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東風緊

風與夕陽從窗外透進來,林縛與高宗庭對案而坐。

時也,勢也,遼西一戰無法避免,林縛、高宗庭兩人卻都憂心不已,當前只能靜心坐下來,商議從臨渝關出兵的細節。

“東虜往大同外圍聚集之機,便是李帥率兵從臨渝出兵進擊遼西之時,”高宗庭說道,“看情形最遲拖不過秋後……”

時機真是不能算好,那時淮東將對岱山、昌國用兵,陳芝虎在河南也應正打得火熱,林縛深嘆一口氣,說道:“津海軍分兵移駐昌黎,我有把握勸我大哥跟馬一功、楊一航他們答應;要津海軍出關的話,還要高先生去津海斡旋……”

昌黎位於臨渝關南面,如今是薊北軍領司的治所,也是薊北軍的糧秣轉運中心,有與臨渝相接的大驛道,有深河與渤海直接,海船能直接駛入昌黎城南的碼頭駐泊。

由於維持京畿官僚體系及京營、邊軍的米糧幾乎都依賴東面的津海糧道,燕北防線也被迫形成東強西弱的格局。薊北軍在李卓的整頓之後,包括臨渝諸關的守軍,總兵力達到十萬,加上京營禁軍,差不多是朝廷在北方的最後籌碼。

從臨渝關出兵打遼西,僅僅是將東虜主力吸引到東線,並在臨渝關外兩三百里的縱深建立起外線防禦,十萬兵力是綽綽有餘了。

“昌黎那邊,只怕郝宗成一關過不了,”高宗庭打消了請津海軍協守昌黎的心思,說道,“入冬後,渤海北部的海域十年九凍,今年也不指望會有暖冬,甚至要考慮冰線會延伸到津海以南。入冬後,從津海往樂亭再往昌黎的糧秣輸送,我們事前只能考慮走陸路,所以想請你代爲斡旋,請津海軍負責整修從津海到樂亭的驛道。戶部與薊北軍領司未必就能靠譜,特別是冰線有可能會延伸到津海以南,海冰將封鎖津海外港。到時候,京畿儲糧能不能支撐遼西戰事的消耗,還要請你代爲考慮!”

薊北軍如今駐守在內線,每月十萬石米糧能夠應付,一旦出兵進入遼西腹地,特別是冬季海路給冰封起來,補給只能走陸路運輸,糧草的消耗將驚人得多。與其說擔心前線戰事不利,高宗庭這時候倒更擔心糧草補給跟不上。

薊北軍的糧草軍械補給控制在受郝宗成轄制的薊北軍領司手裡,高宗庭希望林縛能幫着提前做補救工作。

林縛點點頭,說道:“津樂驛道的整修,我寫一封信,高先生去津海時,給我大哥看,我想這個問題不大,銀子的事情,大不了先從淮東錢莊支借,日後由淮東軍司負責補足都可以。另外,等東海風暴季過去,我會在寒冬來臨之前,在津海多儲備三十萬石米糧以備不患……”

秋冬適航季節也就三個多月,考慮到高麗水軍已經頻繁在登州外海域活動,林縛要在年前在津海額外儲備三十萬石米糧,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甚至會嚴重影響到對南線的兵力部署。

這時候林夢得親自拿着一封塘抄走進來,說道:“荊湖的官兵在隨州又吃了敗仗……”

林縛將塘抄接過來,看過後,遞給高宗庭,說道:“兩湖年後諸縣大旱,民亂又是四起。羅獻成在壽春給嶽冷秋打得沒有脾氣,西逃入襄陽,頓時又聲勢大漲起來,兵馬又增到二十萬,襄陽、漢中、南陽等地,都失去控制,曹家也只是緊守西秦門戶……”

襄陽本是中原腹地的要害之地,常備守軍也不少;只是大越承平兩百多年來,武備荒馳,襄陽城竟然是給羅獻成部強攻下來的。這次官兵又在隨州大敗,實在不知道荊湖的形勢要怎麼收拾纔好。

高宗庭嘆道:“春旱剛過,夏澇又來,誰知道民亂還要鬧出多少起?要說旱災、澇災,中原萬里疆土,哪年能少得了?便是高宗年間,也出現過廣接兩三千里的大旱,那時就沒有鬧出什麼亂子來。說到底也是國力強,朝廷跟地方官府還有救濟、週轉的能力,哪裡像此時,一縣鬧災、一縣民亂、十縣鬧災,一郡大亂的程度?”

