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長期規劃

“八百萬左右的北美銷量,按照普遍的規律來看,全球銷量應該能達到兩千萬以上吧?”

胖子想了一會,問道:“這張專輯的海外發行,我們是賣給三大,還是等到百代的併購完成之後自己來做?”

“百代那邊的接觸很順利,花旗銀行只是希望收回貸款,沒有經營一家唱片公司的想法,【荊棘EMI】集團也不願意繼續揹負高額的債務,只要在收購價格上達成一致,剩下的細節談判花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完成。一旦併購完成,在全球渠道大規模發行專輯,可以加快兩家公司內部資源整合的速度。”

羅傑顯得有些猶豫,說幾句就停下來思考片刻,斷斷續續地說道:“不過我們自己做發行也有不好的地方,海外發行拖得太久,盜版會很大程度上衝擊正版的銷量,導致無法產生應有的價值。但是綜合來看,我認爲還是我們自己做海外發行更划算一些,在專輯上虧損一些銷量,損失的財富有限。能夠加快MAD唱片和百代的資源整合效率,纔是最重要的。”

“不過,再怎麼加速,至少也需要三年時間才能讓百代的業務走入正軌。”

胖子搖了搖頭,很好奇地問道:“你一直壓着前邊那幾張專輯的海外發行權,是不是就爲了這件事?”

樂隊過去幾年的專輯裡,除了一張迷你專輯《最後的倒計時》之外,從2004年的《郊區的耶穌》至今,所有專輯都沒有在海外正式發行。

幾支單曲暫且不提,算上才發行不久的《迷途之家》,完整的專輯就有五張,其中四張屬於《搖滾聖經》系列。

而最早的《郊區的耶穌》發行至今,已經過去了快要三年時間,在海外市場上,這麼長時間過去,實體唱片的市場已經基本上快要被盜版完全佔領。

這其中,也包含大部分版權保護體系十分完善的市場,例如歐洲。

如歐洲、北美等等,版權保護相關的法律十分完善,且執行嚴格的國家,並不代表就完全沒有盜版,只是在同樣的條件之下,大多數人會優先選擇正版,而不是違法代價較高的盜版。

但如果沒有正版的實體唱片,等不及的歌迷就會在正版數字唱片和盜版CD之間二選一,無論如何,這部分購買力已經是消費了出去。

這麼長的時間過去,即使《郊區的耶穌》再推向海外市場,也無法在【正版實體專輯】市場上拿到多少銷量。

當然,發行時間偏短的《迷途之家》,暫時還不存在這個問題,但若是拖到幾個月以後再做海外發行,收益也會逐漸開始降低。

不過正如羅傑所說的,等到百代的併購完成,用這幾張專輯,爲兩家唱片公司的資源整合鋪路,或許在銷量上會有所損失,但對於公司而言,反而是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別的不說,如果能夠用這幾張專輯的海外市場收入,換取提前兩年完成對百代唱片的資源整合,哪怕幾張專輯的海外總銷量降低到一百萬以內,羅傑都認爲是值得的。

不過嘛……要說羅傑三年前就計劃好了這一切,卻是言過其實了。

羅傑老臉一紅,有些尷尬地說道:“咳,其實……我只是單純嫌其它發行公司開的買斷價格太低,想要等公司自己建立起海外發行渠道再做打算,誰知道一等就是這麼久。”

這纔是真正的原因。

從《郊區的耶穌》在北美和線上市場銷量大爆以來,樂隊對於這幾張專輯海外發行權的預期就高了許多。

但擁有海外發行能力的大廠牌,卻不願意付出太高的代價。

畢竟擁有全球發行能力的廠牌就那麼幾家,佔據着龐大的渠道資源,自然是想要儘可能地壓低價格,擡高自己的利潤。

雙方一直談不攏,慢慢就拖了下來。

一直拖到現在,原本有興趣的買家,也因爲時間過去太久,海外市場大量被盜版侵佔,漸漸失去了興趣。

於是,這幾張專輯的海外發行權,就爛在了樂隊手裡。

“這也不能怪你一個,我們以前討論過好幾次這個問題,大家都同意不能低價賤賣。”

胖子說到一半,忽然露出心痛的表情,問道:“這幾張專輯的海外發行,我們大概會損失多少錢?”

