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

當然,李首成也知道皇后這只是說說。

不但是上官婉兒,那個秋仁杰,天后似乎也很喜歡,但喜歡是喜歡,能不能收爲己用是兩回事的。畢竟上官婉兒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第二天武則天又找到了上官婉兒,說道:“你還是不想說嗎?”

土官婉兒不答。

“那好,替本宮草擬三道話書,將功折罪。是你最後的機會,擬好了,其罪赦免,擬不好,兩罪併發。”

“喏!”

上官婉兒耍了一個小聰明,很管用的,可讓武則天也弄得仙仙欲死。立即拿筆,聽武則天的吩咐。

第一道詔書是開洛陽的糧倉,用糙米賑濟百姓。河南旱情嚴重,這又要到東都去,必須有一個穩定的東都。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年,李治與武則天對百姓並不惡。屢屢發生災情,屢屢賑濟,花費了大量的國庫。

上官婉兒迅速草擬好了,遞給了武則天。看了一眼,“嗯”了一聲,說第二道詔書,後日起駕,前去東都,所有重要的官員與東宮女眷,一起隨駕到洛陽。這道詔書主要是最後一條。必須將東宮也遷到洛陽。長子回京成爲必然,他們在東都,長子在長安,無論是武則天或者李治,皆不大放心。

上官婉兒沒有想到其他,這幾年,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經常的事,迅速將這道詔書寫好。

然後是第三道詔書,一干官員貶放,餘黨不究,迅速將李賢一案風波平息下來。但是李賢府上一個個出謀劃策的僕役,全部斬殺。徹底將這個不孝子的手臂斷去。然後責令任何人等,勿要議論此事,否則嚴懲不怠。

上官婉兒聽了大喜,說道:“謝過天后。”

終於將這個混蛋掰倒了,即使被毒打一頓,也是值得的。

“勿要謝,寫詔書。”

“喏”,立即將這道詔書寫完。

武則天看了一眼,說道:“你再替本宮草擬一封信,到青海,給弘兒,將事情原委說清楚。”

“喏!”小心地站在武則天角度寫了一封信到青海。

幾天過去,怒氣消解,又看到上官婉兒的倔強忠烈,起了愛才之心,這才轉變態度的。當然,也不想與長子有太多的矛盾,於是讓土官婉兒代寫了這封書信。

但真打死了,也就打死了。

現在的人與後世的人想法終是兩樣的。

上官婉兒只是東宮的一個良媛,在普通人家,也不過相當於一名小妾。難不成兒子爲了一名小妾,不碩大局,與自己魚死網破?

詔書頒發。

精明的大住,還從秀媚的語言中,聽出這幾道詔書是上官婉兒書寫的,劉仁軌這才長鬆了一口,立即派人暗中通知東宮。你們不要急,上官婉兒沒有事了。

其實大臣們也沒有心思,再追究下去。

李賢算是徹底踢出政局,現在關注的是皇后與太子。

太子非是昔日的太子,年漸長,到了能夠登基的歲數,文有文治之功,武有南詔青海之功。百姓盼望,將士愛戴,特別是雍王的種種逆行,更使太子功績與品德,一時無兩。

現在的太子,已經完全能夠取代皇上。

但皇后也非昔日的皇后,內宮全部掌控,朝堂上還有無數的心腹,加土她的高超智慧與手腕,同樣無人敢碰其鋒芒。

太子回京成爲必然,可是皇后與太子如何相處?朝堂暫時平靜下來,然而就象一場更大的風暴在醞釀。

只是高智周很是慚愧,自己是李賢的心腹,皇后不喜,太子也不會喜。詔書上說不究了,可自己仕途也到了頭。於是上書,要求致仕。書土立準。退休吧,勉強獲得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他這一退,李賢在朝堂土最後一面旗幟,也隨之倒下。

車駕開始趕向東都。

可是上官婉兒一直隨武則天同行,東宮諸女還是不得見。十分擔心,秋惹找到了狄仁傑。她的義父嗎,又在路上,拜訪一下不算過份的。

秋仁杰看了看她的肚子,說道:“慈兒,恭喜。”

二女出身單薄,在東宮,或者將來的後宮,很難有作爲。可母以子貴,若有了子嗣,在以後的後宮也能有一席之地。

“謝過父親大人”狄慈臉上緋紅。又道:“婉兒她“?”

