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

立即改口道:“父皇,兒臣是說吐蕃人是狼,祖宗太宗皇帝在世時,不嫌棄他們吐蕃人出身卑賤,將文成公主下嫁,帶去大量工匠財帛,甚至只居於泥婆羅小國公主之後。吐蕃人得到我們唐朝的財產,又得到我們唐朝的工匠,以及工匠的技術,會冶鐵,會打造兵器,但沒有領我們大唐的恩情,不停地騷擾我們唐朝邊境。”

也不是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人才會冶鐵製造兵器的,不過正因爲那次下嫁,陪嫁了大量的工匠過去,吐蕃人的技術纔來了一個飛躍。比如現在吐蕃士兵所穿的扎甲,或者所使用的直刀,等等,都比以前進步多了。有了鋒利的武器,於是吐蕃又進行了新的一輪擴張。

因此對這次和親,李威一直持反對態度的。也不盡其然,論文治不好說,論武功李治絕不如李世民,李世民不可能盲目地來了一個什麼邏娑道,當時高句麗的事還沒有解決,那有心思往雪原上打,就算名將如雲,真上了雪原試試看?這一次婚姻是政治上的讓步,況且只是李道宗的女兒,也不真是自己的女兒,只是讓得有些狠,但出利不重,吐蕃人也不會心動,不過那些工匠確實是錯誤了。可兩次聯姻,使吐蕃打上濃濃的中原文化印記,爲以後大一統創造了條件。其中的得失,卻是說也說不清的。

李威又說道:“且兒臣聽聞吐蕃境內多有我大唐之人,吐蕃將我唐人列爲最賤一等百姓。文成公主乃是我唐宗室之女,一個孤女遠嫁萬里之地,絕塞雪原,孤苦伶仃,爲了吐蕃,不爭權利,任勞任怨,授其人耕種紡織,匡其國家制度儀禮,然自鬆贊死後,卻多遭吐蕃人褻瀆。”

“別說了,”李治喝道。

文成公主現在過得很艱難,說到底,還不是唐朝敗了?如果此役大勝,吐蕃人自會將文成公主敬若上賓。

父子倆想法都有些偏,李威替文成公主可惜,李治是抹不開臉面。李威所說的居於小國泥婆羅公主之後,也是迫不得己。在文成公主入藏前,松贊干布已迎娶了泥婆羅王鴦輸伐摩之女尺尊公主,因爲唐朝的強勢,終其松贊干布一生,沒有錯待文成公主。而且國相祿東贊用了一些類似明崇儼的鬼怪法術,使她們十分和好。不過兩位公主都不爭氣,沒有生下兒子,松贊干布又納了納茹容薩、象雄薩與孟薩、赤姜四位妃子。赤姜生下了貢日貢贊,可是好景不長,貢日貢贊於十八歲時病逝,但留下一個後代芒鬆芒贊。如果文成公主能留下一子,說不滿二十幾年前就藏漢一家了。

至於現在掌着實權的祿氏家族,也就是噶爾家族,用時尊重你,不用時肯定不會尊重你,文成公主沒有發言權,又遭受了一些羞侮,待遇確實不大公平。

“是。”

“你說說那個狼吧。”

郝處俊聽到狼,有些好笑,不過也好奇,劉仁軌那個廝不要臉地將太子大吹特吹,看看太子倒底有沒有軍事上的天賦。

李威說道:“狼羣都有一隻頭狼,所以行動統一,有時候令虎豹都要退避三分。但這個頭狼位置很不穩定,如果另一隻公狼自覺自己能打敗它了,會向它挑戰。當然,所有狼認爲頭狼強大,也就個個會誠服於它。”

沒有明說,但李威意思大家卻是會意的。

姜恪遲疑了一會兒說:“殿下意思是小的部族我們不必理會,只扶持一些大的部族,又好打探虛實,目標又清楚明確?”

“孤正是此意。但人與狼畢竟不同的,也不能扶持一隻狼,否則一個吐蕃下去了,另一個吐蕃又起來了。小的部族也可以扶持,我們知道的清楚的去扶持,不知道的不清楚的,不必理會。但大的部族,吐蕃境內也是不多,只有幾十個,打探起來倒也方便。吐蕃恢復到春秋戰國時那樣,反而一個個求助我們唐朝支援了。甚至不用軍隊……但孤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的弊端。”

“姜卿,你看?”李治問道。

姜恪皺着眉頭說道:“還要容臣再想幾天。”

這次慎重了,李治倒也不急,又看着李威說道:“弘兒,還有呢?”