“海外和北美不一樣,如果只計算實體唱片的話,平均下來,海外銷量收入,發行方和版權方加起來,最多也就拿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間。”

羅傑回憶了一會,開口道:“我記得去年的時候麥克唐納提交過一份報告,認爲海外發行拖延超過六個月的話,預期銷量會降低到原本的三分之二,兩年之後降低到三分之一左右,三年之後就只剩下十分之一,你按這個比例大概算算吧。”

“這樣算的話,幾張專輯加起來,我們的損失要以億來計算了。”

胖子搖了搖頭,顯得很是心痛:“至少三四億美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沒有那麼多,會有一部分打算購買實體專輯的歌迷轉而去購買數字版本,數字版本又沒有國界的區別。實際的損失,應該是不到三億美元。”

安妮忽然插話道:“如果這幾張專輯能夠在百代的併購中起到效果,哪怕只是提前三個月完成資源整合,並且扭虧爲盈,我們就不會虧。”

——根據MAD唱片打探到的情況來看,百代唱片如今每年的虧損在13億美元左右。

也就是說,僅僅只是一個季度,就會虧損超過三億美元。

樂隊對於收購之後,如何調整百代唱片的業務重心,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但這項工作卻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完成。

無論是任何行業,收購一家大型的公司,並不是說改變一下經營策略,立刻就能從虧損扭轉爲盈利。

越是臃腫的大公司,想要改變原有的方向就越是困難。

在樂隊的計劃中,收購完成之後,需要第一時間剝離百代原有的“劣質資產”,但這隻能是減少虧損的數字。

接下來,需要將百代唱片和現在的MAD唱片進行整合,用三到五年的時間,讓百代唱片擺脫原本的困境。

不算收購和百代本身債務所產生的成本,僅僅只是這幾年裡,樂隊在百代唱片身上,就要持續性地投入二十到三十億美元。

若是用幾張專輯少賺三億美元的代價,將這二十到三十億美元的投入縮減一部分,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未必就是虧本的買賣。

就算賬面上依舊是虧損,但提前讓百代唱片扭虧爲盈,哪怕只是提前幾個月,這幾個月的時間,就價值無限。

“對了。”

羅傑忽然想起了什麼,中斷了這個話題,開口道:“百代那邊的收購基本可以確定下來,我們應該做一個長期的規劃。”

聽到“長期規劃”幾個字,胖子和安妮都來了興趣,不約而同地看向羅傑。

“個人的投資不算,只說樂隊共有的資產,我們現在主要有兩個方向上的業務。”

羅傑拿出紙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單詞:“唱片業,還有好萊塢。”

然後,羅傑在兩個單詞的下方,又寫下幾個單詞,繼續道:“在唱片業,我們的主要產業是MAD唱片,還有即將收購完成的百代唱片。至於好萊塢那邊的投資,目前是純粹的製作業務,以臨時工作室的名義掛在樂隊名下,每個項目完成之後就解散,沒有固定的製作廠牌和發行渠道。”

頓了頓,羅傑擡起頭,看向兩個搭檔,開口道:“唱片業和好萊塢一向聯繫緊密,比如說環球和華納,就是以電影公司爲基礎,建立起音樂廠牌和唱片發行渠道。而以前的寶麗金,則是反過來,以音樂廠牌爲基礎,建立了電影發行公司。爲什麼,我們不能這麼做呢?”

紙上畫出一個金字塔一般的圖形,但在最下面一層,唱片製作、發行,以及電影製作、發行的四個格子裡,卻是用幾條虛線,互相連接在了一起。

“但是,這需要很多錢吧?”

胖子聽懂了羅傑的意思,想要以MAD唱片、百代唱片爲基礎,在音樂發行的基礎上,建立一傢俱備電影發行能力的公司。

現在樂隊在好萊塢的業務,僅僅只涉及電影、電視劇的製作。

而發行的部分,卻是交給了其它發行公司來代理。

無論是唱片業還是好萊塢,最賺錢的業務永遠不是製作,而是發行。

在唱片業,大部分發行公司,可以從一張專輯中無條件地拿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收入。

再扣去零售終端環節的利潤,留給製作方的利潤就所剩無幾。

而在好萊塢,發行公司對製作公司的剝削甚至還要更嚴重幾分,比如說《郊區的耶穌》這部電影,樂隊和環球影業所簽訂的發行協議,抽成就是除了原聲大碟以外的全版權收入抽成,而非僅僅只是票房抽成。

