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熱烈反響

北洋軍在江北戰敗的消息很快就大範圍的流傳了起來,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爲固有消息傳遞渠道的流通,但是更重要的是南京共和政府對江北大捷進行了及時而大範圍的宣傳。

根據報喜不報憂的原則,當初國民軍第五混成旅在明光遭遇慘敗的時候,國民軍上下對這個消息進行了封鎖,非但沒有外傳而且就連國民軍內部的中下層軍官也只是第五混成旅遭遇了一定失利,但是具體損失怎麼樣是不知道,而國民軍的普通士兵們則是半點都不知道,更別說普通人了。雖然說北洋方面也對所謂的明光大捷進行了一定的宣傳,但是北洋軍可是沒有南京共和政府那樣有着完整的宣傳部門並且有着新聞檢查等手段掌控了轄地的媒體,所以北洋很少會主動的對戰事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有也只是僅限於北洋軍內部的通報。

而陳敬云爲了營造南京共和政府強勢的印象,爲了擴大影響力很早就選擇性的進行的宣傳活動,而對於大型的軍事勝利更是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除了宣揚國民軍的赫赫武功外,更重要的自然是爲了提升國民對南京共和政府的支持,爲了提升民衆對他陳敬雲個人的支持,而且更是希望用國民軍的節節勝利來獲取更多工商階層支持。

國民軍不斷的宣傳,把前線的勝仗進行了擴大化宣傳,讓國民軍統治區內的民衆對國民軍更抱有信心,增加陳敬雲統一中國的信心。而這樣的好處自然是好處處多多的,首先第一個點就是應徵來當兵的人數在這段時間內急速上漲。

這個年代的士兵是一個職業,不管是國民軍還是北洋軍可都不是什麼義務兵制度,而是募兵制,國民軍現在可做不到強制農民子弟來當兵,拉壯丁這種事情更是不可能辦到,不是陳敬雲不想弄義務兵制度,而是因爲國民軍在南方諸省的統治基礎還是極爲薄弱的,現在能夠把稅收集中起來並實行軍政分離就已經是極爲難得了,對基礎地區的控制力度並不強,所以拉壯丁,強行攤派抽丁這種事情還辦不到。如此情況下要吸引壯丁來當兵,除了高額的軍餉和良好的伙食供應外,國民軍的勝利也是至關重要的。

畢竟很多人還是很怕死的,就算是能夠吃飽飯和有着高額的軍餉可拿,但是很多人還是有所猶豫不敢去當兵的,畢竟現在是戰爭年代一旦去當了兵那就是把腦袋別在了褲襠上,隨時都能丟掉小命。別看現在國民軍成立纔不過兩年多時間,但是戰事頻繁,中高級軍官們一個個是春風得意持續升官,但是一將成萬骨枯,從福州起義到現在,累積起來國民軍的傷亡人數沒有十萬也是有五六萬的,去年的一場蘇南戰事就是傷亡了兩三萬人,而今年的江北戰役中,別看各個國民軍部隊依舊保持了大體上的編制,但是有些部隊的士兵都已經換了一遍了,以身爲國民軍絕對主力的第九師爲例,從巢湖戰事開始已經累計傷亡高達五千餘人,參謀部陸續爲第九師補充了四千人的新兵才讓第九師持續保持着完整編制和戰鬥力。而第五混成旅這幾個月的累計傷亡也是高達四千餘人,第八師也有五千人。

從七月份開始,國民軍已經從各省設立的新兵訓練營中爲各支部隊輸送了高達六萬多人的新兵,其中部分是爲了擴編四個混成旅而補充的兵員空缺,而剩下的全都是用於補充各部隊的戰鬥損失。

從發起蕪湖渡江戰役到現在,國民軍已經累計在安徽、江蘇兩省的戰場上傷亡了高達三萬人,而且陣亡的比例相當高。本來當場陣亡是沒有那麼多的,但是由於國民軍和北洋軍乃至其他軍閥部隊一樣,衛生系統及其薄弱,雖然國民軍已經竭盡全力爲傷兵們提供治療,包括南京、上海、杭州在內的各大醫院裡幾乎是注滿了傷兵,然而傷兵的生還率依舊不高。後方醫院畢竟不能及時爲前線受傷的士兵提供治療,而國民軍部隊自身的醫療系統極爲薄弱,軍隊的醫生基本只配備到了營一級,甚至有時候一個營只有幾個經過匆匆培訓的醫務兵而已,相對比醫生的缺乏,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抗感染藥物,不過這一點不管是國民軍還是列強其他軍隊都是差不多的,大批重傷士兵在前線受傷後幾乎無生還可能性,一旦被感染就是被宣判了死刑,在抗生素被髮明出來之前,傷兵的死亡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