還有什麼?李威又苦想起來,半天后說道:“留在青海的吐谷渾人倒是不可信了。兒臣也得知不久,吐蕃勝兵四十萬,可要駐守各處,這一次論欽陵之所以能動用四十萬大軍,估計一半是吐谷渾人出動的。吐谷渾人向來分爲親近我們大唐與親近吐蕃兩派,親近我們大唐的由吐谷渾可汗諾曷鉢帶到鄯州一帶。剩下的各部全是死忠於吐蕃部族。而這一戰,爲了勝利,吐蕃都將駐紮在西域的軍隊抽回,雖勝亦敗。不過幾年後,將吐谷渾融合……”

也就是這幾年會安穩,過了幾年後,還會繼續東下。

“另外沒祿氏……”

李威總覺得這個名字很熟悉。

姜恪也沒有想到其他,替他解釋道:“這是羊同一個部族,沒祿氏的公主。原來其家族是吐蕃十二小邦魯吉米巴王之家臣,吐蕃興起時爲茹拉上部千戶,領地就在羊同,幾十年發展經營後,已爲羊同一個大氏族。斥候稱呼爲其女爲沒祿氏,全名實叫卓薩.墀瑪勒,今年只有十三歲,因爲吐蕃贊普三十出頭都久久無子,因此又選了幾個王妃。已定下親事,明年送入王室。但臣在想,吐蕃擴張很快,國內百姓負擔重,吐蕃迎娶此女,卻是以示拉攏羊同各部。畢竟已是贊普,此女即使是羊同一大氏族,但出身還是低了些。”

“卓薩.墀瑪勒?”李威低低地說了一句,記得不大真切,可心中懷疑的念頭大了起來,難不成此人就是以後吐蕃的女則天,無名有實的一代賢太后,金城公主的“奶奶”?

忽然說道:“將她綁架過來。”

“爲何?”武則天從簾後閃了出來,難不成你小子也想學賀蘭敏之?

李威不能將原因說出來,想了想,胡說道:“母后,羊同乃是吐蕃重要的一個大部族,還有一個孫波,原來孫波是蘇毗國,羊同也是一個大國。雖然被吐蕃消滅,但兩部對吐蕃一直不滿,反抗時常發生。如果將此女綁架過來,說此女仰慕中原文明,再找一個適合的子弟,將她嫁給唐朝。吐蕃王室會怎麼樣想?羊同各部會怎麼樣想?”

“殿下,此計倒是甚妙,且臣聽聞此女十分秀慧,對我們中原文化很是仰慕的。”姜恪撫掌讚道。雖然說是公主,只是一個幾千人部族的公主,連唐朝一個高官人家的小娘子地位都不如。綁架倒不是很難。

“姜卿,弘兒在胡說,你也在胡說?”李治嘴角直抽,綁架番邦公主,還是一個小部族的番邦公主,這成了什麼體統?

“陛下,臣妾倒是覺得此計可行,”武則天拿着地圖說道:“陛下,你看,羊同與孫波離邏些城卻是很近,他們又不會懼怕高原上的氣瘟,這兩個大部族一亂,吐蕃幾年無法他顧。否則吃下了吐谷渾,對我們大唐不利。”

經李威再次提醒,都知道了海撥反應,只是名字叫法各不相同。

還是母親會變通啊。豈止是這樣,如果將此女綁架而來,有可能吐蕃贊普就會斷子絕孫了。沒有繼承人,吐蕃必然會大亂。想到這裡,越想越得意,說道:“聖人賢義固然是治國做人之本,然而這是對中原開化的百姓而言的。對吐蕃人而談聖人大義,無疑是對着牛兒彈瑤琴。兵道,本爲就是詭正相合。父皇,請三思。”

“這終不大好,”李治遲遲疑疑地說道。可是妻子兒子與軍人出身的左相都贊成了,他對軍事又不大懂,於是態度軟了下來。看着閻立本,問道:“閻卿,你認爲呢?”

