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主心骨

第398章 主心骨

聖旨傳到天津後,七皇子李欗捧着聖旨,並沒有絲毫那種終掌大權的快感。

旨意說的有些模糊,只說劉鈺勞苦功高,讓劉鈺回京休息,參知軍事,暫由李欗執掌海軍事宜,速回威海。

只是這句話,看不出是好是壞,但聖旨裡還有一句“海軍諸事,蕭規曹隨者可矣”,聽上去又不像是壞事。

海軍的兵符也一併交到了他手裡,連同聖旨一起,再多的東西就沒有了。

和他一起接聖旨的海軍軍官們也沒有大聲喧譁,早在李欗前往威海之後,劉鈺已經不止一次暗示過將來接手海軍的很大可能就是七皇子,其實這話即便他不說,很多人也看得出來。

這沒有什麼不服氣的,人家生的好,有個好爹好祖宗,生下來身份就比他們高得多,這等事在大順實在是尋常事。自己再有本事,難不成還能當皇帝?

軍官們可能會在第一批艦長的名單上互相較勁,但卻沒有人琢磨着在將來作爲海軍主帥上動動哪怕一丁點幻想。

只是忽然的變動,還是讓這些軍官們有些不知所措。

出乎一致,沒有人去問李欗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人衝過來質問一聲。

安靜地聽完聖旨,安靜地散去。

可越是這樣,李欗心裡也越知道劉鈺在這些軍官中的影響力,頗受愛戴,對他這個忽然空降過來的皇子……不是說不信任,也不是說不服從,而是沒有當成自己人。

如果當成是自己人,這時候一定會圍過來問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捧着聖旨的李欗知道,這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

不管京城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現在父皇的眼睛一定盯着自己,看看自己能否處理好這種突發情況。

只是這次考驗,有些意外。

按他所想,自己接手海軍是理所當然的事,平穩過度便是,劉鈺也很遵從這個想法,一直培養他,甚至讓他開始和軍官們時常接觸。

不過距離在軍中有威望,那還差得遠。

自己有的是權力,而不是威望。權力這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如今軍中聽他的,不過是皇權集權制的慣性,若是處理不好……

搓了搓手,平復了一下緊張的情緒,返回艦上,先把隨行來威海的實習艦長以上級別的軍官們都叫了過來。

如今事已發生,京城具體是什麼情況尚未可知,李欗也不好在劉鈺的事上發表什麼意見,甚至最好不要提。

提了,就可能會有流言蜚語。

流言蜚語,只要沒親耳聽到,就可以假裝不存在。但如果有人直接問出來,自己該怎麼回答?

是以皇子的身份威壓,叫他們都閉嘴?

還是以海軍的身份,懷念前海軍統帥,也跟着鳴幾句牢騷?

哪一個都不行。

軍官們列坐在那,該有的禮節全都有,該有的紀律一樣不差,但李欗就是感覺有些不太對勁,和劉鈺在的時候相比,像是少了幾分生氣。

“諸君,以往鷹娑伯主管海軍的時候,或是前往京城,或是逗留劉公島上教書、亦或是前往松江。以往時候,海軍是如何運轉的?”

半句當前的事不提,而是直接說到了工作的事。

一名艦長起身道:“回七皇子,訓練有訓練參謀、補給有後勤參謀。之前都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如何訓練、補給多少火藥,都有計劃。鷹娑伯簽字之後,海軍即可自行運轉。一般來說,就是參謀部將訓練、航行、測繪之類的事制定好,各部執行便是。”

這些情況李欗是知道一些的,此時故意問出來,就是對應聖旨上的“蕭規曹隨”四字。

麻將雖小,五臟俱全。

朝中沒有一個海軍部,但海軍部的架子其實已經搭起來了,按部就班,運轉如常。

所以劉鈺可以到處跑,只需要把握一下大方向即可。

李欗又問道:“那鷹娑伯做什麼?”

