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

林續祿在林氏本家兄弟裡排行第三,剛過而立之年,脣上留着一撇濃密的短髭,相貌頗爲不凡,早年考中秀才、舉子功名,今年到燕京參加會試春闈落榜剛回東陽。

林續祿到河口後,先換上孝衣到義莊停靈堂室祭拜林庭訓,又見過幾位嬸孃之後,就到草堂拜謁林縛,將他父親的手書交給林縛。

“三哥,你且坐下,”林縛請林續祿坐下,他坐在書案後將林庭立給他的書信拆開,林庭立的手書用小楷密密麻麻寫了好幾頁紙,開篇就寫了東陽府最新的狀況。

石樑縣已經失陷賊手有七八日了,進一步的消息也有傳回江寧來。

劉安兒部攻陷石樑時,知縣樑左任集衆上城牆抵抗,面門中箭身亡,樑左任死後,城牆守軍也不戰而潰,教諭盧東陽、主簿陳凌等一干官吏悉數身陷敵手,最新的情報顯示主簿陳凌在被俘後次日就失節從賊,教諭盧東陽等官吏則寧死不屈,已經給劉安兒押往泗州關押。

石樑縣失陷時,東陽知府沈戎身受重傷昏迷不醒,作爲東陽通判的林庭立是在石樑縣的最高長官。石樑縣失陷的原因很多,大家都極力推諉,但是林庭立卻推脫不了抵抗不力、調度無法之責。

在石樑縣境內重傷昏迷不醒的東陽知府沈戎回到東陽後竟然奇蹟般的甦醒過來,甚至能勉強躺在病榻上處置公務,就使林庭立陷入被動。

林濟遠、陳壽巖率領兩百鄉勇護送按察副使顧悟塵到東陽監察東陽府的平叛事,才使林庭立的處境好一些。

林家與顧家是有舊怨,但那是過去的事情,到顧悟塵給洗罪獲得重用後,林家與顧家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再說顧盈袖是林家的遺孀,林縛也是林家的子弟,顧悟塵即使有拉攏沈戎的心思,也不會坐看沈戎無限度的打壓林庭立。

顧悟塵到東陽後,就將沈戎與林庭立的矛盾暫時壓制下去,甚至臨時委任林庭立、林宗海負責東陽府境內編練鄉勇之要務。

“父親在東陽常說老十七你必將是林家的中流砥柱,要我到江寧凡事要跟你多商量;我來江寧,看河口氣象當真不凡……”林續祿說道。

“讓二叔、三哥謬讚了,林縛愧不敢當。”別人投桃,林縛自然也報李,稱呼間先跟林庭立、林續祿親熱起來。

說到底林庭立此時能暫時扳倒回被動也是因爲顧悟塵、林縛的關係,再說他身上的危機還沒有徹底解掉,林縛又表明態度不會藉機侵奪林家族產,再說此時的林縛已非吳下阿蒙,林庭立、林續祿還不知拉攏彼此的關係,當真是不會做人。

細看過信,林縛心裡微嘆:林庭立終究是手段不夠狠辣,沈戎受箭傷頗重千真萬確,他完全可以使沈戎在救治過程中不小心使箭傷更重甚至不治而亡,哪裡會至於陷入此時的被動之中?

林續祿畢竟是來奔喪的,林縛也不便爲他大擺宴席洗塵,夜裡就在草堂擺了一桌私宴,將林夢得、林景中以及林續宏及三位族老請過來陪同三公子林續祿。讓柳月兒、小蠻在內宅陪同林續祿的妻子吃飯。

林續宏及三位族老認識了林家傳到林續熙這一輩,他們也很有可能給踢到一邊去,與林縛之間的對立情緒就如湯沃冰雪頓時就消融化解掉了。在林縛表明立場不會去控制族權、侵奪族產之後,特別是林夢得將江寧這邊的事務讓出來之後,他們這幾日反過來都十分的巴結林縛。

大公子那邊最快也要大半個月纔能有信傳回來,林家諸多事都是一團亂麻,等不及了這麼長的時間再去解決。三夫人、六夫人以及少夫人馬氏都是平時居行在深宅大院、沒有多少見識的女流之輩,三公子林續祿代表二老爺過來,林家在江寧總算是有了一個能拿主意的人。

