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上了賊船

第1048章 上了賊船

再說了,他這個江蘇節度使,其實幹不了這麼大的事。

這種事,分明得是掛政府尚書;掛三公、三師、三孤;或者伯、侯、公這樣品級的人來總協調。自己能管的,就是兩淮鹽的生產、鹽稅徵收問題。

自己這個江蘇節度使,別說掛三公三師三孤了,都他媽快混成徐州府尹江寧府尹了,還能管得了江西吉安府的事?自己多大的臉,一個江蘇節度使去管江西的事?

如今這江蘇官,是最難當的。

上面一大堆的出鎮勳貴、黃淮都督、漕米海運、淮河治理、運河廢棄整改、漕工安置、工商海關、墾荒、稅改、駐軍等等中央直接派下來的人。

哪個都惹不起。

公公婆婆一大堆,自己就是個小媳婦。

所以你也別衝我輸出,我就一貳佐官,鹽的生產、鹽引改票,我能管。

別的,你直接問興國公就行。

林敏將這個鹽政的爛傷疤一揭,本就是借題發揮的皇帝也只好再跟着罵幾句官員只考慮自己私利,卻不顧朝廷大利云云。

對這件事看透本質、真正懂行的官員,全都不說話。

一些喜歡腹誹的,均想,這兩淮鹽政的事,本就是朝廷自己弄出來的。

是朝廷的財政制度和之前的煮鹽法,根本不支持官方收鹽的唐時舊制。

再說了,兩淮鹽政的改革,不管怎麼修修補補,之前都是爲了把資本圈養起來,缺錢的時候找他們報效。

本質上就是朝廷“寓稅於鹽”,鹽商摳老百姓的錢,朝廷急需用錢的時候再摳鹽商的錢。

你現在有了海外貿易、有了玻璃之類的新興產業的工商稅,有了錫蘭的肉桂檳榔,如今腰包抖了起來,翻臉不認。

當初把考評和鹽稅綁定,不就是因爲前朝鹽政崩潰,你想收錢嗎?

既是綁定考評,你當大家科舉千軍萬馬殺出來,都是爲百姓來服務的啊?不還是爲了升官發財嗎?既是爲了升官發財,那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

也別裝的現在多震驚,要不是弄出來海外貿易讓你收着錢了、要不是北方戰爭結束了、要不是能用別的辦法借到錢了,你敢動鹽政?

這本質上和土地稅三十稅一沒有任何區別嘛。難道皇帝都是傻子,真不知道這麼搞,地方財政根本不夠?

真正明白這裡面改變的,全都不做聲。

不明白這次鹽政改革、運河改革到底本質是什麼的,這時候還是老一套思維,順着皇帝的話,說起來地方吏治的問題。

但也沒啥用。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

除非不收鹽稅了,否則的話,官鹽地方要是不督辦、不和考評掛鉤,最多十年,朝廷要是能收上來現在一半的鹽稅,那就真是見了鬼了。

不過,這一次劉鈺倒是真的沒有腹誹。

在聽完林敏論述“江西官鹽爲什麼只能賣50%、江西南部幾府的官鹽爲什麼徹底崩潰”之後,心想,貞儀說的果然沒錯,這兩淮鹽政使未必就不支持重新劃分鹽區。

關於鹽政改革的事,田貞儀和劉鈺分析過和改革派的盟友關係,就說過這件事。

田貞儀說,兩淮鹽政使的政績,不在於兩淮賣了多少鹽,而在於官鹽比例。

哪怕把湖北、湖南等都砍了,只要剩下的地方,兩淮鹽政使能確保100%的額度銷售,那麼這就是兩淮鹽政使的政績。

哪怕把各省都並進去,兩淮鹽的銷售總量上去了,但相對於計算的銷售額度卻只有70%,那麼也是兩淮鹽政使的責任。

這是假設林敏是個爲自己前途着想的推斷。

假如林敏內心真的是個爲百姓着想的,那麼他就更應該支持重新劃分鹽區的大改革,讓吉安府那種地方吃兩淮鹽、讓當年陸遜火燒連營的地方不吃四川鹽卻吃淮南鹽,明顯就是對百姓不利。

