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

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

劉鈺固然看起來挺面善的。

可剛纔那個問題,權哲身要是選擇辯經王霸的話,劉鈺會直接叫人把他拉走,送船上遣送歸漢城。

國內一羣大儒都辯不過來呢,怎麼可能有閒心和這種小年輕扯淡。

他之所以允許見見權哲身,就倆原因。

一個是覺得,不管國別如何,有識之士,感受到時代變化的危機,而尋找救亡圖存救民水火之策,這種人也確實值得敬重。

再一個,純粹就是因爲朝鮮國平壤地區的煤礦。

甚至,煤礦的面子,可比救亡圖存的志士精神,大得多。

現在劉鈺真就不怕那種慕強的人,不但不怕,還特喜歡慕強的人。因爲大順現在確實強,所以慕強心態對大順非常有益。

如今權哲身居然要問他富民之策,那可真是正中下懷。

大順的工業革命剛剛開啓,蒸汽機的使用也算是開始緩步增加,煤,漸漸成爲制約鬆蘇發展的大問題了。

歷史上,上海鬧過兩白一黑問題。

原因諸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上海周邊有大同那等規模的煤礦,這一黑是怎麼也鬧不起來的。

就像是沒人會在海州曬鹽場旁邊囤積食鹽準備大賺一樣的道理。

鬆蘇輕工業區缺煤,現在當然不是問題,但科技樹已經基本點到了,用不了多久就要迎來產業大發展了,煤的問題肯定是要解決的。

鬆蘇作爲此時、以及將來的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對煤炭的需求量是極大的。

事實上,歷史上直到二鴉打完、蘇伊士運河修通,上海用的煤,仍舊有35%來自於加的夫。

威爾士首府。

英國船從威爾士裝上煤,真的繞了大半個地球,就那時候的運輸力,就算沒關稅,只算運費,居然能一直佔據首位,也足見離譜。

第二位就是澳大利亞煤。

當然,現在鬆蘇這邊,用的主要是徐州煤,但畢竟這時候還沒有蒸汽車加鐵路,使得煤價成爲鬆蘇地區發展的巨大制約。

現在問題不大。

馬上問題就要大了,甚至幾乎可以說大順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就要問題大了。

海運肯定是最省錢的。

放眼四周。

靠海。

有河。

人口密集、勞動力充沛。

勞動力廉價且充足。

距離鬆蘇足夠近。

在天朝藩屬貿易圈內。

在大順陸軍而非海軍的控制範圍內。

煤的質量還得不錯,且挖起來容易。

最好還能加強經濟聯繫,促進舊天朝體系內的經濟一體化。

那就真的只有朝鮮國平安道,平壤附近了。

所有條件全部符合。

除了關鍵的運費海運問題外。

關鍵是朝鮮國的奴婢奴隸制,簡直就是爲大順鬆蘇發展提供煤炭量身定製的。

大順東北地區,暫時挖煤還是太貴。

墾殖業、大豆業、釀酒、榨油、亞麻等產業蒸蒸日上,人工有些貴。

關東大豆能被蘇北肥田,靠的不是廉價勞動力,而是靠的人均勞動效率,和幾乎達到邊界效益極限的人均勞作土地畝數。

給錢少了,跑去種地還不是美滋滋。

山西煤就更算了吧,現在蒙古地區的羊毛之類,也只有最上等的駝絨,纔夠資格去天津港,沿途運費太貴。

羊毛運過來都不合算,煤更別提。要不然天津也不能只能出口點草帽辮和上等駝絨,運輸條件實在太差,除非鐵路修到張家口。

現在大順決策圈對安南、朝鮮這兩個特別的藩屬,以後到底該怎麼辦,是否要郡縣之,意見還沒定下來。

但不管怎麼樣,肯定是需要兩件東西。

或者一批帶路黨。

或者緊密的經濟圈循環聯繫。

朝鮮國南部,可以種棉花,可以造紙,發展工商業,問題不大。

朝鮮國北部,要是能挖礦,肯定最好。

而且這兩者,相輔相成。

帶路黨,分兩種。

理想派,比如真的信天下這個概念的。

利益派,當買辦賺錢樂呵呵。

具體到利益派,利益從哪來?

