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愛自己,一個決定,就會將你的生命改變。
學會愛自己,源於對幸福的珍重
廟裡新來了一個小和尚,他積極主動地跑到方丈面前,殷勤誠懇地說:“我初來乍到,先幹些什麼呢?請前輩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對小和尚說:“你先認識一下寺裡的衆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來見方丈,“寺裡的衆僧我都認識了,下邊該幹什麼呢?”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智地說:“肯定還有遺漏,再接着去了解、去認識吧。”
三天過去了,小和尚再次來見方丈說:“寺裡的所有僧侶我都認識了,我想有事做。”
方丈微微一笑:“還有一人,你沒認識,而且,這個人對你特別重要。”
小和尚疑惑地走出方丈的禪房,一個人一個人地詢問着、一間屋一間屋地尋找着。在陽光裡、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尋思着……
不知過了多少天,一頭霧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裡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頓悟。
天真的小和尚用了三天去認識別人,卻用了比三天更多時間去醒悟認識自己。世界上有一個人,離你最近也最遠;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你最親也最疏;世界上有一個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記,這個人,就是你自己。不懂珍愛自己的人,是難以碰觸到幸福的。
愛自己首先要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因爲我們要想生活得幸福,必須懂得秉持自我,按自我的方式生活。如果你一味地遵循別人的價值觀,想要取悅別人,最後你會發現“衆口難調”,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失去自我,便會是自己人生中痛苦的根源。
在這個紛繁忙碌的世界,每個人似乎都是行色匆匆,不曾停留片刻,靜下心來尋找一下自己的影子。常常當我們拖着疲倦的身子,拖着沉重的步伐,在趕回家的路上,彷彿迷失了什麼,捫心自問,我們在追尋着什麼,我們又得到了什麼,而自己又處在茫茫宇宙中的哪一個位置?是的,忙碌和疲憊已經讓我們迷失了自己,忘了自我的存在。
如果累了,倦了,就停下來,就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認認真真地審視一次自己。問問自己,喜歡現在的生活方式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嗎?對什麼職業最感興趣?最近是不是有什麼想學的東西?什麼纔是你最大的業務愛好?累了的時候最想以怎樣的方式休息?孤單的時候會想起誰……認真回答這些問題,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就是一個審視自己的過程,一次關心自己內心的機會,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你會更懂得愛自己。
懂得並學會愛自己,可以讓我們在無房無居的時候,親自去砌磚疊瓦,建造出我們自己的宮殿,成爲自己精神家園的主人。
愉悅自己,纔是真正的愛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時荊棘叢生,有時鋪滿鮮花,有時憂心如焚,有時其樂融融,對此應進行精心的篩選,不能讓那些悲哀、淒涼、恐懼、憂慮、彷徨的心境困擾我們。學會愉悅自己,纔是真正的愛自己。
由於破產和的殘疾,人生對基爾來說已索然無味了。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基爾找到了牧師。牧師耐心聽完了基爾的傾訴,對基爾說:“我給你看樣東西。”他向窗外指去。那是一排高大的楓樹,在楓樹間懸吊着一些陳舊的粗繩索。他說:“60年以前,這兒的莊園主種下這些樹,他在樹間牽拉了許多粗繩索。對於嫩弱的幼樹,這太殘酷了,因爲創傷是終生的。有些樹面對殘忍現實,能與命運抗爭,而另一些樹消極地詛咒命運,結果就完全不同了。眼前這棵粗壯的楓樹看不出什麼疤痕,所看到的是繩索穿過樹幹——幾乎像鑽了一個洞似的,真是一個奇蹟。”
“關於這些樹,我想過許多。”牧師接着說,“只有體內強大的生命力纔可能戰勝像繩索帶來的那樣終生的創傷。對於人而言,有很多解憂的方法。在痛苦的時候,找個朋友傾訴,找些活幹;對待不幸,要有一個清醒而客觀的全面認識,儘量拋掉那些怨恨、妒忌等情感負擔。有一點也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你應盡一切努力愉悅自己,真正地愛自己。”
擁有樂觀的態度,即便身處逆境,也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的結果。其實事物是客觀存在、不會改變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所謂“境由心生”便是這個道理。
“樂觀之境”便是一種幸福境界。這種幸福不是被財富、權力、地位等所給予的,即使你貧窮、平凡,在別人看來一無所有,只要你能夠主宰自己的情緒,讓快樂做主,幸福便會由“心”製造。
即使在生活中遭遇不幸,你也可以主宰自己的快樂,用樂觀驅走不幸。沒有不快樂的人生,只有一顆不肯快樂的心靈。正是因爲很多樂觀的人都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樂觀面對困境,纔沒有被困難壓倒,用“心”爲自己製造了一個幸福的天堂,讓自己活在快樂之中。
在遭遇困苦時,學會愉悅自己,想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讓精神的傷痛遠離自己。
完美不過是海市蜃樓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使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歷史記載,西施的腳大,王昭君雙肩仄削,貂蟬的耳垂太小,楊貴妃還有狐臭。人生確實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把心態放平,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照樣可以贏得精彩人生。謝爾·西爾弗斯坦在《丟失的那塊兒》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圓環被切掉了一塊,圓環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來,於是就到處去尋找丟失的那塊兒,可是由於它不完整,因此滾得很慢,它欣賞路邊的花兒,它與蟲兒聊天,它享受陽光,它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小塊兒,可沒有一塊適合它,於是它繼續尋找着。
終於有一天,圓環找到了非常合適的小塊,它高興極了,將那小塊裝上,然後滾了起來,它終於成爲完美的圓環了。它能夠滾得很快,以致無暇注意花兒或和蟲兒聊天。當它發現飛快地滾動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時,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塊又放回到路邊,緩慢地向前滾去。
人生就像缺了一塊的圓環,確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或這或那的缺陷。其實,沒有缺憾我們便無法去衡量完美。仔細想想,缺憾其實不也是一種完美嗎?