現在打仗這麼危險,所以就算是有着高額軍餉但是很多人也是不願意去當兵的。

當國民軍連接不斷取得勝利,並且在江北地區擊敗了北洋軍主力後,這對徵兵起到了極好的宣傳作用,因爲在人們的觀念裡,打了勝仗的部隊自然是傷亡不大的,至少現在是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相信哪怕是國民軍在江北擊敗了北洋,但是隻看傷亡比例的話,頂多也就是二比一,如果加上安徽省陸軍三個師的話,這個比例會攀升到三比一。

但是人們不看這些的,人們知現在國民軍現在是大勝特勝,現在去當兵的話也就沒有那麼危險了,打順風仗可是要比打苦戰好很多。所以很多人在這段時間裡涌向了徵兵站,拿給家人十五塊的安家費後就是走進了國民軍設立在各省的新兵訓練營。

其實說起來,北洋軍之所以會在江北地區慘敗於國民軍,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爲部隊兵力損失後無法及時的得到新兵的補充,北洋軍裡由於沒有系統的新兵訓練,各部隊的兵員補充都是靠自己招收、自己訓練、自己發軍餉,平時沒戰事的時候還好可以有時間來招兵和訓練,但是遇上大規模戰事的時候,部隊在前線激戰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還繼續招兵和訓練新兵,這遲遲得不到兵員補充就是人越打越少。而反觀國民軍呢,雖然自身傷亡也不小,但是各主力部隊卻是一直得到了經過三個月訓練的新兵補充,持續戰鬥中並沒有讓部隊越打越少。

國民軍在江北的大勝經過了大肆宣傳後,大批人走進了徵兵站當兵。除了普通士兵外,福州軍校也迎來了一番報考熱潮,這些報考軍校的年輕人除了那些懷抱理想爲中華複習而投軍的高覺悟青年外,也有一部分是爲了找一個出路。畢竟現在這年頭雖然當普通士兵就是炮灰的命,但是普通士兵和軍官是兩碼事,不管是國民軍的軍官還是北洋軍裡的軍官,基本上都是當今社會裡的成功人士了,校官後就是上百塊華元的月薪,這還只是表面的軍餉呢,而暗地裡的影響力更大,那些將軍們可都是跺跺腳都能讓當地地震的角色,而更重要的是現在正值戰爭期間,國民軍的規模一天比一天大,需要的中高級軍官也是越來越多,按照福州軍校這兩年畢業生的晉升速度來看,學三個月出來就是少尉,三個月內晉升中尉一點問題沒有,一年內晉升上尉難度不大。後續如果有戰功的話晉升少校、中校也不難,就算沒有大戰功只靠熬資歷的話,三四年下來也能混個少校。

其實不管是福州軍校還是北洋的保定軍校,這些畢業生只要別戰死,這持續幹下去的一個校官是跑不了的,將軍的話要看運氣,但是機會也是相當大。

所以說不管是前清時期還是現在的內戰時期,報考軍校投軍是相當熱門的一個事情,福州軍校爲了擴大招生雖然放寬了門檻,但是依舊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考上的。而當年前清的陸軍大學招生的時候更是出現夠數千人報考,而錄取的不多百人而已。

國民軍對江北大捷的大肆宣傳一方面讓更多的人來當兵,讓更多的年輕人來報考軍校,同樣也對‘統一債卷’的銷售起到了更大的催促作用,甚至在江北大捷的消息傳出後,華夏銀行上海分行的‘統一債卷’因爲準備不充分,一時間竟然造成了賣光了的情況,而當天各個華夏銀行分行的‘統一債卷’銷售額加起來足足超過了兩百萬之多,此後三天內統一債卷的銷售超過了六百萬。