自然是從他們的奴婢那裡來。

朝鮮國的奴婢,是一滴血原則。

爹或媽,有一方是奴婢,那麼生下來的也是奴婢。

當然,原本這是個脫褲子放屁的規定,因爲高種姓和低種姓不通婚。

但就和錫蘭國的那些“高種姓”一樣,理論上的高種姓,現實裡的自耕農階層。

大順還士農工商四民之中,農排第二呢,這種理論上的地位高無意義。

封建王朝嘛,但凡自耕農階層能夠穩定,統治就沒問題。

可自耕農階層,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往下滑,而不是往上躍。

朝鮮國這邊第三種姓的良民,娶不着媳婦之類的,那也只能找不在階層之內的賤民。

雖然此時因爲“良民”數量不足,從一滴血原則,改成了母系原則。好像也就改了沒多少年。

可稍微一想,要麼這純粹是閒着沒事幹改着玩。

男良民找女奴婢,生的娃還是奴婢,這等於沒改。

反過來,男奴婢,找女良民,這纔有意義,但又不太可能,男權社會下,女良民爲啥要找男奴婢?

要麼,如果不是純粹改着玩的。

那麼就可以反推出一件事:即朝鮮王朝的中央集權,其實理論上已經崩了。只不過因爲離宗主國太近,和慣性在維持。

Wωω ●ttκan ●c ○ 顯然,這麼改的原因,並且改動真有意義的前提,是大量的良民,投靠給貴族階層當奴婢了。

或者因爲稅賦問題等,使得大規模出現了類似於明朝詭寄投靠的現象,被稅逼的寧可去當奴婢也不當良民。

所以給朝鮮王室逼急眼了,不得不改一滴血原則,爲母系原則,試圖控制更多的良民。

應該說,也就幸好朝鮮國距離太順太近。

但凡遠一點,不在直接干涉範圍之內。

通過奴婢從母法、還是一滴血原則,就足夠推出來,其王權所掌控的力量,越發衰弱;掌握了大量人口、土地、奴婢的貴族,要按天朝的傳統,早就狗腳王了。

這種情況下改革,肯定要出大事。

而且肯定越改越亂。

讓奴婢從良,這不是從貴族士大夫嘴裡奪食?

劉鈺估摸着,伴隨着開埠導致的一系列情況,朝鮮國的內亂,可能也就這幾年了。

貴族可以免稅、逃稅。

稅賦都壓在良人自耕農身上。

開埠導致的小農破產。

大量的良民肯定往貴族士大夫名下跑。

很簡單的道理。

假設理論上十一稅。

原本一百萬良民,交理論上的十一稅。

現在這一百萬良民,都往貴族士大夫名下跑,去當奴婢。

那這一百萬良民的稅,就得壓在剩下的三十萬、五十萬身上。

朝廷收稅,就此時的行政能力,肯定是包片收。你這個縣理論上交多少稅,良民少了,良民身上的負擔就算是理論上十一低稅,到時候估計就是三一稅、二一稅了。

那還不往貴族士大夫名下跑當奴婢,還傻乎乎地當良民呢?

理論上,良民可以科舉成爲第二種姓……但理論上,考科舉的前提得要脫產學習且識字。

爲了這個理論上的種姓特權,去交二一稅?還是放棄這個理論上的種姓特權,去給人當奴婢投效?

這事兒,大順這邊的人,讀讀前朝史,還是門兒清的。

改革改革,基本上就是黃宗羲定律。

理論上新稅取代舊稅。

實際上多半要變成新稅加舊稅。

現如今大順更逼着朝鮮國開埠貿易。

原本可能要憋個五六十年才爆炸的矛盾,現在多半就要炸了。

甚至可能改革有點成果而續命的機會,開埠之後,那是一丁點機會都沒了。

再說,開埠之後,各路蒐集情報的人,也沒閒着。劉鈺心裡有數。

炸,也就這幾年的事了。

劉鈺琢磨着,也該培養點帶路黨了。

朝鮮國一旦炸了,大順肯定是要出兵干預的。

至於說,怎麼個干預法,主動權在大順這邊。

是廢除賤籍、均田佈德、三年不徵、賤人從良、丈量土地,然後郡縣?

