匪禍第87章 試探第132章 江灘第13章 殘破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77章 孤臣忠烈第74章 淮東軍制第86章 纏殺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79章 火中慄第12章 寧則臣第11章 求死之道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楔子第27章 鐵山船場第57章 京畿密鬥第44章 哀兵第74章 津海登陸第2章 故人往事第37章 叛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101章 死地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6章 息議第148章 制衡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7章 城門觀戰第10章 嫡爭(一)第50章 北伐疑雲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121章 勇戰第32章 父子相認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4章 少女情懷第36章 月涌江流第21章 斷糧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67章 國策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47章 刺客第84章 廷爭第41章 海東行營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46章 控田第112章 謠言第62章 遷島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24章 戰後第68章 戰爭陰雲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73章 花燭夜第34章 河口秘情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56章 態度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115章 新都暗流第49章 轉攻爲守第56章 見疑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9章 三沙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