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轉折

林續文與黃錦年前後腳回府,孫文炳早在林續文府上等候。

“皇上心意已決,謝朝忠領兵出征一事沒有挽回的餘地,”林續文也顧不上洗漱一番再見孫文炳,徑直將今日廷議的結果告訴他,說道,“這麼看來,是要照最壞的後果做準備了……”

“也許後果不會那麼糟糕?”黃錦年說道。

朝中官員支持謝朝忠領兵出征的不多,但大多數人跟黃錦年想法一樣,即使謝朝忠領兵出征不能算好,但也不至於會壞到那裡去。

林續文輕嘆了一口氣,說道:“當年用郝宗成換李卓爲帥,我也認爲後果不會糟糕到哪裡去,但遼西大敗、燕薊崩潰的教訓還沒有過去兩年,這邊又重演這一出,不能叫人不防……”

黃錦年啞口無言,就現在所知道的事實,用赫宗成換李卓爲帥領薊鎮軍,是中了燕虜的離間計——當年換郝宗成領兵之後,薊鎮軍在遼西的態勢表面上看去沒有多大的變化,但燕虜跟打了雞血似的,沉寂多時的兩路兵馬立時活躍起來,幾乎是摧枯拉朽之勢南下,直至席捲整個燕薊大地。

遼西戰局的整個勢態發生,完全符合“以正合、以奇勝”的要旨——燕虜當初爲行此策,甚至不惜將遼陽門戶松山城拿出來作誘餌,沒想到江寧這回因爲內部的爭權奪勢,主動走出這一步大昏招。

林續文嘆道:“奢家本是困獸猶鬥,只要江寧與淮東步步爲營,奢家終難逃滅亡的結局,誰能想到江寧這時候會走出這一步臭棋來……”又跟孫文炳說道:“出兵一事,還屬機密,要做些準備,但在謝朝忠正式領兵出征之前,至少江寧這邊還不能大張旗鼓。若是給奢家兵馬打到江寧城下,河口的損失就慘重了……”

曲家通匪案之後,曲陽鎮迅速蓑落,以集雲社爲首,聚結東陽鄉黨勢力,獄島對岸的河口鎮迅速崛起,到今日已是江寧外城二十四鎮之首。

可以說在江寧的東陽鄉黨,根基就在東華門外的河口鎮。

河口雖是繁榮的鎮埠,但在天子腳下,除編柳條爲牆外,不能修築正式的城牆,防禦力很薄弱。一旦徽南缺口給打開,哪怕僅有少量的浙閩叛軍漏進來,東華門外的河口鎮也將是奢家洗掠的主要目標之一。

“是不是先往城裡撤一部分?”黃錦年說道。

“最壞的結果,江寧城可能也會守不住!”孫文炳說道,“照大人的意思,若能提前撤離,應往朝天蕩北岸撤,不能提前撤的,獄島是最後的落足點。即使奢家大軍壓來,也不建議往城裡撤!”

“即使徽南給打開缺口,奢家也應沒能力攻陷江寧城吧?”黃錦年說道。

御營軍有八萬兵馬,不會都派去徽南,江寧這邊會保留相當的衛戍兵馬。

江寧是高祖主持修築的雄城,傍江依山,極盡地形之險,城牆矮處依山勢也有三丈之高,地形平易處,城牆高峻有如山崖。江寧城當年建成,高祖嘗言雄城能抵百萬兵,黃錦年實難想象奢家要派多少兵馬過來,才能將江寧攻下?

林續文搖頭苦笑,要說城池險峻,燕京之險固,天下哪座城池能及?燕虜拿下燕京城,何曾費過一兵一卒?

*************

如意園裡,韓賓走夾道進秘院,給領進廂房裡。

陳如意正坐在奢飛虎的下首說話,韓賓朝奢飛虎納頭就拜,壓低的聲音裡有着抑不住的興奮,說道:“恰如二公子所料,今日廷議,謝朝忠領兵出征之事已經定了下來;爲迷惑我們,江寧將宣稱用謝朝忠去江州代嶽冷秋,實則意在浙西……此事雖屬機密,但王超得意忘形,悉數告之屬下。”

“這種水平的瞞天過海之策,還想瞞過我們,真是笑掉大牙了!”奢飛虎冷冷一笑,倒似忘了以前吃過淮東的瞞天過海的虧。

韓賓笑道:“王超等輩,這時候都已經將浙西戰功看成囊中之物,言語間輕佻得很。看這情形,王超、餘闢疆等江寧城裡的幾個公子哥,也有意隨軍出征,好爭些戰功塗抹門面,二公子到時候好好教訓他們就是……”

