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帝國副皇帝

結果又過了五日,多方消息閃電般傳來,一下子局勢又沸騰起來:

狄奧格尼斯將軍已徹底摧垮了希爾凡帕沙國羸弱的軍隊,攻陷了巴庫和傑爾賓特等要塞,希爾凡的沙赫被驅逐流放到了哈扎爾海上的一個荒島上,而後狄奧格尼斯開始籌措船隻準備渡過哈扎爾海,登陸到大呼羅珊腹地,策應花剌子模和喀喇汗在北方的抵抗力量;

伽色尼汗伊斯萊爾三世卻在南線收取戰果,這位君王指揮騎兵和戰象突然衝出錫斯坦荒漠,不待後繼步兵大隊便突襲了克爾曼城的關隘,塞爾柱守兵在關城內剛列陣拒守,四頭瘋狂戰象就沖垮了城障突入進來,七百名守兵幾乎全部被殺,佔領克爾曼城的伊斯萊爾停頓三日後,得到信德船隊補給,便繼續向設拉子、法爾斯一線推進,伊斯法罕宮廷又是一片惶急混亂;

而最讓皇帝的臣僕將官們感到驚懼的是來自塔爾蘇斯城的消息——帝國各處殘餘叛黨趁着陛下遠征奧克蘇斯河的時機,像鬼魅般從各個陰暗的角落裡涌出,先是卡德摩斯山谷裡有正教狂信徒打出解救大牧首馬斯達斯的旗號,再度彙集萬餘人,開始進入呂底亞平原燒殺劫掠;而後摩西亞地區的大普雷斯拉夫城也有正教教士趁機糾集斯拉夫叛黨,不服希臘語教化,開始騷亂起事,波斯尼亞修道院們也羣起策應;混亂還波及到了莫利亞地區,該地一些桀驁的農民和忠於約翰皇帝的人物武裝起來,也開始向米斯特拉城進軍,連帶科林斯、帖薩利、優庇亞和阿提卡等地區島嶼混亂一片,據說克里特島的約翰也各自派出支艦隊,分別前往莫利亞和小亞細亞南部給叛黨運送物資,搖旗打氣。

但皇帝高文這時候的心情反倒淡然起來,他只是將情報文牘擱置下來,對衆人說,“安娜會輔佐赫利斯托弗,處斷鎮撫好一切的。我們在前線絕不可以受到影響,把奧克蘇斯河戰役給打好,纔是對帝國局勢最大的貢獻。”

接着皇帝在御營內下達命令:“全軍分爲三路,分別向吐斯(尼沙普爾東北方向)、莫夫(正東方向)和小莫夫(東南方向,也叫小馬魯城,處於奧克蘇斯河河曲地帶,本和莫夫城同名,故被世人稱爲小莫夫)前進,朕的目標是將所有蠻族趕回奧克蘇斯河的水中或對岸,全面光復塞爾柱舊日疆界。”

可這不過是新羅馬帝國的欺敵迷惑之策——高文派往他所言目標地點的,大多是二線旅團和僕從隊伍,而自己卻先統率三翼旅團在小莫夫的河谷裡秘密屯紮起來,接着讓聖妹和阿塔米指揮保羅派信徒和邊民,佯攻小莫夫城,自己靜待着轉機。

君士坦丁堡的新皇宮內,所有帝國大臣們都臉帶焦慮地立在御座臺階下,時不時擡頭看着坐在臺階上的奧古斯都.赫利斯托弗殿下,而在其後的垂簾內明顯還坐着巴塞麗薩。

赫利斯托弗在安靜地聽取完各方的彙報後,頓了大約一刻鐘,這位少年似乎在梳理着自己的方案,他此刻已認識到:“我是帝國的共治皇帝,在這個廳堂內說任何話語,都不能輕佻莽撞。”

