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教宗使者”

“務必要真的把我的忠告傳達到啊諸位!就在不久前,不忠、***淫蕩、貪婪、暴戾、反基督的罪人亨利四世已經在衆人的背離和唾罵裡惶然而死,他的兒子(即亨利五世)馬上就要來這裡爲我執鞭牽馬,請求我的加冕禮,重新和教宗言歸於好。這樣明鏡般的前車之鑑,我的孩子高文是會體察到的——‘上主之城’永遠在這裡,即便它可能被刀兵雖摧毀,但精神和權威卻是永恆的,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教皇手持權杖,一字一頓地敘述着,好像要把這些內容印在這羣人的腦袋當中。

現在看來,當然是羅馬城教宗取得了輝煌勝利:亨利四世在親兒子的叛離後失意而終,整個薩利安地區又要向教宗彎曲膝蓋了——此地區而後的所有主教的敘任權,和各個教堂修道院的財產,都將回到羅馬城的管轄下;而之前由烏爾班起的東征運動,不但徹底光復了聖城,還催生了些聽命於羅馬城的東方公教國度,比如安條克,比如耶路撒冷,也比如塔爾蘇斯(它的情況有些複雜)。

故而尤金在春風得意之餘,即開始溫和地警告高文了:總的來說你還是不錯的,但你搞的那個自新會托鉢僧團最近有點脫離我的掌控,此外你領國內教區建設也不甚上軌道,沒有在各大城市設立大公教會主教,更不曾向我請求權杖和戒指的賜予,單單隻有個宗主教安塞姆在那裡慘淡經營,這樣是大大的不行滴!

此外尤金教皇還明確表示,同樣要求博希蒙德停止對安條克城的攻擊,和自己外甥和平談判,不得違背。

送走高文的使者後,時間已經來到九月的“頭齋日”,在拉特蘭鐘樓聳峙的宮殿裡,加蓋了“齋布”的祭壇前,教皇按照慣例召集了自己的“聖職團”,來商議此次聖戰的事宜。

教宗的“聖職團”即我們通常所知曉的“樞機主教會議”,它最早的名稱叫presbyterium即“長老們”。能參與到這個會議團體裡當然不是普通人,都是屬“聖職長上”級別的高品神職人員,先前高文得到這個冊封,更多也只是榮譽頭銜而非擁有實權,也由此得以不受教規管轄,最起碼這羣樞機是要嚴格遵守獨身不婚主義的(養姘婦除外)。

理論上“樞機主教會議”由三個層面組成,即樞機主教、本堂司鉢和樞機執事。

樞機主教一般只有七人,即羅馬七個教區主教,七個教區爲奧斯蒂亞、波爾託、阿爾巴諾、汝費拉、薩比納、弗拉斯卡提與帕雷斯提瑞那;

而本堂司鉢則來自於二十八座(早期爲二十五座)最重要的羅馬大公教會教堂,只有這羣教堂享有“titu1us”即“有特殊地位”的名號;

至於樞機執事,除去七名在羅馬城負責救濟窮人的“教區執事”外,還有侍奉在教皇宮裡的十一名“宮殿執事”。

故而樞機會議是由七名樞機主教、二十八名本堂司鉢和十八名樞機執事組成的,加教皇自己共爲五十四人,幾乎大公教會所有的大事都由他們裁斷。

可這次會議卻多了兩個人,來自兩西西里王國的西蒙和小羅傑(即後來的西西里英主羅傑二世)。兄弟倆都是王子,爲身體已然欠佳的老羅傑(博希蒙德叔父)所出,但他們父子三人又是羅馬城親自指認冊封的“教宗使者”,故而完全有資格參與到拉特蘭宮的會議席位來。

這個“教宗使者”的身份和權力,又比高文的“列品聖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來由是這樣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來,羅馬城的大公教會先是和君士坦丁堡決裂(雙方搞了個“互開”絕罰令),後又與德意志蘭的皇帝(神羅皇帝)對立起來,這兩個敵人全都不是好惹的——有點感到陷於困境的公教會便開始拉攏當時在南意大利扯旗的諾曼人,羅伯特.圭斯卡特爲的諾曼貴族們很快宣誓向教皇效忠,成爲羅馬城的“領地封臣”,每年繳納封臣稅,並誓要保護教宗的安全、秩序和自由;另一方面,諾曼貴族們就此得到卡普拉、阿韋爾薩、阿普利亞、卡拉布里亞和西西里的“領地”,換句話說他們在此地統治的法理權,是教皇賜予的。

是的你沒看錯,在當時教皇的領地可不侷限於羅馬城一處,南意大利的這些地方可都在它宣稱範圍內,非但如此——那位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o73—1o85在位)就曾宣佈過,南意大利、西西里、薩丁尼亞、科西嘉、波蘭、匈牙利和阿拉貢皆是“聖彼得天然所領地”,另外不列顛、丹麥、基輔、諾夫哥羅德(當地的羅斯正教會表示中槍)和達爾馬提亞也是他的“封地”。

那麼聖彼得教宗對這些地區的所領地法理權力來源在哪呢?這個問題馬上交給高文去釐清解決罷,我們轉回到西西里王子的“教宗使者”層面上去。

其實當時教宗也就是給諾曼人開了個空頭支票而已,“意大利南部都是我的封地,只要你們能奪下來並打跑希臘人和撒拉森人,自然就成了這些地區的世俗主人。”但旗幟鼓舞的力量也是很大的,比如老羅傑就通過了二三十年的征戰,硬是攻佔了整個西西里島,也成爲了“西西里大伯爵”。而後羅傑驅逐了君士坦丁堡方面在巴勒莫等地的教會,迎接了大公教會在這裡實施司法權,高興的羅馬城便宣佈他和他的合法繼承者皆有“教宗使者”的身份——可以自主委任當地的主教,並可參加羅馬城的樞機會議,權力可謂極大,和宗主教相當——而羅傑家族在西西里島的繁盛強大,當然也和教宗的支持庇護分不開關係,還能身兼國王和宗主教雙重權力,比如老羅傑壓根就沒參加東征,還和北非的新月教徒們做生意做得不亦樂乎,但就沒人敢彈劾他,或者說彈劾不滿也沒用。