這個數額比整個七月份的銷售額都多,可讓財政部的安華林樂翻了,更是說要是統一債卷能夠保持這樣的銷售勢頭,那麼他一個月就能夠籌集五千萬出來。不過這種話只是癡人說夢罷了,統一債券在短短三天內爆發性的銷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江北大捷的消息傳出來後,就讓衆多富商們對國民軍抱有了更大的信心,並且認定陳敬雲能夠取代袁世凱成爲中國的實際統治者,這纔會出現爆發性購買統一債卷的事情,除了希望統一債卷能夠給他們帶來實際上的利息收益外,更是一種選擇站隊的舉動,這幾天銷售的這些統一債卷大多數是被那些富豪們所購買,而且一次性都是幾十萬幾十萬的買。

當這個勁頭過去後,統一債捲回歸平靜一個月能夠賣出去六百萬就不錯了。

江北大捷造成的熱烈反應,代表着的是民衆對國民軍的看好,代表着的是民衆對陳敬雲的看好,很多人甚至已經期待着,中國在陳敬雲這個年輕有人的強力領袖的帶領下,重回世界之巔。

被外部民衆有着強烈期待的陳敬雲其實比外人更高興!

“這麼長時間了,總算是奠定了局勢!”陳敬雲此時的心情是很好的,自從發現自己俯身這個身體到了辛亥年後,他一直都是嚴重的缺乏安全感,這個可以從他擁有比國內任何一個軍閥都要多的私人衛隊就可以看的出來。要知道除了日常四百多人的私人衛隊外,一整個警衛師可都算是陳敬雲的私人衛隊。畢竟警衛師這種中高級軍官幾乎清一色是陳敬雲親朋故舊的軍隊怎麼說也不能算是普通軍隊,直系的陳家子弟就有近二十個,各種姻親家族子弟比如陳俞氏後面的俞家、林成坤的林家、林韻孃家的林家子弟,加起來的人數少說也有四五十個,這可不是普通士兵而全都是軍官啊,其他國民軍將領口中的‘皇親國戚師’這個貶稱可不是憑空而來的!

用通俗的觀念來說這種模式的部隊是會嚴重的影響部隊戰鬥力的,總之壞處一大堆,而好處只有一點,那就是警衛師的中高級軍官都是陳敬雲的親朋故舊,所以這警衛師要遠比國民軍其他部隊保持了更多對陳敬雲個人的忠誠。

一直以來他都在害怕刺殺、害怕被部下叛亂、害怕被其他軍閥打敗。兩年多來他的神經一直都是緊繃着,最爲害怕的就是自己寄予厚望的軍隊敗在北洋軍下,一直以來他從來就沒有認爲過自己一定會取得勝利,他很有自知之命自己能夠在這個亂世崛起,最開始的憑藉就是當初的新軍高級軍官的身份,有着當初一手掌控的第二營,那纔是他起家的根本,可不是什麼身爲後世人的先知先覺,沒有這些他和一個普通人就沒有什麼區別。至少他不認爲自己會在軍事上勝過沈綱,也不認爲在政治謀略上勝過錢翰朗或者是鄭祖蔭這些人。他的優勢很簡單也很實用,那就是他佔據了先手並且一直小心翼翼的把當初的優勢保持到現在,後續又通過各種造神運動,通過國社黨持續加強自己的權勢,如此才奠定了今天陳敬雲在國民軍當中無人可代替的絕對地位。

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46章 丫頭換裝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53章 王麒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864章 慘烈(一)第133章 籌餉處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37章 擁袁通電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918章 F5對P51(二)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97章 航空工業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429章 ‘抗菌素’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37章 擁袁通電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858章 秦海濤第941章 終戰令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37章 擁袁通電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848章 空襲!!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596章 爆發(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1040章 秋熱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7章 林家有女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353章 王麒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334章 上海事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
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46章 丫頭換裝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53章 王麒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864章 慘烈(一)第133章 籌餉處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37章 擁袁通電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918章 F5對P51(二)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97章 航空工業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429章 ‘抗菌素’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37章 擁袁通電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858章 秦海濤第941章 終戰令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37章 擁袁通電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848章 空襲!!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596章 爆發(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1040章 秋熱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7章 林家有女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353章 王麒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334章 上海事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