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

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

想着要不要繼續進幾句“忠言”,讓皇帝定下來治理黃淮心思。

皇帝卻在沉默地看了一陣流水之後,轉而問剛纔那個敢於說話的水利官員道:“朕若棄漕運、走海運。治水既不需要考慮前朝祖陵事,亦不需要考慮漕運淤積事,你們可有什麼方法真能讓這兩淮,復唐時富庶?”

“君前無戲言,此時關乎千萬百姓,爾等可要想好了再說!”

那官員立刻前出一步,跪在地上,從袖中取出一本圖冊,雙手捧高。

皇帝身旁的近侍連忙過去將圖冊拿起,遞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接過,卻沒有看,掂量了一下圖冊的厚度重量,點了點頭道:“既有圖冊,看來也是用心了。你可說說,可能做到?”

那水利官員正色道:“陛下,自明以來,治水的最大問題,就是目的不明。擔心祖陵、擔心漕運,治水不以民生爲首要。”

“凡事,必有目的,然後方可評判,這事情做的好不好。”

“臣以爲,若以保祖陵、保漕運爲目的,那麼明人治水,可謂治的一流。”

“但若以民生爲目的,前朝治水……便不好說了。”

“如今興國公力主興海軍、奪南洋,漕運之事無需考慮,可從海運。本朝治水,便可以民生爲目的。”

這話聽起來,好像沒啥問題。凡事先看目的,然後才能評價做的好不好。

人家叫畫蜥蜴,咔咔畫完蛇之後再添四個爪子,這就明顯畫的很好嘛。

但目的是畫蛇,咔咔畫完之後再添四個爪子,這就明顯畫的不好嘛。

可問題是,歷朝歷代,追尊先聖,總繞不開大禹。大禹治水是以啥爲目的呢?至少既不是爲了保祖陵,也不是爲了保漕運。

再者來說,天子天子,天朝天朝,從儒家的意識形態來說,是不是也要以民生爲目的呢?

要畫蛇而不是畫蜥蜴,這是幾乎全天下默認的共識。

那不以民生爲首要目的的治水,到底是治的好?還是治的不好呢?

這水利官員說的是前朝,實則句句說的都是大順。

大順是沒祖陵,但大順之前治水的目的到底是啥?是民生爲先嗎?

在場的人哪個不知道?

只是不好說本朝也一個鳥樣,區別不大,就治水這事來說,最大的區別就是李家祖墳在陝西而已,於是便拿前朝說事。

就說這洪澤湖,黃河淤積是啥水平,這些地方官和水利官員心裡沒數嗎?你提高洪澤湖水位,得多大本事,和能愣生生衝出一大片陸地的黃河比看誰高?

越來越高、越來越高,就爲了沖刷黃河泥沙,防止淤積堵塞運河。那天轟的一下壩垮了,從淮安到揚州江都,這不都是一片澤國?

皇帝哪裡不知道這官員句句提的前朝、可句句都是說大順的內涵,心道虧得守常,若不然今日這話便不好說。

“卿所言甚是。那若以民生爲治水之第一目的,這水該當如何治?”

水利官員道:“臣等自數年前來到黃淮,到處走訪、測量。臣等……實不能望大禹之項背,不敢說治理黃河,一勞永逸。”

“但治不了黃河,還治不了淮河嗎?”

“如今洪澤湖日高,這洪澤湖高,淮河上游的水,流淌的便慢。一旦暴雨,下游的問題,卻也一樣導致上游洪災。”

“陛下可想,若一條河,前面是無底深淵,後面的水流的自然快。可前面要是一片和上游差不多高的湖面,這水流的就慢。到時候一旦下雨,全都積蓄在上游,留不下去,於是安徽各地動輒水災。”

道理雖然不只是這樣的道理,從理論上講涉及到一大堆的物理學原理,但不知道原理,未必不知道一些原理的具象表現。

這個道理一說,皇帝也還是比較容易就聽懂了,點頭道:“原來如此。安徽這些年水患頻發,竟是與下游的洪澤湖有如此關係?”

“卿是說,這湖越來越高,上游的水也就難走下去。於是遇到大雨,就容易潰堤,是嗎?”

那官員叩首道:“臣不敢說這是全部原因,但關係確實不小。本身黃河淤積,每年河道都要增高;而黃河一旦發水,又豈是人力加高的洪澤湖所能比?到時候倒灌進湖,湖底淤泥增加,湖就越發的高。”

“水流不暢,上游便容易出災情。”

“而至下游洪澤湖……恕臣直言。自前朝選擇漕運的那一天,選擇了蓄淮刷黃來防止淤積的那一天開始,兩淮的大災就已經懸在了頭頂。只是,到底哪一天這災厄會落下,那誰也說不準。”

“泥沙淤積,便要加築高家堰;加築高家堰,水位上漲;水位上漲,也漲不過黃河發水,倒灌,泥沙又淤積;然後便又要加築高家堰……循環往復,總有一天,會無計可施。”

“或高出地面三五丈,可以控制;但這麼繼續下去,十丈、二十丈、三十丈的那一天,總會到來。”

“不說將來,就說洪澤湖一旦潰堤,現在整個蘇南又有幾人能活?”