宴席過後,就準備商議正事,林續祿跟林縛說道:“還要跟老十七借這個地方,我讓人將三嬸孃、六嬸孃、七嬸孃還有二嫂嫂請過來商議事情……”

“這……”林縛遲疑的說道。

林縛陸續從圍攏屋裡擠出幾座獨院安置林家人,林續祿他們商議族中大事應該去那邊,在這裡借地方,明顯是要他一起參與進來,林縛自然要推辭一下。

“江寧的情況,老十七跟夢得叔最是熟悉,我過來時,父親也特意吩咐過,即便老十七你事務繁忙,也要請夢得叔幫着拿主意;父親說現在續熙、昭逸年齡都少,內宅也要有個能拿主意的人,沒有比七嬸孃更合適的。這話當然也只是在這裡說話,可不要給三嬸孃、六嬸孃知道,我可得罪不三嬸孃、六嬸孃啊……”林續祿說道。

林夢得這時才徹底的知道林縛這一步“不爭”退得極妙。

與其爭得頭破血流、四分五裂,不如退一步使林家更團結以對當前的危機。

林縛在江寧要算地頭蛇,林家算是客居落難江寧,只要不存在爭奪族權、族產上的巨大矛盾,林家在江寧諸事還是會依仗林縛的。

七夫人沒有子嗣,按說林庭訓過世之後,再也不便參與族中大事,林庭立依舊建議讓七夫人來主持內宅事務,主要也是看重七夫人是顧家的人,林庭立能不能在東陽擺脫危機,顧悟塵能起到關鍵作用。

林庭立雖說氣魄不足,畢竟不是蠢人,他知道此時與其死守那二十萬兩存銀、那一大堆田契、地契、房契,遠不如讓林家根基紮實的存續下去,只要人在、權勢在,錢財散去日後自有聚攏的機會,即使要爭權奪權,也要等林家渡過眼前的危機再說。

林景中暫時還沒有參與林族大事的資格,他退了出去,過了片刻,三夫人、六夫人、七夫人以及少夫人馬氏給請了過來。

三夫人、六夫人以及少夫人馬氏都知道此時寄人籬下,胳膊擰不過大腿,讓林縛參與進來族中事務是大勢所趨,顧家正勢大,也知道許多事情她們都不及小七顧盈袖,再說這些事都由二老爺林庭立拿了主意,自然也不便再反對了。

大家在前廳裡坐下,燭火給竄進爲的風吹得明滅搖曳。

“父親的意思是大哥的前程要緊,這邊事情能不煩他則不煩他,洪澤浦局勢安定、大伯歸葬祖墳之後,大哥再歸籍守孝即可,”林續祿說道,“三位嬸孃覺得如何?要覺得可以,我立即給大哥寫一封信將這邊的情況寫明讓人快馬送去燕京,讓大哥自己決斷。”

林縛坐在一旁不吭聲,這封信是要告訴林續文這邊林家大事已定,便是他返回也影響不了大局,還不如留在燕京等待升遷的機會。林縛此時也不擔心林續文會到江寧來守孝,畢竟此時楚黨在朝中正得勢,自己好歹是楚黨新貴顧悟塵的親信,諸事做得恰如其分,林續文又怎麼會跟自己搞疆關係?

“父親的意思,是要到顧家登門拜訪以示親近,但是孝服在身,不便登門,這事怎麼辦,還要七嬸孃拿個主意。”林續祿跟七夫人顧盈袖說道,他此行將妻子帶上,就是要走夫人道路的。

顧悟塵在東陽能決定林庭立的命運,顧悟塵的岳父、顧夫人之父湯浩信更是楚黨的元老級大佬,對大公子在朝中能否獲得重任舉足輕重,此時要徹底化解掉林、顧兩家矛盾,不能給守孝之事限制了。

“顧夫人昨天還捎信來說,要過來悼唁,也許這兩天就會過來。”林縛在旁邊胡扯道,想着明天派人進城捎信去,要顧夫人辛苦跑一趟到河口來收禮,顧夫人又怎麼會拒絕?心想林庭立沒有掌握大局的氣魄,鑽營的本事倒是很強。