垂簾後的巴塞麗薩,在兒子思慮的時刻,並沒有發出隻字片語。

赫利斯托弗緩緩在金碧輝煌的聖像裝飾牆前站起來,而後吐字清晰地訴說了自己的處置方案:“北方地區還留有一個希拉波利斯旅團,曉諭司令官德西烏斯將軍和督軍區的比雷爾將軍,去嚴厲鎮壓大普雷斯拉夫的叛黨,那裡是摩西亞人的精神支柱,平叛戰爭完結後——將這座曾經的摩西亞王都徹底隳平,就像曾經的羅馬異教徒皇帝對朱迪亞猶太人聖殿所做的那般;

至於波斯尼亞靜修教士們的反抗,我與巴塞麗薩商議過,這時候叫我的兄長卡林西亞親王去彈壓即可,他若嫌力量不足,可以尋求鮑格米勒信徒的協助;

都拉佐城周圍的旅團不動,調遣帖撒羅尼迦的另外個旅團馳往莫利亞,聯合當地邁吉林等斯拉夫部落,要求叛亂的農民返歸他們的田地上去,不然就得豎起絞架,讓他們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亞細亞卡德摩斯山崖地形險惡,我方不用冒然進入其間清剿,可斷絕其村鎮的交通商貿,禁止帝國其他地區輸送鹽和蔗糖等物資進入,並派遣帝國艦隊驅逐掉僞帝約翰的船隻,將其長期封鎖,逼迫他們屈服。”

一口氣說完後,所有帝國的臣僕都有些錯愕地在臺階下低首,這時候有人小心翼翼提議道:“這次平叛戰爭,叛黨盤踞的地區據點甚多並且分散,各路用兵需要統籌安排,可否讓一位德高望重的將軍坐鎮?”

當即就有另外數名官員附和,“帝國耆老伊薩克.科穆寧,或大公爵尼基弗魯斯.佈雷努斯都是合適的人選......”

垂簾後的安娜還未發聲,其外的赫利斯托弗還有點稚嫩的聲調卻很高昂,“伊薩克殿下年事已高,不忍使其顛簸;而帝國凱撒殿下,尚要營建京道和航路,也無法分身。其實諸位的擔憂純屬多餘,大京皇都本就可鎮撫四方,所有軍餉、糧秣和器械都經由這裡調撥即可。若是軍力不足,我還可派出奧古斯都侍衛隊的各位年輕俊秀,前往各旅團駐屯地指揮那裡的新兵支隊馳援各方,作爲平叛的預備。”

這番話說完後,安娜在紗簾後微微頷首,而旁邊的赫托米婭卻不由自主地開始擦拭淚水,這對御墨官來說是很罕見的神態,因爲這位嫺熟政略的少年,某種程度也是她教育出來的“傑作”啊!