林縛在考慮隨州兵敗對崇州的影響:“兩湖的形勢控制不下來,江東就不能從兩湖得米,江西的米糧也會緊張,夏秋糧價恐怕是又要漲了!”

“江東今年無法壓不住糧價嗎?”高宗庭問道。

“恐怕很難,”林縛說道,“平江府近幾十年來,糧田改桑棉者甚多,在東海寇大肆興風作浪之前,糧產也僅能保持自給自足。這三四年間平江府與丹陽府受創甚重,傷了些元氣。雖說兩地土地肥沃,調整、恢復容易,但也需要時間。現在還不知道董原能將兩浙戰事打出什麼樣子來。淮西、淮泗就不用說了,人丁損失得厲害,沒有三五年的時間,無法恢復元氣。徽南今年的春旱很嚴重,都不知道能不能承受這次加徵,淮東雖頻頻受災,情況勉強還應付過去,稍好一些的,也就江寧、廬州、維揚兩府了……”

江東是朝廷能保住的最後一片膏腴之地,只是好些人都想不到江東的情況並不好過。

以崇州爲例,三年間,三次寇襲、兩次大潮、一次大澇,也可以說是災難重重了。

崇州越是經歷打擊,越是強勢崛起,說到底都是林縛能將每一次災難的負面影響都控制最小範圍之內。年初的大潮災,工輜營就有兩百餘人溺亡,鹽戶、農戶溺亡者還是十倍此數,但崇州輕易的就消化了這次挫折。換作別的府縣,哪有林縛的手段跟實力,怕是早就鬧出大亂子了。

高宗庭深感憂慮,說道:“這形勢越發的艱難!”他相信林縛的話。別人都曉得林縛治軍天下無雙,與李帥並稱,卻不曉得林縛更強是他的治政能力,這纔是淮東能崛起的根本。

要是兩湖的形勢控制不下了,再連有十幾縣夏秋鬧出大澇來,江東糧價飛漲,大越朝這艘破船將更加的顛簸。即使李帥能在遼西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還是於事無補。

這會兒高宗庭隨行南下的扈從進來稟報:“董大人派來的馬車到草堂外了……”

“陶春不見我,但董原、高義總要見一見的。我會隨高義去許昌見一見陳芝虎,”高宗庭說道,“也許這一別,相見就無期了……”

林縛心裡也是傷感,站起來說道:“淮東雖窮迫,總有高先生的立席之地;山河再破落,也有收拾機會!”

高宗庭苦笑一下,沒有迴應林縛的話。

督帥心繫天下、忠於朝廷,不怕身敗名裂,也不肯將出戰遼西的責任推到別人頭上。林縛雖然也心繫民生,但林縛是不會爲這個腐朽的朝廷殉葬的。他會盡可能的爲薊北軍出征遼西提供便利,但不會將淮東的根基壓在遼西一戰上。

高宗庭知道這裡面的分別,這時候也只能拱拱手,告辭而去。

林縛沒有送高宗庭出門,而是坐回窗前的夕陽下。

***********

“今日是姐姐脫籍大喜的日子,你爲何坐在這裡愁眉苦臉?”小蠻走進來,看着林縛坐在桌前苦大仇深的樣子。

林縛笑了笑,說道:“哪有?”

小蠻伸手涼涼的小手,在林縛的額頭一抹,說道:“你看看,再皺就要起褶子了,年紀輕輕的,就起了褶子,可難看得緊!”