“不,”奢飛虎說道,“我會留在江寧。你要儘可能勸王超打消隨軍的念頭,王超留在江寧城裡,對我們還有大用場,你也要繼續留在王超身邊……”

“二公子留在江寧,那浙西是……”韓賓訝然問道。

“你心裡知道就好……”奢飛虎點了點頭,肯定韓賓的猜測,又與陳如意說道,“爲了能將王超拉上船,你要做出些犧牲,將來王家父子爲奢家開國功臣,我也會替你主持公道,定不會辱沒了你。”

“如意無父無母,視大都督、二公子爲親人,爲了奢家,如意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陳如意說道。

“嗯!”奢飛虎點點頭,說道,“那即刻將消息傳到浙西去,局勢發展,必然要叫江寧衆人大叫一驚……”

*************

“兵敗如山倒,”看過從江寧快馬遞來的密函,高宗庭唉聲而嘆,崇觀帝用郝宗成換李卓,可以說是中了燕虜的離間之計,永興帝卻是主動走了一步大臭棋,也同時打亂了淮東的部署,說道,“謝朝忠若在徽南給打得大潰,江寧的民心士氣,將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江寧已經兩百多年沒有經歷過兵事,當奢家兵馬壓來,江寧城裡雖還有三四萬守兵,很可能會不戰而潰……”

“形勢逼着淮東去火中取栗,”葉君安說道,“江寧形勢若壞,倒是董原的反應最難叫人預料!”

“長淮軍在淮河北岸,濠州、壽州之間,董原能用的兵馬不多,”秦承祖說道,“東陽那邊要派個人過去,即便董原真有什麼野心,東陽也必須要將淮西兵馬攔截下來,不使之進江寧!”

董原率淮西兵馬援江寧,整個守淮防線將出現一個長達六七百里的大缺口,易給燕虜所趁。這將是最惡劣的後果,甚至要比江寧城給奢家攻陷要惡劣得多。

“董原即便是回援,也多半也是奉旨回援,東陽這一攔,性質就嚴重了,”曹子昂憂心說道,“東陽到時候能不能有出兵攔截的決心?”

“……”林縛抱臂看着牆壁上懸掛的地圖,用力的點在江寧城東北角上的獄島方位,說道,“即刻起,着趙虎兼領海陵城尉,率步軍營中軍第一旅移駐海陵;着楊一航、胡萸兒、陳恩澤等廟山行營所部,悉數編入第三水營,駐防海陵——在海陵編一萬兵馬,江寧形勢若如所料那些步步淪陷,海陵兵馬可爲先遣軍,以獄島爲根基,先封鎖朝天蕩,待我大軍回援!”

“這時候還不能指望東陽那邊有這個決心,用淮東自己的兵馬最爲放心。封鎖朝天蕩,使淮西兵馬不能渡江,董原野心再大,但他爲了自身安危,也不可能放棄濠州、壽州這條線的防守!”高宗庭說道。

*****************

奢飛熊率部西進江西之後,留守浙西,節制淳安、桐廬、婺源兵馬的主將是給林縛毀家滅族的田常。

田常與守東陽縣的蘇庭瞻,雖然都是浙郡人,但都鐵心跟奢家一條道走到黑,也頗得奢家父子的信任,算是浙閩軍在八姓宗族勢力之外的新鮮血液。

江寧用謝朝忠領兵從徽南出兵打浙西的密函傳到錢江北畔的桐子塢,已經是七月中旬。

錢江在桐子塢的東面,跟從源出徽州懷玉山的大青溪合流,水勢才壯闊起來。桐子塢原是錢江北岸不起眼的一座塢塞,但浙閩軍不能從徽南軍手裡奪下昱嶺關,之後又被迫採取守勢,爲防止徽南從昱嶺關南下,不得不加強大青溪沿岸的河谷塢堡,桐子塢控守大青溪口,地處要衝,田常便將帥帳設在這裡。

田常在浙西擁兵不足兩萬,除了要防備徽南軍出昱嶺關,還要防備杭湖軍、淮東沿錢江而上,攻打下游的桐廬。浙西山高水險,可以用兵的孔道就那麼幾條,田常手裡兵馬雖然不多,但相對來說,要比守東陽縣的蘇庭瞻輕鬆一些。