“諸位,還有什麼疑問嗎?”立在臺階上的赫利斯托弗,身形更似母親,個子不高。

自帝國宰輔以下都恭敬地低下頭來。

“沒有疑問的話,便可躬行!”奧古斯都的命令帶着不容置疑的語氣。

莫利亞的騷動很快被平息,約翰的艦隊在岸邊繞了幾圈就狼狽退走,參與農民被迅速遷徙到了馬其頓地區。

卡德摩斯的叛黨縮回到山地裡,被匝匝封鎖起來,斷絕了補給和商貿。

大普雷斯拉夫城也遭到了軍隊的圍困,不許可降服。

卡林西亞親王科勒阿迪歐斯則南下衝入波斯尼亞地區,據說親手射殺了許多靜修會教士。

第78章 冰島幻酒第72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下)第46章 花海里的姐姐第89章 淨航第62章 送冠第90章 罪孽深重第39章 亞美尼亞親王第85章 聖職長上第36章 二聖職第12章 征服東方之島第21章 來自埃德薩的消息第45章 真正退隱第79章 喋喋不休第111章 莫名出處第56章 詆譭第115章 坦白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25章 先正後奇第23章 會堂集鎮第19章 CorpusJurisCivilis第91章 新的商約第93章 災難和罪第26章 羊腸管第31章 調停仲裁者(中)第9章 皇子的希冀第53章 皇帝現身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67章 慾望勝利第38章 新阿寇尼斯第57章 無義之戰第18章 “中間地帶”第109章 金壺第53章 浮游炮臺第59章 達拉賽娜第62章 薩鬆之雪第82章 三路第14章 小麥與石灰第75章 火秤砣第62章 差次第84章 卡爾基斯第25章 女官們第38章 “蛤蟆”第54章 復活第48章 新式戰船之力第100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終)第114章 海倫娜第31章 游擊戰第36章 入營第102章 用餐第22章 城陷第25章 神鷹第87章 鐵牆(下)第91章 重臼炮第105章 博希蒙德的部署第67章 教唆第67章 犒賞第49章 雙拳出擊第13章 小丘(下)第55章 卡薩的私鬥第90章 典禮第52章 提醒第33章 東谷之戰(中)第68章 焚風第83章 掃蕩戰第42章 圍城壕第72章 高文狂想曲第107章 信心膽氣第29章 進擊時刻第82章 僵持第57章 看破第14章 烏勒瑪大會第70章 費爾納的吉利基第21章 挑撥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85章 小香車第12章 小丘(上)第77章 黛朵的毒第50章 博希蒙德殞命第16章 航程第38章 新阿寇尼斯第79章 襲擊水門(上)第13章 塞浦路斯的商約第98章 應援第81章 墜落第83章 再生第55章 舊戰場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82章 三路第42章 卡拉布里亞第84章 焦土第53章 閃電裡的手第33章 裝腔作勢第72章 解圍戰第76章 Blet and Road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36章 犀利寶劍第75章 新商路第72章 宮庭血戰第42章 卡拉布里亞第36章 犀利寶劍
第78章 冰島幻酒第72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下)第46章 花海里的姐姐第89章 淨航第62章 送冠第90章 罪孽深重第39章 亞美尼亞親王第85章 聖職長上第36章 二聖職第12章 征服東方之島第21章 來自埃德薩的消息第45章 真正退隱第79章 喋喋不休第111章 莫名出處第56章 詆譭第115章 坦白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25章 先正後奇第23章 會堂集鎮第19章 CorpusJurisCivilis第91章 新的商約第93章 災難和罪第26章 羊腸管第31章 調停仲裁者(中)第9章 皇子的希冀第53章 皇帝現身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67章 慾望勝利第38章 新阿寇尼斯第57章 無義之戰第18章 “中間地帶”第109章 金壺第53章 浮游炮臺第59章 達拉賽娜第62章 薩鬆之雪第82章 三路第14章 小麥與石灰第75章 火秤砣第62章 差次第84章 卡爾基斯第25章 女官們第38章 “蛤蟆”第54章 復活第48章 新式戰船之力第100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終)第114章 海倫娜第31章 游擊戰第36章 入營第102章 用餐第22章 城陷第25章 神鷹第87章 鐵牆(下)第91章 重臼炮第105章 博希蒙德的部署第67章 教唆第67章 犒賞第49章 雙拳出擊第13章 小丘(下)第55章 卡薩的私鬥第90章 典禮第52章 提醒第33章 東谷之戰(中)第68章 焚風第83章 掃蕩戰第42章 圍城壕第72章 高文狂想曲第107章 信心膽氣第29章 進擊時刻第82章 僵持第57章 看破第14章 烏勒瑪大會第70章 費爾納的吉利基第21章 挑撥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85章 小香車第12章 小丘(上)第77章 黛朵的毒第50章 博希蒙德殞命第16章 航程第38章 新阿寇尼斯第79章 襲擊水門(上)第13章 塞浦路斯的商約第98章 應援第81章 墜落第83章 再生第55章 舊戰場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82章 三路第42章 卡拉布里亞第84章 焦土第53章 閃電裡的手第33章 裝腔作勢第72章 解圍戰第76章 Blet and Road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36章 犀利寶劍第75章 新商路第72章 宮庭血戰第42章 卡拉布里亞第36章 犀利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