“姐姐要擺謝客宴,託人捎話來請你過去,你去不去?”小蠻說道。

蘇湄今日脫籍,要擺宴告別舊友、同行,也是廣而告之,從此之後就閉門謝客,做一個良家女子。

“你不換身衣衫過去?”林縛問道。

“我也能去?”小蠻欣喜問道。

“有何不可?”林縛看着小蠻臉上的笑容,心情好了一些,禮教這一套東西,他才懶得理會。

諾大的帝國,千百年來王朝更替,越走越弱,有很多的原因。最根本的一個,就是整個社會越來越缺乏活性的東西,越來越害怕活性的東西。

崇禮教,崇道抑術,倡農耕而抑工商,無一不是爲了加強帝權,千方百計的想着將社會裡的活性因素去除掉。

恨不能治下人人都溫順如羊,人人都只事耕織,人人都循規蹈矩,人人都不相往來,內部的社會看上去是穩定了,帝權、王權看似得到了鞏固,卻看不到社會缺乏彈性,自身沒有調節的能力。

一旦有大的變故,就徹底的天翻地覆。擁有幾千萬,甚至上億丁口的大國,竟然抵擋不住百十萬丁口的異族侵凌、踐踏。與其說仇恨,不如說是恥辱。

這會兒,顧君薰的貼身丫鬟採兒走進來,說道:“夫人聽說今天是蘇湄姑娘脫籍的喜日子,選了一些禮物,不知道送哪件纔好,想要老爺跟小夫人過去幫着拿個主意……”

君薰一直都努力要做個合乎典範和禮教要求的正室夫人,林縛這時候對禮教就又恨又愛起來;禮教縱容了男人的貪慾。

林縛心想自己沒有魄力做個徹底的變革者,也許這個社會還經受不起徹底的變革,也許最大的限度將勒緊的繩子放寬一些,將社會發展的方向調整到正確的方向上,纔是他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應該指望什麼事情都能在自己手裡一蹴而就。

第14章 激將第6章 天下亂局第37章 爭盟第140章 笞刑第24章 高麗戰略第15章 抵達津海第27章 算計深沉第24章 行刺之謀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32章 天子氣象第160章 燕京雪第34章 秘倉第135章 恩仇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84章 牽鼻子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101章 死地第15章 借名清匪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79章 深宅之事第54章 尚有餘計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92章 出戰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32章 放逐第43章 左軍五營第36章 歪理邪言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71章 南陽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9章 鹽銀保糧第93章 老妖婆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32章 天子氣象第53章 襲東陽第46章 柳暗花明第82章 大敗第36章 歷史總是重演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85章 鶴城之失第59章 收心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25章 後患無窮第132章 江灘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30章 星星之火第91章 伏誅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64章 贈人利刃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64章 殘城廢土第83章 南歸第91章 難易有別第80章 風往南吹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42章 再勤王第20章 數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42章 斷後第38章 三個摺子第46章 柳暗花明第8章 伏兵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57章 好快第98章 虞東第42章 回崇州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25章 海陵知府第44章轉折第6章 息議第52章 棄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134章 還朝第105章 陷阱第48章 花亭第4章 海塘問策第135章 遺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
第14章 激將第6章 天下亂局第37章 爭盟第140章 笞刑第24章 高麗戰略第15章 抵達津海第27章 算計深沉第24章 行刺之謀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32章 天子氣象第160章 燕京雪第34章 秘倉第135章 恩仇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84章 牽鼻子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101章 死地第15章 借名清匪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79章 深宅之事第54章 尚有餘計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92章 出戰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32章 放逐第43章 左軍五營第36章 歪理邪言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71章 南陽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9章 鹽銀保糧第93章 老妖婆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32章 天子氣象第53章 襲東陽第46章 柳暗花明第82章 大敗第36章 歷史總是重演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85章 鶴城之失第59章 收心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25章 後患無窮第132章 江灘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30章 星星之火第91章 伏誅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64章 贈人利刃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64章 殘城廢土第83章 南歸第91章 難易有別第80章 風往南吹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42章 再勤王第20章 數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42章 斷後第38章 三個摺子第46章 柳暗花明第8章 伏兵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57章 好快第98章 虞東第42章 回崇州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25章 海陵知府第44章轉折第6章 息議第52章 棄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134章 還朝第105章 陷阱第48章 花亭第4章 海塘問策第135章 遺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