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戰於周原

喝了隗崔的那碗酒後,牛邯和六郡子弟們都熱血沸騰,過去一個月,魏軍龜縮不戰,但如今態勢轉變,戰線已經拉長,輪到他們堅壁清野,而發揮騎兵優勢,截斷魏軍糧秣了。

但他所率的胡騎營,接連幾天在五陵通往郿縣的幹道上守株待兔,等來的往往是運假糧食的伏兵,每每引誘隴右騎從,卻立刻以大車結成四武衝陣抵擋。好不容易付出子弟性命將魏軍擊退,環刀往糧車上一戳,卻發現麻袋裡只有秣,沒有糧。

牛邯頓時大奇:“魏軍在這條路上盡以假糧誘我,那彼輩真糧如何運到郿縣?郿倉已燒,幾萬大軍,總不能嚼冰塊度日罷?”

慢慢才搞清楚,魏軍竟在依靠成國渠來運糧……

牛邯感覺不可思議:“冰天雪地,渭水和溝渠都凍得梆硬,漕船難行,魏軍如何還能水運?”

帶着疑惑,牛邯冒險越過魏軍的防線,靠近渭水,趴在一片被積雪覆蓋的塬上,這才明白了原委。

成國渠窄且小,臘月裡往往會被凍得結實,也不存在凌汛,表面頗爲平滑。卻見魏軍糧隊在溝渠上魚貫而行,運糧的不再是普通的輜車,被牛馬所拉的,竟是一種奇怪車輿。

其形狀如船,兩頭略微翹起,很像傳說中大禹發明的“橇”,但要大許多。釘上橫杆,加上支柱,做成車輿,有轅有底,卻無輪轂,駕以牛或馬,走冰上如飛。而牛馬腳下也裹着絨皮,釘着鐵掌,以免失蹄。

據抓到的民夫供應:“此乃魏王於新秦中時所制之物,喚作‘爬犁’,上個月伐甘泉山、少梁山樹木,令少府工匠造了上千乘。”

爲了這場冬日作戰,五陵堅壁清野這個月,也並非什麼準備都沒做,第五倫將這在新秦中時發明的爬犁又拿了出來,今年雪多且大,溝壑全被冰雪覆蓋,爬犁在溝渠或河邊前進,速度比馬車快多了。

而成國渠從第五倫的老家長陵,途經武功,一直通到郿縣,猶如一條高速公路,連接了渭北和右扶風,使得糧運暢通。

牛邯看得有些發怔,數了數這批爬犁,竟然有幾十乘,每乘二人,一人駕車,一人持兵護衛,溝渠邊還有絡繹西進的兵卒民夫保護。

他令人去襲擾,運糧兵顯然是受過訓練,立刻將車保護在後,退到冰面上,騎兵敢上去,就會喪失機動。

而更有後續的魏卒聞訊,開始繞後包抄,牛邯孤軍深入,不得不帶人撤了回去。

牛邯立刻趕到陳倉,將這最新情況稟於隗崔:“白虎大將軍,第五倫有成國渠及爬犁之利,魏軍恐怕能在郿縣、武功等地從容過冬!”

他們欲讓第五倫吃吃堅壁清野苦頭的計劃恐怕要落空了——其實隗氏還是高估了第五倫的後勤能耐,頂多往前線送十天半月的糧食,真想久持依然不易。

但在隗氏心中,一旦拖到了春天,第五倫將更加肆無忌憚向西調遣人力,成國渠、渭水都能行船,運載量更大,反觀隴右,只能吃陳倉雍地的糧食,隗囂承諾的援兵,要翻越隴阪才能過來,打持久戰絕不是第五倫的對手。

是故,當隗崔、牛邯得知第五倫的大軍離開郿縣,向西進發時,心中反而一喜。

“第五倫棄必勝之勢,而急切西進,這是難得的機會。”

兩個選擇擺在隗崔面前:是將兵卒分散,堅守陳倉、雍縣兩地,與第五倫久持;還是集中兵力,與之決戰?

霸陵大姓王遵連忙提議道:“不如讓牛將軍帶騎兵稍稍後撤,而白虎將軍與我帶步兵守城,陳倉、雍縣各五千人。第五倫少了幾萬兵卒難以攻下,而騎兵則可以四面出擊,截斷糧道後路,不出十天,魏軍必敗退,屆時再追擊潰兵,可得大勝。”

牛邯卻覺得此策不妥:“既然魏軍有了爬犁,以渭水運糧,便不太好截,反容易被其設伏。不如趁其初至,立足未穩!”

王遵認爲還是穩妥些爲妙:“第五倫兵多,正卒加民夫,合計恐有五萬之衆,遠勝於我!”

牛邯道:“第五倫軍中多是在鴻門的甿隸小卒,臨時抽拉的佃農市人,而我有六郡良家子,以一當五不在話下,更何況以一敵三?”

