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決斷

東海戰事期間,杜榮見到宋佳在林縛身邊,就考慮過宋氏有倒戈的可能,但又想到宋浮是務實的人,浙閩沒有到山窮水盡之時,絕不可能易幟。

杜榮、杜車離在濟州、東州輾轉多年,由於從江浙駛往海東地區的海船,基本上都是受淮東控制,故而杜榮、杜車離也不會刻意的去打探中原的消息,音信閉塞,這回從明州上岸還不足一個月,還正感慨於世事的動盪、時局的變遷,沒想到會在明州、在林縛身邊看到宋浮。

看到宋浮的這一刻,杜榮就恍然明白,浙閩的形勢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形勢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了啊!

“杜公別來無羨啊!”林縛走過來,看杜榮白髮依舊,精神倒比剛被俘時好多了。

“草民拜見彭城郡公!”手下敗將,何足言勇,何況還在淮東地盤上苟活,杜榮、杜車離都上前來給林縛見禮。

“杜公、杜將軍客氣了,”林縛笑道,“你與宋公是故人相見,就不打聽打聽親族的消息……”

杜榮始終擔心他與杜車離被俘投降,會牽累在閩東的親族,但這幾年來,東海都在淮東的控制之下,絕無半點消息從閩東傳往海東。

“杜如鬆跟溫家爭田產,鬧了一出案子,給解了官職,就沒有人在浙閩大都督擔任要職,這兩年來應老夫所邀,杜家親族,倒是三百餘口遷到泉州居住,倒也沒有什麼起伏……”宋浮說道。

“多謝宋公照料。”杜榮揖禮道,不管是不是淮東的有意安排,親族能避戰禍,總是值得感激的一樁事。

杜氏在閩東是後遷入的小族,不能跟八姓大族相比。杜榮、杜車離、杜如鬆是杜氏三個頂樑柱,杜榮、杜車離“戰死”,杜如鬆去職,杜氏在閩東就更微不足道了,給奢家忽視掉,也沒有什麼意外——說到底,也是淮東用心封鎖他們被俘、投降的消息。

“往事已逝,來事可追,此番南線一戰,淮東勢取閩東全境,將浙閩叛軍趕到閩江中上游去,”林縛說道,“以閩治閩,方能保地方安寧,大義之前,杜公、杜將軍願爲閩東消彌戰禍、恢復平靜獻力否?”

杜榮與杜車離面面相覷,這三言兩語之間,林縛就開口相邀,要曉得他們給召來相見,心裡還既驚且疑呢。

“蒙彭城公信任,杜榮涕零感激,然此時如感在火烤,倉促間難應彭城公此問!”杜榮答道。

杜車離倒是沉默着沒有吭聲。

“無妨,”林縛微微一笑,說道,“我在浹口還要陪宋公兩天,到時杜公再給我答案不遲。”

宋氏將正式易幟,杜榮、杜車離再“死而復生”,對閩東地區頑抗勢力的士氣將是強烈的打擊,不僅能有助於輕鬆收復閩南諸府縣,對晉安府的戰事,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從這點上看,比杜榮、杜車離從此盡力爲淮東效力的意義更大。

另外,也要考慮收復閩南、閩東地區之後的治理問題——江寧對閩東的滲透力跟影響力,幾乎等同於無。林縛會讓宋氏融入淮東,但不會放手讓宋氏去掌握閩東地區,以防止再養出一個大門閥來,但前期治理閩東,人手太缺乏了,也是林縛考慮請杜榮、杜車離出山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對杜榮來說,既然當初去勸杜車離投降,也是要保杜車離及諸多將卒的性命,並無背叛奢文莊之心,這些年來種種煎熬,也沒有改變過心志,林縛猝然相邀,當真叫他難以回答。

林縛讓陳花臉送杜榮、杜車離離去,邀宋浮再入室相談,傅青河、高宗庭、葉君安、樑文展、胡致庸等人,都在室內陪坐。

“大人此舉,當真是將杜榮放火上烤,”宋浮對閩東的人事最是清楚,說道,“當初奢文莊能用杜榮潛入江寧,包括暗投的舒、程諸家,都由杜榮直接掌握,便是看準杜榮此人不容易反覆……”

也正因爲宋浮對閩東的事務極爲熟悉,林縛才邀宋浮過來做閩東戰事的參謀,而泉州的易幟之事,交由宋義、宋博主持。

林縛微微一笑,說道:“能夠理解,做敵後工作,總要革命意志格外堅定才成。”

宋浮微微一怔,林縛嘴裡的詞便是新鮮得很,細想想,也是很有道理……

又接回杜榮過來之前的話題,林縛問宋浮:“奢文莊確有可能已經離晉安府?”

