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

1921年8月16號,中國向美國訂購的兩艘戰列艦炎帝號和黃帝號順利返回中國,當這兩艘最新銳的戰艦抵達上海的時候吸引了數萬民衆抵達上海碼頭,爲的就是親眼目睹這兩艘戰列艦的雄姿。

炎帝號戰列艦和黃帝號戰列艦幾乎在第二期海軍發展計劃剛剛提出的時候,就已經是成爲了中國媒體的寵兒,中國海軍爲了獲取國內民衆的支持,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海軍中以及爲了海軍爭奪更多的軍費,經常把這兩艘戰列艦以及自造的兩艘華太級重型巡洋艦搬上報紙。

雖然這些戰艦的數據屬於絕對的軍事機密不可能對外通報,但是大體上的數據還是可以說一說的,比如採用美國最新式的十六寸艦炮,比如那高達四萬噸的排水量飛,而根據中國海軍的宣傳,這兩艘戰列艦一旦建成後那就是世界上最先進,戰鬥力最強悍的戰列艦,實際上也的確是如此。

炎帝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四萬噸,採用了九門十六寸五十倍艦炮,並且還擁有高達十二寸厚的側舷裝甲和五寸厚的水平裝甲,更關鍵的是它的航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二十八之多。雖然由於動力系統的技術限制無法達到當年設計時的29節,但是依舊保持了二十八接節的高航速。這是火力和機動以及防護能力是相當均衡和傑出的一款戰列艦。

而同時期日`本最新銳,去年和今年才相繼服役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不過兩三兩千噸,艦炮也只有十六寸四十五倍艦炮四座雙聯裝八門,而航速也只有二十六點五節。側舷裝甲和炎帝級戰列艦相同,而水平裝甲才三寸比炎帝級的五寸差老大一截。

美國最新服役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也是三萬兩千噸,同樣是四座雙聯裝八門十六寸四十五倍艦炮的火力,按照美國龜速戰艦的設計標準,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隻有二十一節,但是防護能力則是好很多,側舷有十三點五英寸厚,水平裝甲受限於早期設計思想也只有三點五英寸。

英國最新銳的戰列艦一戰中後期陸續完工的復仇級,只有兩萬八千噸的標準排水量,艦炮是八門的十五寸四十二倍艦炮,不過英國的海軍上將級戰列巡航艦可是大多了,其一號和二號艦相繼在1919年和1920年服役,三號艦和四號艦隨着戰爭即將結束,德國公海艦隊無法威脅英國本土艦隊後在1918年被下令停止建造,只留了進度較快的1號和2號艦。而其首艦就是後世裡大名鼎鼎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在1919年服役的時候以標準排水量四萬兩千噸成爲了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哪怕是兩年後中國的炎帝級戰列艦也才四萬噸的標準排水量而已。胡德級戰列巡洋艦的擁有四座雙聯裝的八門十五寸四十二倍艦炮,高達三十一節的航速,以及側舷十二寸的裝甲,不過水平裝甲較薄,最厚只有三寸,而且爲了達到三十一節的航速,實際上胡德號上的內部防護是不合格的。別看`中國的炎帝級戰列艦和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同樣是十二寸的側舷裝甲,但是他們的內部防護設計都是按照戰列艦標準所設計,內部的防護可比戰列巡洋艦的胡德號要好的多。而炎帝級戰列艦更是考慮到遠距離的炮戰需要,把水平裝甲從當時的普遍三寸提高到了五寸厚。

所以儘管炎帝級戰列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艦,但是憑藉其九門十六寸五十倍艦炮以及二十八節的航速和不弱的防護能力,足以讓他成爲世界上戰鬥力最強悍的戰列艦。

而實際上和炎帝級戰列艦同級別的戰列艦乃是美國的正在建造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以及日`本正在開工的加賀級戰列艦以及伊勢級戰列艦以及英國的n3戰列艦,這幾款各國正在建造當中的戰列艦纔是炎帝級戰列艦的比較對象。

