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金刀計

第264章 金刀計

有一年大幾十萬兩的貿易額做保證,還有共同的敵人,密約的隱秘性是可以確保的。

密約簽訂之後的各種公約,則就是一些意義不大、對雙方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的。

一份《禁止本國奴隸公約》,法國雖然搞奴隸貿易,但是本國沒有“奴隸”,加之法國的土地肥沃,實際上也很少有人往美洲跑去做契約奴,就算有,換個名:契約長期僱工就是。

這個主要輸締約國雙方不得將締約國成員的國人當成奴隸買賣,算是有些用。

還有一份《海員救助公約》,其實也就是做做樣子,此時並沒有太大用處。

大順無非是想要藉着這個機會,嘗試着參與一下如今的國際政治,走一個雙軌體系。

對傳統朝貢範圍之內,保持朝貢體系。

對傳統朝貢範圍之外,保持平等外交。

和劉鈺所設想的,並不一樣,全程關注着這一次中法談判的皇帝,有自己的想法。

劉鈺想的,是奪取南洋,這一點皇帝既然動了荷蘭香料的心思,自然是同意的。

但劉鈺看到的,只是攻佔馬六甲之後方便查稅,控制貿易的主動權。以及後續奪取棉花產地孟加拉爲工業革命做準備,免得大順棉吃人。

皇帝看到的,卻是馬六甲是一道天然的城牆,可以把天朝和外部世界隔絕開的天然城關。

到時候,可以將對外貿易的口岸放在馬六甲,隔絕西洋人在內地的影響,尤其是隔絕天主教的傳播,以及一些“無君無父”之言。

到時候,在馬六甲海峽之內,搞新型的朝貢體系,繼續當天朝上國,確保國人和日本越南等隔絕西洋人的影響。

對外,則以馬六甲海峽作爲窗口,儘可能保持和西方的交往,也能做到一旦局面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威脅到了皇權和統治,就要關閉,從此之後關上門過小日子,繼續當天朝。

這種雙軌體制的構想,已然悄悄在皇帝心中成型。至於劉鈺在意的印度棉花,劉鈺沒說過,但可能就算說了,皇帝也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就像是皇帝曾經和劉鈺說的那番豪言,奪佔馬六甲,進可攻取印度、退可經略南洋。

然而一旦說到有進有退的時候,皇帝的內心其實還是傾向於退的。

不久之後,皇帝又賜宴款待了法國使團,並且藉着機會,宣讀了可以公開的公約和一些不痛不癢的中法條約,真正的密約則被機密的隱藏起來。

當初說好要雷聲大,這一次宴會的規格不弱於當初俄國使團前來談判貿易和勘界問題的規格。

能公開的公約就這麼幾份,在京城的俄國特使頓時就慌了神。

莫爾帕伯爵的級別夠高,大順這邊招待的人級別也足夠高,而且雙方談了將近一個月,結果就談出些這玩意兒?

說破大天,俄國特使也不會相信。

現在大順正在和俄國進行西北邊界的談判,法國使節團的出現,徹底打亂了俄國人的陣腳。

政治上能拿到明面上說的話,基本都是扯淡。

尤其是雙方這麼高級別的代表談了一個多月的情況下,俄國很懷疑是不是中法之間達成了某種協議?

俄國特使緊急求見了英國公,然而英國公卻表示法國人來談的就是這麼簡單,並沒有談太多的內容。

這些話,俄國人一點都不相信。

當年圍繞着喀爾喀蒙古和黑龍江的歸屬權爆發的戰爭,俄國人記憶猶新。當時做出的判斷,就是大順的炮兵不錯、輕騎還行,肉搏兵很好,但是火槍兵戰術體系落伍了。

那場邊境衝突之後沒多久的大順平準之戰,青州軍用全新的戰術體系,在隨行的俄國特使面前表演了一波變革後的新軍戰術。

尤其是極快的行軍速度和變陣速度,以及優良的炮兵技術,都給俄國特使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一副政治意味極濃、年輕人志得意滿的《劉鈺翻越阿爾泰山》的畫作,更像是大順對西域勝利的宣稱,也像是在隱喻“大順已經翻越了陸軍差距的這座大山”。