這也是好萊塢最爲普遍的現象。

無論是唱片還是電影,做發行,看起來很簡單,只是和零售商、院線方打打電話,談一下分成比例。

但若是沒有一點關係,卻是連對方的秘書那一關都過不了,電話根本就打不過去。

“這是未來的長遠規劃,如果沒有合適的時機和足夠的資金,完全可以不啓動這個計劃,但我們現在就應該有所準備。”

羅傑考慮了一會,繼續說道:“我們過去的模式太過於粗糙了,我們應該成立一家正式的控股公司,重新對樂隊名下的資產進行調整。”

胖子考慮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說道:“你的意思是,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取代【黑暗樂隊工作室】?”

——樂隊名下的所有非版權類資產,都掛在這家工作室的名下。

“不僅僅如此,內容製作和渠道,這兩方面的業務也要完全分開。”

羅傑想了想,舉例道:“比如說唱片業這一塊,在併購完成之後,我們應該把兩家公司拆分出來,保留原有的廠牌,但業務重新分配。例如MAD唱片只負責專輯製作,而百代唱片則負責發行,藝人的唱片合約同樣拆分成製作和發行兩個部分,分別掛在兩家公司名下。至於版權部門,則單獨獨立出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好萊塢那邊目前只涉及製作業務,暫時不用管,但應該先註冊好相應的空殼公司,以後也按照這個模式來運作。”

“業務拆分,有這個必要嗎?”

胖子有些疑惑:“那些大公司這麼做,是爲了對外融資的時候玩一些左右倒右手的把戲,增加賬面成本,減少賬面利潤。但我們,好像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吧?”

安妮卻是插話道:“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

幾家子公司負責不同的業務,財務往來無比的複雜,若是某一個項目對外融資,完全可以將一個大賺的項目合法地運作成鉅額虧損。

而這筆數目不菲的差值,自然就落到樂隊的口袋裡了。

舉個栗子,製作公司A對外融資1000萬美元,運作一個專輯項目“X”。

專輯製作完成後,再交給自家的發行公司B來做發行。

一般而言,發行方抽取的發行抽成都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間,但這通常是包含宣發成本的。