林敏不是全國的鹽政總督,大順也壓根沒有個全國的鹽政總督。

既把持住這一點,田貞儀便告訴劉鈺,改鹽區的事,是完全可以拉改革派做盟友的。

現在林敏雖然沒說的那麼直白,但拿吉安府從廣東鹽區劃到兩淮鹽區這件事坐例子,潛臺詞也就非常明顯了。

片刻後,和那些思想還沒轉過來、沒看透問題本質的官員,扯了好久吏治問題的皇帝,終於發話道:“既是這樣說,那吉安府等地,應該重新劃分鹽區纔是。而江西也要在鹽區上進行拆分。”

“北邊吃兩淮鹽,南邊吃閩粵鹽,如此,百姓得利,商賈得便。”

“那也既是說,按你們的意思,淮南鹽政在江西的問題,既不在生產,也不再總商制度,只要重分鹽區,就可解決。”

“興國公,你既力主淮南墾荒,這兩淮鹽割掉吉安等州府,也可使那些鹽戶墾荒,不至於鹽戶無業,倒也正好。”

“但淮南鹽政的試點,選在江西,便不好說了。那江西該怎麼改?這試點又該現在哪?”

很多人心裡其實也都有了答案,那就是湖北。

淮南鹽的兩大問題省份,一是江西,一是湖北,都是銷售額嚴重不達標的地方。

江西的銷售額只有50%,湖北的銷售額也沒好到哪去,只有70%。

而且鑑於湖北太遠,經常會出現諸如“沉船補斤”、“淹銷補運”之類的糊弄傻子的情況。明知是糊弄傻子,還得捏着鼻子認了,只要別乾的太過分就行。

朝廷手裡也沒鹽,也沒運輸能力,不捏着鼻子認,非要明察秋毫,明天就得給你弄出來個“百姓無鹽、民怨沸騰”。

然而劉鈺這時候卻不提湖北的事,而是進言道:“陛下,臣以爲,江西暫時無需考慮。”

“哦?卿言何意?”

劉鈺忙道:“臣以爲,江西要改,就要大改。小改之下,折騰來折騰去,反倒麻煩。”

“而且,不管是四川井鹽、還是東海曬鹽,實質上本朝已經通過發展技術,解決了歷朝歷代都困擾的‘生產不足’問題。”

“既然和歷朝歷代的情況都不同了,臣以爲,這鹽最好就是在生產端收稅。”

“只要大型井鹽工廠、大型曬鹽工廠發展起來,即便在生產端收稅,私鹽也必死無疑。”

“臣以淮北曬鹽大廠爲例,就算直接在生產端徵稅,也比不徵稅的淮南鹽便宜。”

“所以,既然如此,朝廷應該一改歷朝之經驗,設置鹽政總管。直接隸屬於戶政府,協調各處鹽政。”

“至於鹽區劃分之事,這就是日後設置鹽政總管該規劃的事了。”

“而要不要這麼改,這麼改行不行,淮北的橘子到了淮南是不是仍是橘子,還是要來一場試點改革。畢竟鹽政事大,乃朝廷重要稅源。”

“牽扯之大,要改就要大改。大改到底能不能行,正要明證。既然江西不足以爲證,那除了江西,淮南鹽區各地,隨便選。”

他把話這麼一懟,所剩的選項就更少了。

他底氣滿滿,反對的再傻,也不可能說,哎,那你先在江蘇、安徽試試。

那樣的話,還不如直接放棄抵抗,任其改革就是了。

江蘇、安徽是送的。江西壓根就是個坑。那剩下的地方也就真的呼之欲出了。

現在反改革派已經被劉鈺逼到了牆角。

拿鹽戶說事,劉鈺在搞墾荒,試驗性的墾荒頗見成效。淮南鹽政改革,道德制高點的“小民生存”,其實已經被劉鈺掐住了。

拿效果說事,淮北鹽改,貪廢運河之功爲鹽改之力,淮北的官鹽銷售額明年穩定下來翻倍是定了。

現在唯一能拿出來說事的,也就剩下偏遠地區的鹽市場穩定了。

皇帝便趁勢問道:“既然興國公由此信心,那麼江西鹽政事,暫且先不動。諸卿還有什麼說法?”