林家與顧家本來也沒有解不開的矛盾,雖然顧家人對林家仍有怨言,但是他們影響不了大局,林家與顧家都是東陽府石樑縣的鄉黨,在朝中合則兩利,難得此時林家主動低頭,顧悟塵不會拒絕的。

顧悟塵要是拒絕的話,當初也不可能帶林家所養的鄉勇去東陽府了。

“那真是再好不過,”林續祿說道,“父親讓我從東陽帶了些小物件來,怕送給顧家還有不足,還要請三位嬸孃再拿個主意……”

林續祿從懷裡掏出一份禮單,卻先遞給林縛看。如何跟顧家搞好關係,林縛與七夫人顧盈袖是關鍵,林庭立、林續祿父子倆心裡很明白。

林縛看着單子上金銀器、玉器、珠寶列寫了一堆,他對這麼不是很懂,總之價值不會太低,林庭立在東陽府裡也有很大的家業。

林縛將單子遞給顧盈袖,顧盈袖看過之後,又與三夫人、六夫人以及少夫人馬氏商議。她們從上林裡撤出來時,除了金銀等,金銀器、玉器與珠寶也帶了一堆出來,這些東西多是各房夫人手裡的私物。四個女人商議了一陣子,都決定照着單子再湊一份出來,合起來當作大禮送給顧家。

第三章 柳月兒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133章 驚弓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41章 撤兵第24章 戰後第60章 偏師奇襲第44章轉折第2章 禁海第12章 餌與陷阱第95章 危機未解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37章 分功酬勞第75章 新仇舊恨第51章 識時務第45章 渡淮第62章 北還徐州第16章 淮山棧道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81章 渡河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12章 三月之謀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113章 疑點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56章 遷族第89章 鏖戰第31章 淮陽初雪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92章 言之不預第42章 五虎凋零第91章 站隊第70章 豔若桃花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61章 北伐序幕第17章 釣魚作戰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7章 調虎離山第49章 轉攻爲守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102章 未雨時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7章 曬鹽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73章 舟行海上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81章 渡河第38章 臣子忠心第145章 惡奴第1章 濟南城外第39章 李卓的反擊第64章 說刀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49章 戰勢第45章 叛將降兵第98章 留後處置第102章 西行第30章 星星之火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57章 自薦爲妾第105章 警告第56章 態度第47章 先機第84章 廷爭第68章 戰爭陰雲第63章 開海漕第73章 聯兵方案第146章 奪城第118章 必有一戰第4章 宋家子弟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57章 好快第24章 高麗戰略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44章 人口隱憂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27章 鐵山船場第18章 激將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6章 去燕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第23章 暨陽磐石第38章 三個摺子第66章 東風緊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78章 回崇州第14章 驚疑
第三章 柳月兒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133章 驚弓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41章 撤兵第24章 戰後第60章 偏師奇襲第44章轉折第2章 禁海第12章 餌與陷阱第95章 危機未解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37章 分功酬勞第75章 新仇舊恨第51章 識時務第45章 渡淮第62章 北還徐州第16章 淮山棧道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81章 渡河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12章 三月之謀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113章 疑點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56章 遷族第89章 鏖戰第31章 淮陽初雪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92章 言之不預第42章 五虎凋零第91章 站隊第70章 豔若桃花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61章 北伐序幕第17章 釣魚作戰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7章 調虎離山第49章 轉攻爲守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102章 未雨時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7章 曬鹽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73章 舟行海上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81章 渡河第38章 臣子忠心第145章 惡奴第1章 濟南城外第39章 李卓的反擊第64章 說刀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49章 戰勢第45章 叛將降兵第98章 留後處置第102章 西行第30章 星星之火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57章 自薦爲妾第105章 警告第56章 態度第47章 先機第84章 廷爭第68章 戰爭陰雲第63章 開海漕第73章 聯兵方案第146章 奪城第118章 必有一戰第4章 宋家子弟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57章 好快第24章 高麗戰略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44章 人口隱憂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27章 鐵山船場第18章 激將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6章 去燕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第23章 暨陽磐石第38章 三個摺子第66章 東風緊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78章 回崇州第14章 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