五年前大順還是一支三十年戰爭水平的陸軍,五年後便快步超越了俄國。

平準之戰表現出的驚人的後勤能力,更是讓俄國特使深知這是一個可怕的潛在敵人。俄國是無力在這麼遠的地方集結這麼多軍隊的,後勤就會讓俄國的財政崩潰。

青州軍的槍械又都是法國槍械,炮上還有很明顯的波旁王朝的奢靡特質,比如那些看着好看但無用的炮尾獸首雕像。

這一次法國又大張旗鼓地來到了大順京城,俄國特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中法之間締結了一個針對俄國的盟約。

圍繞着波蘭問題,俄國和法國之間相當的不對付。法國又是奧斯曼的傳統盟友,這種矛盾日益加深。

俄國和大順之間又有着漫長的邊境線,在大順得到西域之後,距離俄國的腹地更近。

面對這種情況,俄國特使必須要打聽清楚。

在英國公那吃了閉門羹之後,俄國特使又會拜訪了法國使團。

可得到的回答和英國公一樣,就是表面上的那些東西。

越是這樣說,這種不安就越發的強烈,俄國特使嚴重懷疑大順和法國簽訂了一個針對俄國的盟約。

這是一位新換來的特使,原本跟着劉鈺去西域的那位特使已經回國了。

這幾年劉鈺沒有在京城,這個新來的特使也沒法直接去見劉鈺,只好繞了一圈,找到了已經穿着大順官服的漢尼拔,希望漢尼拔出面引薦一下。

然而劉鈺卻推說自己病了,予以拒絕。這種拒絕,更是加深了俄國特使的不安。

禁宮中,英國公和劉鈺都在。

皇帝正在那觀察那支裝填米尼彈的膛線槍,試着激發了幾次後,讚道:“若是日後有工匠解決了拉膛線的辦法,使得一支槍的價格在十兩銀子之內,此物必將大行於世界。”

“天朝千年的北方邊患,自此無憂矣。天朝工匠如此多,做一支尚且需要二三十兩銀子,草原遊牧者哪裡用得起?便是西域將來複叛,又有何懼?上次守常萬人入西域,日後三五千人便可橫行矣。”

他還是識貨的。

這種交易,不可能瞞着皇帝。

劉鈺進獻了兩支上等的給皇帝打獵用,試過一次之後便愛不釋手。

這槍,打的真的準,而且還遠。

槍雖好,皇帝還是允許了劉鈺用這個和法國人做了交易。

除了對劉鈺判斷的信任之外,皇帝也考慮了歐洲的局勢。

既然歐洲尚且還是諸侯大爭之世,又有一個歲入兩三千萬兩的英國隔在海外,讓法國成爲歐洲大亂的策源地,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尤其是看過地圖之後,知道荷蘭和法國很近,而荷蘭又那麼小之後,更是確信這個交易對大順有利。

荷蘭是根,東印度公司是木。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可長久。若是法國能夠攻下荷蘭,這南洋便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劉鈺說的也明白,這種槍械要麼不用,只要用了,歐洲各國都能仿製,因爲原理很簡單,一點就通。

皇帝深以爲然。

將這支帶有膛線的燧發槍摩挲了一陣後,皇帝又道:“兵甲雖利,革器雖強,可打仗就是在打錢。我看這法蘭西國,必敗無疑。那英圭黎國有大洋爲壑,若如秦居關中虎視諸侯相爭。法蘭西國,不過棋子爾。”

“既要海軍強於英荷、又要陸軍強於奧羅普,方可大勝。如此窮兵黷武,其國豈能久乎?”

把玩了一陣槍械,皇帝忽然道:“看到此物,我忽然想到了《通鑑》中的一個故事。”

“王猛金刀之計。”

劉鈺有點懵,王猛這個人他是知道的,但那個時代亂哄哄的,他實在是沒什麼興趣。

再說《資治通鑑》那麼厚,這些年就算他有讀書的心思,也不可能讀完。

這金刀計是個什麼玩意兒?

