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

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

大順下南洋,根本不需要考慮俄國是否西進。

就南洋的荷蘭人那點勢力,海軍加陸戰隊就能包辦,陸軍幾大軍營的主力野戰軍團根本沒有參戰的機會。

讓俄國西進,主要還是爲了逼死英國,至少把英國逼到孤立。如果能夠依據摧毀英國的潛力,面對分裂的歐洲,孤立的英國也是將來可以拉攏合作的對象。

英國是最煩人的,因爲英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重視海軍,大順和歐洲相隔數萬裡,最膈應的就是海軍強國。

法國打仗是猛、普魯士打仗是兇,可關大順毛事?

歐陸出現一個強國,就意味着這個強國必須要維繫龐大的陸軍,海軍就得靠邊站。越強,越要大陸軍主義。

顯然削弱英國,是個絕佳的機會。

古人說,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英國現在就有個最大的弱點,漢諾威。使得英國無法做到無欲則剛,不得不損耗國力,捲入歐洲大陸的戰事。

而一旦捲入歐洲大陸的戰事,對此時的英國就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流血,也是最佳削弱英國的機會。

荷蘭是不想打仗,劉鈺要攛掇着他們打仗。

英國是不得不打仗,劉鈺就要搞出一個能把英國的血榨乾的外交局面。

英國國王首先是漢諾威選帝侯,然後纔是英國國王。

可以說,英國此時一直面臨一個問題。

保大英?

還是保漢諾威?

英國是歐陸國家?

英國不是歐陸國家?

英王腦子很清楚,這英國國王都換了好幾茬了,真要是英國呆不住,還可以退回到龍興之地。

可英國議會,尤其是本土的工商業資本家、新興地主們,則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漢諾威關我們屁事?

同時,英法的數百年世仇,也使得英國上下幾乎是一致地有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是遏制法國。

這三個外交的出發點,此時實際上是相悖的。

理解了這個問題,英國此時外交的種種舉動,也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一句話,說不出的彆扭。就像是一個三個頭的小雞,走起路來歪歪扭扭,不知道哪裡纔是正前方。

劉鈺首先可以排除一點,英奧同盟是不可能的。

因爲英國一方面支持《奧地利王位繼承基本法詔令》,支持奧地利,當然本質是爲了反法。

但另一方面,此時的普法同盟,又讓英國害怕普魯士攻下漢諾威,這是英國國王絕對不允許的局面。

所以英國一直在調停:不要打架、不要打架,讓奧地利把西里西亞割讓給普魯士。這地方有一部分,還有個名,叫蘇臺德地區。

老綏靖了。

這也就意味着英奧同盟沒有機會形成。

奧地利又不傻,西里西亞是自己的核心利益,那是後世能爆發西里西亞織工起義的地方,可謂精華富庶之地,但英國卻想着用自己的核心利益來當籌碼。

連自己的核心利益都不照顧,能當盟友?

而且劉鈺決心要毀掉荷蘭,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普魯士必要崛起。

因爲現在普法同盟,大順再毀掉荷蘭,奧地利絕對要丟西里西亞,甚至可能丟更多。

伴隨着普魯士的崛起,奧法矛盾就成爲了次要矛盾,而奧普矛盾就上升爲主要矛盾。

奧普矛盾出現,也就意味着奧法同盟有了基礎,共同的敵人。

英國作爲奧地利的傳統“盟友”,但實際上這個盟友的根源,是爲了遏制法國。因爲在此之前,英法、奧法,都是英奧兩國外交的主要矛盾。

物質總是先於意識、意識總是落後於現實的變化,之所以現在外交局勢還不明朗,也就是源於意識落後於現實的變化。

當奧法矛盾退居奧普矛盾之後,英奧之間的同盟基礎也就瓦解了。

英國就急需尋找一個新的盟友,來遏制法國。

這個盟友得是個陸軍強國。

這個盟友和英國沒有殖民地利益衝突和海上衝突。

如此一來,實際上可選的選項也就倆。

普魯士。

俄國。

英國有錢,但缺陸軍。

俄國有人。但缺錢。

普魯士有明君強將。但缺錢。到底多能打,現在還不清楚,但很快就會知道這是個背信棄義的君主,毫無外交信譽。

然而,伴隨着普魯士的崛起,俄國只要西進,就必然要把普魯士視作大敵。

也就是說,看起來兩個選項,只要俄國西進,實際上只能二選一,而且這兩個選項互斥。

要麼,俄英同盟。

要麼,普英同盟。

而這,也就是劉鈺爲什麼盡力支持俄羅斯西進的原因。

只有清除了俄國內部的德國黨、只有讓俄國繼續保持西進政策,才能讓這兩個選項變爲二者互斥的二選一。

否則,二者是可能並存的。

比如要是彼得三世那樣的飯圈粉絲當政,恨不得讓“愛豆”腓特烈二世指揮俄國軍隊的不理性舉動,俄、普、英三國大同盟,是完全有基礎的。

而這,也就是劉鈺爲什麼非說“俄羅斯需要一個考慮俄羅斯利益的沙皇”的原因。

只有一個延續彼得大帝夢想、西進干涉歐洲事務、力圖做歐洲壓路機的俄國,纔會和崛起的普魯士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用階級利益來考慮事情,這件事也就很清晰了。

英國國內的工商業資本家,希不希望干涉歐洲事務?

希望。

但干涉的目的,是遏制法國,讓法國無力在殖民地上與英國競爭。靠歐洲矛盾拖住法國,從而在殖民地戰爭中讓英國獲得優勢,獲得廣闊的市場、原材料產地。不是爲了干涉而干涉,而是爲了海外利益而干涉,花最少的錢、流最少的血,拖住法國。

英國國王這個漢諾威封建主、以及軍中的大地主貴族,希不希望干涉歐洲事務?