半晌,也沒人說話,皇帝便道:“如此,成功與否,看兩件事即可。”

“其一,百姓是否得利?所吃之鹽,是否降價?所需之鹽,是否滿足?”

“其二,以過去數年湖北官鹽之實效額,相對改革之後銷售額之比。”

“除此之外,既說淮南墾荒,那麼墾荒和鹽政相輔相成。”

“那就還要加上一條,要保證淮南鹽戶生存。諸卿可還有什麼要說的?”

羣臣中,林敏站出來道:“陛下,臣有話說。”

得到皇帝允許後,林敏咬咬牙道:“凡所改革,必有得利者、必有失利者。”

“興國公若行改革,變路線、變法度,變生產地。所牽扯者,又何止鹽戶?”

“除去鹽戶,依託鹽商爲生者,何止十萬?又兼其父母妻子,不下五六十萬。”

“地方府尹,州牧、縣令,均無手段處理此事。此前所未有之變。”

“此事,必要公卿出鎮,總領全局。否則,單單考評一項,便使官員膽怯心驚。”

“其中痛處,必要朝廷撥銀以暫緩。朝廷撥銀,又必不可分諸州府,必要有人總管、規劃。”

“臣斗膽直言,誰出鎮總領,誰擔此責任。非公卿身份,鎮不住、擔不動。臣爲兩淮鹽政使、江蘇節度使,但臣反對興國公的變法手段。國公執意要行,國公總領擔責。”

“臣不貪其功,但亦要權責分明。虎兕出於柙,典守之責也。可若因變法,而至淮、揚衰敗,典守之責乎?”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政不通。”

林敏知道在朝會上這麼講,是不太好聽的。

但他也沒辦法了。

當初在船上,劉鈺試探的那幾句話,把他嚇到了。

他倒不是慫了,而是明白自己已經被皇帝給坑了。

這時候這邊的事就必須要辦成了,所以需要一個授權。

他是改革派,但改革的設想可絕對不是按劉鈺那麼改。

很明顯的,照着劉鈺之前明裡暗裡的那些言論,只怕這次改革非要出大事不可。

這事和廢運河可不一樣。廢運河,不但流血了,而且流的還不少,單單是各路香教無爲白蓮,就抓起來不少人。

但,廢運河是皇帝直接背鍋的。

那是皇帝拿着東北、西北、日本的幾場大勝的威望,在賭。

沒這幾場威望壓陣,皇帝都背不動。

林敏這樣的改革派之前跳的太厲害。結果真辦事的時候,發現自己以爲已經是很激進的改革了,到頭來其實只是個弟弟……哪個之前在朝堂裡嗷嗷喊着改革的人,想過要直接廢掉淮南的鹽業,搞經濟轉型種棉花?

這也太嚇人了。

既然已經被皇帝給坑了,這時候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要讓劉鈺名正言順,否則和地方勢力地方官的扯皮都扯不起。

(本章完)

第717章 臀與腦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935章 綁定(上)第384章 逼迫第950章 夢魘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205章 入營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63章 推諉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95章 過時了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733章 朋友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52章 入倭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97章 活路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995章 嫺熟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080章 爭功(五)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938章 笑話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042章 國運(下)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487章 開眼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477章 四凶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97章 風波起第252章 特許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
第717章 臀與腦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935章 綁定(上)第384章 逼迫第950章 夢魘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205章 入營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63章 推諉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95章 過時了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733章 朋友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52章 入倭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97章 活路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995章 嫺熟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080章 爭功(五)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938章 笑話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042章 國運(下)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487章 開眼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477章 四凶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97章 風波起第252章 特許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