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

更深漏殘,郯城都亭驛的後園子裡明燭殘燒,天氣未寒,池塘裡、庭樹上,蟬蟲鳴叫,一派生機盎然,誰能想到堂堂江淮總督會在郯城流匪的大本營裡現身。

“左護軍,你從窄橋撤軍,想來也看到自家處境不妙,”嶽冷秋卻無身處敵營的自覺,鎮定自若的坐在桌案前,自顧自的斟酒而飲,王政以及另一名隨扈,都起身站在他的身後,“淮東制置使林縛率重兵屯睢寧,我率長淮軍屯徐州泗水河東,臨沂、沭陽、沭口,皆有精銳屯駐,敢問左護軍身在郯城,身陷重圍之中,如何爲自己拼一條活路去?”

“爾等議和,長淮軍才能撤出徐州,勉強泗水河東站穩腳。爾等要打,先要問長淮軍能擋我天襖、皇覺兩部義軍的夾擊?”陳韓三不是唬大的三歲小孩,嶽冷秋能在郯城現身,必有所圖,他豈能給嶽冷秋三言兩語唬倒?

去年春後,諸郡流匪會師房陵時,劉安兒自號皇覺王,劉安兒所部流民軍又自稱皇覺義師。

嶽冷秋淡然而笑,說道:“劉安兒兵馬雖衆,但渡不過泗水,如何與你部夾擊我軍?不過說這些沒有意義,我親自過來,是要送一場富貴給你,可不是來跟你脣槍舌劍的……”

“是何富貴,說來聽聽?”陳韓三不動聲色的問道。

“徐州制置使僅設一人,給了劉安兒,便沒有你的份,”嶽冷秋說道,“但我更屬意左護軍你,願爲你謀之。”

“嶽督當我是三歲小兒好誆?”陳韓三冷笑道,“韓三雖是莽漢,卻聽人說過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義師四分五裂,最後誰來漁利?”

“左護軍大錯特錯,”嶽冷秋笑道,“左護軍爲劉安兒汗馬功勞,劉安兒可曾視你爲嫡系?林縛率部在淮泗左衝右突,你率部遲緩,非戰之過,但劉安兒未必就不會猜忌於你。我倒想問一問左護軍,朝廷便是答應劉安兒,割四府之地給他,左護軍你能得幾縣?”

“……”陳韓三默然無語,嶽冷秋說中他的心痛處。

“我若與劉安兒謀你,你以爲你能逃過這一劫?”嶽冷秋又問道。

“嶽督爲何不與劉安兒謀我,卻要親身涉險,拉我去謀劉安兒?”陳韓三反問道。

“劉安兒所謀甚大,他想要的,我給不了;左護軍出生入死,謀富貴而已,左護軍想要的,我能給——此其一也,”嶽冷秋說道,“劉安兒不能爲我所用,左護軍卻能爲我所用,此其二也!”

馬臻與陳韓三兩名親信部將皆又驚又疑,看着嶽冷秋與陳韓三兩人在那裡舌槍舌劍的交鋒,他們久久沒有緩過勁來。聽着嶽冷秋話裡的意思,竟然是過來要說服陳韓三去殺劉安兒。驚駭之餘,也根本不知道要不要插話,也根本不知道插什麼話好。

“我不妨告訴你此次招安的底線,”嶽冷秋見陳韓三眼神飄忽不定,從懷裡掏出去了軸柄的聖旨,說道,“此乃聖上許我在徐州便宜用事的特旨,我知左護軍精通文墨,你拿去看一看便知……”

陳韓三遲疑的接過聖旨,他僅僅是粗通筆墨,聖旨用語又拗得很,他喚馬臻過來替他參詳。

嶽冷秋倒是在一旁先解說道:“朝廷許設徐州制置使,下轄徐州、邳縣、淮陽、睢寧、宿豫等七縣一州,立藩帥,編選流民軍兩萬定餉。若是談不攏,將召魯國公率大軍南下,合擊之。此事之前,魯國公在濟南休生養息,頓兵不前,但劉安兒貪心欲割四府之地,你想魯國公可會再袖手旁觀?我不來此,劉安兒按此條件接受招安,我想問七縣一州之中,左護軍能佔幾縣,定編定餉兩萬兵馬裡,左護軍能佔一成還是兩成?”

