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

陳敬雲聽到這裡,立馬就是知道這火炮基本上應該是日`本三十八年式野炮的國產版本了,口徑,重量,高低射界,身管長度幾乎和三八式野炮一樣。不過對蕪湖重武器兵工廠仿製三八式野炮也不覺得奇怪,在國民軍現在所裝備的衆多火炮當中,日產火炮佔據了主要部分。除了國民軍自己向日`本訂購的火炮外,更多的是繳獲自北洋軍的火炮。而北洋軍中原本就裝備了大量的日`本火炮,後來辛亥後又利用善後大借款向日`本訂購了大批量的火炮,日`本方面因爲產量不足,甚至連現役的火炮都拉出來賣給了袁世凱,而這些火炮大多數也是到了陳敬雲手中。

這諸多方面加起來,就導致國民軍現役裝備的火炮裡頭,日`本各型號火炮最多,其次就是德國克虜伯火炮,這個有國民軍以前自購的一部分,也有部分繳獲自北洋軍,而剩下的一大塊就是美造火炮,不過這個美造火炮那也是仿日造三八年式的版本野炮和山炮都是,這不是說美國人不能提供更好的火炮,而是當初國民軍考慮到後勤供應以及火炮零件通用的問題,加上當時美國人自己也沒有成型的七十五毫米火炮,供應國民軍的這批火炮還是美國的軍火商是直接參考了國民軍現役日造火炮,然後憑藉強大的軍工能力直接複製生產出來的。

總體而言,現在國民軍的野炮部隊是以日造三十八年式、美造三十八年式版本、德國克虜伯各型號野炮爲主,另外還摻雜一些其他老舊型號的火炮,包括法國貨。而山炮方面要更亂一些,有德造的各型號山炮,日`本各型號山炮,以及美造山炮,然後還有福州兵工廠大量自產的14倍山炮,其他的還有漢陽造,法國貨。

如此衆多的火炮型號當中,當初福州兵工廠選擇了德造14倍山炮進行仿製,隨後又對大量裝備的日造三十八年式野炮進行仿製。

這三十八年式野炮的性能是讓國民軍的陸軍將領們非常滿意的,要不然也不會支持裝備部這邊仿製生產三十八年式野炮了。

介紹完大體上的數據後,陳敬雲也是圍着這門1914年式野炮轉了圈,隨後纔是露出滿意神情後對身後諸人道:“很不錯,以現今的技術條件下能夠造出這款火炮來,可見軍工部門的人是下了苦功夫的!既然東西造出來了,定型了,那麼裝備部這邊也不要等太久,等蕪湖那邊能量產以後,就及時採購裝備部隊!”

國民軍部隊當中對於各款火炮的需求是極大的,現今南京共和政府中,嫡屬於南京方面的有六個軍加上司令部直轄部隊,包括警衛師、投誠的北洋軍在內,一共有19個步兵師,分別是警衛師、第1—12師、第21、22師、第27、28、29、30師;另有13個混成旅,分別是第1—5混成旅、第14—26混成旅;除了這些主力步兵部隊外,還有三個騎兵師,若干要塞守備團以及各省的地方守備部隊。

而按照每個步兵師轄一個炮兵團三十六門75毫米火炮,每個混成旅轄一個炮兵營十二門火炮計算,單單是19個步兵師和13個混成旅就需要八百四十門七十五毫米火炮,然而國民軍現在擁有的各型號火炮雖然也不少了,總數加起來的話也有上千門之多,但是型號繁雜,很多都是些老舊型號的火炮,不但有架退炮,而且吳淞要塞那裡還有着前裝火炮呢。其中作爲陸軍火炮主力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只有六百多門,半數是國民軍以前所購置的,而半數則是繳獲自北洋軍以及各省陸軍,雖然這些都能用,但是由於型號不統一,所以後勤供應以及維護方面壓力相當大,日後爲了緩解維護困難,炮彈供應問題,勢必是要全面換裝爲統一制式火炮的,不可能同時裝備過多型號的同口徑火炮。

而現在的國民軍中火炮缺口極大,大多數炮兵團都是不滿編的,比如現在駐紮在湖北和湖南一線的部隊由於沒有面臨重大威脅,所以所屬的炮兵團裡的火炮被抽調了許多,用以補充到山東和江蘇方面的部隊。即便是這樣,沿海各省駐紮的部隊裡也沒能做到全部滿編,只有少數山東的部隊做到了滿編,而其他的部隊大多隻有兩個營二十四門,少數是兩個營再加一個連或者兩個連,做到二十八門或者是三十二門火炮。至於各炮兵團中的野炮和山炮的比例,則是各師不一,有些是兩個野炮營一個山炮營,而有些則是一個野炮營,兩個山炮營。至於混成旅的炮兵營倒是簡單,清一色的山炮。

