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

在1914年財政預算當中,財政部預期將會有超過一億八千萬元的傳統財政收入,另外還有鴉片、菸草、藥業等特殊稅收,這一部分的數額非常高,三者加起來高達三千五百萬元。另外去年財政由於得到了大批的美國貸款支持,到了1914年度還剩餘三千萬元的餘額。簡單說,1914年陳敬雲可以支配的財政預計將會達到兩億四千五百萬元左右。

當然這個預期數額並不是固定值,而是可能隨着國民軍的地盤擴大或者縮小而隨時改變,另外這一部分數額並沒有算上‘統一債卷’的發行收入,這一部分可能也會有着至少上千萬,甚至兩三千萬元的收入,這的就得看國民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了。

總體而言,1914年的南京共和政府的財政情況要比1913年的財政情況好很多,主要是因爲地盤擴大半數還多,新增了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的收入,雖然這幾個省份因爲戰亂而無法提供更大的收入,但是好歹也能提供一部分。另外福建、浙江、廣東三省以及上海這個直轄市日漸平穩,尤其是浙江和上海的經濟復甦速度極快,歷盡兩年平穩之後浙江的財政情況有望在今年恢復到前清宣統二年時的水平,而上海市的經濟發展更是超過了前清時代,僅僅上海市一個地方就提供了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的稅收,而財政部對安徽財政收入預計也才兩千萬元而已,其中固然有着安徽遭遇戰亂的因素在,但是已經無法否認上海作爲中國第一大城市所展現出來的經濟活力有多麼龐大了。

相對比而言,杭州、福州乃至被作爲臨時首都的那南京都是遠遠不如的,非要比的話,也就廣東的廣州還拿得出手,廣東的財政收入向來是非常高的,而廣東的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都是集中在了廣州以及周圍地區,廣東的其他大部分地區並不能爲廣東的財政提供多大的助力,這也是爲什麼陸榮廷雖然佔據了廣東西部依舊窮的叮噹響的原因所在,因爲富裕的廣州以及周邊地區都是掌控國民軍手裡。只是如此的廣州相對於上海來說也是不如,只是不會向其他城市一樣差距那麼大而已。

廣州以及周邊的珠三角地區、上海周圍地區的長三角地區已從前清時代開始就已經成爲了中國的經濟龍頭地區,其中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常州等城市組成的長三角南部地區集中了中國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輕工業,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重工業。

而作爲國民軍體系中地位較爲特殊的福建,限於交通和本省的資源等因素,發展潛力遠不如其他地區,雖然一開始作爲陳敬雲的起家的地方而發展了部分的輕工業和重工業,但是現在份額都不大,輕工業還好,但是重工業方面已經開始向長江流域轉移。

當年以福州兵工廠爲源頭建立起來的國民軍重工業體系早已經不是侷限在福州一地了,最爲代表性的東南鋼鐵公司已經把未來的發展方向放在了馬鞍山地區,而現在在上海也有一個鋼鐵廠開始量產,現在在福州的鋼鐵廠規模已經開始縮小,大量的技術人員和設備開始往上海、馬鞍山搬遷。

而其他幾家重要的重工企業更是早就搬離了福州,比如上海動力公司從一開始就是設立在了上海,福樂電氣公司已經把總部設立在了上海,而旗下的幾家主要工廠也是設立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區,在福州已經沒有主要工廠了。

至於其他的比如太平洋航運公司、哈德門菸草公司大多也是把公司的總部搬遷到了上海,而華夏銀行、東南鋼鐵公司則是把總部搬遷到了南京。

福建的工商發展除了最開始的一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外,在隨後的兩年裡卻是發展不大,甚至各大企業的總部都是陸續搬遷到了上海或者南京。

而其中最爲重要的福州兵工廠由於軍工生產任務緊張,所以纔沒有得以搬遷而已,但是福州兵工廠的重要性已經在迅速下降,爲了進一步提高軍工生產的質量和數量,陳敬雲早就已經開始籌劃在長江流域地區設立新的兵工廠。

由於是軍工生產,所以這並沒有納入到工業發展初綱當中,而是納入到了華夏銀行自身的發展規模當中。

華夏銀行已經預備在南京、馬鞍山一帶選址建設兩個大型的綜合性兵工廠,一個生產步槍、子彈、輕重機槍等輕武器,而另外一個則是注重於火炮等重武器的生產和研發。這兩家兵工廠的投資額非常大,南京輕武器兵工廠的預計投資額爲三百萬元,而馬鞍山重武器兵工廠的投資額將會達到四百萬元。

要知道這個投資額只是單純的對兵工廠進行投資,將來這個兵工廠也只會專注於武器本身的生產和研發,並不包括諸多附屬部門,不會向當初建設漢陽兵工廠或者福州兵工廠的時候,一建就是要建立包括採礦、鍊鋼、炸藥、機械等幾乎所有重工行業的部門。

