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亂力怪神

第313章 亂力怪神

“好了,日後有的是時間跟着鷹娑伯學。朕以爲,這第一次見面,鷹娑伯要教教他《孫子》。”

似笑非笑地打斷了劉鈺和李欗之言的對話,然後用一種意味深長地語氣說道:“朕以爲,你要先教一教《九變篇》,或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重音並沒有放在那句“君命有所不受”上,劉鈺也不是傻子,就算有心也不可能在這種場合說這句話,皇帝卻偏偏要說出來。

劉鈺趕忙道:“臣便是教,也不會斷章取義。其篇之始,曰:【將受命於君】。”

“哈哈哈哈哈……嗯,何時受命於君、何時君命有所不受,此爲將帥之始。好了,欗兒,你先下去吧。待過些日子鷹娑伯回威海,你自跟着去。趁着這段時間,去看看你孃親。”

李欗應聲退下,皇帝笑道:“怎麼,這孩子看的書,可能學的通海軍戰法?”

“七皇子所學之術,正是基礎。遠勝旁人。臣必定如陸軍戰法一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想來,經徵倭、南洋二戰,七皇子必然精通海戰。”

悄悄提醒了一下皇帝,不用擔心,自己不會藏私。

至於等到日後若是車牀和拉膛線沒那麼困難了,米尼彈取代了滑膛槍,現有的戰術過時了,那可不是自己不教。

海軍更是沒必要藏什麼私,無非兩種戰術,要麼搶T字頭,要麼直插然後分割包圍斷其一指。

這些戰術思潮決定的是大順海軍的風格,而戰場技術還是要靠那些艦長們利用所學的知識、研判當時的環境風向敵我等作出抉擇。

他作出這樣的保證,也正是皇帝想聽的。南洋的仗一打完,自己要保證七皇子能夠接手海軍,也算是君臣之間的一種暗戳戳的默契。

皇帝不挑明,他也不挑明,但還明白皇帝想要什麼。

許是劉鈺不管是交青州軍的軍權、還是交海軍的軍權都顯得過於痛快,皇帝假裝有點不太好意思。

“對了,說起南洋。朕聽說你帶來了一個巴達維亞的天朝遺民。”

“是,臣以爲,這件事還是歸外交部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尤其是聽陛下一番教誨,自覺聰明沒什麼、勿要覺得唯獨自己聰明別人都是愚鈍就好。想來,外交部能夠把這件事處置好,爲天朝爭取最大的利益。”

“嗯。好。那就交由外交部去辦吧。朕也準了齊國公的奏請,關稅事,他先一併管着。”

關稅,是齊國公先一併管着,而非是外交部以後管着。劉鈺聽出來了區別,知道皇帝不會把關稅權日後交到外交部手裡管。這足見皇帝對於日後的關稅,信心滿滿,若還是像現在一樣一年大幾萬兩銀子,皇帝不會這麼在意的。

這算是個好事,反正大順的關稅,不取決於大順的開放程度,而取決於歐洲的開放程度。反正就現在歐洲這種極端關稅保護的做法,關稅估計短時間內難以提升,除非靠着哥德堡的走私販子,衝開英國的茶葉關稅。

“好了,你且下去吧。朕還要見見別人,西域那邊又出了點亂子,不過也不是什麼大事。你的兵練的很好,西域那邊鎮得住。去吧。”

叩謝後,告退出宮,又回頭看了看禁城,想着皇帝塞過來一個皇子,心想這也不知道是好是壞。好在那是個十七八的孩子,或許能夠好好地教調一下。

…………

禁宮中,劉鈺的母親黨氏正穿着繁瑣的禮服,在那和皇后聊天。

命婦並不願意入宮,太麻煩,規矩又多。

前些日子是冬至,冬至是封建王朝的大日子,與元旦一樣重要,合稱正至。

那一天外朝有例行的大朝會、後宮裡京城的命婦們也得入宮朝見皇后。

那樣的日子總是煩躁的,大冷天的,不可能讓皇后等她們,她們得等皇后,渾身的禮服,頭上的朝冠的三根大金簪子和紅寶石,壓的脖子疼。

今日的黨氏依舊穿着禮服,可是心情卻愉快的很。

與她一起被皇后召見的,還有齊國公夫人等幾個當初開國公爵家的誥命婦。

這不是常規的朝覲,而是屬於皇后召集的。

皇后召集,自然不會閒着沒事,叫一羣老孃們兒嗑瓜子、拉呱。

但很多事又不能說的太正式,只能用這種拉呱的形式傳達一下。

“以前便聽陛下提過,說守常那孩子素有壯志,最仰慕冠軍侯,也說過匈奴未滅不言家。一轉眼,好些年過去了,那孩子如今也有二十七八了吧?”