之前的山炮還好,福州兵工廠也已經開始量產福造12式七十五毫米14倍口徑山炮,而且連續生產將近兩年,產量已經可以穩定控制在每個月二十門以上,這兩年來已經爲國民軍提供了超過三百門福造12式火炮。正式因爲福造12式火炮的大量裝備以及繳獲了大量的北洋軍以及其他各省軍閥的火炮,才使得國民軍大量外購火炮的歷史告一段落。

現在陳敬雲已經很少向外國進口陸軍用軍械了,而是改爲進口大量的機器設備。

如果蕪湖重武器兵工廠的這款1914年式野炮能夠順利量產的話,那麼大量採購並裝備部隊是短時間內就要做成的事情。

陳敬雲如此吩咐,裝備部那邊的軍官自然是記錄下來,而蕪湖重武器兵工廠那邊的幾個負責人也是鬆了一口氣露出了笑容,要知道福州兵工廠從福州搬遷之後,分割爲南京輕武器兵工廠和蕪湖重武器兵工廠,而原本國家持有的股份也是被華夏銀行收購,如此一來,南京輕武器兵工廠和蕪湖重武器兵工廠都成爲了華夏銀行的全資企業。

而作爲華夏銀行的下屬全資企業,這數家兵工廠可是自負盈虧,雖然裝備部那邊前期也和他們簽訂了研發合同,但是研發和設計的前期投資還是兵工廠自己出的,如果研發出來的武器沒有得到裝備部的訂單,那麼虧損是肯定的。

現今眼看陳敬雲親自吩咐下訂單,這才讓那蕪湖兵工廠1914年式野炮項目的負責人鬆了口氣。

看完這個重點項目後,裝備部的人也是引着陳敬雲觀看起其他的一些新式裝備來。

“這款山炮乃是紡織我軍所裝備的日造四十一年式山炮,此炮在我軍中裝備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通過實戰發現此炮性能優越,比我軍所裝備的其他山炮要好的多,所以裝備部已經決定對此炮進行仿製,用以代替現有的福造12年式山炮!”裝備部的那名技術上校指着1914年式野炮旁邊的一款火炮解說着:“目前蕪湖兵工廠已經對此炮完成了初步的研發工作,已經試製了兩門用於實驗所用,如果實驗結果良好的話,預計明年前就能夠裝備我軍!”

陳敬雲隨即也是粗略看了看這炮的一些數據:五百四十公斤的重量,身管爲十七倍口徑,彈丸初速爲三百六十米每秒,最大射程爲六千三百米,而且可以分拆用騾馬馱運。具體性能比現在正在量產的福造12式山炮要好的多,重量上差不多,但是射程足足從四千五百米提高到了六千三百多米,這可謂是巨大的進步,當然不用問也知道,這門火炮的造價肯定也會比福造12式高出很多。

一款長身管的野炮,一款短身管的山炮。這兩款七十五毫米的火炮一旦大量裝備的話,那麼就是未來十餘年內的陸軍主要火炮了。

當然了,陸軍的火炮絕不止只有這兩款,還有其他一些型號的火炮,比如現在現在眼前的這一款。

“這是我們正在研發當中的新式一百零五毫米輕型榴彈炮,設計重量爲七百五十公斤,射程六千米,目前此炮蕪湖重武器兵工廠正在進行前期研發工作!”陳敬雲看到這個火炮也應該只是一個樣品。

而以陳敬雲對自家東西的熟悉程度,一眼也就看出來這玩意是國民軍裡頭裝備了的美造榴彈炮的仿製版本,。美國人給陳敬雲提供的這門火炮其實也不是他們自己的產品,而是法國人的產品,當初國民軍對美國提出軍購案後,要求採購一百零五毫米的榴彈炮和加農炮各一個營十二門,當初美國人也沒有現成的一百零五毫米火炮生產線,加上數量又少,所以美國人直接從法國購買了成品改了銘牌後就直接提供給陳敬雲了。榴彈炮是施奈德105mm1909年型榴彈炮,高低射界爲零度到六十度,炮彈重十二公斤,放列重量爲七百五十公斤,比1914年式75毫米野炮都還輕了兩百公斤,不過雖然重量輕了,但是射程也不遠只有六千米,還不如仿製的四十一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的六千三百米的射程。

然而國民軍之所以決定仿製這一款105毫米榴彈炮而不是仿製德國的105毫米輕型榴彈炮自然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因爲這款火炮夠輕。中國的地方複雜,尤其是南方和西南地區都是丘陵山區,加上交通設施幾乎等於零,一離開鐵路範圍的話,重炮基本上就沒有任何機動性可言,所以對於現今的中國陸軍而言,火炮的重量是比射程更重要的一項性能。

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129章 夏日情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621章 陸小曼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72章 牽手賞梅第230章 問與答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575章 伏擊戰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36章 軍服肩章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22章 明爭暗鬥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596章 爆發(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1章 財政困境
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129章 夏日情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621章 陸小曼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72章 牽手賞梅第230章 問與答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575章 伏擊戰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36章 軍服肩章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22章 明爭暗鬥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596章 爆發(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1章 財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