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高麗戰略

五月十六日,林縛乘船經淮水、灌河,抵達海州港,接見甄封等海東諸雄。

船在海州港駐泊,林縛憑欄而立,問身後左氏姐妹及入江綾織三女:“你們三人可想回海東省親去?”

左蘭、左雁當初是作爲禮物給儋羅王室選出來獻給林縛的,本就有一種給遺棄的失落跟幽怨,不過她們生長富貴之家,對這種命運也有自覺,心裡還是頗爲想念遠在濟州的母親跟弟弟。

當然,她們跟在林縛、宋佳身邊這些年,也學着處理政務、知悉軍政,知道林縛此問,是特別問入江綾織的,一起回頭往入江綾織看去。

入江綾織跟隨林縛才十一歲,此時也纔是雙十妙齡,臉蛋清媚而純真,肌膚滑膩如雪,看不到一絲的瑕疵,她身量豐盈,穿着淺綠紗羅裙衫,高高撐起的胸脯,使她有着望之入骨的美感跟媚態。

當初入江綾織叫入江氏送給林縛時,主要還是因她年幼、臉蛋清麗卻着成熟婦人的身材,此爲男人所喜之奇趣,卻未料得她長成之後,也是如此的絕美。

僅在容顏上,左氏姐妹還稍有不及。

“離鄉時年紀尚幼,已記不住家鄉模樣,也早就不想回去了……”入江綾織幽幽的說道。

入江綾織,雖說跟入江氏是同族,但幼年時家破人亡,她因爲年幼貌美而給族人豢養,要不是遇到宋佳、林縛,她只會淪爲族人或族人中饋贈他人的玩物。

她作爲禮物叫入江氏獻給林縛時,年僅十一歲,心裡棄滿着對未來的恐懼以及對族人的怨恨,親人也早就不在,哪裡還想去重遊故地?

佐賀賴源、近鄉津野聯袂而來,不會僅滿足將太宰府遷到九州島叫他們兩家輪流執政,他們兩家在九州平分了大隅國平氏之後,想要更好的動員戰力進攻北條氏,入江綾織的族人入江氏是一個障礙。

林縛在允許佐賀氏、近鄉氏平分入江氏國土之前,不能不感覺入江綾織的感受。

雖說入江綾織當初是作爲玩物叫入江氏獻給林縛的,但看到她一年年的在自己身邊長大成人,有着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愛,對她也許是欲多過情,是更喜愛她的一身媚、肉以及內生的媚骨,但猶不希望她爲故土凌落而哀傷。

林縛想要社會風氣開化,就不能將海外的事務再捂着不揭開,公府治政以來,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將海東事務較爲徹底的攤開在江淮士紳商賈、走卒販夫之前,也引起很大的議論。

以往對外藩的邦交,差不多千百年來,都是行“君行王道、四海鹹服”的王道,與外藩邦交,純粹是展示一下中原漢邦的仁義道德跟大帝國風範;而林縛強化國家、弱化朝廷的概念,自然事事要強調國家利益,與外藩邦交,自然要行霸道、爭權益,絕不僅僅侷限於外藩在口頭上的“鹹服”。

船駐泊後,左氏姐妹及入江綾織三女作爲林縛的寵姬,不會公開露面,而劉妙貞身着金絲繡凰將袍、宋佳也穿女吏官服,隨林縛一起下船接受諸人到碼頭來的迎接。

林縛看着甄封、佐賀賴源、近鄉津野等人,垂手而立,俯仰一笑,說道:“濟州一別,將近十載,諸公都安好,有諸公在海東,我心安哉……”

“崇國公英偉神武、風華正茂,我等垂垂老矣!”佐賀賴源行禮道。

三人裡,佐賀賴源年紀最輕,也就五十有六;甄封時年五十有九;近鄉津野年紀最長,已經是古稀之年,但爲不叫佐賀賴源在背後搗鬼,還是死撐着一把老骨頭坐海船來海州覲見林縛。

雖說甄氏、佐賀氏、近鄉氏近年來崛起於海東,但尚不具備制霸的優勢。

他們或將老去、或已垂垂老矣,子嗣裡也沒有特別閃耀的人物出現,眼前林縛正值壯年,雖知依附淮東的格局難以更改,也想在有生之年,將海東的局勢最終的確定下來。不然等到他們亡故,而子嗣又沒有大出息,說不定會叫林縛下決心去扶持別家勢力取代他們……