黨氏忙道:“正是。妾生他的時候,方纔廿六,如今妾已五十又三。他那時候年紀小,現在想想那些話,妾不免覺得想笑。如今四海昇平,匈奴何在?只是如今還未婚配,又常年在威海,也找人去尋了一些,可是都是八字不合。”

劉鈺和田貞儀的事,在勳貴圈子裡算不得什麼秘密。

之前齊國公出訪歐洲,一去數年,這纔剛回來。這時候兩家結親,總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齊國公在外,這些事就沒法辦。

齊國公夫人此時也在場,自是明白皇后在說什麼。

最開始齊國公只是想着劉鈺不能襲爵,但看重其才能,想着稍微拉一把,日後把女兒嫁過去也好。

哪曾想在羅剎的事上拉了一把,劉鈺直接起飛了,這事反倒有些麻煩了。

勳貴家族互相結親,那是上一輩的事了。如今勳貴和皇帝之間有默契,畢竟勳貴們在軍權上還有很大的話語權,尤其是開國的那幾個,都是李來亨把老將們靠年齡熬死的,並沒有類似藍玉案一樣的事,勳貴們在大順內的勢力還很強。

勳貴們襲爵的不娶嫡女,這已經成了一種潛規則。換回的,也不只是皇帝不把女兒往勳貴家裡扔,還有皇權和勳貴之間的和睦。

現如今劉鈺早就封了伯爵,皇恩正盛,二十餘歲憑功封爵,日後不可限量。這種情況下,雖說婚事都是各個家的家事,但沒有和皇帝打招呼,肯定是不行。

再加上劉鈺和田貞儀,這屬於是……總歸不正常,在一定程度上不怎麼合乎禮法。

但皇帝並不反對,反而認爲這樣可以讓劉鈺做事的時候有所顧慮,畢竟身後好幾大家子,而這時候是有株連的。

皇帝又沒法說,只能讓皇后傳個話,點到爲止。

黨氏見皇后將這些開國公爵的誥命婦都招來“閒聊”,又提起了劉鈺的事,心中大約也有數了。

皇后又道:“古云,子不語,亂力怪神。可事真要發生的時候,難免不想着亂力怪神之語。當年準噶爾部尚未平定,北邊又有羅剎虎視眈眈。那時候劉鈺這孩子便說什麼匈奴未滅不言家,陛下愛惜其才,也難免多想。”

“冠軍侯之事,實不忍一語成讖。當時出征之前,便有意指配婚姻,免得應了亂力神怪之讖,所謂寧信其有莫信其無。”

“好在上蒼垂憐,萬事安順。饒是如此,事後封賞,也壓了壓,未曾封侯,還是怕劉鈺年紀幼小,壓不住徵西伐北冠軍事。如今吶,西北算是平定了,羅剎也安穩了,這早晚是要成家的,我看你這做母親的,也該多操操心。”

“若是日後再有強敵,陛下正用人之際,只怕應了漢武時候冠軍侯事。若能成婚,也少了一些讖憂。”

皇帝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是不是模仿漢武帝入戲太深的情況,誰也不敢說。這種亂力怪神的想法,或許還真的想過。怕劉鈺嘎一下,死了……

黨氏忙道:“誰說不是呢?這孩子說話沒個輕重,哪個做母親的不心疼孩子?當日征伐西北,妾也是日日憂心,每日祈福。得蒙陛下洪福,得勝歸來,我這心纔算是放下。”

皇后笑道:“哎,這皇家自有制度,凡爲後宮者,必以小家出身。勳貴之家,到沒這個說法,只是想來這孩子喜好的,也不是那種藏在家中怕字都不識的德女。”

“昔年,我朝太宗皇帝,便曾批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本朝亦曾有過健婦營、宮廷女官。若是女官制法未除,想來這女官最是合適。”

“不過如今製法有變,想來還是從勳貴家裡選個結親家纔是,日後在一起也多有話說。都說門當戶對,倒非是嫌貧愛富之語,多半也是如此緣故。”

話點到這裡,便不需要再說的太透,只是將翼國公、齊國公兩家放心,這事皇帝是允許的。

後宮不得干政,勳貴結婚按說不是政事,可政治無非人事,真要歸類也要算在裡面。要不然也不會出臺皇后必須是小門小戶家裡出身的這般硬性的規定。

黨氏心中大喜,懸着的心總算是落了下來。劉鈺的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想着齊國公不回來這事沒法辦;等齊國公回來了,又要考慮皇帝能否同意勳貴間搞聯姻。

現在皇室這邊鬆了口,剩下的事反倒好辦了,無非是三書六禮,自有流程走完一套便是。

兩家又素來親近,都有這樣的心思。想着只要等着伯爵府修好便可擇定日子,黨氏心想自己這輩子的心事總算是都沒有了。

親生的子女除了劉鈺都結婚了,最疼愛的小兒子也算是了卻了心事,這一趟繁瑣的入宮怕是這些年心裡最不疲累的一次。

(本章完)

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941章 自覺(三)第420章 奇襲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282章 放鬆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1165章 備戰(四)第1279章 特色第184章 備戰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224章 開戰(三)第702章 備戰第320章 榮譽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041章 國運(上)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234章 打小抄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794章 憧憬(下)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208章 記憶第991章 煙幕第56章 埋伏第706章 海戰(四)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443章 誘降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857章 決心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030章 氛圍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0章 找茬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969章 舊怨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443章 誘降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40章 錯路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935章 綁定(上)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733章 朋友第29章 雪盲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97章 風波起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206章 狠話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714章 歸義軍(上)
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941章 自覺(三)第420章 奇襲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282章 放鬆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1165章 備戰(四)第1279章 特色第184章 備戰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224章 開戰(三)第702章 備戰第320章 榮譽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041章 國運(上)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234章 打小抄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794章 憧憬(下)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208章 記憶第991章 煙幕第56章 埋伏第706章 海戰(四)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443章 誘降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857章 決心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030章 氛圍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0章 找茬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969章 舊怨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443章 誘降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40章 錯路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935章 綁定(上)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733章 朋友第29章 雪盲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97章 風波起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206章 狠話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714章 歸義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