還是堅決站在反動勢力一邊,以更多的特權爲出兵代價?

這倒無所謂。

大順又不是漢唐。

土地私有制是基礎,郡縣之後,肯定是和大順這邊的土地制度一樣。大順的官員,也壓根整不明白國有土地那一套東西了。

今兒均了,三年就有一堆被兼併破產的,正好進煤礦。

實際上,速度要快得多。以劉鈺在阜寧縣的改革來看,均田之後,即便有青苗貸,兼併和貧富分化速度,依舊非常可觀。

當然,如果選擇郡縣一之,那就需要一批精銳的帶路黨。

要年輕。

要相信“天下”這個概念,而不是去相信“國族”這套東西。

要支持均田,並認爲均田是仁政,大順出兵是弔民伐罪。

要懂漢語,且通儒家經典。

要能在郡縣過程中,迅速接管地方政權。

顯然,權哲身是很適合的人選。

年輕、激進、慕強。

老師又是大儒,名聲在其國頗高,關係網比較密。

不過,帶路黨,這是計劃甲。

如果大順採取計劃乙,即出兵鎮壓農民起義,或者貴族內亂,堅定站在腐朽勢力一邊,勒索更多的特權。

那計劃甲的帶路黨,也就沒用了。

不過這也無所謂,劉鈺琢磨着讓權哲身回去弄個幾十號人跑過來,“學習”富民之學。

養幾十號人,就算天天給上士待遇,也花不了幾個錢。

頓頓狗肉也吃得起。

真要採取計劃乙,事兒更簡單。

現成的經驗,都不用學。

開煤礦。

貴族士大夫出私屬奴婢幹活。

工資或者分成給貴族士大夫。

朝鮮國第一種姓,和大順資本家合作,經典的買辦與帝國主義合作的模式,榨乾底層的鮮血。

或者鎮壓之後,一堆“罪人”,判處挖煤。

世界是動態的,大順到底採取計劃甲還是計劃乙,並不固定。

要是等着大順出兵的時候,已經有了七八十號帶路黨精英,那麼採取計劃甲的可能性就增多了。

現在權哲身既然在劉鈺的過濾選擇之後,選擇的不是扯王道霸道,而是問富民之策,那就好說了。

富民之策,無非三樣唄。

均田,配農學水利等實學士大夫。

南邊種棉花賣給松江紡織廠。

北邊挖煤礦賣給新興蒸汽工廠。

就現在這個情況,也跳不出這三樣之外,不可能有第四種辦法的。要不然還能幹什麼?

故而劉鈺也不需要騙權哲身什麼,他真能給出“富國”之策。

(本章完)

第938章 笑話第323章 假公正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00章 槍和槍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203章 奇襲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84章 備戰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077章 爭功(二)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954章 釣魚第21章 紙上談兵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846章 雙贏(上)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1171章 備戰(十)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30章 暴論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338章 下心毒第183章 變陣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713章 活路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1029章 不公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238章 敲定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59章 四兄弟第5章 落後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76章 恍然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46章 哈士奇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368章 我是誰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706章 海戰(四)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929章 覺醒(一)第328章 問罪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117章 傳承第1171章 備戰(十)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
第938章 笑話第323章 假公正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00章 槍和槍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203章 奇襲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84章 備戰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077章 爭功(二)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954章 釣魚第21章 紙上談兵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846章 雙贏(上)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1171章 備戰(十)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30章 暴論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338章 下心毒第183章 變陣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713章 活路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1029章 不公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238章 敲定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59章 四兄弟第5章 落後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76章 恍然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46章 哈士奇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368章 我是誰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706章 海戰(四)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929章 覺醒(一)第328章 問罪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117章 傳承第1171章 備戰(十)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