華夏銀行早已經是把這些附屬部門分開來各行其職,未來的兵工廠會專注於武器本身的研發和生產,不會弄一整套的重工業體系,所以如此一來,這兩個專業兵工廠的投資額雖然不如當初漢陽兵工廠那麼多,甚至都不如陳敬雲歷年來往福州兵工廠投下去的錢多,但是效果卻是不小,至少這兩個兵工廠建成後產量將會遠遠超過福州兵工廠的產量,到時候可以做到基本滿足國內軍隊的武器彈藥需求。

如此一來,福州兵工廠的作用也就不斷下降了,加上其他重工業都陸續搬走,福建的工業發展已經陷入了停頓的狀態,這樣一來,能夠貢獻的財政收入也就和前幾年沒有太大差別了,只有一千五百萬元左右,只相當於上海一個市。

另外在各國當中被作爲財政收入大頭的海關,卻不能爲南京共和政府貢獻太多的收入,雖然經過了關餘談判取回了一定的關餘,但是各國眼裡要求這一部分關餘在現在的中國內戰期間只能用於教育、民生等事項,並不能歸算到普通財政收入裡頭,更不能說去充當軍費的。有了這些限制外,銀行團也不是把全部關餘都交給陳敬雲,而只是一部分而已。

1914年的財政預算裡頭,陸軍拿走了一億元,海軍拿走了六百五十萬元,空軍也分了三百五十萬元的軍費,這些加起來就是一億一千萬元的軍費。而實際上,這些還只是表面上的軍費,也只是從傳統財政上分來的軍費,陳敬雲手裡頭上還有菸草特別稅三千多瓦以及美國方面的貸款三千多萬元,這些錢並沒有納入到傳統財政當中,而是陳敬雲準備拿來當緊急戰爭費用的。其中海軍的1914年度、1915年度分兩次撥給的造艦專項款共伍佰萬元就是從這裡撥出去的,而剩下的大部分錢也會當成戰爭費用。

如果林林總總全部加起來的話,那麼今年陳敬雲可以對陸軍、海軍、空軍三軍一共投入的軍費將會超過一億六千萬元,如果必須的話,那麼陳敬雲還可以繼續大量的發行統一債券,到時候弄個兩三千萬應該也是可能的,如此就能夠進一步的增加軍費支出。

當然了,這說的只是最大額度,並不是說國民軍就一定能夠花掉那麼多的錢,這可不是一塊錢幾塊錢,而是一億多元,要知道去年仗打的那麼厲害,國民軍一共也不過花了八千多萬的軍費而已,而今年的一億元軍費的預算也是根據去年的數額來預計的。

而實際上,今年可以預計的是,國民軍已經不太可能在國內遇到和去年一樣的北洋軍這種對手,今年裡的北洋軍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除了湖北那邊外,參謀部已經判定其他地區得北洋軍組織不起來大規模的抵抗和國民軍進行決戰了,就連北京方向都不可以。

今年以後,在國內戰場上國民軍所面臨的是和北洋軍的收尾之戰,包括湖北那邊,然後還有山東、直隸、東北等地區,進軍這些地方的時候也會爆發一些戰爭,但是絕不會出現和江北戰役、蚌埠戰役乃至徐州戰役的那種動輒十餘萬人的規模了。至於短時間內對其他軍閥開戰,這個暫時還沒有納入陳敬雲的考慮範圍之內,就算一切順利,要收拾其他軍閥的話也得先用政治手段,然後一個接着一個慢慢收拾,他不像和袁世凱一樣腳跟都沒有站穩就和全部地方軍閥開戰了。

但是除了國內戰爭外,陳敬雲的心裡還擔憂着另外一個地方,如果說歷史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動,那麼今年內歐洲就會爆發戰爭,而到時候身爲英日同盟中的一員,日`本也會參戰並對德國在遠東地區的所有殖民地發起進攻,而其中最爲重要的自然是中國山東的青島。

如果說陳敬雲對此不作出任何反應的話,那麼日`本人就會肆無忌憚的在中國的土地上進攻青島,繼而從德國人手中繼承青島利益,而這一點是衆多中國人都無法忍受的,而普通民衆無法忍受的時候,身爲表面上的中國當家人他陳敬雲的日子就會不好過。所以儘管陳敬雲現在還拿不定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未來的麻煩,但是早作準備還是有必要的,而這個準備也就是軍隊了,只有手裡頭保持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那麼纔可能在未來的事態發展中站穩腳跟,然後爭奪屬於自己的利益,屬於中國的利益。

第457章 北巡(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41章 南下北上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89章 政治聚會第369章 十九號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24章 殺人奪權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6章 孫府逸事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213章 大戰(三)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24章 殺人奪權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866章 全軍覆沒
第457章 北巡(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41章 南下北上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89章 政治聚會第369章 十九號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24章 殺人奪權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6章 孫府逸事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213章 大戰(三)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24章 殺人奪權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866章 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