這也他們不顧風波險惡,齊聚海州面賀林縛得賜九錫、開府的根本原因,想以這次聚首,將海東未來三五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權力格局確立下來。

海東跟南洋不同,無論是高麗或者扶桑,此時陷入分裂,但高麗及扶桑還是有着統一及整體民族化傾向的傳統,即使帶着後世不愉快的記憶,林縛也知道對之進行軍事佔領有些不大現實,會遇到強烈的抵抗。

林縛這回需要徹底的將濟州島、松浦、平戶及五島列島從高麗及扶桑劃出來,成爲中樞在海東的直轄領土,需要甄氏、佐賀氏及近鄉氏爲此背書。

早在陳恩澤代替林景中執掌濟州政事之際,就與儋羅國李氏以及東州都督府遲胄進行密商。

儋羅國雖稱一國,但佔地不及一縣,民不過三萬口。說得好聽一些是個藩國,說得不好聽就是一家土著番族,爲維持三千的常備兵員,已經用盡吃奶的力氣,較強一點的勢力就能叫他們國滅戶絕。

而遲胄得掌東州都督府,完全是在林縛的支持下的臨時措施,隨着對淮東的瞭解越深,遲胄也是早就放棄割據東州的念頭。再者沒有淮東的支持,遲胄想以一縣之地,以異族之名而佔據九州島一角,遲早會給日益強大的佐賀氏或近鄉氏所滅。

這一次,李氏及遲氏都將以世享爵襲的條件放棄對濟州、松浦、平戶以及五島列島的治權,使儋羅國、東州都督府將徹底的併入新設立的濟州都督府,成爲中樞直轄的海外領土。

雖說濟州島、五島列島、平戶島及松浦半島加起來也就只有兩縣之地,但意義非同小可,一旦濟州都督府正式得到將來高麗王室及扶桑太宰府的承認,治權確立下來,從此之後,廣逾萬里的東海,將爲新帝國的內海。

爲了實現這個目的,林縛這些年來借北地民戶南遷,不斷的往濟州、東州等地遷置漢民,使得濟州、東州的人口膨脹到二十萬之多,其中半數都是遷往當地落戶安置的漢人,此外還有常年前往海東貿易的商賈、船工、水手以及做工的僱戶三四萬人。

甄封、佐賀賴源、近鄉津野,雖說前後折於林縛之手,但他們在海東莫不是一時之選的雄主;林縛的意圖,他們心裡都是明白的,也知道眼前根本沒有拒絕設立濟州都督府直轄濟州島、五島列島及松浦半島的能力,只希望以此換一些更有利於家族的條件。

佐賀賴源、近鄉津野則希望林縛能默許他們能平分了入江氏的治土,甄封則希望林縛能往海東派駐更強的戰力,以利他能早日推翻受國相左靖挾持的高麗舊朝。

高麗半島上的戰事如火如塗,國相左靖得燕胡交還兩萬戰卒,聲勢大漲,在漢陽以南集結了近十五萬軍隊,欲一舉平滅甄氏在海陽掀起的叛亂。

在宴席上,甄封就有些迫切及待的向林縛提出增兵的要求。

林縛位居高座,笑着指着左列第二排陪宴的胡喬冠等人說道:“他們便是本院挑選出去高麗助戰的將領,忠烈王與他們也相處有日,還能滿意嗎?海東行營軍將增加到三個鎮師的編制,在原先的人馬基礎上,儋羅王衛軍及東州水步軍會進行擴編,組成一個混編水步鎮師,以濟州都督藩聞叔爲制軍;另外,喬冠他們還將在海州抽選健卒,組建一個全新的鎮師,赴海東增援……”

海東行營軍真要擴編到三個鎮師,將是四萬到五萬水步軍戰卒的規模,再配合甄氏自身的擴兵計劃,在高麗本土聯合作戰的總兵力也將達到十五萬之多;至少在兵力將能與國相左靖控制高麗舊朝軍隊分庭抗禮……

說實話,甄封他們這次從海外過來,恰逢胡喬冠他們以學員隊出海見習的名義經過濟州島,於是在濟州島一起並船來海州,相處了好幾天,但胡喬冠等恪守軍紀,甄封等人此前還一點都不知道林縛對海東的增兵計劃。