“臣對此不大明白,要麼問一下裴卿,或者劉卿。”指裴行儉與劉仁軌二人的。

問裴行儉倒可,問劉仁軌,多半與自己兒子一個鼻孔出氣。又說道:“朕還是覺得不妥,如果發現了,羊同不是與吐蕃交惡,反而會與吐蕃同仇敵愾。”

“陛下允許,這個都不難,可以交給臣來解決。”姜恪答道。此去涼州,心中忐忑不安,薛仁貴都敗了,自己更不行。十分害怕,如果有什麼好辦法,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是多多益善,盡情使出。

於是這幾個唐朝的最大的大佬開始商議,如何綁架人家的小公主了。

……

聽了一會兒,李治覺得陰風陣陣,嘆口氣說道:“朕總是覺得不大好。你們先散去吧。

“喏,”衆人齊聲答道,李威也要一道下去,李治又說了聲:“弘兒,你留下來。”

“是。”

看到衆人離去,李治才說道:“弘兒,你現在身體好了,朕也感到高興,而且也比以前聰明得多。”

“兒臣不敢當此誇獎。”

“你別先高興,朕還有一句話,久久就想對你說了,雖然你這些變化是好的,可近來,出的一些主意,個個不是聖人賢義之本,全是在走歪門斜道,我很擔心……”

“……”

“你看外面是什麼?”

“外面在下雨。”

“這纔是立國之本。”

“父皇教誨得對,邊功是次要的,國內百姓生活安定富裕,纔是真正立國之本。”

“這纔是你的鑽研之道,軍事自有武將去處理。現在是守成,不是創業。”

“是。”

“唉,可是我卻是很擔心,明年又有什麼?”讓老天搞得李治害怕了,年年災情有,而且是不小的災情。只是一場秋雨,並不算什麼。

“父皇,兒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言不當言?”不管怎麼說是父親,看到他憂慮,李威多少有些於心不忍。

“說來聽聽。”

“關中本來地薄,人口擁擠,交通不便。豐收之年,穀米售不出去,災害之年,立即又出現餓殍遍野的情況。不如朝廷有什麼舉措,將他們遷往寬鄉。或如兩準江南之地,適合種植,特別是稻米。前些年大豐收時,粟米每鬥只值三五文,可是江南之米,卻是十文開外。”這個問題也與魏元忠談過,拱衛兩京之舉,可現在百姓也太多了些。當然,朝廷做過一些舉動,可做的力度不夠。

還有爲什麼百姓不願意遷往江南,這不是嶺南,當真江南那麼恐怖?魏元忠沒有答案,看看父親有沒有什麼答案。因此,將心頭這句憋了很久的話說出來。

PS:大多說法沒祿氏是正妃,芒鬆芒贊十三歲就迎娶了她。又說芒鬆芒贊於十三歲時繼位,二十七歲去世。可史書記載芒鬆芒贊650年繼位,679年去世。也就是繼位了二十九年。這時芒鬆芒贊人到中年,祿氏家族雖權很重,也會忌憚。爲什麼沒祿氏在芒鬆芒贊去世後,產下遺腹子,要隱瞞丈夫兩年喪事不發,徐而圖之?時間太長了,會更亂的,這很不合理。再加上她的家世做正妃也不大可能,因此私下猜測沒祿氏只是一名側妃,芒鬆芒贊十三歲迎娶的是另一名王妃,又是側妃又是遺腹子,與後宮之中配合,徐謀了兩年纔將丈夫去世消息公佈。她下嫁時倒有可能是十四歲,也與松贊干布一樣,是芒鬆芒贊無子,進行的正常選妃。

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172章 探(十)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46章 定(八)第60章 風向第458章 空見說(三)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155章 啓航(一)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274章 無人聽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256章 圈地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138章 春雷(十)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103章 會戰(四)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162章 啓航(八)第43章 成嘆息(二)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61章 和親(上)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42章 成嘆息(一)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111章 馮太后第84章 前夕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63章 和親(下)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265章 兒戲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190章 象墓(上)第109章 越權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78章 合(六)第275章 小重山第282章 背棘去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106章 奇兵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239章 交換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157章 啓航(三)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24章 羣臣諫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176章 合(四)
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172章 探(十)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46章 定(八)第60章 風向第458章 空見說(三)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155章 啓航(一)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274章 無人聽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256章 圈地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138章 春雷(十)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103章 會戰(四)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162章 啓航(八)第43章 成嘆息(二)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61章 和親(上)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42章 成嘆息(一)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111章 馮太后第84章 前夕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63章 和親(下)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265章 兒戲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190章 象墓(上)第109章 越權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78章 合(六)第275章 小重山第282章 背棘去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106章 奇兵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239章 交換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157章 啓航(三)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24章 羣臣諫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176章 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