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

四月十四號,國民軍第三軍下屬之第七師攻佔石家莊,現在的石家莊還不是後世的那種大城市,實際上就和它的名字一樣,在幾年前它就是一個小村莊。清末時期修築了正太鐵路,而當時正太鐵路的起始點原本是選擇在了正定縣,再一直延伸到太原,這也是正太鐵路這個名稱的由來,但是後來爲了避免在滹沱河上修橋,就把正太鐵路的起始點改到了滹沱河南岸的石家莊,而當時的石家莊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村莊都沒有幾個人知道,所以就選用了不遠處的一個大鎮鎮名‘振頭’爲站名。石家莊由此成爲了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正太鐵路不但給山西帶去了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更是讓石家莊在短短數年內就從一個小村莊發展爲一小型城市,而且還在持續快速發展當中。

國民軍要攻佔這裡,自然不是因爲這座城市有多大,是什麼經濟重地或者是什麼政治要地,國民軍要攻佔這裡的原因很簡單,因爲這裡是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的交匯點,不但是直隸的西南大門,更是進軍山西的必經之地,如果國民軍要進軍山西,最好的方式還是和進軍北京一樣,沿着鐵路走最方便,也最能發揮國民軍大量裝備的重火力,不到最後時刻,國民軍的一大票將領們可不願意讓自己的部隊去爬山。所以‘石家莊這種交通戰略要地的就跟徐州一樣是必須掌控在手裡的。

而隨着石家莊被國民軍攻佔後,那麼就代表着直隸省的京城以南的地區已經全部落入國民軍掌控當中,並且國民軍除了派出主力部隊準備進攻北京外,更是派出了部隊繞過了北京,向更北的方向前進,除了派遣一團向承德方向進軍外,另外還派遣了部隊沿着鐵路線往東北方向進軍,準備搶佔山海關。

眼看着國民軍就要把整個直隸給拿下了,而被圍困於北京城內的北洋諸人也是人心惶惶,這兩天城外的國民軍攻勢猛烈,已經是連續拿下了多出北洋軍在城外部署的外圍陣地。而作爲防守主力的袁克定手下的第十三師更是傷亡慘重。

“他們怎麼不派人去增援,難道十四師那羣殘兵敗將連預備隊都擔任不了嗎?”袁克定一聽聞自己手下的第十三師下屬的一個團在城外被擊潰後,竟然連預定的增援都得不到時,更是大發牢騷。

面對袁克定的怒問,手下的軍官們都沒敢說話,而袁克定見此也是獨自生起了悶氣來,雖然他學軍事沒幾個月就被袁世凱給召回了國內,但是回國後他倒也勤奮,自個也是專研起來了軍事知識,這大半年下來雖然還經過實際打仗,但是理論水平已經是比起國民軍那羣只經過了三個月學習的初級軍官要強得多了,然而就算比起國民軍的一大羣中低級將領要強,但是他袁克定要指揮的可不是一個排,一個連甚至一個營啊,他要指揮的可是整整一個師一萬多人,很明顯,以他這種半吊子的水平要指揮一個師實在很勉強。非要比較的話,北洋軍裡頭隨便拉出一個營長以上級別的軍官都能夠比他做的好,要知道北洋軍裡頭的團長、旅長、師長這些中高級軍官哪一個不是參軍多年,而那些師長級別的人物更大多是小站練兵時代就跟着袁世凱了,就算是南方軍閥裡頭,包括國民軍在內他們的將領雖然也年輕,二十多歲的不少,三十多歲的更是一大羣,然而就算是在南方軍閥裡頭能夠當上師長這一級別的人大多數都是專業軍校出身,其中以留日士官生最多,剩下的一羣也多是陸軍中學或者其他國內軍校出身。他們一開始雖然也經驗不足,但是這幾年混戰下來,多多少少也培養出來了一些將才,至於那些沒有能力的早已經被大浪淘沙給掏的不見蹤影了,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可不是玩過家家,失敗了不是和朱瑞這樣兵敗自殺就是得逃亡到租界裡頭去。

袁克定知道很多人不服自己,不但外面有人不服,甚至就連第十三師裡頭也有一大羣人不服自己,平時還好說但是一到了關鍵時刻就掉鏈子了,手下的一個團沒有聽從自己的命令進行堅守,反而是一遇到國民軍的進攻就立即從前線撤了下來,這讓袁克定惱怒的同時,更因爲段祺瑞手下掌控的第十四師按兵不動更氣悶。

而他這時候還不知道段祺瑞已經是密謀着把整個北京城和北京內的數萬北洋軍當成了投名狀準備送給陳敬雲了,畢竟人大多是有着思維侷限的,按照袁克定的思維想法,段祺瑞身爲北洋體系內現存毫無爭議的第二號人物,這對於北洋的作用雖然不如自己老頭子那麼重要,但是也絕對是舉足輕重的角色,而段祺瑞的權勢也是來之於北洋這個體系內,所以他是怎麼也想不到段祺瑞如今竟然是有着投降心思的。

