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

1941年的中國軍費預算無疑是龐大的,高達兩百億華元的軍費開支讓中國的軍備擴張得到了良好保證,並能夠持續跟上各國的軍費支出上漲步伐。

1941年還只是開始,這個時候統計各國的具體軍費開支是無法得到準確數據的,實際上從1939年開始,各國的每年軍費支出都是會在局勢緊張的時候臨時增加支出,去年也就是1940年三月份的時候,因爲中蘇爆發短時間武裝衝突的緣故,當時爲了預防和蘇俄全面爆發戰爭,中國一次性就是向海陸空三軍臨時增加了高達三十億華元的軍費。

其他國家大多也如此,而到了1941年的時候,統計各國在1940年的軍費支出才能夠得到一個比較準確的數據,1940年中,還沒有正式參戰的中美兩國軍費支出是比較少的那個,中國支出了高達一百以華元的軍費,約五十億美元,美國更少一些,只有二十多億美元。

而已經參戰的各國中,德國是約兩百億美元左右,日`本是三十億美元上下,英國是約五十多億美元。蘇俄那邊雖然單純的統計金錢數據沒有太大意義,但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蘇俄國內有多少工業產能投入了戰爭,他們和芬蘭的戰爭開支也不小,加上和中國的武裝衝突,使得蘇俄的軍費開支到達了約兩百億美元左右。

1940年中國的軍費開支本來是已經夠多的了,但是和參戰各國比起來還是比較少,大概在第四的樣子。

而到了1941年,中國的一百億美元軍費預算看上去很多,實際上也很多,但是在這個各國都已經瘋狂或者準備瘋狂的年代,這一百億美元實際上算不來什麼。

而可以預見的未來中,至少在1941年上半年之前,中國的軍費開支在世界範圍內應該還是世界第四的規模,排在中國前頭的還有蘇俄、德國、美國、英國。

但是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軍費預算中,中國和美國都是沒參戰的那種,他們的軍費預算是建立在和平時期擴軍的基礎上的,軍費都是用來擴軍的,不是用在戰爭消耗上的。而德國和英國已經爆發戰爭,考慮軍費開支已經沒有太大意義,至於蘇俄本來就是國有體制,和他們說軍費數字沒意義。

中國這麼多軍費花下去,爲的就是保證軍事上的優勢地位。

所以當軍費分配一結束後,拿到了錢的三軍都是展開了各自龐大的採購計劃,海量的訂單開始涌向國內各大工廠,要知道這可是兩百億華元啊,當時中國一年的國民產值也就八九百億華元而已,這高達兩百億華元的軍費開支通過各種軍事採購,人員薪資在短短一年內涌向國內資本市場的時候,幾乎瞬間就是使得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裡的所有股票全線上漲,匯東新路的那些資本家們一個個走路都是輕快了不少。

戰爭還沒有來臨呢,國內的經濟市場就已經因爲中國的大規模擴軍而呈現了一種畸形的戰時繁榮,甚至不少資本家們公開鼓吹着中國必須早日參戰,不但能夠獲得更爲龐大的海外利益,還能夠爲在1940年下半年開始就呈現了疲軟狀態的中國經濟注入強心針。

匯東新路,高達二十三層的福樂大廈和往常一樣聳立在匯東新路上,這棟福樂電氣的總部興建於中國第一次興建摩天大樓時期,完工於1921年,完工時也是中國第一高大樓,不過這個名頭沒有一個月功夫就被東南銀行大廈給奪走了。此後就一直作爲福樂電氣的總部辦公大廈所在,當然福樂電氣總部一家也用不完這麼多辦公室,也向外部出租了一部分樓層。

類似福樂大廈這樣的辦公樓密集的擁擠在匯東新路上以及周邊地區,哪怕是從遙遠的上海市郊朝着這個地方看,都能夠看到這一片密集而高大的建築羣,這裡代表着中國最爲發達的金融經濟。

匯東新路這條短短不過一千多米的大道說是用黃金鋪就的也不爲過,而能夠帶着公文包,身穿着正裝每天進出這裡上班,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中國國人的夢想,以中國高等人才稀缺的今天,匯東新路所在的那些大企業招收新員工時,都會出現數十人競爭同一個工作崗位的事情,要知道能夠有資格參與競爭的一般可都是大學生,而這年頭中國的大學生可是寶貴的很,是名符其實的精英型的高等人才。

基於陳敬雲指示下的中國教育制度實際上是非常不利於國家成長的,因爲陳敬雲極度重視的只有基礎教育,國家在小學教育,初中教育上投入重大,幾十年來不說百分百,但是基本上已經可以讓全部國民的孩子得到最基本的小學教育,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耗費了無數資源以及二十幾年的時間,一直到1938年的時候才實現小學普及教育,而初中的規模也比較大,一個普通規模的鎮上,至少都保證了一所初等中學,而小學、初中這兩個階段的教育基本都是國家在大力投入,而且還是屬於年年都得保持大規模投入的那種,大體上施行的是免學費的那種,畢竟對於國內絕大多數農民家庭而言,供應孩子在校其他的書籍,生活費用就已經非常苦難了,再讓父母支付學費的話,那麼小學和初中的就學率至少會降低一半以上。