而如果想要讓這個項目的盈利減少,甚至是變成虧損,只需要將發行抽成提高,甚至於宣發成本也由製作公司A來承擔。

在賬面上,發行公司B就得到了鉅額的利潤,但這筆利潤和投資方卻沒有任何的關係。

而需要與投資方分錢的製作公司A,賬面上卻產生了鉅額的虧損。

這樣一番操作,就可以合法地將錢從投資方的口袋裡掏出來。

而在實際操作中,唱片業和好萊塢,坑投資方的錢的手段要比這複雜無數倍,各種名目的費用層出不窮,哪怕是最專業的會計師,也很難從賬目上查出什麼問題來。

當然,這種操作,並不僅僅只是爲了坑投資方的錢。

很多情況下,大牌明星往往會在自己參與的項目中要求鉅額的利潤分成,因而,製作方同樣存在“將盈利項目在賬面上做成虧損”的需求,以減少分成方面的開支。

第177章 五首上榜日常回復幾個問題,可跳過。第231章 一億美元的投資第491章 孤狼……哈士奇?第869章 故地重遊第407章 《後天》第483章 更多的可能性第292章 空客ACJ第689章 這樣會不會有風險?第78章 重回洛杉磯第317章 這章的標題又雙叒叕被我吃了第875章 給歌迷發福利第839章 半原創歌曲第682章 難題第436章 這是最後一次第186章 頒獎季的選擇第609章 玄冥二老第876章 【《搖滾聖經》 Tour】第205章 第301錄音工廠第241章 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第496章 遭遇挖角第574章 小心背後第254章 至少目前爲止第390章 重金屬的誤區第272章 錯誤的指法第548章 第四名成員第639章 名利場第96章 演出確定(第五更)第652章 拉下水第299章 目標確定第64章 首秀第103章 慢得不可思議的速度第355章 這幫蠢豬!第68章 Encore(安可)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835章 光怪陸離的夢第727章 街頭賣藝?第260章 “你的生活質量可真差勁。”第17章 野心第27章 製作人瑪莎第604章 打破天花板第836章 向過去道別第579章 滑鐵盧?第147章 聯合巡演計劃第468章 鄉村音樂的大門第551章 都和你一樣第421章 版權,版權!第178 這是樂壇,不是好萊塢第130章 不該出現的人第643章 背叛第334章 細思極恐第444章 兩份計劃書第363章 融(坑)資(錢)計劃 下第372章 是時候啓動這個項目了第358章 八項提名第615章 請停止非法秀恩愛行爲第157章 被翻唱超過百次的歌第501章 風波前兆第57章 貝斯與剁手第752章 他的取向好像……第548章 第四名成員第863章 提上日程第413章 英式入侵?第271章 三叉戟第706章 現金收購還是股權置換?第461章 超A巨星第765章 安妮的反常第14章 選歌第501章 風波前兆第452章 這個學不來第664章 《紐約郵報》的副刊第272章 錯誤的指法第779章 兩個身份第204章 “休假”第838章 單調?第337章 MAD唱片第245章 “幾萬美元的小錢”第87章 Slap第228章 全多倫多唯一一臺Neve.88R第199章 樂評人的影響力第390章 重金屬的誤區第98章 “欺負窮人”第850章 大手筆第306章 哥特金屬第175章 計劃有變第69章 豪斯曼律師第585章 宿醉第244章 《失去信仰》第106章 絕交五分鐘(5更)第328章 不願透露姓名的羅傑先生第721章 其它的計劃第420章 格雷西的要求第508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679章 改變生態第245章 “幾萬美元的小錢”第166章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677章 股東大會第349章 故地重遊第196章 搖滾聖經(7更)第95章 年付租金
第177章 五首上榜日常回復幾個問題,可跳過。第231章 一億美元的投資第491章 孤狼……哈士奇?第869章 故地重遊第407章 《後天》第483章 更多的可能性第292章 空客ACJ第689章 這樣會不會有風險?第78章 重回洛杉磯第317章 這章的標題又雙叒叕被我吃了第875章 給歌迷發福利第839章 半原創歌曲第682章 難題第436章 這是最後一次第186章 頒獎季的選擇第609章 玄冥二老第876章 【《搖滾聖經》 Tour】第205章 第301錄音工廠第241章 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第496章 遭遇挖角第574章 小心背後第254章 至少目前爲止第390章 重金屬的誤區第272章 錯誤的指法第548章 第四名成員第639章 名利場第96章 演出確定(第五更)第652章 拉下水第299章 目標確定第64章 首秀第103章 慢得不可思議的速度第355章 這幫蠢豬!第68章 Encore(安可)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835章 光怪陸離的夢第727章 街頭賣藝?第260章 “你的生活質量可真差勁。”第17章 野心第27章 製作人瑪莎第604章 打破天花板第836章 向過去道別第579章 滑鐵盧?第147章 聯合巡演計劃第468章 鄉村音樂的大門第551章 都和你一樣第421章 版權,版權!第178 這是樂壇,不是好萊塢第130章 不該出現的人第643章 背叛第334章 細思極恐第444章 兩份計劃書第363章 融(坑)資(錢)計劃 下第372章 是時候啓動這個項目了第358章 八項提名第615章 請停止非法秀恩愛行爲第157章 被翻唱超過百次的歌第501章 風波前兆第57章 貝斯與剁手第752章 他的取向好像……第548章 第四名成員第863章 提上日程第413章 英式入侵?第271章 三叉戟第706章 現金收購還是股權置換?第461章 超A巨星第765章 安妮的反常第14章 選歌第501章 風波前兆第452章 這個學不來第664章 《紐約郵報》的副刊第272章 錯誤的指法第779章 兩個身份第204章 “休假”第838章 單調?第337章 MAD唱片第245章 “幾萬美元的小錢”第87章 Slap第228章 全多倫多唯一一臺Neve.88R第199章 樂評人的影響力第390章 重金屬的誤區第98章 “欺負窮人”第850章 大手筆第306章 哥特金屬第175章 計劃有變第69章 豪斯曼律師第585章 宿醉第244章 《失去信仰》第106章 絕交五分鐘(5更)第328章 不願透露姓名的羅傑先生第721章 其它的計劃第420章 格雷西的要求第508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679章 改變生態第245章 “幾萬美元的小錢”第166章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677章 股東大會第349章 故地重遊第196章 搖滾聖經(7更)第95章 年付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