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正式外交

陳敬雲在北京的頭幾天裡,主要是接見軍政要員,視察當地部隊觀看演習,而期間駐紮東北的第十軍各將領也陸地抵達北京,一一受到了陳敬雲的接見,其他人還好,當陳敬雲看到張作霖的時候,還是空出時間和張作霖交談了十幾分鍾,張作霖子所以讓陳敬雲那麼注重自然是和他後世裡的名聲分不開,不過陳敬雲左看右看還是沒有從這個張作霖身上看出什麼梟雄或者大軍閥的氣質,感覺這個人和自己手下的那幾十個師長旅長沒有太大的區別,頂多也就是匪氣重一些,然而哪怕是之前真是個土匪,東北的土霸王,但是來到了陳敬雲面前一樣得恭恭敬敬的低聲說話,陳敬雲沒有主動開口他都不好說太多的話。最新小說“”

和其他第一次見到陳敬雲的人一樣,張作霖這第一次看見陳敬雲的時候,同樣驚訝於陳敬雲的年輕,然而驚訝至於就是生出了佩服甚至是嫉妒的心思,大家都是人,大家在辛亥前夕的地位也都相差不多,爲什麼數年後的今天的他自己任舊在師長的位置上苦苦掙扎,而這陳敬雲卻已經成爲一國總統,手下有着數十萬大軍了呢?然而這絲嫉妒很快消失,代替出現的則是一種有些恐慌的感覺。

最新小說“”

他不知道陳敬雲是怎麼辦到的,但是一個辛亥年的標統能夠在短短數年內就成長爲擁有數十萬大軍,登上總統寶座的人無論如何也是不簡單的,這樣的人說他有能力也好,說他幸運也好,但是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因爲陳敬雲的命令而葬送性命的人絕對是不計其數的。

所以當張作霖和陳敬雲交談的後期,基本上已經是面帶微笑的陳敬雲當成了手刃數十萬生命的屠夫了。

而他這樣想實際上也是相差無幾的,因爲陳敬雲而死的到底有多少已經是無法統計的了,不說那些兩軍交戰而死傷的士兵軍人,也不說那些在戰爭中死傷的民衆,單單是那些內部清洗的人員少說也是數千人以上,更有在歷次發動的清剿土匪、私人武裝中鎮壓滅殺的所謂叛亂分子,更有在閩浙兩省施行的土地改革當中,被抄家滅族的地主豪強,陳敬雲親自簽發的槍斃命裡頭就至少有數千人的性命所在。這裡不是說他們該不該死,而是說的是他們的死和陳敬雲有着關係。

一將成萬骨枯,而一個從軍閥混戰裡爬上最高位的那個所謂領袖,哪怕他沒有親手殺過一人,但是絕對無法否認他手上沾滿了鮮血!

興許是幻覺,張作霖在陳敬雲跟前站久了,竟然是聞到了些許的血腥味,而後回去後張作霖一邊是回想着陳敬雲的滿臉微笑,一邊似乎還能聞到陳敬雲身上的血腥味。

當然他沒有想到,陳敬雲當時的腿上的確是受傷了,這個受傷不是什麼被刺客刺殺,而是實在倒黴竟然是走路滑到了,然後小腿被旁邊的尖木給刺傷,傷口不大,經過了消毒處理包紮後也沒有什麼大礙,些許疼痛也沒有影響到陳敬雲的正常活動,支持張作霖這人似乎當土匪的時候殺的人多了,對血腥味極爲敏感,這才越想越恐怖把自己給嚇着了。

當然了陳敬雲對張作霖的心理活動並沒有什麼興趣,一開始的好奇過後也就把張作霖拋之腦後了,儘管後世裡的張作霖是奉系大軍閥,他的兒子張學良更有名,手握數十萬大軍一槍不放就把東三省給送給日`本人了,最牛`逼的是這東北三省可是他東北軍的地盤了,按照道理來說,身爲一個軍閥,國家和民族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自然是沒有什麼關係,但誰要是敢搶自己的地盤,哪怕對方是天王老子也照樣打啊,可是張學良這個窩囊廢手握數十萬大軍竟然一槍不放就把地盤都送人了,堪稱是華夏幾萬年來最窩囊之軍閥了。

而這些事情和現在的陳敬雲無關,再說了,這年頭隨便拉出一個人來在後世裡都是大大有名的,袁世凱,孫文,黃興,馮國璋這些人都是手下敗將了,而段祺瑞還主動投靠了自己去當了參謀部常務次長,這所謂的名人陳敬雲見的多了也就沒有什麼其他感覺了。

最開始接見了一大批軍政要員後,又是參觀視察了後,陳敬雲就在居仁堂裡邀請了各國駐京外交官會面,這一次的會面算不上正式,只是一個普通的酒會而已,而會中也沒有談什麼實際性的事務,都是客套了幾句就了事了。