“婉兒她會平安無事的”秋仁杰道。既然武則天重新讓上官婉兒寫詔書,而且這三道詔書,皆是重大的詔書,不象上官婉兒以前寫過的幾道詔書,都是無關緊要的。比如祭祀,安撫,勸慰,等等。於其說是執掌詔命,不如說走進內宮,給武則天做一個話伴的。

可這幾道詔書皆是涉及到政治,最後一道詔書,換作以前,北門學士都沒有代筆,大多數是武則天親自書寫。

說明皇后這口怒氣噎了下去。但上官婉兒腦門子上那個血窟窿,多半沒有好清,放出來,會招惑議論。不如將她繼續關在自己身邊。

大約說了其中的過節,又說道:“此次良媛替太子立了大功,但在皇后身邊發生的,既然皇后怒氣消解,你們以後不要再議論了,或者再到處求人,反而不美。”

“是。不過父親大人,良媛這個主意,韋良娣也參與了。”

“韋良娣啊”秋仁杰眼前浮現着去年那個小姑娘看似無心地問自己的,那一句話。道:“我明白了。”

很是無語,自己當時根本就沒有想起來,難怪皇后要生氣。一個聰明似妖怪的人(段夫慶手下兩個蕃子的供詞),居然讓兩個小孩子耍了花招,換自只心裡多少地會不平衡的。況且皇后本非善良之輩。但是他想到了另一件事,道:“你以後勿必不能輕視那個韋良娣。”

上官婉兒聰明不要緊,她的出身,註定以後頂多成爲殿下的一個寵妃,就象自己兩個義女一樣。但這個韋月本O一旦有如此智慧,必然影響到後宮,出身高貴,相貌美麗,而且制訂了這條計策十分歹毒,可見她的心性。對此秋仁杰並不排斥,東宮之中幾女過於柔弱,也需要一個行事果斷狠辣的人居中側應。

“支”

“回去吧,對東宮幾位妃嬪說,上官良媛會平安無事。只要傷疤一好,必然返回東宮。”

“支”

“還有,對她們說一聲,若是沒有錯,一段時間後,皇上必然下詔書,讓太子殿下回京。”

“是”秋慈驚喜地說道。

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京城,說不定自己生產時,太子就能到達。那纔是一個喜訊。

這時候生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只要難產,一半的機率,母子很有可能同時亡命。然後是孩子的成長,在一兩歲時,孩子是虛弱期,同樣也是危險期。所以沒祿氏回邏些城後,繼續隱瞞贊普的死訊力直到孩子確認平安無事,才能將喪信發佈。當然,還要與論欽陵有一番交涉,讓這個權貴支持。這樣才能讓兒子,平安地做贊普。

做了贊普,大義就抓在手中。

李威的奏摺,也到了長安,李治不在,送信的信使只好追趕,一直追到華州地界,纔將車駕追上。將奏摺呈上。

聽武則天將奏摺讀完,李治說道:“宣劉相公謹見。”

對妻子依然很生氣,沒有詢問武則天,直接詔劉仁軌進來商議。

劉仁軌到來,李治將奏摺遞給了劉仁軌,等他看完後,說道:“劉相公,機會難得啊。”

吐蕃都亂成這個樣子,此時正是收回青海的機會。雖然說是兵力少,可以將諾曷鉢二十多萬子民從靈州往青海一遷移,青海那一個僞可汗必敗。青海的事徹底解決。

“能下,不妥。”

劉仁軌大驚。還想打啊,太子回不回來了?

並且也不需要打,只要扼守住河涅九曲,不時地依據地形,大軍未至,對諸羌或者吐谷渾時不時發起一些進攻。吐蕃大軍一到,退據各城堡堅守。讓吐蕃困窘,逼使論氏兄弟向贊普系妥協。不是芒鬆芒讚的兒子爲贊普,是太子的兒子做贊普。幾年後,做一些配合,幫助那個沒祿氏將論氏兄弟剷除,無論沒祿氏以後如何做,吐蕃少了論氏兄弟,都不足以爲危害。到時候,可以不廢一兵一卒就可以將青海拿下來。

打一場戰役,還是與強大的吐蕃對撞,容易麼?