“回七皇子,只定大略。”

“哦,那這麼說來,鷹娑伯在京城定大略,參謀部的人都能執行好?鷹娑伯在軍中頗有威望,不管海陸。不過他若是隻管海軍,這一次渡海攻倭,卻不好管陸軍。海軍的事,我新學初到,不懂大略;參謀部的人也只是研究怎麼做,卻不管做什麼。這麼看來,我就是個傳聲筒。鷹娑伯新婚之際,在伯爵府裡守着嬌妻美眷,傳聲於我……你們這麼一說,我才明白聖旨上的‘蕭規曹隨’是何等意思。”

說罷,起身道:“諸君聽令,我年幼,尚不知海軍大略。若無京城意思,我一事不改,一切如前。若京城無令由我自決,我當堅辭不受,非吾之所能也。若京城軍令,不知海軍事,我當親回京城詢問。如今聖旨第一令,命我等返回威海,諸君準備,儘快返航。”

他也沒說什麼拉攏的話,也沒說海軍本該是朝廷的海軍,朝中有令當要執行之類,而是告訴這些軍官,一切放心。

他不會瞎指揮,也不會讓戰術參謀變爲戰略參謀給他出謀劃策,而是明確告訴衆人,朝中如果沒有大略指導,他什麼都不做。

而朝中此時唯一懂海軍事的,只有劉鈺,是不是懂海軍的人下達的命令,海軍軍官們一看便知。

此時需要的,是等待,而且是去威海等待,李欗相信朝中很快會有新的消息傳來。

他並不希望劉鈺出事,對他而言,海軍是他唯一的機會,否則他這個殘次品的皇子什麼都沒有。

劉鈺不出事,他一樣可以接手海軍,而且一點岔子也不會出。劉鈺出事,李欗很清楚,自己控制不住;而換了別的勳貴大將,根本不懂海軍的事,海軍就廢了。

劉鈺出事,意味着朝中海外擴張的戰略,胎死腹中。

不海外擴張的海軍,他就算當了海軍主將,又有何用?一輩子留在威海,與圈進於此當豬養,又有什麼區別?

…………

威海軍港大營,李欗還沒返回,同樣的聖旨就沿着驛站快馬送達。

送達的時候,饅頭正在按照劉鈺走前部署的任務,拿着自己的航海日記,講這一次的瑞典之行。

聖旨下達後,待傳旨的人一走,這裡的軍官們可不像是在天津那邊一樣。天津那邊是沒把李欗當自己人,而威海這邊的軍官都是自己人,立刻就炸了鍋。

“出了什麼事了?”

“鷹娑伯不是管的好好的嗎?”

“可是出了什麼事?”

一陣亂轟中,其餘人也都麻了爪,不知該怎麼辦。唯獨饅頭還保持着清醒,他在國公府裡做過許多年奴僕,可以說沒吃過豬肉卻也見過豬跑,加之跟着劉鈺這麼久,被教導了許久,心裡明白這麼亂下去可不行。

人多口雜,保不準哪個沒心沒肺地說出諸如“鳥盡弓藏”之類的話,那就犯了忌諱。

見軍官們越發嘈雜,饅頭把桌上的玻璃杯猛勁兒摔到了地上,場面一下子安靜下來。

都知道饅頭是劉鈺心腹,亂哄哄的人就像是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

“子明兄!這……大人走前,可是跟你說了什麼?”

饅頭壓壓手叫人安靜,知道此時要先穩住衆人情緒,笑道:“你們喊個什麼?聽沒聽過一句話?朝中有人好做官。咱們海軍在朝中一個人都沒有,大人回朝,難道不是好事?朝中無人,造艦撥款、朝中發言,都無人照應。”

“可是……”人羣中有人站出來,剛說了句可是,一旁的陳青海直接吼道:“可是什麼?哪有那麼多可是?子明兄說的一點不錯,朝中無人,咱們海軍那就是沒爹孃疼的孩子。”

說完,衝着饅頭眨眨眼睛,自己站到前面說道:“七皇子咱們也是見過的,是很聰慧的,只是畢竟年輕,海軍的事也不熟悉。參謀部的人,要盡心輔助,七皇子有什麼吩咐,你們一定要做好。記着你們的職責。”

一句正確到不能再正確的話,幾個機靈一點的已經聽明白了這是什麼意思。

海軍的這些參謀們,理論上的職責,平日裡只做一件事:爲劉鈺的命令制定實施細則。

職責是什麼?