希望。

但干涉的目的,是保住國王的漢諾威、爲貴族將領刷戰功。

英王爲漢諾威,不惜流乾流乾英國人的最後一滴血。

誰是英國?

這是英國當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不解決這個問題,事情就是無解的。

英國有沒有聰明人?當然有,比如英國真正的戰略家、奠定了盎格魯薩克遜天朝的老威廉·皮特,但只是抱怨了幾句說英國的政策“過於漢諾威”,就被人檢舉揭發舉報說他是“叛逆的謊言”、是“對王室的誹謗,應該被告上法庭”。當真是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實際上歷史上英國在七年戰爭中的外交併不高明,如果不是彼得三世弄出這麼一出,英國就又得面臨一個選擇:漢諾威必然被法國搶走,要不要拿搶到的殖民地,換回漢諾威?

封建君主想換。

國內資產階級不想換。

怎麼辦?那就斷頭臺見唄。

畢竟歷史上戰爭期間,就有許多大臣暗地裡表示過“國王的行徑無異於獨栽者,與查理一世如出一轍”。

查理一世可是上過斷頭臺的,英國人玩斷頭臺可比法國人早多了,這句話的內涵已算是昭然若揭了。

歷史上英國人這種三頭不協調的外交思路指導下,很是一廂情願地構想了一個完美的“大同盟計劃”。

先拉俄國,意圖和俄國簽訂補助金條約。

英俄之間,有貿易合作,英國需要俄國的木材造船、俄國也是英國貨的重要市場。而且兩國之間並無矛盾。

然後,故意大肆宣揚英俄同盟,來嚇唬普魯士。

因爲普魯士很害怕俄國和奧地利一起夾它,現在英俄同盟了,那不是英俄奧三國來幹普魯士?

嚇唬之後,英國便開始勾搭普魯士,意圖把普魯士也拉到同盟當中:你看,你要是再不入盟,我就和俄、奧一起幹你了。

主要是因爲普魯士緊挨着漢諾威,怕一開戰普魯士就把漢諾威奪了。這個大同盟的目的,也是反法。

然後計劃着拉到了俄普之後,再拉奧地利,說你看俄普都跟我結盟了,你還不跟我結盟等着捱打呢?

但問題是,俄國不是木偶,奧地利也不是傻子。

俄國隔着那麼遠不說,放在膏腴之地的波蘭不吃、放着威脅更大的普魯士不打,去爲英國人流血,去幹隔着波蘭、德國的法國去?

本來還算不錯的奧英關係,也立刻因爲英普同盟而瓦解:合着你站普魯士?那就是覺得西里西亞不是我們奧地利的核心利益唄?那還同盟個屁。

英國這種把奧、俄兩國當木偶,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的外交方式,真的是一廂情願到家了,也算是標準的盎格魯薩克遜思維。

然而英國現在並不是世界霸主,甚至打垂垂老矣的西班牙都未必能贏,這種霸主的外交思維方式,沒有相應的實力做支撐,是要遭到反噬的。

可以說,英國所有的外交奇葩表現,就在於製造了精神分裂的漢諾威。

如果英王以英國的利益爲重,扔了漢諾威,英國的外交局面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想拉俄國就拉俄國、想拉奧地利就拉奧地利。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站在風口,看歐陸局勢變幻。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總琢磨拉普魯士,而拉普魯士的唯一原因,就是普魯士挨着漢諾威,怕普魯士把漢諾威吃了。

一旦拉到了普魯士,奧英同盟就無可能、奧俄同盟也無可能。

這就是標準的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這場戰爭本來就是靠意外贏的,沒什麼必然,甚至英國贏了纔是偶然中的偶然。

這個時代誰也沒想到飯圈文化這麼可怕,一國君主追星能追到直接放棄國家利益的程度。

要想給英國放血,就得儘可能促成英普同盟,而不是英俄同盟。這也就是所謂的“外交考試”是否合格的標準。

既然只是合格、及格的標準,所以其實並不難。

這場外交考試,只需要理清楚幾個大國外交上的主要矛盾、核心利益,就會避免犯英國那樣的錯誤。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過這些事,都要交給大順的新一代外交官了。劉鈺不可能在俄國逗留太久,而且現在中歐的局勢還不明朗。

不過在走之前,要打好將來的基礎。

於此時,這個基礎就是瑞典。

給出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案,儘可能別讓俄國一口吃太大。一口吃太大,到時候又會擔心瑞典方面的報復,不敢出全力西進。

而且瑞典方面也是可以拉入這個同盟的,因爲瑞典也渴望對普魯士宣戰,因爲瑞典希望得到波美拉尼亞。只要俄國別逼迫瑞典太狠,將來形成反英普大同盟就會容易很多。

(本章完)

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84章 請別死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223章 開戰(二)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78章 以商控蒙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681章 隱喻(下)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863章 妄想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438章 分歧(四)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674章 歸國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245章 垂釣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92章 欽定?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1001章 缺陷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995章 嫺熟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846章 雙贏(上)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1231章 開戰(十)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000章 扶植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685章 試試看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
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84章 請別死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223章 開戰(二)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78章 以商控蒙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681章 隱喻(下)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863章 妄想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438章 分歧(四)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674章 歸國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245章 垂釣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92章 欽定?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1001章 缺陷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995章 嫺熟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846章 雙贏(上)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1231章 開戰(十)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000章 扶植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685章 試試看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