人生就是充滿缺陷的旅程,從哲學的意義上講,人類永遠不滿足自己的思維、生存環境、生活水準。這就決定了人類不斷創造、追求,從簡單的發明到航天飛機,從簡單的詞彙到龐大的思想體系,沒有缺陷,產品便不會一代代更新。沒有缺陷就意味着圓滿,絕對的圓滿便意味着沒有希望,沒有追求,便意味着停滯。人生圓滿,人生便停止了追求的腳步。
適當的放寬對自己的要求,你的生活才能更加快樂。我們的內心便會獲得永遠的安寧與平靜。無所拘束的心也會因此而受到他人的敬重與信任,人們也會覺得如此高尚的人做事會更穩妥。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陷,還將自己有限的天賦發揮到極致。人生確實有許多的不完美,但我們可以選擇走出不完美的心境,而不是在“不完美”裡哀嘆,也不是去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完美。
有些人以爲自己追求完美的心理是積極向上的表現,其實他們是在追求不完美中的完美,而這種完美,根本不存在。也就是說他們的這種追求如海市蜃樓,只是一個幻影而已。人生是沒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遺憾,這纔是真實的人生。因爲追求不斷那所謂的完美而苦惱,可能會留給我們更多的遺憾。
“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於廣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於悼詞中。”完美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健康是你的最大的資本
萬千紅塵中,我們不停的奔波着,勞碌着,爲着的是一種生活,一種活着的質量,然而,這種勞碌本身,卻已經把愛惜生命磨蝕成了一句空囊,健康一點點的被吞噬,活力一點點的消失,生命提早消逝,這些,難道就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熱愛生命嗎?
叔本華說:“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人生一世,最大的資本是什麼?事業,金錢,愛情……?
一位哲人卻用“10000000000”來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個“0”代表生命中的事業、金錢、地位、權利、快樂、家庭、愛情、房子……紛繁冗雜的“0”充斥了人們的生活,“1”常常被忽略,但“1”一旦失去,所有浮華喧囂都將歸於沉寂。
斯賓塞說:“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來的愉快的情緒,是幸福的最好資金。”健康是生命之源,失去了健康,生命會變得黑暗,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獎賞。
米開朗琪羅在他偉大的繪畫作品中,無論是描繪天堂還是地獄,無一不體現出強大的身體力量,這就是意大利人對身體力量的熱愛與崇拜之情。健康是人們對美的追求,也是你工作生活的本錢。一個有一分天才的身強體壯者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超過一個有十分天才的體弱者所取得的成就。
充沛的體力是成就偉大的事業的先決條件。那麼如何獲得健康呢?健康不是別人的施捨,健康是對生命的執著追求。德國哲學家康德生下來時身體虛弱,青少年時經常得病。最後卻活了80歲,在19世紀初也算是長壽之人了。醫生對此作了極好的評述:“他的全部生活都按照最精確的天文鐘作了估量、計算和比擬。他晚上10點上牀,早上5點起牀。接連30年,他一次也沒有錯過點。他7點整外出散步。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來對鐘錶。”有規律的生活是你獲得健康的手段之一。此外,運動也是。我們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那我們就得過一種有節制、有秩序的生活。感受生命,珍愛生命,生命之花盛放出永不凋謝的花朵!
擁有健康或許不能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你就會失去一切。
向昨天要經驗,向今天要成果,嚮明天要動力
人的一生其實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逝,明天未至,而我們要面對的只有今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今天,又怎麼能談得上珍惜生命呢?
“今天”與“生命”聊天,“生命”問了一句:“過得怎麼樣?”
“今天”答道:“到現在爲止,今天是我最好的一天!”
“生命”彷彿爲“今天”的答案感到吃驚。
“你最好的一天?”“生命”用一種驚詫的口氣重新問道。
“是的。”他迅速而且又充滿信心地回答。
“生命”又問了一遍:“你確定嗎?”
“是的。”他再一次確認。
他能感覺到“生命”並不相信他講的是真話。當然,他知道“生命”相不相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相信。
“生命”問他:“你怎麼能說今天是到現在爲止,你最好的一天呢?你結婚那天呢?難道不比今天更好嗎?”
他答道:“我一直而且將永遠記得我結婚那天,我的妻子是多麼快樂。我也記得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情景。我還記得在甜品店喝奶昔,意識到自己還能做事。我記得給一隻眼睛看不見的小鴨子餵食的那天。我也記得我和兒子一起爬上奧林匹亞山,欣賞這美麗的世界。我一直記得當我看見剛剛犁過的、黑色的、潮溼的、肥沃的泥土,等着我們播種、收穫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