這時聽林縛這麼說,甄封也放下心來。

甄封此前沒有奢望淮東能直接派兵參加陸戰,而是希望淮東能在優勢戰國將國相左靖所控制的高麗水軍壓制在漢陽出不來。林縛將海東行營軍擴編到三個鎮師,一個鎮師以水軍爲主,一個鎮師爲水步軍混編,一個鎮師以馬步軍甲卒爲主,這自然是除了壓制高麗水軍之外,還將直接參與陸戰。

看着心頭落下石頭的甄封,林縛微微一笑,經歷去年的上饒、荊襄會戰,淮東財力也有透支過度的吃力感;林縛答應林夢得等人要給兩三年的休養時間,他打算利用這兩三年時間裡,將新政理出一個頭緒來。

雖說休生養息,不會大動干戈,但眼下十萬人以下的用兵規模以淮東來說,根本就談不上大動干戈……只是遠赴高麗作戰,有一個適應性問題,林縛倒不會一下子將援兵派足,他最終的目的,除了助甄氏推翻高麗舊朝外,還要聯合甄氏從東翼進攻燕胡之遼東。

就算燕胡此時放棄燕薊之地退回遼東去,林縛也絕不會放過他們。

增援甄氏、派兵參與高麗內戰,僅僅是林縛北伐、從兩線夾擊燕胡戰略的前戰;真正的北伐,林縛要將西到關中、東到高麗半島的萬里海山,都劃爲平滅燕胡的戰場裡來。

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48章 雪天圍獵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92章 鶴城大捷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16章 誰能知心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2章 蒸汽機(一)第39章 特使駕臨第93章 大婚之夜第5章 幕僚第15章 做賊心虛第16章 淮山棧道第115章 襲城第71章 野心第63章 盲點第127章 俘兵第69章 信陽第20章 數銀第36章 受降第82章 大敗第38章 臣子忠心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46章 搶灘第18章 兵亂難止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134章 還朝第34章 鐵流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11章 抵抗軍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99章 江寧形勢第31章 江島佈局第37章 遷族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54章 渡河第7章 城門觀戰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80章 風往南吹第72章 遠交近伐第78章 回崇州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8章 私糧之利第67章 牙人難做第65章 賑災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56章 飛熊之死第59章 加徵第7章 誤中副車第44章 窮寇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章 投效第67章 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54章 長淮新軍第68章 鄉兵自雄第57章 虛驚一場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67章 暗將第45章 行路難第17章 密會第105章 陷阱第42章 政務第35章 整頓第23章 暨陽磐石第73章 青州軍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70章 覆滅第73章 聯兵方案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15章 借名清匪第54章 真假虛實第36章 受降第7章 誤中副車第40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51章 江西形勢第37章 飛轉直下第36章 月涌江流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83章 引蛇出洞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61章 密投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47章 先機第6章 去燕南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40章 浙西大旱
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48章 雪天圍獵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92章 鶴城大捷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16章 誰能知心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2章 蒸汽機(一)第39章 特使駕臨第93章 大婚之夜第5章 幕僚第15章 做賊心虛第16章 淮山棧道第115章 襲城第71章 野心第63章 盲點第127章 俘兵第69章 信陽第20章 數銀第36章 受降第82章 大敗第38章 臣子忠心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46章 搶灘第18章 兵亂難止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134章 還朝第34章 鐵流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11章 抵抗軍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99章 江寧形勢第31章 江島佈局第37章 遷族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54章 渡河第7章 城門觀戰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80章 風往南吹第72章 遠交近伐第78章 回崇州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8章 私糧之利第67章 牙人難做第65章 賑災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56章 飛熊之死第59章 加徵第7章 誤中副車第44章 窮寇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章 投效第67章 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54章 長淮新軍第68章 鄉兵自雄第57章 虛驚一場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67章 暗將第45章 行路難第17章 密會第105章 陷阱第42章 政務第35章 整頓第23章 暨陽磐石第73章 青州軍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70章 覆滅第73章 聯兵方案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15章 借名清匪第54章 真假虛實第36章 受降第7章 誤中副車第40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51章 江西形勢第37章 飛轉直下第36章 月涌江流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83章 引蛇出洞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61章 密投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47章 先機第6章 去燕南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40章 浙西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