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探(四)

當年北魏立國之初,是最重要的地區。北魏最高峰時,達到五百餘萬戶,三千多萬人,考慮到北魏隱瞞人口很嚴重,實際人口更多。這讓唐朝想起來很漸愧的。

若論真實人口,咸亨年間唐朝那麼大的面積,僅有可能與北魏相當。

六鎮有多少人口,無法統計,僅是起義的義軍就達到了二十多萬。那麼有可能最少會達到兩百萬以上的人口。

再看唐朝現在,精耕細作,棉花種植,都需要密集的勞力。作坊業比以前更盛,甚至還有在朝廷默視下,許多海客悄悄的將人口遷移到海外。除了關中那樣百年難得一遇的特大災害,才讓皇上遷移了二十多萬人到了西域。其他時候,對人口的需要是鯨吞。人口買賣業從來沒有這幾年這麼繁榮過,各個州縣爲了滿足自州縣的需要,不得不再次採取了一些封閉的政策,禁止百姓流動。

今年風調雨順的,休說上百萬的人口,這似乎是必須的,從豐州到單于都護府,再到雲朔,甚至延伸到幽州西北,陰山以南這廣大的地區,幾乎讓皇帝將人弄完了。沒有這麼多人,也不行。

但二十萬人,十萬人口,也不可能抽出來的。

遷得少,遷上個一萬人,在這廣大的區域上,是去騎馬玩的啊?

皇帝計劃很好,有五年計劃,十年計劃,二十年計劃,五十年計劃,一百年計劃,甚至二百年、五百年計劃。

可眼下你得變出人來。

不是突厥人,不是吐谷渾人,是正正宗宗的中原人。這個美好的六鎮大計才能實現。

今年算是風調雨順,當然,風調雨順的結果,是李治與武則天悲催了。看到沒有,前一次封禪,來了一個二聖,天災人禍。後一次封禪,關中遇到了百年難遇的大災。皇帝一回來,什麼事都沒哪。

這與封禪有啥關係,可古人特信這個。

然而在這大好的年份裡,誰個願意遷向塞外,又冷,又幹旱,不易種植,還有,北方突厥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再來一個反水的啥,到時候怎麼辦?各州縣官員也不會主動配合,我也要政績,相信我說一聲,境內沒有百姓可以遷移,你不會將我的烏紗帽拿掉吧?只有打大戶人家佃農的主意,可將佃農遷走了,大戶人家的田地怎麼辦?

無論想得怎麼美好,眼下問題就解決不了。

除非再來一個關中大災。

“這個朕來解決,六鎮與當初六鎮不同。至少眼下敵對的突厥人瓦解,隔着陰山,生活着將是忠於朝廷的突厥各部,一開始並不需要多少百姓,更不能築城設關,以免突厥人初遷北方後,心情不能安定,反而會有許多誤會,導致不好的事發生。僅僅是屯田、練兵。並且有部分的突厥人半耕半牧,在關中設有了一些屯田與簡易的水利。象豐州之地,更是肥腴之所。哦,對了魏元忠,再替朕下一道詔書,鼓勵天下百姓,培育良種,若有貢獻者,朕會親自詔見獎勵。再派人去室韋部,尋找糧食種籽。朕聽說他們大多過着半耕半漁半獵的生活,也種植一些菽粟,只是種植方式很落後,往往不能得以溫飽。但所居之所,皆是酷寒之所,所種植的糧食,必然更適應寒冷的天氣。然後在營州等地,試種一批,看能不能培育一些高產耐寒的作物。北方各部,若不能安定下來,始終是中原大患。”

“喏。”

“各位,時間不早了。朕先退去。”

李威離開。

魏元忠對諸人說道:“諸君,還需努力啊,不能讓陛下將我們的事全部代做了。”

魏知古苦笑了一下。

在這樣的皇帝手下爲臣,是臣子的幸福,體撫。那一碗雞湯,到現在還讓他回味無窮,一生中吃過最好的食物了。但是皇帝自己並不奢侈,所食料材都十分簡單,並且再次囑咐了御騰房,勿得浪費。所穿衣着,也十分樸素。

這是想法的差異,不僅是錦衣玉食,李威記憶裡還有幾十年平民的生活。而現在,僅是侍候的宮女太監就達到了數千人之衆,身邊諸女個個美豔如花,就是衣食樸素,也是穿着的綾羅綢緞,每天吃的是大餐。還有什麼必要再鋪張浪費的?

於是在大臣眼中,皇帝是一個真正勤樸的皇帝。

但在這樣的皇帝手下做事,需要真才實幹,沒有真才實幹,是休想脫穎而出了。

說道:“我就擔心,皇上做得太急啊。”

“放心吧,皇帝將諸名門世家請來,就是爲了協商解決的,以免各種政令下去,造成不必要的爭執。”

還有一些很特殊的安排,魏元忠沒有說,到時候會給這些大家族一個巨大的“驚喜”。

……

看着隔壁那道硃紅色的牆,野辭明月說道:“以前,陛下就住在那邊?”

“嗯。”

“碧兒姐姐,那邊是什麼樣子?”

