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

成功者會在責罵中成長,而不是因責罵而心存怨恨。

忍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寬容

忍受是一種寬容。生活中,對家長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唯有冷靜、寬容、諒解最重要。相信這句名言:“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沖沖地抱着一束鮮花及供果,趕到大佛寺想參加寺院的早課。誰知才一踏進大殿,左側突然跑出一個人,正好與朱友峰撞個滿懷,將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滿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這麼粗莽,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麼給我一個交代?”

這個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滿地說道:“撞翻已經撞翻,我說一聲對不起就夠了,你幹嗎那麼兇?”

朱友峰非常生氣道:“你這是什麼態度?自己錯了還要怪人!”接着,彼此咒罵,互相指責的聲音就此起彼落。

廣圄禪師正好從此經過,就將兩人帶到一旁,問明原委,開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應該的,但是不肯接受別人的道歉也是不對的,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爲。能坦誠地承認自己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纔是智者的舉止。”

廣圄禪師接着又說道:“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協調的生活層面太多了,例如:在社會上如何與親族、朋友取得協調;在教養上,如何與師長們取得溝通;在經濟上,如何量入爲出;在家庭上,如何培養夫妻、親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體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如此纔不會辜負我們可貴的生命。想想看,爲了一點小事,一大早就破壞了一片虔誠的心境,值得嗎?”

李南山先說道:“禪師!我錯了,實在太冒失了!”說着便轉身向朱友峰道:“請接受我至誠的道歉!我實在太愚癡了!”朱友峰也由衷地說道:“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該爲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實在太幼稚了!”

廣圄禪師的一番話,感化了這兩位爭強好鬥之人。

很多事情,我們常常會爲生活中的瑣事大發雷霆,歸根到底,都是我們的心不夠沉靜,就像一杯渾濁的水,於是,隨便一件事情都能觸發心底的不滿。這個時候,不如忍耐一下,寬容別人,也寬容自己。有位先哲曾說:“人如果沒有忍耐之心,生命就會被無休止的報復和仇恨所支配。”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能忍耐,即使遇到一點小事,也不肯放過。其實這樣做往往是對自己的折磨,因爲不懂得忍耐的人往往都是愛生氣的人,跟別人鬥氣,傷害的總是自己的身體。

忍耐是一種瀟灑。如果一個人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那麼他一定很累。我們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忍耐是人生難得的佳境,這種境界是成長和成熟的開始,需要修行才能達到。忍耐是一種高尚的美德,它能讓你的內心時時充滿安詳與快樂,也能讓你輕鬆地贏得他人的尊重。

忍耐是另一種寬容,是一種雅量,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忍耐的同時,也創造了生命的美麗。

寬容將摩擦化解於無形

有人給寬容作了一個十分美的比喻,他說:“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容。”人生在世,難免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使人不快的小摩擦、小衝突。如果,別人觸犯了你的利益,你會怎麼做呢?且看下面的小故事。

唐代豐幹禪師,住在天台山國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的聲音,他尋聲一看,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幹禪師不得已,只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爲他是豐幹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後,上座就讓他擔任行堂(添飯)的工作。時間久後,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一個名叫寒山的貧子,相交最爲莫逆,因爲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裡吃剩的飯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揹回去。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地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纔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過去幾年之後,再去關注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處世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

“彌勒菩薩偈語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世秘訣。”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爲寬容豁達,灑脫自在,其處世秘訣確實高人一等。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我們不能不認真對待,據理力爭,如是與非,真理與謬誤等。對某一些人,也不能不聞不問,任其肆無忌憚。但是,當他們最終意識到自己的謬誤時,我們仍可以大度地說一聲“沒關係”,因爲我們恪守的是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其着眼點並不在於人如何,而是事情的結果如何。別人一觸犯自己就動怒,或者記下一筆,“秋後算賬”,這樣只會破壞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爲了減少矛盾和摩擦,就要設身處地地爲別人着想,以達成共識。爲別人着想,就會產生同化,彼此間的關係就會更加融洽。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和自己的共同點上,與人相處就會容易一些。

責任之心責己,則寬;利人之心利己,則容。

寬容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

寬容是一種美德,懷有這種美德的人將會始終懷有愉悅的心情去生活;寬容是一種境界,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將看到廣闊多彩的前景,會感覺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衝他微笑。