“……”陳韓三驚疑不定,一時間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好。

站在嶽冷秋身後的王政,見陳韓三如此模樣,而陳韓三留下來參與秘事的三名親信都沒有出聲反駁,神態間頗爲意動,便知這事成了大半。

“我又如何能信你?”陳韓三艱難的問了這一句。

“哈哈,”嶽冷秋哈哈一笑,說道,“我能來郯城,左護軍卻不敢信我一回?”

“嶽督你足智多謀,膽略過人,韓三不敢攀比。”陳韓三倒也不受激,說道。

“你無非是擔心我到最後會騰出手來收拾你,”嶽冷秋笑了笑,又反問道,“請問左護軍,這對我有什麼好處?難道一個徐州制置使的富貴,我都不捨得送出去嗎?”

陳韓三與馬臻等親信遲疑相望,不曉得能不能信嶽冷秋的這番話。

要是拒絕嶽冷秋,劉安兒最終按照朝廷所給的條件接受招安,割據七縣一州,只能保留兩萬精銳吃兵餉。按照比例,他這邊最多隻能保留兩千精兵,最終怕是連一縣之地都撈不到。

要是與嶽冷秋合謀,滅了劉安兒,他不但能坐上徐州制置使的寶座,成爲七縣一州之主,最主要的是能保全麾下兩萬兵馬不給裁撤。

陳韓三不得不承認這裡面的誘惑太大了。

這世道什麼都是假的,手裡有兵纔是真的。

陳韓三心裡也清楚,就算朝廷答應將四府二十一縣都劃給劉安兒,也養不了四十萬兵馬。若是要裁撤兵員,劉安兒會保留誰、裁撤誰,這個倒真不難想象。

當然了,也有第三條路可走,就是將嶽冷秋抓起來殺了,揮師西進,先破了在泗水東岸屯駐的長淮軍,繼續造反、永不回頭。想來劉安兒也不能怪他破壞招安事,嶽冷秋本就是要害劉安兒。

但是,嶽冷秋能涉險親自來郯城,對長淮軍必有安排。再說了,他們造反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搏富貴嗎?哪有捨近求遠的道理?

“淮東制置使林縛與我一直不和,想必左護軍有耳聞否?”嶽冷秋問道。

“略有耳聞。”陳韓三說道。

“七月,林縛破沂水大營、宿豫河東大營,又接着攻克睢寧,能解徐州之圍而不解,左護軍以爲林縛是我能與之共謀之人?”嶽冷秋問道。

陳韓三笑笑而不語。

嶽冷秋繼續說道:“江東左軍守淮以來,藉機擴張勢力,兵馬已過兩萬。想我堂堂江淮總督,連月苦戰,損兵折將,能指揮得動的兵馬也堪堪纔有兩萬。我過來與左護軍謀劉安兒,是希望左護軍能爲我所用,維護爾等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對你們不利?朝廷已是被迫正式同意林縛守淮東,我才極力保你來坐徐州制置使的位子,這其中的用意,還要我說得更明白嗎?”

“……”陳韓三遲疑而不答。

“我不知道林縛與你有何深仇大恨,但林縛放孫壯部將過泗水,將你部封鎖在泗水河東,殺機之重,想來你不會不查。和議招安之事,明裡雖是我在主持,但暗中是林縛促成,想來你不會不查。你又焉知林縛與劉安兒暗中沒有密謀?”

“他有幾員部將,是我昔日仇敵。”陳韓三淡淡說道,背脊卻冷汗直冒。

兩軍對壘這麼久,他就算沒有跟周普、秦承祖等人打過照面,他麾下部將也將周普、秦承祖認了出來。當年曹秀才與四娘子在清江浦給劫走,投靠林縛安身,也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當年之仇太深,秦承祖爲林縛麾下獨擋一面的主將,林縛爲秦承祖等部將,在招安一事裡對這邊佈下殺機,確是有很大的可能。

“仰或要給左護軍深思幾日才行?”嶽冷秋說道,“但是我離開徐州太久,劉安兒恐怕會起疑心啊!我相信左護軍部衆,也不會沒有劉安兒的眼線,此事一旦泄漏,非但不是良謀,反成禍事!”

陳韓三與馬臻等親信交換眼色,過了片晌,才最終下定決心,問道:“劉安兒在泗水之西擁兵十數萬,韓三便從嶽督之謀,麾下僅兩萬弱旅,又哪堪大用?”

