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

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

“連壯士,這些問題你都不曾想過,如何就敢說效前朝三宣六慰故事?不過你既用護民之心,將來若是荷蘭人真的做出驅逐我天朝子民的舉動,你若立功,我可表奏天子,封你爲官。封妻廕子,亦是人生美事。你以爲如何?”

“聖上也多關注巴城之事,此番你前來,正好我要入京。可攜你同往,許能面見陛下。”

這一次拿出許久沒用的儀仗,就是希望連懷觀看看,在朝廷當官,是“多麼威風”、光宗耀祖的一件事。

親眼見過了劉鈺儀仗的威嚴,又想着只有戲本里才能出現的“面見皇帝”的情節,連懷觀一時間有些被衝暈了頭腦。

劉鈺要帶他去見皇帝,足見朝廷的重視,連懷觀心裡也高興。

可是,這官到底是怎麼個做法?若做流官,實在沒有在當地做個一城之主舒坦。

見連懷觀還在猶豫,劉鈺覺得還是有必要讓連懷觀想清楚,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動搖荷蘭人的統治。

連懷觀的眼裡,只有巴達維亞,只能看到一個巴達維亞,知道巴達維亞的荷蘭人並不多,常日接觸更是沒覺得這些人算是天兵天將。

只是,這麼想固然勇氣可嘉,做起來卻是危險的。

歷史上的紅溪慘案,沒有攻下巴達維亞城不說,半途失敗也是因爲荷蘭人徵調了當地的土著騎兵。

想要在巴達維亞站穩腳跟,除了要考慮荷蘭人,還要考慮當地的土著。沒有個三五千人的正規軍是不能完全接手荷蘭人的統治的。

之所以想着要帶連懷觀入京城,一則是爲了招攬,二則就是爲了兩頭騙。

一頭讓連懷觀一心一意,另一頭也是告訴皇帝,巴達維亞很好打,當地百姓簞食壺漿等着王師呢。

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因爲劉鈺認爲,攻打巴達維亞,不需要一個當地的華人領袖,要依靠的只是當地的貧苦僱工。

連懷觀這樣的華人領袖,有亦可,沒有亦可。

若真是非有不可、意義重大,劉鈺的態度早就“禮賢下士”來恭維了。

要解決當地華人的生存,肯定是要搞變革的,也肯定會觸動當地豪紳的利益,劉鈺可不想到時候這連懷觀又和當地豪紳們夾雜不清。

他可能的確和甲必丹、雷珍蘭們有矛盾,可甲必丹和六個雷珍蘭之外的當地豪紳呢?

當然,有這麼一個當地的地頭蛇,也是有些好處的。可以提前派人去巴達維亞,讓連懷觀弄個身份,在巴達維亞收集情報、訓練士兵。

但也僅限於此了,更復雜的東西,劉鈺不希望連懷觀插手。

“連壯士,你勇氣可嘉,可我也不得不先挫汝銳氣。荷蘭人,不是那麼好打的。就算你趕跑了巴達維亞的荷蘭人,也難支撐太久。”

“你既是想做大事的,需得想清楚這一點。不然的話,只恐當地的天朝子民要白白流血,死的毫無意義。”

“沒有朝廷,你們拿不下巴達維亞。你若真的有心,爲巴城的天朝子民做一番事,就需得遵從朝廷的號令。若不然,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我且問你,當地能列陣迎敵、開槍防炮的幾人?若荷蘭人的軍艦來攻,又將如何對敵?若爪哇人奉荷蘭人之命來攻,又將如何?”

“此事,需得從長計議。萬萬不可憑一時血氣之勇。我知你是一番良心,可堪嘉獎,但這事真要做,你就不能自作主張。若你自作主張,只怕要壞了數萬巴城天朝子民的性命。”

這麼大的大帽子先扣下來,又將巴達維亞的局勢,按照劉鈺的宏觀理解,仔細和他說了說。

一直說了大半個下午,連懷觀這才明白,他看到的巴達維亞,只是一個表面。真正的巴達維亞,是周邊的馬六甲、安汶島、日本商館、廣東商館、班西加、三寶壟……等等看到的和看不到的統稱,在東印度公司的指揮下,如有臂使,要對抗的是整個荷蘭的東印度公司,而不是一個小小的巴達維亞。