當然,他更加沒有想到段祺瑞非但有着投降的心思,而且還是準備着把城內的北洋軍都掌控到手中呢,而要掌控所有北洋軍的話就要掌控第十三師,而要掌控第十三師就得先把袁克定給解決了。

而在這之前呢,段祺瑞還得等一件事,他在等着袁世凱閉上最後一口氣。

十四號晚,段祺瑞前一次去看望袁世凱,然而讓他很意外的是,他所見到的袁世凱不是昏迷不醒反而是清醒了過來,可是看身邊那個醫生的臉色卻是露出擔憂和嘆氣,段祺瑞也是猜到了袁世凱這可能是迴光返照的現象了。

袁世凱雖然清醒了,但是依舊全身虛弱而無法起身甚至做起來,只能是繼續躺着。

“芝泉啊,你來了!”袁世凱發出了極其微弱的聲音,也好在段祺瑞聽的仔細不然還聽不清呢,當即就是上前了兩步到了牀邊俯身下來:“總統!”

袁世凱費力的略微擡頭看了看段祺瑞,然後道:“南邊的戰事如何了?國民軍有沒有越過濟南?”

聽到袁世凱如此問話,段祺瑞心裡感覺很複雜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自從袁世凱陷入昏迷不醒後,就很少有清醒的時候,加上段祺瑞之前爲了避免讓前線的各種戰敗的戰報讓袁世凱氣急攻心加重病情,所以已經是不向袁世凱回報事情了,而現在段祺瑞依舊不想說。

北洋是敗了,但是看老頭子這副模樣,他段祺瑞也是不忍心把實情告訴他,總不能說國民軍已經打到北京城外,就連段祺瑞和黎元洪這些人都準備着向國民軍投降了。

就讓老頭子安心的走吧,這是段祺瑞所能爲袁世凱最後做的一件事了,所以他深吸了口氣後道:“總統放心,衆將用心用力,已經在山東濟南把南方的陳逆給擋了下來,近期我和王兄還有湖北的段兄正準備着籌劃打一場反攻,準備收復徐州呢!”

袁世凱聽罷後露出了比哭還要難看的笑容:“好!好!”

“你們要好好的做,守好北洋這份基業!”袁世凱說到這裡的時候,加快了語速:“本來我是打算讓克定來繼任我這位置的,不過那孩子始終卻了一份霸氣。如今我怕也是活不過幾天了,我去了後,這北洋的基業就要你來看着了!”

段祺瑞聽到這話突然有種淚流滿面的感覺!

爲了北洋繼承人的位置,他和馮國璋從辛亥年鬥到現在,從以前的至交好友變成了現今見面都不說話,可是鬥了這幾年後,段祺瑞發現袁世凱竟然是又把他的長子袁克定替了起來,而且一上來就是中將師長直接掌控軍權,這擺明了是培養繼承人的模樣,讓衆多北洋軍將領不滿意的同時更讓段祺瑞大爲不滿。

可是峰迴路轉,到了袁世凱即將嚥氣的這種時候,袁世凱卻是對他說:我選了你做繼承人!

而這讓段祺瑞哭笑不得,如果是早一段時間,哪怕是早上那麼一個月他段祺瑞都不會有着這麼複雜的心思,可能就會興奮的接過袁世凱給他的權力奮力抵抗國民軍到底了,可是現在國民軍都打到家門口了,他段祺瑞都準備投降了,再讓他一個北洋繼承人的名義又有什麼用呢。

袁世凱說了這麼些話後疲憊不堪了,也沒有什麼精力去關注段祺瑞的臉色變化,而是說完後就是閉上了眼睛不在說話。

段祺瑞又呆了一會,沉默了半晌後道:“總統放心,我段祺瑞會保住北洋基業的!”

說完後見袁世凱也沒有回話,而是彷佛陷入了沉睡一樣,段祺瑞也就起身出去了,緊接着他就去聯絡其他人去了,要帶着北京城和數萬大軍投降,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單靠他一個人也做不來,還得拉上其他一大羣人,而實際上北京城內抱着和段祺瑞以及黎元洪一樣心思的人不在少數,加上段祺瑞這種北洋大佬親自出馬,很快就拉攏了一大批人。

次日,段祺瑞安排在袁世凱那邊的親信突然慌慌張張的跑過來對段祺瑞說:“總統他,總統他西去了!”

段祺瑞聽罷後手中還拿着的茶杯瞬間掉在了地上!雖然對這個事早有預料,但是他依舊愣了好半天后纔是深吸了口氣:“按照計劃行動吧!”

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31章 財政困境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212章 大戰(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350章 蔡凝(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212章 大戰(二)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350章 蔡凝(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055章 分析(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235章 岑春煊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33章 直升機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744章 f5戰鬥機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003章 兄弟(二)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
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31章 財政困境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212章 大戰(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350章 蔡凝(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212章 大戰(二)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350章 蔡凝(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055章 分析(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235章 岑春煊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33章 直升機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744章 f5戰鬥機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003章 兄弟(二)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