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

中國在亞洲地區的經濟戰略佈局,主要是維持中國的霸主地位,獲得足夠的糧食以及工業原料。而有了這些東西后,中國的工業澎湃發展,導致如今在各種先進的工業產品,尤其是武器之類的,這個年頭能夠和美國相互競爭的也就只有中國了,雖然全面戰時經濟下的總產量不如美國那麼多,但是中國由於戰爭消耗的比較少,囤積了非常多的武器裝備物資,這幾年來國內的武器產量一直也沒有達到最高產量,所以現在國內的各種武器產量還是能夠提升非常多的。

美國一家的工業產量能夠支撐起整個盟軍,而陳敬雲也可以用中國的工業力量支撐起一箇中國陸軍之餘,再支撐起整個聯軍。

就和美國的工業體系除了供應美軍外,還要供應英聯邦的上千萬部隊,中國的工業體系除了供應本國軍隊外,還供應着諸多聯軍的好幾百萬軍隊呢,非但如此,還有餘力向其他非戰爭地區大量出口武器。

“現在在土耳其、伊朗等地,各種物資已經開始裝車,不日就會抵達巴爾幹半島,隨後直接進入奧地利到你們德國本土。除了軍事物資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民生物資!”郭泰祺如此道。

德國人現在不僅僅是需要武器,更需要大量的民生物資,現在德國人是連最基本的生活物資保障都支撐不起了,多年的戰爭不但摧毀了德國的工業,更加摧毀了德國的農業。

一項項談下來,雙方代表團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有爭議的就暫時擱置,跳過繼續談其他的,僅僅一夜的談判後,雙方代表團就是在‘中德停戰協議’‘中德友好合作協議’上籤下了名字。

次日早上,中國正式宣佈:“中國和德國已經達成了停戰協議!”

該消息一傳出,英美蘇三國是大罵中國是背叛者,美國的新任總統杜魯門更是直接叫嚷着,中國此舉已經違背了中美聯合公約,美國堅決反對中國私自和德國停戰的舉動。

外交上的反對在這年頭沒有什麼作用,真正的作用還是軍事上的行動,盟軍和蘇軍除了加大對德國的進攻外,同時美國緊急從大西洋抽掉了多艘航空母艦進入太平洋,增加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實力。

蘇軍也是增加了在高加索地區已經烏拉爾山脈的兵力。

當天下午,中德簽訂友好合作協議的消息再一次傳出,更是引起了極大轟動。

這個時候,基本上是個人都知道,中國已經和新成立的德國臨時軍政府達成了合作協議,這兩家已經是成爲了盟友。

緊接着,中國給英美蘇三國發去外交協議,表示中國願意充當調停人,結束掉諸國和德國多年的戰爭。

斯大林對此毫不客氣的指責:中國此舉是毫無意義的,除非德國無條件投降,否則蘇軍絕對不會停止對德國的進攻!

杜魯門總統也是說:“德國必須爲它破壞世界的和平和自由付出代價!”

丘吉爾更是直言:“英聯邦軍隊不踏進柏林,就絕對不會結束這場戰爭!”

“和預料中的一樣,他們都不會輕易接受我們的調停!看樣子不給他們增加點壓力是不行了!”陳敬雲看着總統府辦公室裡的那副巨大世界地圖。

而身邊是剛從日`本回國的沈綱。

沈綱道:“對此我們已經有預案,僅僅是外交壓力他們是絕對不會妥協的,更關鍵的還是讓他們看到想要讓德國無條件投降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我建議,我們還得在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德國的援助,不僅僅是各種工業原料和物資的支援,我們還可以直接給他們提供武器!”

陳敬雲卻是搖頭:“直接提供成品武器不妥,不過提供一些核心零部件還是沒有問題的!”

直接給德國武器,這擺明了就是要和英美蘇三國開戰,而這種事情也是陳敬雲一直所極力避免的,他雖然有心裡準備和英美蘇進行世界大戰,但是這種害人害己的事情還是能避免就避免。

再說,德國現在雖然已經被打殘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德國不是日`本也不是那些小國,只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必要的援助,德國就能夠喘過氣了,然後給予英美蘇三國的軍隊重大殺傷,只要讓英美蘇三國看到了無法徹底擊潰德國的可能性,那麼和平談判也就會來了。

陳敬雲向來都是言出必行的人,在他做出決定的第二天,中國國會就是批准了向德國提供了高達二十億華元的軍事援助貸款,這些貸款將會用來採購戰鬥機所用的發動機,坦克發動機、炮彈等物資。

陳敬雲雖然不想直接提供成品武器,而是採取了和當年援助日`本的時候一樣,通過提供航空發動機等對核心零部件來提高德國的軍備生產能力。

如此一來,基本上德國人只要造個戰鬥機的外殼裝上中國提供的發動機、電子設備等就可以了。

不過直接提供核心零部件也很難短時間內解決德國的困局,爲此陳敬雲不用多久又是批准了可以秘密向德國提供少數幾種武器,比如說F7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德國那邊早就得到了技術資料並大量生產,而中國的F7戰鬥機已經大量退役,所以把油漆刷下,換上德國的空軍徽標,以及其他一些設計到中國製造的一些標誌都被擦除後,秘密運往德國,以加強德國的高空截擊能力,抵抗盟軍的戰略轟炸。