嶽冷秋西進江州督戰時,從徽南軍抽調部分兵馬,徽南軍兵力也就兩萬人左右,但不意味着徽南兵馬增加到六七萬,田常還感覺不到壓力。

從徽州進浙西,大青溪河谷是最便捷的道路,最險處就是昱嶺關。

昱嶺關位於浮玉山跟天際山之間,即便如此,昱嶺關的海拔還高達三百餘丈,兩側的嶺脊山壁更是不能攀援——但從昱嶺關下來,進入大青溪河谷,雖說道路遠不能跟平原相比,但也談不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謝朝忠領兵打浙西,叫奢家在戰略上看到一線生機,但真正要去指揮作戰,田常心頭的感覺,並不輕鬆。

二公子經桐子塢潛往江寧,但大都督沒有授權二公子主持浙西戰事,而大公子在豫章脫不開身,難怪這擔子要壓到自己的身上?

田常坐在桌前,看看從江寧傳來的密函,想到自己要獨自扛起浙西的重任,沒有太多的興奮,更多是的叫人喘不氣來的重壓。

要應付謝朝忠從徽南向浙西用兵,僅淳安、婺源、桐廬這點兵馬是遠遠不足的,但是江西、東陽縣以及晉安府、建安府,哪裡還有兵馬可抽?

“田將軍,別來無羨啊!”侍衛領了一人進來,卻是奢文莊的親衛校尉鄭明經。

田常站起來,問道:“怎麼大都督捨得讓鄭將軍過來!”他還以爲鄭明經來浙西代他領兵。

“晉安車隊就在府門外,大都督藏身其中,田將軍不可驚動旁人。”鄭明經說道。

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23章 歸塵第67章 取刀之謀第3章 沒落王族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56章 見疑第1章 林政君號第4章 少女情懷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91章 難易有別第140章 笞刑第47章 新帝之謀第84章 廷爭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89章 決斷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8章 決勝東線第24章 潘家舊部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84章 廷爭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77章 東海攻略第28章 牽連第79章 火中慄第13章 擁兵自重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65章 賑災第24章 戰後第89章 決斷第二十章 誘殺第90章 殘敵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13章 兵援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4章 內府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4章 少女情懷第133章 驚弓第171章 遠航第25章 官溪嶺第13章 西沙島遇襲第44章 人口隱憂第108章 戰黃陂第24章 行刺之謀第40章 變局第35章 螳臂之言第4章 宋家子弟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92章 雜魚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26章 搶灘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55章 黃河決堤第52章 下聘禮第5章 治鹽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12章 大功將成第3章 投石問路第48章 殘寇第54章 清算降叛第28章 牽連楔子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45章 惡奴第35章 抉擇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65章 徐州圍城第7章 大寇於城第23章 三月潼原第42章 政務第144章 刺客第58章 軍功交易第47章 網更密第3章 寧王第55章 戰事稍息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21章 奇襲第90章 易幟第95章 左右爲難第23章 歸塵第121章 勇戰第18章 激將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51章 泗陽陷圍第75章 摧枯拉朽第159章 鎖喉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46章 柳暗花明第34章 請戰第8章 不能打第九章 隨扈第96章 軍食
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23章 歸塵第67章 取刀之謀第3章 沒落王族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56章 見疑第1章 林政君號第4章 少女情懷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91章 難易有別第140章 笞刑第47章 新帝之謀第84章 廷爭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89章 決斷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8章 決勝東線第24章 潘家舊部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84章 廷爭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77章 東海攻略第28章 牽連第79章 火中慄第13章 擁兵自重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65章 賑災第24章 戰後第89章 決斷第二十章 誘殺第90章 殘敵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13章 兵援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4章 內府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4章 少女情懷第133章 驚弓第171章 遠航第25章 官溪嶺第13章 西沙島遇襲第44章 人口隱憂第108章 戰黃陂第24章 行刺之謀第40章 變局第35章 螳臂之言第4章 宋家子弟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92章 雜魚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26章 搶灘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55章 黃河決堤第52章 下聘禮第5章 治鹽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12章 大功將成第3章 投石問路第48章 殘寇第54章 清算降叛第28章 牽連楔子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45章 惡奴第35章 抉擇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65章 徐州圍城第7章 大寇於城第23章 三月潼原第42章 政務第144章 刺客第58章 軍功交易第47章 網更密第3章 寧王第55章 戰事稍息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21章 奇襲第90章 易幟第95章 左右爲難第23章 歸塵第121章 勇戰第18章 激將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51章 泗陽陷圍第75章 摧枯拉朽第159章 鎖喉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46章 柳暗花明第34章 請戰第8章 不能打第九章 隨扈第96章 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