當他們得知,第五倫進軍的方向不是被汧水保護,城高池深的陳倉,而是秦國故都雍縣時,隗崔明白,己方已經沒有選擇了。

“第五倫必是欲先取雍縣,再沿着汧水北上,就近派兵救援耿弇,與之合力,徹底斷我後撤之路!”

侄兒隗囂說得沒錯,這第五倫機關算盡,是真想將己方全殲於右扶風啊。

隗崔推倒了地圖上的銅俑,選定了最適合隴右良家子騎的戰場。

“岐山下,周原,決一死戰!”

……

“這成國渠真是了不得的工程。”

第五倫這些天才算深刻理解老家門口前那條溝渠的妙處,和平時它作爲橫穿兩郡,灌溉數萬頃地的甘泉,戰時與爬犁一搭配,竟成了運糧食物資的高速路,回想當初與第七家在渠邊爭水的一幕,真是感慨良多。

末了又爲成國渠等漢武時的大工程叫屈:“有人寫上林苑,賦長楊宮,爲何就沒人寫篇《成國渠賦》?”

王隆這段時日頻頻被第五倫約稿,又是爲他焚券作賦,又根據魏軍驅逐上林中豪右熊豹,寫了篇《反長楊賦》,都成御用文人了,如今驟聞魏王此言,臉上不由苦澀。縱他才思敏捷,也忍不住虎口有些疼。

虧得第五倫沒逼着王隆再度熬夜,笑道:“算了,等往後等餘拓展溝渠,讓她能一路往西,延伸到岐山腳下,與汧水連在一起再說罷。”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雖只是隨口一提,但大軍抵達岐山附近時,看着這片土地,第五倫只覺得,若再不興修水利灌溉,這周原只怕就要荒廢了。

他記得揚雄教《大雅.綿》裡有句話:“周原膴膴(wǔ),堇(jǐn)荼如飴。意謂:周原多麼肥沃,連長在這的苦菜都變得甜美。

詩經中的周人發祥地,被描述得極其美麗,草木蔥蔥,平原漠漠,河澤盈盈,岐山巍巍。在第五倫想象中,應該個鬱鬱蔥蔥的地方,哪怕是冬日,北面險阻峭拔岐山的上,林木也應密密麻麻纔對。

然而抵達此處後,見到的不是秀麗周原,反而是一處略顯凋敝的荒野,不少土地因缺乏灌溉而拋荒,連宿麥都沒來得及種上。岐山的林木也早就砍伐一空,好似被人剃了個禿頭。

想想也是,從周人遷徙至此,一千多年過去了,土壤不似當初那般肥沃,龐大人口對薪柴的巨大需求讓斧斤不顧時限,頻繁入于山林。

“這岐山上,應該再聽不到鳳鳴了罷?”

周原的今日,就是渭北的明日啊,關中依然是天下農業最發達,畝產最高的地方,但此處的生態也有些遭不住了。

但就是這片冬日裡寂寥枯萎的大塬,卻也是一處現成的戰場,魏軍騎兵較少,經歷過越騎營的暴雷後,不再作爲單獨的建制作戰,而是分給各軍,做做斥候之事,如今大軍行進,便分散在周圍數十里,一旦遇敵便能立刻回報。

“大王,前鋒於西方三十里外,見隴軍大隊人馬,其斥候追擊,交戰互有死傷!”

說是互有死傷,其實是魏軍斥候吃虧較多,馬上功夫,哪怕是越騎營,都比從小在馬上玩耍遊獵的良家子差些。

第五倫立刻派人召景丹、萬脩前來,與二位將軍商量對策:“我軍爲誘隴兵決戰,先縱第七彪貿然追擊受挫,又故意遠離城郭,來此周原,做出馳援伯昭之狀,如今隗氏果然中計而來。”

萬脩對第五倫隨軍離開郿縣略有微辭,若是有誤,便會鑄成大錯。

但第五倫以激勵軍心爲由,甚至笑着對兩位將軍道:“勿慮也,盡力去戰,哪怕是敗了,餘也輸得起。”

此刻,萬脩只推算起雙方兵力來:“民夫雜兵並非越多越好,是故一萬民夫留在後方。我軍如今有四萬之衆,其中能戰老卒兩萬五千,新募士卒、民兵萬五千人。”

“據降者招供,敵約一萬八千,或有出入,騎兵不超過五千,其餘多是豪強徒附。”

五千騎兵,雖以輕騎爲主,但也是很恐怖的數字了,他們還不是半路出家的“騎馬步兵”,而是從小在隴右邊塞山林草原裡縱馬馳騁的良家子,在過去兩百年間,與匈奴人相遇也能以寡敵衆,打個平分秋色。

對這樣的敵人,萬脩不是很有信心。

虧得第五倫軍中,還有個自稱“善於克騎”的傢伙。

景丹在先前軍議時,便支持第五倫的冒險舉動,還提出了許多對付敵人騎兵的妙招。

“臣在上谷,曾與老耿將軍同匈奴、烏桓角逐,當地有幽州突騎,是故可以騎制騎。而我軍縱得上郡、西河馬匹,但騎兵絕非一年半載能練出來,此戰用的,無非是以步制騎,以車制騎之策。”