只不過中國訂購的這兩艘戰列艦比較早開工,而且施工速度較快比他們提前了一兩年服役而已。

“有了這兩艘戰艦我海軍可有海防無憂!”薩鎮冰海軍上將在這兩艘戰甲回國的時候,信心滿滿的對民衆如此承諾着。

當中國的這兩艘戰列艦回國之後,日`本方面更是加緊了加賀級戰列艦的施工,爭取一年內就把加賀級戰列艦完工服役,但是憑心而論,日`本的加賀級戰列艦還沒有完工,就已經落後了,真正用來對抗美國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中國炎帝級戰列艦的乃是日`本剛開始建造的伊勢級戰列艦。

日`本和美國乃至英國都在大造特造戰列艦,雖然是後進國家,但是中國海軍並沒有在第二期海軍發展計劃後就停止了步伐,中國海軍在1920年就已經是提出了第三期海軍發展計劃,提出了自主建造兩艘新銳戰列艦以及四艘重巡和兩艘航母的計劃。

關閉

陳敬雲本來是不打算建這麼多戰列艦的,但是當時英美兩國已經提議限制海軍軍備,而英日兩國也是強烈要求中國也必須參與到海軍條約中來,不然一個擁有兩艘戰列艦的國家放任到海軍條約之外,日`本說什麼也是不會簽署這個條約的。

基於中國也即將參與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現實情況,爲了能夠在海軍條約中取得更多的噸位,而且在知道這些戰艦不可能真正建成的時候,陳敬雲也不計劃做一些紙面計劃,所以就是批准了海軍提出的第三期發展計劃。

而現在中國已經是準備在發展多年,已經擁有成熟技術的江南造船廠開工第一艘國產戰列艦了,雖然其主炮還是需要進口美國的十六寸炮,火控系統也需要進口,整艘船的零部件國產比例只佔了30%不到,剩下的重要零部件全是進口貨,但是這並不影響中國自造戰列艦的想法,實際上造不出來也沒事,因爲陳敬雲就沒指望過這艘戰列艦能夠完工。這艘以炎帝級戰列艦爲藍本進行了小幅度改良後的戰列艦被命名爲堯帝號,在炎帝級戰列艦回國後的次月,也就是九月份正式確定設計,出於爭奪海軍噸位以及讓日`本投入更多海軍軍費的目的,和當年的炎帝級戰列艦一樣,中國海軍依舊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絲毫沒有保密的態度。

堯帝號戰列艦在1921年12月正式在江南造船廠動工!

而早在堯帝號戰列艦開工之前,中國海軍第三期發展計劃中的兩艘重巡和兩艘航母在上半年就已經相繼動工,對於陳敬雲來說那兩艘戰列艦造不出來沒事,因爲他從來就沒打算過要造出來,單純就是爲了爭奪海軍噸位和噁心日`本人而已。但是重巡和航母卻是中國海軍發展的重中之重,所以當堯帝號戰列艦還沒有完成設計的時候,改進自華山級航母的新一代航母早已經是在1919年就完成了設計,並且在1921年的4月份就動工。兩艘改進自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的重巡也是在上半年和下半年相繼動工。

1920年開始各國就開始爲了限制海軍軍備開始談判了,而各國爲了趕在海軍條約正式簽訂之前都是加快了各自的施工,1922年初,日`本拼命趕工總算是讓加賀號戰列艦和一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完工,並且來不及試航之類的就直接進入海軍服役,次月後美國的一艘南達科他級和一艘列克辛頓級戰列巡洋艦也是相繼完工服役。而這個時候條約還沒有正式簽訂,各國還相繼提出了更大口徑和更大噸位的戰艦,比如日`本的13號戰艦計劃,雖然計劃裝備的十九寸大炮在試射的時候出現呢了炸膛迫使日`本回到了十八寸的路子上來,但是裝備十八寸艦炮的戰艦已經是提出了各國的建造日程當中了,日`本如此,美國同樣如此,就連戰後財力吃緊的英國也是不勒褲袋緊跟着發展n3戰列艦。