“劉安兒在泗水西岸擁兵十萬不假,但他太過貪心,大部兵馬已經給吸引到睢寧去了,徐州僅有兩萬疲備之師,半數駐守在泗水河西岸的雲龍山營寨,半數入駐徐州城。你假意答應撤出郯城,渡泗水從徐州借道西去,劉安兒必不會疑你,大事有何不能成?”嶽冷秋問道。

劉安兒在徐州的兵力也許不止兩萬,但也絕不會多。

陳韓三也是光棍一個,雖然知道此時投靠嶽冷秋,有許多弊處、許多兇險,關鍵還要給嶽冷秋用來壓制江東左軍,但要搏富貴,焉能東怕西怕?下定決心,便不再猶豫,當下推桌走到堂前,朝嶽冷秋屈膝跪拜,喚道:“蒙嶽督不相棄,韓三願追隨嶽督,闖一番富貴,永不言叛……”

馬臻及陳韓三兩名親信部將也都一齊跪倒。

“陳制置使,從今之後,你我同殿爲臣,嶽某可當不起這樣的大禮,”嶽督忙走出來,將陳韓三攙扶起來,說道,“只要你忠心爲朝廷效力,封侯之富貴,易如反掌。”

封不封侯,陳韓三還顧不上,眼下關鍵是爭得地盤、保住麾下兩萬兵馬要緊。

嶽冷秋也刻意不提陳韓三以前的劣跡。在他看來,陳韓三此次再度反水,也沒有其他出路了,即使他有在徐州擁兵自重的心思,也再難成爲朝廷的心腹大患,恰能用來壓制林縛,心裡暗道:東海狐啊東海狐,你費盡心機要養寇自重,嶽某人這便成全了你!

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49章 奢家變數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22章 暨陽堅壁第75章 攻寨第21章 國務第69章 渡口大潰第72章 隨州不決第147章 暗流第45章 叛將降兵第61章 黨同伐異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84章 牽鼻子第37章 爭盟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59章 婚事與政治第29章 不殺第59章 收心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113章 廷爭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28章 援助第81章 暗子第5章 困獸無計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73章 西逃路斷第74章 大戰將臨第93章 深谷殘敵第39章 糧足傷農第17章 釣魚作戰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4章 少女情懷第22章 海東勢力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69章 江門島第48章 雨中歡情第73章 青州軍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9章 邸報第73章 花燭夜第50章 北伐疑雲第55章 殘勝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93章 深谷殘敵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59章 鎖喉第82章 形勢緊迫第71章 袁州條件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29章 山間禪院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50章 暗門之謀第37章 遷族第66章 意外升官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57章 虛驚一場第35章 抉擇第47章 網更密第44章 兵備將行第3章 聯曹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62章 窺一斑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55章 伏兵多時第127章 皇城第23章 南洋擴張第28間 應子第74章 顧慮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91章 大喜之日第101章 死地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25章 官溪嶺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72章 隨州不決第74章 淮東軍制第21章 殺雞駭猴第17章 使臣第55章 黃河決堤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33章 觀星臺第123章 追擊第1章 林政君號
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49章 奢家變數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22章 暨陽堅壁第75章 攻寨第21章 國務第69章 渡口大潰第72章 隨州不決第147章 暗流第45章 叛將降兵第61章 黨同伐異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84章 牽鼻子第37章 爭盟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59章 婚事與政治第29章 不殺第59章 收心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113章 廷爭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28章 援助第81章 暗子第5章 困獸無計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73章 西逃路斷第74章 大戰將臨第93章 深谷殘敵第39章 糧足傷農第17章 釣魚作戰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4章 少女情懷第22章 海東勢力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69章 江門島第48章 雨中歡情第73章 青州軍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9章 邸報第73章 花燭夜第50章 北伐疑雲第55章 殘勝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93章 深谷殘敵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59章 鎖喉第82章 形勢緊迫第71章 袁州條件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29章 山間禪院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50章 暗門之謀第37章 遷族第66章 意外升官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57章 虛驚一場第35章 抉擇第47章 網更密第44章 兵備將行第3章 聯曹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62章 窺一斑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55章 伏兵多時第127章 皇城第23章 南洋擴張第28間 應子第74章 顧慮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91章 大喜之日第101章 死地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25章 官溪嶺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72章 隨州不決第74章 淮東軍制第21章 殺雞駭猴第17章 使臣第55章 黃河決堤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33章 觀星臺第123章 追擊第1章 林政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