現在穿着巴勒莫絲綢制就的宮廷華衣、懸掛撒拉森風格的金飾的兩位西西里王子,向教皇和諸位樞機、司鉢們傳達了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建議:

“高文、博希蒙德和鮑德溫勢力勃,在東方已漸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故而這次聖戰的指揮權萬不可授予這三人當中任何一位。”

第34章 總得活下去第33章 刺客末路(上)第9章 諸種不滿第60章 以水代兵第51章 驚恐的卡貝阿米婭第21章 划水和鯊魚第76章 邀請第7章 臨時車壘第15章 徒勞攻擊第31章 加冕登基第65章 第三封國書第23章 分歧第35章 重燃鬥志第7章 火爐第16章 交替進攻第60章 巡營第97章 耿直的司長第92章 御墨官的詫異第38章 “實地”操練第91章 殺意第58章 聲北擊東第35章 理想之國第47章 狄奧格尼斯的情報第17章 馬達姆第79章 幕牆第15章 藍礬第55章 卡薩的私鬥第60章 召喚的藉口第63章 新政第112章 Pronoia(下)第39章 兇險第86章 塹壕戰第76章 從馬直第86章 大凱旋式第70章 伊科尼烏姆第114章 三個俘虜第81章 通牒第3章 耀武第98章 tarenta第73章 逃走的獸第86章 三個可憐人第74章 會師第49章 雙拳出擊第78章 伯爵日記第77章 半身凱旋第91章 博希蒙德再起(上)第96章 約翰王第93章 費爾納的毀滅第90章 罪孽深重第46章 兩邊接頭第25章 伊薩克降服第51章 榮耀的棺槨與可疑的船隻第25章 人形閘室第5章 貝利婭第83章 大公爵的慈悲第63章 皇帝的夢第116章 近射.遠射第66章 金手第85章 鐵牆(上)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88章 海北砥柱第11章 阿斯巴反逆第63章 急迫第10章 誓言重申第68章 斯蒂芬投降第23章 分歧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1章 聖書抄錄員第16章 車壘山第24章 圍城伊始第23章 會堂集鎮第8章 稅吏菲奧比斯第7章 帝國心臟第46章 蘇雷爾曼的憤怒第68章 丹麥王子第78章 溫若明娜第17章 赫利斯托弗第57章 蒸汽迷霧第17章 血雨血谷第36章 第三個門第62章 女霍爾姆剛加第50章 博希蒙德殞命第36章 帆和澎湃的航程第14章 喬模喬樣第37章 立足第25章 伊薩克降服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51章 草甸鏖兵(下)第89章 淨航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66章 隔空喊話第35章 比薩領事第19章 誓師第87章 驚魂圍攻(下)第16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下)第19章 急救第106章 大爆炸第13章 修羅場第103章 解藥
第34章 總得活下去第33章 刺客末路(上)第9章 諸種不滿第60章 以水代兵第51章 驚恐的卡貝阿米婭第21章 划水和鯊魚第76章 邀請第7章 臨時車壘第15章 徒勞攻擊第31章 加冕登基第65章 第三封國書第23章 分歧第35章 重燃鬥志第7章 火爐第16章 交替進攻第60章 巡營第97章 耿直的司長第92章 御墨官的詫異第38章 “實地”操練第91章 殺意第58章 聲北擊東第35章 理想之國第47章 狄奧格尼斯的情報第17章 馬達姆第79章 幕牆第15章 藍礬第55章 卡薩的私鬥第60章 召喚的藉口第63章 新政第112章 Pronoia(下)第39章 兇險第86章 塹壕戰第76章 從馬直第86章 大凱旋式第70章 伊科尼烏姆第114章 三個俘虜第81章 通牒第3章 耀武第98章 tarenta第73章 逃走的獸第86章 三個可憐人第74章 會師第49章 雙拳出擊第78章 伯爵日記第77章 半身凱旋第91章 博希蒙德再起(上)第96章 約翰王第93章 費爾納的毀滅第90章 罪孽深重第46章 兩邊接頭第25章 伊薩克降服第51章 榮耀的棺槨與可疑的船隻第25章 人形閘室第5章 貝利婭第83章 大公爵的慈悲第63章 皇帝的夢第116章 近射.遠射第66章 金手第85章 鐵牆(上)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88章 海北砥柱第11章 阿斯巴反逆第63章 急迫第10章 誓言重申第68章 斯蒂芬投降第23章 分歧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1章 聖書抄錄員第16章 車壘山第24章 圍城伊始第23章 會堂集鎮第8章 稅吏菲奧比斯第7章 帝國心臟第46章 蘇雷爾曼的憤怒第68章 丹麥王子第78章 溫若明娜第17章 赫利斯托弗第57章 蒸汽迷霧第17章 血雨血谷第36章 第三個門第62章 女霍爾姆剛加第50章 博希蒙德殞命第36章 帆和澎湃的航程第14章 喬模喬樣第37章 立足第25章 伊薩克降服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51章 草甸鏖兵(下)第89章 淨航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66章 隔空喊話第35章 比薩領事第19章 誓師第87章 驚魂圍攻(下)第16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下)第19章 急救第106章 大爆炸第13章 修羅場第103章 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