不過這種非理性的海軍競賽始終不是正常現象,經過多次的談判和利益交換後,1922年10月,各國終於是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

條約中規定了各國的海軍主力艦的最大噸位,英美兩國相同爲六十萬噸,日`本爲四十五萬噸,法國和意大利爲二十萬噸,而中國也是獲得了十五萬噸的噸位。日`本極力後也是獲取了其理想的達到美國百分之七十五的比例,不過這是建立在同時面臨中國海軍的威脅下。而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取得了和英國相同的噸位後代表着美國勢力比肩英國,而更重要的是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英日同盟解散,這纔是美國最大的收穫,對於美國而言,華盛頓海軍就是爲了給英日同盟準備的龐大葬禮!

法意兩國是打醬油的,因爲雖然給了他們二十萬噸的噸位,但是他們要達到這個噸位的話還得繼續建造。

而對於中國來說,雖然主力艦的噸位最少,但是也有着十五萬噸,這可是把對中國海軍中超過一萬噸的軍艦全部給算了進去,並且把第三期海軍發展計劃中的兩艘重巡也算入了主力艦之內,由於條約中規定除了航母、主力艦外,其他作戰軍艦不得超過一萬噸和八寸的艦炮,以至於中國現役的兩艘華太級重巡以及正在進建造當中的兩艘重巡都是被算入了主力艦之內,雖然中國極力爭取說重巡只是裝備了八寸炮,並不是主力艦,但是美國和英國出於限制日`本在未來也建造大量擁有均衡防護的一萬五千噸以上的八寸炮艦,所以硬性規定了輔助艦上限爲一萬噸以及八寸的艦炮,不過爲了補償同意中國將主力艦噸位從十萬噸增加到十五萬噸。但是爲了防止中國利用這些重巡的噸位開工建造新式戰列艦,其中明確規定條約期間這些一萬五千噸的重巡代替艦也要和其他國家的戰列艦一樣,必須要滿足二十年艦齡後才允許建造代替艦,而且代替艦也不允許超過一萬五千噸,換句話說中國的戰列艦總數只能保持在兩艘,哪怕是二十年後有空餘的主力艦噸位也不得建造戰列艦,只能建造一萬五千噸的重巡。

按照條約規定,中國的主力艦隻能保留兩艘炎帝級戰列艦,兩艘華太級重巡,兩艘正在建造當中的新式重巡。而現役的兩艘前無畏戰列艦以及兩艘繳獲自德國的裝甲巡洋艦必須退役,而考慮到中國缺乏訓練艦的情況,允許中國將一艘裝甲巡洋艦改裝爲訓練艦,其餘三艦必須拆毀,並且中國正在建造當中的兩艘戰列艦也必須停止建造並拆毀。

相對於主力艦的噸位過少,中國海軍獲得的航空母艦噸位卻是很高,這是因爲中國的航空母艦本來就多,原本的泰山號、華山號、黃山號三艘加起來就五萬多噸了加上中國還有正在建造當中的兩艘航空母艦,加起來就是十萬噸了。所以當日`本要求中國的航母噸位只能限制在六萬噸的時候,陳敬雲立馬就指示伍廷芳等外交代表退場,並以拒絕簽字爲要求迫使英日等國同意中國和日`本一樣擁有十萬噸的噸位,雖然不如美國和英國的十三萬五千噸,但是和日`本的十萬噸持平,比法國和意大利的六萬噸還多。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即是限制了各國的海軍軍備競賽,更是國際地位的一次排名,中國雖然獲得的總噸位排在最後頭,但是能夠被強行逼着參加華盛頓海軍條約,這已經是證明了中國在各國心目中地位的提升,要是和前清時候的那個樣子,人家日`本都懶得要求你參加海軍條約。

1922年後,世界各國海軍開始進入所謂的海軍假日時期!

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261章 煙華夜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586章 毒氣彈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961章 低估(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48章 空襲!!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302章 遷移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209章 衝鋒(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
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261章 煙華夜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586章 毒氣彈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961章 低估(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48章 空襲!!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302章 遷移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209章 衝鋒(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