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驟雨話軍機,攤講來吳三桂着密使暗通款曲,有意自離之後,獻城開封一事。
難作勸口下,培忠無奈問詢具體面晤詳由。
待聽朱仙鎮之名,不覺眉皺更深。
“嗨,朱仙鎮,乃南宋岳飛將軍四番北伐最後一役之地是也。”
“由此落談,倒也足見其心吶,啊?!”
簫郎這會兒,爲促其事得成,佯來這套詞。
話間,忽是探手外伸,撇出檐外,接得掌心一片碎雨。
“呵,將軍吶,你倒是淨撿好處說。”
“那朱仙鎮,如我所記不差,舊曆十五年,李自成還同那裡,大敗過明軍呢,就此圍佔開封,侵定河南全境大片疆土。”
“他吳三桂由此做局,怎就知其不是懷的此意?!”
培忠駁口,爲挽簫郎以身犯險之心,其也罕見這般直接頂撞自家將軍。
見瞧探聞去,蕭靖川無奈失語苦笑。
沉吟半下,嘆息不絕,終還是道出心頭兒苦楚矣。
“唉,培忠啊,我蕭靖川,知你是爲得我好。”
“可,眼下時局,實際來,原比你們看到的要艱難吶。”
“這有些事兒,有些話,我不講,銘祿那兒,自也不好同你們私下嘀咕。”
“你就說,現在河南咱軍部整體形勢吧。”
“我各地派駐兵馬,將你們每部劃定地盤屯駐。”
“于軍考慮,這是必做之事。”
“而銘祿,身就中軍軍需官職,走調各路,去清收繳納銀財、物資,這也是應當之情。”
“但,畢竟河南地,咱經營時日尚短。”
“不論是主政還是勞軍,農耕、復市,亦都絕非一蹴而就的。”
“能抽到之利,本就很是有限。”
“而眼前情況,經銘祿近下實言,各地諸將們爲攬軍擴編,對銘祿調度,竟也多有不相配合之處,都學來藏着掖着,生怕軍需這塊兒,擔得多收得少。”
“是!”
“這情況吧,我多少也能理解,倒不是說各部如此爲,就真就憋什麼其他歹意。”
“只不過是一門心思,想給自己隊伍多攬點兒是點兒。”
“有錢有糧纔好辦事嘛。”
“整軍備訓,擴軍精練,招兵買馬,是廣籌隨軍調配。”
“這哪一樣,不需要大把的銀子往裡砸呀!”
“我能理解。”
“可,如此一來,地方上的軍需收繳,銘祿或恐就更難辦了。”
“看到不對處,他左右難說破,畢竟都是兄弟,多少也要留幾分情面,免是維處尷尬了去。”
“唉——”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呀。”
“我跟銘祿這頭兒,左支右絀,是想盡了法子。”
“可這全軍各部本份兒的軍備,籌措起來,也仍顯頭疼。”
“無他,手頭兒實不寬裕。”
簫郎一通講,大倒苦水,面掛愁色。
話間,聞來軍需實情處,培忠原地亦頷首矮頭,自也有來慚愧。
雖說近日下,他這一部內,其培忠本人並無主動瞞報後勤之舉。
可架不住底下軍中職管私爲呀。
什麼千總百總,這種事,他亦非就全然不覺。
往日也不過睜一眼閉一眼罷了,並未儘想這麼許多。而,這會子聽就將軍之言,才曉事態緊張如此,其不覺忐忑。
但,畢竟此事吧,非就他一軍如此是也。
其他各部之兄弟部隊,或恐更甚,屢見不鮮。
於是,待他蕭靖川講來到此,培忠呢,也便並不好對言多計較什麼,以免落人口角。
見勢,簫郎當也察出培忠爲難苦澀,遂亦並無苛求指摘,反是續言後話而已。
“唉,所以呀,此行面晤之機,我才如此上心。”
“你們想,開封,那可重鎮是矣。”
“其守黃河,自宋以來,便四里通衢之地也。”
“臨河渡船,往來不絕。”
“軍需籌備可堪方便不說,且是其地貿易昌盛,稅賦錢銀一項,也可多挪收來不少哇。”
“現如今,正當奉時,北地建奴與闖賊眼下戰事吃緊,鞭長莫及,難以調頭回撲。”
“我這,不管他吳三桂到底是在憑個什麼心。”
“既這會子有希望佔到開封去,以解燃眉之急,那,我便必要試上一試。”
“旁的倒也罷了。”
“僅銘祿一項,就已是快撐不住了。”
“此事做來,能緩一口氣,便就不虧。”
“我眼下這份兒心情,你們兩個,到底能否體諒?!”
簫郎籌謀算賬事,真真就合了那句話,天底下,家家都有難唸的經。
哪兒有什麼萬事皆如意,憑走俱順風的時候?!
遂聽此,孫培忠原處將個長庭後遞來的熱薑茶一飲而盡。
“唉,明白了。”
“既是如此,那屬下也就不再勸了。”
“齊綱啊,我剛細算過,朱仙鎮,如是確定與此面晤的話,那此地距我拓城兵馬,少說一百五十里腳程啊。”
“到時縱有突變,想着起騎兵馳援,就算跑死了馬,也是要大半日的功夫。”
“這樣,絕對不行。”
“你那兒北地留了線子沒有?”
“倘我暗裡提兵北推”
培忠明曉蕭將苦心,亦有感慨處,不得已,咬牙覺是再勸已無用。
所以,與其三廝聚此長吁短嘆,不如進步想些實際準備項。
此事既然必做,那前期防範上,其還是想,能爭一分是一分,爭取將蕭之風險降到最低。
“呃,往北提軍,倒也不是不行。”
“不過,通許附近,敵隊佈防嚴整。”
“那裡且還原河南新叛府兵值守,想來,縱要同北邊吳三桂接洽,這不是自己部隊,也斷難能有個什麼溝通。”
“我是覺,此事一定慎重爲宜。”
“旦要因個咱部佯動,引勾得北軍誤判,那.,恐得不償失呀!”
齊綱對來此些細節處,也較多有頭疼。
畢竟這事兒,臨爲北面發起之偶來事件也。
他此前,亦無過多預備鋪排。
不得已,聞情恐也一時難校定,孫培忠實幹謹慎之人,見這架勢,也就長提一口氣,回首管長庭一齊搭來輿圖架子,正經八板,蕭、齊、孫三廂細研後繼事矣。
討價還價,多少裡外紮營,身攜多少人去,旦遇突變如何應對,怎個撤回之法。
事無鉅細,樁樁件件,務求落去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