“我大順朝千秋萬代,不可學前明事,只覺二三百年潰堤不了,便不用擔心。陛下聰慧聖明,我朝千秋萬代,當以百年計、千年計。”

李淦心下暗笑,心道便是興國公智計百出,上一次談到世間事,都生出宇宙之悲,無計可施,再無心氣。哪有什麼千秋萬代?

若真爲千秋萬代,我修它何來?

若有炎漢之四百年國運,我願足以。安敢想大周八百載之命數?

若能國運湮時,尚念本朝太祖均田義兵、太宗保天下驅韃虜、朕治淮河復南洋西域將來郡安南縣朝鮮之功,有若“金刀之讖”故事,縱武侯火熄、伯約功簣,亦可傳誦千古。

但現在已經如那西洋故事裡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了,誰知道哪天就要出大事?平日裡還好,還可救治,可真要趕上朕徵安南、緬甸、郡縣朝鮮的時候出這事,如何使得?

且若我今日治了淮河,便是改朝換代,亦要祭祀於我。如殷代虞夏,豈不祭大禹?如漢代之西秦,安不祀李冰?

念及此,李淦便道:“如你所言,這淮河當如何治?聽你這般說,倒似應把這洪澤湖毀了?”

水利官員忙道:“臣不敢生此想法。但若陛下日後走海運,不走運河,那麼便不需要考慮蓄淮衝黃了,這洪澤湖便與運河無關,只與淮河有關了。”

“臣等勘察數年,所有想法,皆付於圖冊。”

“臣等,斗膽請大治淮河。”

“使淮河水,五分入海、五分入江。”

“自洪澤湖向東,修一河道,引洪澤湖水東入大海。黃河既已奪佔淮河入海之道,便不走舊道,也走不了,除非不斷加高洪澤湖。”

“既如此,可再修一條水道。一來泄水,二來亦可灌溉百萬農田,使旱地變爲水澆田,蘇北再成糧米倉。”

“此五分入海之策。”

“所謂五分入江,便取前人故智,自盱眙,挖掘一條河道,取直,通高郵湖。使得淮河水不需全部進入洪澤湖,便可入江。加以閘門,實時調節。”

“此古河道,古來有之。唐、宋時候,皆有挖掘,奈何挖掘一半便逢大亂,未能完成;前朝嘉靖二十九年,爲保護祖陵,亦準備挖掘,但也是挖到一半,便即放棄。”

“本朝人力、財富,皆非前朝可比。此事若陛下真要一勞永逸,亦可做得!”

“如此一來,假以時日,洪澤湖便可逐漸消亡。淮河水不入,其焉能長久?”

“待洪澤湖水位下降,淮河上游水流不再阻滯,上游洪災大減。”

“若遇暴雨,黃河暴漲,亦可憑黃河倒灌洪澤湖,用以蓄洪,分擔河堤危險。”

只這麼一說,羣臣立刻發出一陣嗡嗡聲,這得是多大的工程?

李淦內心也是有些說不出的滋味,心道:不是很吉利啊。

挖運河、徵四方、建新學、增新部,換個類似的,便是通運河、徵高句麗、開科舉、改官制……驢毬的,這有點眼熟啊。

趕忙把腦子裡這些無端聯想搖晃乾淨,問道:“這麼幹,得多少錢?”

那官員沉默片刻,緩緩道:“若以募役之法,僱人幹活,而不是如暴秦暴隋徵發勞役,以每人一個月二兩銀子爲算,第一年需要趕在冬季枯水時候猛幹出雛形,日後修補。”

“是以,按每個人每天所擔土方來算,第一年需銀1000萬兩。日後每年也需300萬兩,非得四年或可大成。再日後時時維護,每年倒也不用那麼多了。但前期鐵器、器具、石料、糧食等,也都要折算錢。是以,第一年,需銀米器具合計1300萬兩,日後四年還需1200萬兩。”

“合計,2500萬兩……而按慣例,亦不得不考慮箇中剋扣貪腐事,當以3000萬兩計,堪不至民變而功成。”

這錢,大約恰好是大順政府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平均下來,每年正好一個遼餉,正好五年……平淮。

他的話剛說完,已經有大臣顧不得君前禮儀,驚呼道:“3000萬兩?且問問戶政府,一年能不能收這麼多錢?全國俸祿都停了、軍餉全不發、災荒全不救了?”

(本章完)

第1168章 備戰(七)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228章 開戰(七)第39章 心思不純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497章 急躁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023章 割裂(一)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572章 藍狗子第97章 風波起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1042章 國運(下)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441章 分歧(七)第597章 下西洋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973章 名與實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230章 開戰(九)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184章 備戰第1002章 獻禮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46章 哈士奇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96章 未雨綢繆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970章 給錢第946章 旗手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162章 備戰(一)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857章 決心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80章 開個小洞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782章 身份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2章 枯燥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641章 前科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
第1168章 備戰(七)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228章 開戰(七)第39章 心思不純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497章 急躁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023章 割裂(一)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572章 藍狗子第97章 風波起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1042章 國運(下)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441章 分歧(七)第597章 下西洋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973章 名與實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230章 開戰(九)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184章 備戰第1002章 獻禮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46章 哈士奇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96章 未雨綢繆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970章 給錢第946章 旗手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162章 備戰(一)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857章 決心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80章 開個小洞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782章 身份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2章 枯燥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641章 前科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