一旁的英國公卻立刻明白過來,讚道:“陛下聖明。那慕容令之所以中計,究其根本還是看到了慕容垂的金刀。若是沒有這個金刀作爲信物,爲間者說什麼,慕容令也不會相信的。”

“王猛讓慕容垂送個信物做離別紀念,轉手就拿這個這個做紀念的信物,找了間諜送給了慕容令,說信物在此,一起逃回燕國……若無金刀,豈能相信?”

“陛下這是要將這槍,在羅剎人面前,做法蘭西的金刀?”

文化水平很是不足的劉鈺聽的滿頭霧水,皇帝故意看了一眼劉鈺,還沒有回答英國公的話,便先對劉鈺道:“守常啊,日後你多讀讀書。讀史明智,以史爲鑑。這實學學問固然有用,可這治亂的學問,都在史書之中。你只讀前四史是不行的,日後多多讀書纔是。”

勉勵了劉鈺兩句,又將金刀計的來龍去脈一講,劉鈺也明白了。

皇帝道:“我朝纔剛剛軍改,青州軍成軍也不過數年。羅剎人豈能相信天朝人傑地靈,豈能做出這樣的新槍?”

“只要看到,必要以爲這是法蘭西國所贈。”

“軍械大事,不可輕易外傳。既法蘭西人外傳於本朝,必是有求於本朝。”

“本朝實要經略南洋,關鍵在船,切不可讓荷蘭國先知曉。”

“而用此金刀計,則羅剎人必要以爲本朝側重在西域,法蘭西國又贈新槍,必是唆使我朝與之開戰。”

“此槍,非法蘭西國產,可羅剎人必然以爲此法蘭西國所產。如此,則羅剎人必驚。”

“西北勘界之事,其必退讓。”

將大致的計策講完,劉鈺心道,這些人玩心眼是真的厲害,還好自己的計劃不需要玩心眼,不然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只要在俄國人面前展示一下這種槍械的射擊,俄國人肯定會以爲這是法國人送的。

上面沒有寫着法國字,也沒有法王的印璽,但是慣性思維之下,俄國人更相信法國的槍械製造技術,而不會相信一個十年前還處在三十年戰爭水平的大順會搞出這種新槍。

法國人送槍,俄國人肯定以爲法國人是在和大順合作,建成一個東西圍堵俄國的同盟。

既可以掩護密約的實質是對付荷蘭的,又能在西北勘界問題上獲得最大的利益,當真是一舉兩得。

英國公和劉鈺一起拍了一陣皇帝的馬屁,李淦道:“此事,英國公你去做就是。守常則要抓緊去挑選跟隨法國使團前往法國的工匠。”

“若是別國,朕是不允的。如英、荷等,多有無君無父之言。這法蘭西國,倒是和本國有幾分相似,也不必擔憂那些人學到一些妄言。”

皇帝對尼德蘭國議會扯淡現在還是空位、英國砍了國王腦袋這樣的事,還是有些提防的。雖然劉鈺篡改了一些內容,混淆了側重點,皇帝終究還是擔心那些威脅皇權的思想傳入。

劉鈺也明白皇帝的心思,心道你卻不知,英荷不過小打小鬧,法蘭西纔是真正的革命的老區……

(本章完)

第142章 曙光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236章 中介第233章 壟斷權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117章 天誅!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936章 綁定(下)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781章 談定第1453章 “帝”(五)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231章 開戰(十)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3章 出事了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712章 反擊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226章 開戰(五)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636章 雞肋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600章 捧殺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922章 歸來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028章 割裂(六)第379章 四宗罪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027章 割裂(五)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950章 夢魘第850章 誤解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45章 垂釣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68章 決心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45章 冰牆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965章 扣帽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
第142章 曙光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236章 中介第233章 壟斷權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117章 天誅!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936章 綁定(下)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781章 談定第1453章 “帝”(五)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231章 開戰(十)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3章 出事了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712章 反擊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226章 開戰(五)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636章 雞肋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600章 捧殺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922章 歸來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028章 割裂(六)第379章 四宗罪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027章 割裂(五)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950章 夢魘第850章 誤解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45章 垂釣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68章 決心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45章 冰牆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965章 扣帽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