吐蕃固然勞命傷財,唐朝又好到哪裡去。幾乎半年全國的稅務,這一戰就生生打完了。若不是太子揹負罵名,將許多羌蕃強行遷到中原做部曲,人口損失同樣十分慘重。

但沒祿氏這件事不能說,說出,有可能皇后會加以利用。

可還有道理,繼續道:“青海乘勝追擊,是能做到的。然而在我軍圍剿之下,許多部族轉移到各個山谷,想要完全平定,沒有幾年時光不可能的。只是一些小動亂,雖說噶爾兄弟一時半會平定不下來,可也要不了兩三年。那時候青海還沒有平定,吐谷渾又不是昔日的吐谷渾,能動用的兵將很少。吐蕃大軍一到,戰線拉長,我朝救是不救?救損失會十分慘重,萬一再來今天災人禍,就是想救都沒有那個能力。不救,只能坐看吐蕃人將青海再度奪回。而且這些族民,皆是太子殿下強迫遷到靈州,對我朝又沒有好感。一個新的莫賀又會出現。陛下,三思哪。還是聽太子的,青海雖然得到對朝廷有好處,但畢竟根源還是在吐蕃。只是不停地壓迫,讓吐蕃矛盾衝突加劇,纔是上策。”

李治還在猶豫不決。

劉仁軌又說道:“陛下,你再想一想,這一次青海我們唐朝贏得多麼僥章?若是殿下沒有從拜嶺突圍出去,諸位將士必然前來營救。裡外大軍會全部覆滅。休說九曲,河謹都能失守。就是突圍出去,殿下一旦萬一有了不幸,三軍沮喪,論欽陵率領大軍回頭再殺過來,青海將士沒有了士氣,又如何抵擋?或者論欽陵不對付太子殿下,在赤嶺西全力對付李敬玄部,七萬大軍有可能同樣覆滅。沒有了七萬軍隊,青海這一戰,太子殿下還會潰敗。再說雖大勝,可是真正屬於吐蕃的士兵,被我朝擊斃多少,抓俘多少?精銳還在啊。

這一勸,終於將李治勸說下來。

召集了各個宰相重臣在行宮議事,既然青海暫時平安無事,是不是要召太子回京。這是走一個過場的。是行軍元帥,這一戰,從太子出發到返回,接近兩年,那一個行軍元帥也不可能任職這麼長時間的。又聽了劉仁軌的建議,讓黑齒常之總督河湟九曲,李謹行監督党項,薛仁貴留守鬆州。召太子與裴行儉回京。

很不容易。

終於讓太子回京了。

這一條消息傳出去,就象長了翅膀一樣,許多百姓立即得知,萬民歡慶。

這個病皇帝終於下了一道明智的詔書,太子再不回來,朝中還不知亂成什麼結果。然後許多百姓盼望着……(

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248章 親事(下)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103章 會戰(四)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240章 立志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444章 簾影動第461章 等多時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155章 啓航(一)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139章 定(一)第165章 探(三)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73章 刺激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165章 甜(上)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143章 定(五)第257章 論菊第173章 合(一)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44章 定(六)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173章 合(一)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42章 成嘆息(一)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213章 渡(下)第171章 探(九)第250章 巧匠第248章 親事(下)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36章 東園岑寂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45章 定(七)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61章 啓航(七)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45章 定(七)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76章 合(四)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157章 啓航(三)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106章 奇兵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240章 貴妃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211章 渡(上)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
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248章 親事(下)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103章 會戰(四)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240章 立志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444章 簾影動第461章 等多時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155章 啓航(一)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139章 定(一)第165章 探(三)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73章 刺激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165章 甜(上)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143章 定(五)第257章 論菊第173章 合(一)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44章 定(六)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173章 合(一)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42章 成嘆息(一)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213章 渡(下)第171章 探(九)第250章 巧匠第248章 親事(下)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36章 東園岑寂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45章 定(七)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61章 啓航(七)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45章 定(七)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76章 合(四)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157章 啓航(三)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106章 奇兵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240章 貴妃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211章 渡(上)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