半是恐嚇、半是警告的暫時視角,讓連懷觀冷汗涔涔,心裡已經認同的劉鈺的說法,知道自己之前想的怕是簡單了。

在劉鈺看來,現在巴達維亞的事,需要的不是勇氣、不是鼓動,而是等待和隱忍。

貿易局勢的必然發展、巴達維亞華人的產業結構,都使得這一次排華事件不可避免。

但是,因爲劉鈺的存在,所以大順朝廷不可能像個傻子一樣不聞不問,整件事都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

如果荷蘭人在大順的海軍準備就緒之後,纔開始排華,這自然恰好。

屆時,裡應外合,一舉成功。

如果荷蘭人在大順的海軍還未準備就緒的時候,就開始動手……

也不是不可控制。

至少,朝廷可以出面警告,幾艘軍艦去巴達維亞轉一圈、關閉商館斷絕貿易警告一波,荷蘭人應該是不敢屠殺的。

反正荷蘭人的解決辦法,基本上就是往錫蘭、印度運。因爲巴達維亞的華人都是很好的種甘蔗、榨糖的熟練工,運到錫蘭或者印度去做一樣的工作,可能性最大。

早晚要往印度那邊擴張,也正需要一個有點人口基礎的落腳點。心狠一點,靠荷蘭人幫着華夏完成第一波往印度的移民,也不是不行。

惡名讓荷蘭人擔着、全程朝廷干涉不要讓荷蘭人過於過分,將來對荷開戰攻下馬六甲,就可以順道去錫蘭,藉助當地被荷蘭人移民過去的華人,也不算是壞事。

聽連懷觀這意思,新來的巴城總督,上來就要清查一下當地華人的人口,要補繳人頭稅,這就是個危險的信號。

但整個戰略是不能變的,日本的國力是強於荷蘭在東南亞的勢力的——否則,荷蘭人早就炮艦外交自由貿易了。

必須要先強後弱,在日本沒來得及反應過來之前,先解決日本,在封閉荷蘭的對日貿易,製造摩擦,擊潰荷蘭。

這個順序不能錯,否則就很可能被日本察覺。

而且威海的海軍,至少還得三年時間纔能有七成的把握解決日本和南洋問題。

劉鈺擔心的,就是在這期間南洋出了變故。

如果當地的華人大規模反抗,可能會導致當地的華人遭到屠殺,而大順這邊又沒準備好,那就白白犧牲了。

要反抗,肯定需要帶頭的。這連懷觀,從能跑到威海這件事看,應該就是個領頭的關鍵人物。

如果真要是巴達維亞在劉鈺沒準備好之前就要排華乃至屠殺,他也只能走朝廷的“外交途徑”,警告荷蘭人不要搞屠殺,迫使荷蘭人真的出錢去往錫蘭移民。

真到當地華人難以生存的時候,他也可以接濟一些。

兩三萬人,保持最低的生存,他還是能接濟過來的。

大不了,找個中間人把大部分甘蔗園和糖廠,都租到手裡,隱忍到這邊準備好。也不過十幾萬兩銀子,他掏掏家底還是出得起的。

或者,在沒準備好之前,當地的人頭稅,他先給出了。將來再從荷蘭人手裡搶回來便是。

總歸,在日本問題沒有解決之前,絕對不可能對南洋下手。哪怕是花錢出人頭稅讓荷蘭人晚動手兩年,也得忍。

(本章完)

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026章 割裂(四)第443章 誘降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337章 見過第579章 廢物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499章 洗頭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349章 死國矣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946章 旗手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736章 機遇(上)第1052章 定性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42章 曙光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13章 小人哉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793章 憧憬(上)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929章 覺醒(一)第320章 榮譽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076章 爭功(一)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717章 臀與腦第346章 埋雷第1436章 分歧(二)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251章 壓力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7章 風波起第205章 入營第930章 覺醒(二)第45章 冰牆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345章 畫餅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166章 備戰(五)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565章 制禮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238章 敲定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65章 報捷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029章 不公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438章 分歧(四)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91章 預想第320章 榮譽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40章 錯路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
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026章 割裂(四)第443章 誘降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337章 見過第579章 廢物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499章 洗頭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349章 死國矣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946章 旗手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736章 機遇(上)第1052章 定性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42章 曙光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13章 小人哉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793章 憧憬(上)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929章 覺醒(一)第320章 榮譽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076章 爭功(一)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717章 臀與腦第346章 埋雷第1436章 分歧(二)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251章 壓力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7章 風波起第205章 入營第930章 覺醒(二)第45章 冰牆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345章 畫餅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166章 備戰(五)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565章 制禮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238章 敲定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65章 報捷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029章 不公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438章 分歧(四)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91章 預想第320章 榮譽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40章 錯路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