但是在往上一步的高等教育上,比如高中,大學就限制的比較大,高中在很多地方都被稱之爲預科學校,也就是說上高中就是爲了上大學的。也就是說讀了高中不報考大學的話,基本就是浪費了這三年,對於普通的工作崗位而已高中和初中沒有任何區別,而鑑於現有在中國上大學的艱難,實際上絕大部分的初中畢業生在畢業後都會選擇進入社會工作,也有一部分會再去上那些技術專業學校,也就是中專。極少數有着家庭背景的人或者非常優秀的年輕人會選擇報考軍校,要報考軍校除了成績出色外,一份有着資格的推薦書可以讓報考的學生受益匪淺,推薦書這點對於有着家庭背景的人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普通子弟而言就必須非常出色,而且名聲也不能小,如此才能夠獲得當地校長或者其他有着重要分量的權貴親自書寫的書面推薦。

中國大學裡頭,獎學金幾乎全面偏向於技術類科系,也就是數學,物理、化學這些,而其他的人文科系裡頭的獎學金名額則是非常少。由此就造成了技術類的學生想要進入大學比較容易,而且只要不出什麼差錯,獲得獎學金都是比較容易的,哪怕不是全額獎學金至少也能夠弄個半額獎學金啊。但是對於人文學科而已,別說獎學金了,就連普通的報考競爭都非常大。

因此對於那些數理化科系的學生只要夠聰明,大把人都會給他們寫推薦書,這是一個天才萬歲的年代,不管你偏不偏科,只要在你數學,物理、化學這些表現出了驚人的天分,那麼無數大學就會主動寄來邀請書,全額獎學金是一定的,還有其他各種優惠條件,比如保證大學期間能夠進入各種實驗室,提供某某項目的科研經費,某某著名科學家親自帶隊等等。

對於技術類的學生而言,只要夠聰明就行了,但是對於需要報考一些人文學科的學生而言,就有着更多的限制,申請書上得需要優良的學業成績,需要積極而豐富的課外活動,還得需要一份有着分量的實習經歷,對於那些報考法律系的學生而已,沒有一個在行政辦公室或者律師辦公室或者法官辦公室實習的經歷,人家的招生審覈官連申請書都懶得看。

除了學生自身的努力外,其實對於人文學科影響更大的是他們的家庭經濟實力,前文說過中國大學教育裡,獎學金幾乎全面傾向於技術科系,人文科系的人要想獲得獎學金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就需要家庭來支付昂貴的學費的。

實施的精英化教育縱然可以讓現有的這些高等教育受學生得到優良的教育,但是也導致了昂貴無比的學費,別說私立大學了,就連國內的那些公立大學也都是學費昂貴無比的,普通的中產家庭,比如教師、醫生等月收入超過五十元的標準家庭來說,如果孩子足夠聰明報考的是技術類科系還好,但是要供應一個人文科系的孩子上大學就是需要精打細算,做長期規劃看,而且比買房買車難多了。

而這種情況也就造成了實際上中國的大學生數量比較稀少,而這些數量稀少的大學生爲了進入匯東新路里的那些大企業都要進行激勵的競爭,可見匯東新路里的那些大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了。

精英密集的福樂大廈內,頂部巨大而富麗堂會的舉行會議室裡,陸續進來梳着一絲不苟頭髮,身穿昂貴西服甚至燕尾服的商業精英們,這些來自福樂電氣各部門、各分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一個個都是笑言頻開,會議還沒有開始呢,幾個相熟的人就是各自攀談了起來。

“你們航空部今年可算是打了個翻身仗啊,聽說空軍採購委員會已經通過了你們的噴氣式戰機審覈項目了。”一個年約四十的矮個男子端着酒杯對着另外一個年紀稍大的男子道:“加上你們和海軍的其他合同,今年你們的利潤番上一倍應該不成問題吧!”

那五十歲的男子面帶微笑道:“還好,訂單雖然有些,不過空軍和海軍那邊壓價壓的太厲害,利潤被灘薄了很多,而且要建立噴氣式發動機的生產線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這方面的投入還得集團的支持啊!”

“不說我,我聽說你這次有希望進入總部?而且去的還是行政部門?”

“你怎麼聽說了,這事八字還沒有一撇呢,你也知道我出身於東南銀行,這點可是很多人都不喜歡!”

“這有什麼,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福樂電氣不向其他那幾家那麼注重出身派系,我們講究的是人才至上,要不然何以發展到現今的規模,當年我們從電力供應一步步擴展,現今除了電力這一快外,已經涉及到了航空、造船、汽車、煉油,硬生生的從國內那些企業口中搶下了這些市場份額。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選拔制度,我們談何發展,更不要說穩坐國內第一企業的這個位置了!”

中秋期間月票翻倍,手裡有月票的同學來張月票……

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961章 低估(二)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337章 渡江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37章 擁袁通電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98章 航空部隊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82章 左將軍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941章 終戰令第187章 上海亂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998章 陰謀(二)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289章 戰略選擇
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961章 低估(二)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337章 渡江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37章 擁袁通電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98章 航空部隊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82章 左將軍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941章 終戰令第187章 上海亂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998章 陰謀(二)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289章 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