阿薩吉奧利曾所說:“如果沒有寬恕之心,生命就會被無休止的仇恨和報復所支配。人將處於無道德之中。”用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的人才有資格得到別人的寬容。寬容折射出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從而讓一個人贏得他人的尊重。

2003年6月,希拉里出版了自傳——《鮮活的歷史》,一版印數100萬冊。美國著名主持人卡爾森斷言它不會暢銷,甚至說:“我敢打賭,這本書如果能賣出50萬冊,我就將鞋子吃下去。”

可是,上天總愛捉弄把話說滿的人。沒過幾個星期,這100萬冊書竟然銷售一空,以至於出版商不得不迅速加印。這時,卡爾森非常尷尬了。不得不吃下希拉里送給他的一雙“鞋子”,卡爾森吃下這雙“鞋子”後,竟然說:“味道棒極了!因爲它裡面放了一種特殊的原料。”原來,卡爾森吃下的這雙鞋子是希拉里精心定做的一塊鞋子形狀的蛋糕。

“鞋子”的味道棒極了,是因爲它裡面加了一種特殊的調料——寬容。面對主持人的嘲諷,希拉里並沒有給以他猛烈的回擊或等着看他吃鞋子,而是用一種幽默寬容的方武巧妙地化解了這場矛盾。

怨恨是帶有毀滅性的情感,只會激化矛盾,釀成大禍。寬容的心卻能輕易將矛盾化解。能將寬容之心給予敵對方,已經可以稱到上聖潔了。將心比心,寬容爲善。寬容對一個人來說,永遠是一個善意的責任,從來不是一個人懲罰另一個人的機會。

寬容永遠是美德的輔佐,而不是罪惡的助手。寬容的力量不僅僅是將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滿,還是一種明智的處世方法,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一個人的心中如果裝不下“寬容”,你的生活就如同在刀鋒上行走。人應該是大度,是寬容的。寬容不但是一把健康的鑰匙,更是人們修養與善意的結晶。

寬容,一種博大的胸懷,一種不拘小節的瀟灑,一種偉大的仁慈。寬容也是一種幸福,饒恕別人,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自己也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一個高尚的人,必然有一顆善於寬容的心。我們每天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面對一個小小的過失,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意,帶來的是包涵和諒解。寬容了別人,等於善待了自己。學會寬容,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輕鬆、快樂。擁有寬容心才能收穫生命的幸福。

寬容,讓生活更加美好。每個人都有弱點與缺陷,都可能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竭力避免傷害他人,要以博大胸懷寬容對方。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將寬容給予別人,也可謂上善厚德。

以愛寬容恨,恨自然消失

聖人說:“懷着愛心吃菜,也要比懷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要想生活中永遠擁有安靜和歡樂,就要放下恨,不要讓自己的心因爲恨而更加痛苦。寬容的心卻能輕易將恨意化解,仇恨卻會毀掉你的心智、迷惑你的眼睛、吞噬你的心靈。正如喬治·赫伯特所說:“不能寬容的人損壞了他自己必須去過的橋。”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他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着。海格里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里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仇恨會把一個好端端的人驅向瘋狂的邊緣,使心靈得不到片刻安寧。不要因爲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讓心中的烈焰燒傷自己。

美國作家哈伯德所說:“寬容和受寬容的難以言喻的快樂,是連神明都會爲之羨慕的極大樂事。”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傷害與仇恨時,不要產生報復的心理,更不要採取報復的手段,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大家一起生存在寬容的陽光和清風下。憤怒和仇恨並不能洗刷痛苦,唯有寬容和愛才是醫治悲痛的良方。

別人對自己不好,就充滿仇恨、詛咒;自己做錯了一點事情,就老是責備自己的過失;有些人總是嘮叨自己的坎坷往事和不平待遇……時間一長,這個人就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囚禁在“心獄”之中。與其這樣,不如化干戈爲玉帛。寬容,不僅使得自己走出了“心獄”,也給了他人一個反省的機會。荷蘭的斯賓諾沙說過:“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的”。學會了寬容,同樣也是學會了處世。我們有清濁並容的雅量,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有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反之,如果一味地充滿了對別人的仇恨,不但使別人生活於痛苦之中,自己的心靈更無法得到解脫。

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容易化解。

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
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