“不能胡說,”碧兒差一點將她嘴巴捂上。如今皇上好不容易將權利收回來,住進了太極宮,還住東宮啊。

“碧兒,都是自家,不用那麼小心。”韋月說道。

自從李威打算讓李潞出去磨練後,碧兒似乎象做了一件虧心事一樣,看到韋月、裴雨荷與鄭宮楚頭都擡不起來。

李威也沒有點破,他同樣在觀察這三個女子的動靜。

若沒有意外,未來的東宮,必將在眼下數子當中產生。以後還會有子女,不過歲數太小了,等到他們成人,還不知道有多少年。眼下數子正好,自己身體比父親好,又不會象祖父李世民那樣吃胡僧的長生不老丸子,六七十歲還是能活下去的。

那樣的話,眼下數子,那時候長者四十來歲,幼者三十幾歲,都是做實事的時候。雖說二十幾歲同樣可以做事,可掌管一個國家,還略顯嫩幼。自己力求公正的,可是不能疏忽外界因素影響的作用。

相對而言,韋月的兒子與鄭宮楚的兒子,還是比其他諸子有競爭力。至少在才能同等的情況下,他們能獲得更多外界支持。其次就是狄蕙的兒子,裴雨荷的養子。不過競爭力卻會弱上許多。即便裴雨荷以後有子,恐怕因爲歲數的差異,也競爭不過鄭韋二人。

但兒子的成長,也要看母親的性格。

這同樣是一次考驗。

讓他很開心,二女表現一直很好。

但二女是不是這樣聽話,只有她們自己心裡面清楚了。

皇帝的迴歸,使長安重新籠上一片生機。

各地的望族們也一一派了人,到了長安。但沒有立即召見,有的遠在江南劍南,一時半會還沒有來到。最少還有兩個月時間,才能全部到來。那時候纔是磋商的時機。

但有的詔書已頒發下去。

先是在全國推廣了八十個大型的常平倉,以及一百個中型的常平倉,七百多個小型的常平倉,原來各州縣,各鄉里的義倉全部取消,管理集中到各州各縣,以備災年。特別是北方地區與一些山地地區,一縣一倉。就地徵稅,就地儲糧。兩京的糧儲主要來自江淮與荊州一帶。

第二份詔書就是職役,各縣基層官吏,比如里正、耆老、文薄、衙役,中小型常平倉倉令、主薄,由各地免役戶、德才兼備的長者,以及大戶人家子弟擔任。這也是一種變相的稅務,擔任這些基層官吏非但沒有薪水,還要擔負責任。可是也表示朝廷的一種尊重,某些方面還能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再說,也不缺這份薪水。所以幾乎無人反對。

第三份詔書,就是人才,各地官吏可以推舉一些德才兼備的人才,供吏部銓選,勿論出身貴賤。

第四份詔書就是各地官吏治理地方時,格守的宗旨,一律以民爲本。

主要就是民生。

下達了這些詔書,將積壓的奏摺處理完了,李威這才率領着文武大臣、宗室子弟,前去乾陵拜祭李治。

乾陵規模更盛於昭陵,山腳下建鵲臺,往上是左右乳闕,然後一路石像,翼獸、鴕鳥、仗馬、翁仲、石虎、石獅,還有一些諸胡首領。陵頂是內城,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門,長寬皆在三裡多路。站在陵頂上,李威默立良久。最後對狄仁傑說道:“替朕草似一旨,着劉仁軌與裴行儉、郝處俊、張文瓘、戴至德五人陪葬乾陵。”

這些都是李治時的名臣,然而因爲得罪了武則天,沒有享受到這一榮耀。

今天的詔書是補救。

“喏。”

冗長的禮儀結束,看着四下,草木枯黃,天地寂然,李威說道:“回去吧。”

正要準備回去,武則天說道:“哀家不想回去了。”

淡淡的一句話,所帶的官員全部色變,然後用眼睛看着李威。

在這裡,武則天說話有着絕對的權威

PS:昨天轉了轉,心情大好,然而回來後,因爲心情的放鬆,兩本書全卡。今天繼續兩更,大約還有十來章,這本書就結束了,老午在這裡感謝諸位的票票、訂閱與打賞。另外也感謝近三年來,對老午才子、玩唐的支持。無以回報,凡三本書以來舵主以上的粉絲者,請持起點截圖,加羣143825829,給老午地址,老午匯實體書《玩唐》兩本報答。非起點用戶者,此羣莫入。

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155章 啓航(一)第169章 探(七)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53章 問鼎(五)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89章 一年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84章 前夕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256章 圈地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242章 高度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10章 會殺人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79章 分相權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215章 烏龜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150章 問鼎(二)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118章 問琴(中)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212章 渡(中)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45章 天平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53章 問鼎(五)第82章 曙光(上)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257章 論菊第83章 曙光(下)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03章 會戰(四)第140章 定(二)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9章 她是誰?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163章 探(一)
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155章 啓航(一)第169章 探(七)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53章 問鼎(五)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89章 一年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84章 前夕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256章 圈地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242章 高度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10章 會殺人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79章 分相權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215章 烏龜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150章 問鼎(二)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118章 問琴(中)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212章 渡(中)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45章 天平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53章 問鼎(五)第82章 曙光(上)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257章 論菊第83章 曙光(下)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03章 會戰(四)第140章 定(二)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9章 她是誰?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163章 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