“消息封鎖得很緊,但依我對奢文莊的瞭解,浙西一戰,是他唯一能將整個南線戰局全盤攪亂的機會,怕是容不得他不孤注一擲,”宋浮說道,“特別宋家跟泉州的問題,想來也不可能真就能瞞過他……”

在一旁陪同的高宗庭、葉君安等人,也心有同感:宋氏要是跟奢家同心,奢家還能勉強守晉安府,宋氏的易幟,對敵我雙方的士氣容易極大。奢文莊要是早就意識到宋氏有問題,還硬着頭皮守晉安府,那真是不智。

既然宋浮這時候判斷奢文莊都秘密離開晉安府,到浙西主持戰事,一方面意味着淮東收復閩東的阻力會進一步減輕,但另一方面,意味着浙西、徽南這一路局勢的發展,很可能就會照着之前所預料的最惡劣的形勢發展下去。

淮東這時候有沒有必要調整之前的戰略及兵力部署?

林縛蹙着眉頭,思慮了片刻,緩緩說道:“這閩東還是要打啊,閩東不打,這局勢就僵持在那裡,貌似能暫緩危局,但接下來的困局更難破解……”

“即使奢文莊能在浙西誘謝朝忠深入而殲之,但他要想徹底將南線局勢攪亂,必然要進佔徽州,兵臨江寧城下,”高宗庭說道,“這時最大估算,奢家在婺源、淳安最多就三萬精銳,再多就不能誘謝朝忠深入,但奢文莊在浙西打敗謝朝忠之後,要佔領徽州,要兵鋒直指江寧,要利用兵勢,將江寧壓垮,三萬兵馬就遠遠不夠——奢文莊在浙西打敗謝朝忠之後,會緊急從何處調兵,從昱嶺關填進去?”

高宗庭眼睛看向宋浮,還是希望由對奢文莊熟悉的宋浮來回答這個問題——宋浮對奢文莊的判斷,才最具參考價值。

“閩江沿縣離得太遠,奢文莊能緊急調兵補入浙西的,只有兩路,一是鄱陽湖以東的贛東兵力,一是東陽及衢州府的浙中兵馬,都能以較快的速度調入浙西進昱嶺關,直接威脅江寧,”宋浮說道,“倘若奢文莊能較爲順利的拿下昱嶺關,他會調東陽縣及衢州兵馬……”

“奢文莊會放棄浙中谷原?”葉君安提高聲調的問道。

“棄子爭先啊!”林縛吸着涼氣說道,“即使浙閩主動放棄浙中谷原,無法判斷局勢發展,我們還是不能往深入到衢州西部去,不然有兩面受敵之憂。”

“不深入衢州西部,但只要能拿下東陽縣與諸暨縣,浙東、浙南形勢就完備起來,對淮東有百利而無一害。”葉君安說道。

拿下東陽縣,即使浙中谷原的東門戶,浙東、浙南就能徹底的連成一片,淮東只要少量兵馬利用有利地形封鎖住衢州西部的敵兵,就能確保浙東、浙南無虞。淮東在兩浙的防線從此能縮短一半不止,也就意味着駐兵能減少一半以上。

“這對淮東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宋浮說道,“但是確保在奢文莊抽兵之後,順利拿下東陽縣,那淮東在嵊州等地的兵馬就能提前部署去防範江寧的亂局——奢文莊此算,也是在爭時間。淮東兵馬短時間裡不能援江寧,奢文莊將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去折騰江寧……”

淮東大半年來,在東線搞得風聲鶴唳,攻擊方向也在浙中與閩東之間遊離不定。

奢家從江西抽兵,在晉安府及東陽縣都相當幅度加強了兵力——浙閩軍在豫章的兵力大致減到五萬,浙西三萬兵馬,在浙中(東陽縣及衢州府)與閩東(晉安府及閩江沿岸)都分別部署超過四萬精銳,就是爲了抵擋淮東在秋後可能從這兩線展開的攻勢。

就算奢家抽空東陽縣及衢州府的兵馬,但只要留下三五千兵力留守,淮東從嵊州用兵,也要用上全力——那自然就不能將嵊州兵馬調到蕭山做好隨時支援江寧的準備。

要是將敖滄海所部長山軍主力提前調到蕭山,以隨時防備江寧的異變,最終要是看到東陽縣僅有三五千守軍而不能取之,那也會叫人異常的痛惜啊。

見座下諸人沉吟不語,宋浮又說道:“宋浮有一言,不曉得當講不當講……”

“宋公請講。”林縛說道。

“董原在淮西不動,江寧亂,於淮東有何害?”宋浮說道。

宋浮此言一出,葉君安等人心裡都在想:有其女,當真有其父啊!