從月餘前,少府宋弘便奉命爲景丹的“以車制騎”“以步制騎”做準備。少府、水衡的人手加班加點,木工、輪工、車工們,不但打製爬犁,還做了一批既可以作爲輜重車,糧食一卸又能作爲武剛車用的車乘。

而冶金匠人,則製作了一批專爲隴右騎兵準備的武器,交付老卒使用訓練,第五倫巡視時,也提了些主意。

今日它們終於有機會派上用場了,景丹甚至有些興奮。

“周原看似平坦,但一些地方雪深二尺,於騎兵不利,彼輩若貿然突擊,一旦馬蹄陷入,便只能下馬步戰,是故當尋有雪處紮營佈陣。”

第五倫頷首:“依前策佈陣,左翼交給君遊,右翼則交給孫卿!”

“至於本王,依然親自坐鎮中軍!”

就在萬、景二人奉命歸陣之際,又有斥候匆匆回來稟報。

“大王,隴軍前鋒已至十里外!”

遠處九里開外,一支龐大的軍隊出現在周原的盡頭,上萬只黑色馬蹄踐踏着白色的積雪,緩緩向尚未完成列陣的魏軍走來。

他們都披掛着顏色各異的甲冑,手中擎着旗幟或矛戟,式樣不一,背上負着弓弩,力道石數也參差不齊。前排馬匹和主人一樣全副武裝,多負具裝。

此乃良家子騎,從馬匹到甲兵,身上每一樣都是自己私人出資籌備,西市駿馬,東市鞍韉,靠的是家中的莊園供養。這羣人,儼然是漢朝的騎士階層,每個人身後跟着一到兩人僕從輔兵。兩千良家子和三千僕從騎,構成了隴軍的主力。

至於那十六家豪強和渭南大姓的徒附?因被騎兵落在後方,暫未看到。

反觀第五倫這邊,清一色的甿隸大頭兵,本是王莽要送去南方的炮灰,卻機緣巧合跟着第五倫造反,從此走上了一條改變命運的路。

半年前,他們曾是扶不上牆的爛兵,差點毀在長安城裡。可經過半年來在河東、渭水、潼塬的一次次大戰,活下來的人,也從礦渣淬鍊成鐵。今日,縱然見了隴右軍這極具壓迫力的騎兵陣列,竟也能握住兵刃,聽着士吏號令,推武剛車從容列陣。

他們打心裡相信,只要魏王在,就必勝!

隨着一陣隆隆戰鼓,六郡良家子騎動了起來,趁着第五倫佈陣未畢,他們要發動一輪試探性的進攻!

一支上千人的騎從離開陣列,斜斜朝魏軍右翼邊緣衝去,馬蹄飛馳而過,濺起雪泥,整個周原,也好似開始微微顫抖。

六郡鼙(pí)鼓,動地而來!

第255章 疾風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579章 飛將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638章 精銳第361章 採風第513章 誅莽第502章 穿插第214章 稱帝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77章 豬突豨勇第229章 董忠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23章 秋菊第565章 江漢第540章 倫秀(上)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362章 打虎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517章 再見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529章 細線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601章 飲馬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447章 六盤山上高峰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243章 好日子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471章 改革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154章 折肱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10章 鴿了第124章 四殺第489章 宣戰!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221章 託孤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211章 改變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432章 開掛第55章 山高水長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326章 魏蜀吳第83章 砰!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689章 祝融第529章 細線第327章 離譜第91章 官匪一家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82章 竇融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448章 山海情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375章 樂土第421章 五德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157章 真·秀第125章 五殺!第569章 手抖第376章 比爛第152章 俺也一樣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49章 父慈子孝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334章 百姓第314章 賭徒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211章 改變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531章 齊家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51章 三辭第208章 換家第353章 四靈第177章 武安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160章 大新龍脈
第255章 疾風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579章 飛將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638章 精銳第361章 採風第513章 誅莽第502章 穿插第214章 稱帝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77章 豬突豨勇第229章 董忠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23章 秋菊第565章 江漢第540章 倫秀(上)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362章 打虎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517章 再見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529章 細線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601章 飲馬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447章 六盤山上高峰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243章 好日子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471章 改革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154章 折肱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10章 鴿了第124章 四殺第489章 宣戰!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221章 託孤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211章 改變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432章 開掛第55章 山高水長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326章 魏蜀吳第83章 砰!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689章 祝融第529章 細線第327章 離譜第91章 官匪一家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82章 竇融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448章 山海情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375章 樂土第421章 五德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157章 真·秀第125章 五殺!第569章 手抖第376章 比爛第152章 俺也一樣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49章 父慈子孝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334章 百姓第314章 賭徒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211章 改變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531章 齊家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51章 三辭第208章 換家第353章 四靈第177章 武安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160章 大新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