職責當然就是李欗說什麼,他們便做什麼,叫人挑不出一點毛病。

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

但是,李欗個小屁孩,纔在靖海宮學了幾個月,懂個屁的海軍?

他不說的,自然不做。

不是我們不配合,是你這個主將不說,我們也不得越權行事,這是規矩。你說你不懂?你什麼都不懂,管個毛的海軍?

劉鈺走前,已經把他回京期間的各項訓練、補給、修船等任務都下達了,即便李欗什麼都不做,短時間內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他要是胡亂做,那就隨他,軍官聽令嘛。

海軍不是劉鈺的私軍,但有些事沒有劉鈺的命令,是真的一點都辦不成,因爲海軍又不是隻靠軍中撥款的。

這裡面的事,知道的不多,但陳青海和饅頭都是知情的,比如操練的火藥,要是按照正常的數目上報,朝中得嚇死,覺得花錢太多。

說不定會有急着改換門庭的,覺得換個人跟着,亦算是投效之功。

但至少現在,不會有人這麼想,情況還不明瞭,萬一這邊覺得劉鈺失了勢,李欗一來就趕緊貼上去,結果幾日後劉鈺沒失勢而是在朝中高升了,那可就有意思了。

饅頭覺得現在先穩住局勢就好,陳青海則認爲不但要穩住局勢,還要“極力配合新主將的工作”,要用最飽滿的姿態,最效率的公務,最聽命的表現,去迎接新的主將。

況且劉鈺纔是海軍的主心骨。

不只是主心骨,更是朝中戰略的風向標,也是海軍這些軍官唯一直觀可見的朝中風向標。

朝中戰略,決定着海軍所有人的命運、前途、未來。

他真要是失了勢,一衆軍官也都明白,海軍算是完了,至少沒什麼前途了。若真失了勢,證明朝廷根本沒心思繼續發展海軍、繼續南下攻略了。

沒了前途,沒了奔頭,那還扯什麼?

混的再好,也混不成海軍主將;海軍失了勢,將來南下戰略受挫,當了艦長也只是蹲在港口和戰艦一起慢慢老朽……

此時的海軍真的很尷尬,在朝中沒有位置,也沒有分艦隊,劉鈺一把抓,軍官級別升到頂,也就是艦長。

海軍也沒有海軍部,朝中也沒有固定需要從海軍提拔的位子,李欗來到威海後所有人都知道這輩子就不可能混到海軍主將了。

不少人均想,若是鷹娑伯失了勢,還當個錘錘的海軍,毫無前途,早些去貿易公司去當商船艦長去吧。

或也有一些想的,心道若鷹娑伯真失了勢,當去京城,勸他一起出海,憑我等的本事,如何不能在海外做出一番大事?

混江龍做得暹羅國主,我等便做不得?何苦鬱郁久居人下,整天和朝中那羣不懂如今世界的老朽,爲了造幾艘軍艦扯皮扯淡?

(本章完)

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703章 海戰(一)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941章 自覺(三)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1029章 不公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935章 綁定(上)第950章 夢魘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270章 先驅者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437章 分歧(三)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91章 提點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345章 畫餅第205章 入營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77章 機遇期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929章 覺醒(一)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441章 瘋了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055章 小麻煩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2章 枯燥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848章 威望(上)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969章 舊怨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江湖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642章 逃避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636章 雞肋第18章 歸化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225章 開戰(四)第487章 開眼第46章 哈士奇
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703章 海戰(一)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941章 自覺(三)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1029章 不公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935章 綁定(上)第950章 夢魘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270章 先驅者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437章 分歧(三)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91章 提點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345章 畫餅第205章 入營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77章 機遇期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929章 覺醒(一)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441章 瘋了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055章 小麻煩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2章 枯燥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848章 威望(上)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969章 舊怨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江湖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642章 逃避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636章 雞肋第18章 歸化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225章 開戰(四)第487章 開眼第46章 哈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