謝朝忠領兵一事剛浮出水面時,宋佳就要火中取栗之議,到宋浮這裡,甚至是建議縱容江寧大亂——即便奢家攻陷江寧,有揚子江之隔,短時間內還不能衝擊淮東的根本,真正會遭殃的江南之地,又恰是吳黨及永興帝最後的根基。

宋浮話剛出口,就能感覺到氣氛的異常,也只是靜靜的看向林縛。

傅青河獨臂撐着膝蓋,說道:“淮東能有今日,也是經歷血與火、浴火重生,江南之地若遭屠戮,也非淮東之過,淮東不能將這個責任擔下來,否則如何快刀斬亂麻……”

傅青河一向恤民惜兵,他也贊同宋浮,叫高宗庭頗爲意外,但細想,宋浮這時候這麼說,不是沒有用意的。

宋浮代表宋氏投淮東不假,但裡面不是沒有區別:

若淮東沒有大志,還時時處處給朝廷壓着一頭,那宋氏的投靠就會有限度,不會徹底,即便這次對閩東用兵,宋家也會先保證守住泉州,不會主動的從南面對晉安府發動攻勢——

淮東若有大志,那宋氏此時的投靠,就是從龍之功,不論是這次打閩東,還是將來其他事情,宋家都會卯足了勁出力。

想到這裡,高宗庭也說道:“有機會取東陽縣,當取東陽縣,確保浙東形勢完備……”

先取東陽縣,是符合浙東地方勢力利益的,葉君安猶豫片刻,也說道:“東線形勢改善,江寧若逢變,淮東也真正能放心的將兵馬抽出來……”

樑文展、胡致庸猶有疑惑,林縛下定決心道:“好,着令敖滄海、張苟等部,在嵊州、落鶴山按兵不動,奢文莊若從東陽縣抽調兵馬,浙東可趁其空虛,即組織兵馬取東陽、諸暨兩城。”

第148章 制衡第66章 獻平虜策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80章 雲崖小鎮第55章 殘勝第5章 困獸無計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14章 立場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0章 梟勇無畏第80章 風往南吹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63章 淮西第69章 渡口大潰第71章 南陽第128章 太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23章 強襲松浦第43章 欺君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28章 援助第67章 洪澤舊事第62章 臨戰第168章 太湖盜第51章 識時務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63章 炮擊第26章 對壘第79章 戰前第4章 海塘問策第57章 北進側擊第10章 虎將有謀第15章 圍殺第25章 回崇州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52章 江寧行第47章 錢莊之議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25章 金箭傳令第63章 子嗣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66章 獻平虜策第25章 雲梯關第12章 餌與陷阱第37章 爭盟第141章 北風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48章 暗夜秘情第14章 永嘉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58章 銀契嫁妝第十章 夜驚情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1章 林政君號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9章 三沙灣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91章 難易有別第23章 暨陽磐石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133章 驚弓第26章 搶灘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12章 餌與陷阱第59章 原是姐妹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23章 暨陽磐石第34章 秘倉第90章 封河之計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9章 問政殺心第99章 江寧形勢第79章 火中慄第43章 入城擡棺第89章 決斷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63章 炮擊第11章 潛伏第30章 定策西沙島第55章 黃河決堤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38章 顧宅家事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120章 主臣第51章 五月第93章 大婚之夜
第148章 制衡第66章 獻平虜策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80章 雲崖小鎮第55章 殘勝第5章 困獸無計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14章 立場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0章 梟勇無畏第80章 風往南吹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63章 淮西第69章 渡口大潰第71章 南陽第128章 太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23章 強襲松浦第43章 欺君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28章 援助第67章 洪澤舊事第62章 臨戰第168章 太湖盜第51章 識時務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63章 炮擊第26章 對壘第79章 戰前第4章 海塘問策第57章 北進側擊第10章 虎將有謀第15章 圍殺第25章 回崇州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52章 江寧行第47章 錢莊之議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25章 金箭傳令第63章 子嗣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66章 獻平虜策第25章 雲梯關第12章 餌與陷阱第37章 爭盟第141章 北風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48章 暗夜秘情第14章 永嘉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58章 銀契嫁妝第十章 夜驚情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1章 林政君號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9章 三沙灣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91章 難易有別第23章 暨陽磐石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133章 驚弓第26章 搶灘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12章 餌與陷阱第59章 原是姐妹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23章 暨陽磐石第34章 秘倉第90章 封河之計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9章 問政殺心第99章 江寧形勢第79章 火中慄第43章 入城擡棺第89章 決斷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63章 炮擊第11章 潛伏第30章 定策西沙島第55章 黃河決堤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38章 顧宅家事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120章 主臣第51章 五月第93章 大婚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