實際上,現在的各國外交官很多已經離開北京前往南京了!南京共和政府和北洋政府進行了所謂的第二次南北和談後,北洋政府就算是徹底消亡了,就連段祺瑞和黎元洪都已經抵達南京任職,各國的駐華外交中心自然也就從北京移向南京。

儘管前些時候很多人心中都猜測陳敬雲會不會把首都遷移到北京去,但是陳敬雲和政務院以及軍方的沈綱等人經過了多次的討論,商討了利益得失後,終於決定把首都留在南京,而不是搬遷到北京去。

首都之爭在第一次南北和談的時候就已經爭論過,當時孫文等人要求在南京,而袁世凱要求在北京,拋開其他理由,最爲重要的就是當時革命黨人的實力大多在南方,去了北京就相當於羊入虎口,同樣道理袁世凱的北洋體系根基也是在北方,要來南京的話遇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現在北方地區雖然大半已經被國民軍所掌控,但是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區依舊不在國民軍掌控中,而直隸、山東和東北等地區國民軍也才佔領了數個月時間而已,甚至連文官的派遣都無法做到,現在只是做到了軍事上的佔領而已,談不上徹底穩固了統治。

而國社黨的根基就是在閩浙兩省和蘇南地區,這一片狹小的區域就是國社黨的絕對控制區,國社黨在這一片地區幾乎是已經深入到了鄉村,尤其是閩浙地區的土地改革慢慢進行着的時候,國社黨的觸角已經是深入到了農村角落,已經做到了幾乎每一個鎮都建立了國社黨支部。

如此情況下,國社黨自然是想要把首都放在自家地盤上,陳敬雲也沒有準備吃飽了撐着去北方找罪受。至於事關的國防戰略以及對北方統治的需求,這實際上和把首都定在那裡沒有直接聯繫。

哪怕陳敬雲把首都搬到了北京,但是他也不會把江蘇地區部署的重兵抽調到直隸等北方地區來,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浙江和江蘇這兩個省彙集的長三角地區就是中國的工業和經濟命脈,就算國民軍戰鬥力的直接來源所在,不管首都在不在南京,都註定了陳敬雲要在這一地區部署重兵的。而東北地區和北方是否會因此而動亂呢,這一點和首都也沒有直接聯繫,明朝的天子守國門還不是一樣壓不住滿清在東北的崛起,滿清的首都在北京,還不是一樣把朝鮮丟了一乾二淨,甚至連旅順都被人家佔了,連天津都不住駐紮自己的軍隊,渤海灣甚至連炮臺都不能修築。所謂的海防和陸防也都是一句空話。

從首都安全上而言,南京要比北京安全的多,雖然有個長江直通南京,但是隻要上海、江陰不失,南京無憂,至於上海,江陰和整個蘇南都丟了,那已經不是說什麼首都安全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民族存亡的問題了。不像北京,現在的列強部隊是想去就去,連想要修炮臺列強都不准許,近代的北京,幾乎就是恥辱的代名詞了!

基於這些考慮,軍方和鄭祖蔭等人幾乎是統一支持在南京正式定都,如此一來所謂的首都之爭也就消失了,首都依舊是按照中華共和國臨時憲法所規定的那樣爲南京。

南京共和政府明確表示不會遷都後,列強也是把外交中心放到了南京這邊,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各國的駐華公使館依舊還在北京,這一點連美國都沒有例外!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其最根本問題就是各國到現在還沒有公開承認過南京共和政府爲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各國既然都沒有承認,那麼自然也就不能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了。而這看似一句簡單的正式承認卻不是那麼簡單,至少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自從組建以來,內閣都換了好幾屆了但是依舊沒有得到列強的承認。

這種承認表面上看上去可有可無,然而這對於一個新成立的政府而言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只要雙方承認了,那麼才能進行正式的外交關係,而有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南京共和政府才能代表整個中國和列強簽訂各種條約,而不是和之前一樣南京共和政府只能是一箇中國內戰交戰團體和列強簽訂各種協議,而無法代表整個中國,換句話說那麼到時候南京共和政府向日`本宣戰了,那也只是南京共和政府本身向日`本宣戰,而不是整個中國。

而更重要的是,在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之前,那些關稅協定、收回各地租界之類的事情就一定要拖延下去而無法處理,除非陳敬雲準備用解決青島事件一樣不用和談的方式,而是用武力直接奪回來。

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48章 山東亂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456章 北巡(一)第4章 花巷所聞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621章 陸小曼第1053章 戰損(一)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002章 兄弟(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969章 北非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457章 北巡(二)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859章 生和死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454章 狐狸精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319章 南北,戰!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14章 剪辮造反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40章 亨利歸來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833章 直升機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48章 山東亂第47章 復古風情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
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48章 山東亂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456章 北巡(一)第4章 花巷所聞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621章 陸小曼第1053章 戰損(一)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002章 兄弟(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969章 北非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457章 北巡(二)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859章 生和死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454章 狐狸精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319章 南北,戰!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14章 剪辮造反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40章 亨利歸來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833章 直升機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48章 山東亂第47章 復古風情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