爲了加強德國空軍的戰鬥力,中國甚至是向德國提供了一款早期噴氣式發動機的技術資料,當然性能自然不可能和中國最新型號相對比,但也是比德國現役的好一些,而德國人將會用這款發動機裝備他們的TA183戰鬥機。

德國人的TA183戰鬥機早就開始研發,之所以一直都沒有投入現役,還是因爲受到發動機的限制,現在中國提供了發動機的技術資料,也就讓他們的TA183戰鬥機能夠迅速投入量產並服役。

用以對抗盟軍開始在歐洲上空投入的F80等新式噴氣式戰鬥機。

在1945年的7月份,歐洲上空的噴氣式戰鬥機已經成爲了主力,中國的F12,德國的ME262,美國的F80、英國的流星這四款噴氣式戰鬥機已經成爲了歐洲上空的新銳制空主力。只剩下一個蘇俄還在僅僅掙扎在噴氣式戰鬥機的門檻外進不來。其中性能最爲先進的自然是中國的F12,其次的話美國的F80相對出色,再過來德國的ME262和英國的流星都是半斤八兩。

現在德國就是希望通過研發TA183戰鬥機來提高德國空軍的國土防空能力,此外除了戰鬥機這一項外,中國也是出了血本,把S1防空導彈的部分技術資料交給了德國,讓他們該進自身的暴風防空導彈。

防空導彈這玩意,目前還就只有中國和德國有,英美蘇三國連門檻都還沒有摸到呢。而德國的暴風防空導彈性能不算太過可靠,命中率非常低下,爲此中國就是移交部分技術資料,以提供他們暴風防空導彈地的防空能力。

不過防空導彈這玩意,不僅僅只是一枚導彈,而涉及到諸多方面,比如雷達,計算機等,其中最爲關鍵的並不是火箭自身,而是雷達引導的部分。

而雷達一向來是中國的強項,但卻是德國的弱項,過去幾年德國雖然得到了一部分中國的雷達技術資料,但是依舊無法跟上中美兩國的技術步伐,可以說雷達性能的落後纔是導致他們的防空導彈命中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不管是戰鬥機、還是噴氣式發動機又或者是防空導彈的技術,都是透露出來中國希望德國能夠撐下去。

可以說,除了沒有直接派兵對抗英美蘇三國外,陳敬雲已經是把能用的手段都差不多給用上了,就差沒有把核彈提供給德國了。

以上諸多東西看起來興許都很先進,但是給德國所提供的幫助實際上並不多,現在德國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兵員和抵抗武器,甚至步槍、火箭筒這些都大量缺乏。

爲了進一步解決德國武器裝備緊缺,尤其是常規武器的緊缺,陳敬雲親自指示戰時生產委員會,緊急改裝生產線,爲德國提供製式裝備,比如說裝備7.92毫米的G43步槍,德國制式的火箭筒以及大量子彈、炮彈等等,雖然是中國生產的,但卻是打上了德國的幾家武器生產公司的標籤。陳敬雲也是不想讓英美蘇三國知道中國向德國提供了大量常規武器成品。

提供零部件是一回事,提供成品武器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能夠秘密行事就秘密行事。

爲了進一步給德國提供支援,加大英美蘇三國的壓力,七月二十號,經過了緊張的秘密外交談判後,中國以免費提供超過百架先進的螺旋槳戰鬥機和足以裝備一個坦克師的一百多輛坦克等大量武器爲代價,換取了來自中國目前唯一的一個平等軍事盟友芬蘭的承諾:他們將宣佈進行總動員,向蘇芬邊境增兵!

芬蘭,作爲自三十年代來中國在歐洲最爲重要同時也是唯一的軍事盟友,兩國簽訂了對蘇共同防禦條約,尤其是1941年後,中國加速了武裝芬蘭的步伐,1945年的今天芬蘭的軍隊雖然人數不多,加起來如今也不過三十來萬,但是武器裝備卻是先進的很,清一色是中國的制式武器,也是除了中國陸軍外唯一一個全面裝備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的外國軍隊,其他的火炮和坦克也都是中國的現役兵器,以T9\12坦克爲主,另外還有一個營的T15坦克。除了裝備外,訓練也有着大量的中國軍官參與負責,芬蘭官方近幾年來派出了極大上千名軍官前往中國留學,不但進入了武漢軍官學校,而是很多人進入了南京陸軍大學學習。

作爲這幾年中國在歐洲地區的唯一盟友,芬蘭的軍隊人數是少,但是戰鬥力是不容忽視。

芬蘭得到了中國的大量物資支援承諾,就是再一次和中國站在一起,當然人家也是有腦袋的,芬蘭方面也是覺得不太可能真正爆發戰爭,現在只是做出一個姿態給蘇俄壓力而已。

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744章 f5戰鬥機第5章 光復餉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1055章 分析(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394章 蔡秘書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7章 林家有女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157章 長樂號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92章 定都之爭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399章 陸軍大學
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744章 f5戰鬥機第5章 光復餉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1055章 分析(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394章 蔡秘書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7章 林家有女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157章 長樂號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92章 定都之爭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399章 陸軍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