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佈施

接着,所有出征的將士,舉着武器與各色戰旗,以綴着流蘇的君士坦丁大帝御旗爲核心,浩浩蕩蕩穿過了新金門,抵達了聖約翰大教堂,在此大教堂更上處的山麓處,皇帝正在盡全力營建一所嶄新的豪華教堂,聖使徒大教堂。

工地前,擺放的全是一列列帶着紗質垂簾的肩輿,全君士坦丁堡的貴婦都立在那裡,她們是響應了皇帝與帝國的號召,在此給予征戰臨行的將士以慷慨的佈施的。誰都知道,帝國財政現在十分艱難,壓在百姓頭上的重稅已快達到臨界點,所以貴族在橫徵暴斂之餘,多少也要回報些出來,所以每次軍隊出征前,這種臨時性的佈施,或者說也是種變相的“富人稅”,就成爲了皇都的一景。

在這裡,貴婦、外國商賈們反倒沒有那麼慳吝,因爲在這公開的場合,他們可以隨意揮金如土,而不受教會的責難,況且這也是爲家族積累名譽聲望的最佳時機。

首飾、銀錢如雨點般拋來,軍僕和士兵們爭相搶奪,高文卻始終走在行列的中央,揹着自己的行李和武器,他的小廝菲特亞斯見主人這副模樣,也只能哭喪着臉跟在後面,任由銀幣在自己腳下滾來滾去。

“高文,高文!”站在聖使徒大教堂地基前的人羣當中,衣着華美的尤多希雅正對着自己揮舞着絲絹,她的哥哥瓦蘭吉亞內宮衛隊司令官亞格菲則也站在旁邊,對着高文不斷招手,叫他過來。

“主人,那位宮廷裡的長袍貴婦在呼喚你,她一定是對你傾慕有加的!”這讓小廝萬分激動,但隨後他的前額就被高文鑿了一記,捂着腦袋哎呦哎呦地隨着高文走了過來。

尤多希雅見到高文來到後,是笑靨如花,隨後她從肩輿後面的匣子裡,取出了件猩紅色的半舊披風,“喂妹妹,這可是我當初得到的皇室賞賜。”亞格菲看到這個東西,不由得吃驚起來。

“那時候你還能穿得上,但現在卻不行了。”尤多希雅揶揄着哥哥,接着她把這件披風給遞了過來,“穿上它高文,我還不能像其他的貴婦那樣,給你金錢、絲綢或者首飾,那樣我覺得是對你的侮辱,你是個高尚的武士,不能用希臘人的那一套。所以我就贈送給你這個東西,真正能代表情誼的禮物——剛纔我在點閱場外,看到你是衛隊裡唯一沒有披風的一位,他們全都得到過皇帝的賞賜,而你卻沒有,故而我就叫使女貝利婭去宅院裡取來了這件,希望能爲你的出征抵禦些許寒冷與無聊——是的,當你覺得無聊時,就摸摸這件披風,想起在皇都裡還有位女子對你牽掛着。”

高文覺得事情非常得不尋常,從他遇到尤多希雅開始,這位美麗的女子就主動無比地攀過來,處處照顧,處處幫襯,難道她真的把自己當成了精神情侶?話說這在中古世界裡,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

但而後不允許高文再苦苦思索了,其他的士兵都擁堵了過來,因爲他們許多人都對尤多希雅是熟悉而仰慕的,因爲她是司令官的妹妹,也是弓箭侍衛隊長的妻子,更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也是位慷慨慈愛的美麗貴婦。

於是高文也只能將饋贈來的紅色披風,系在自己的鎖子甲圍脖之上,旁邊的亞格菲則嘿嘿笑着,不斷拍着高文的肩膀表示親切。

忽然,人羣裡,那位大宦官尼克德米亞走了過來,對着尤多希雅使了個眼色,結果尤多希雅立刻走下了肩輿,與她的使女一起,停止了佈施,而是急忙跪在了地上。

接着,尼克德米亞垂手也立在一旁,那邊走過來的,正是昨日高文在宮門前所見,當時坐在第二個肩輿上那個美麗的貴婦,身後跟着兩個男孩,結果見到了這三人,將官和士兵們也全體跪拜下來,“得到聖母、聖子、聖靈庇佑的首席貴婦、君士坦丁.奧古斯都、約翰皇子閣下金安。”

“尤多希雅,我必須得告誡你,皇帝在檢閱軍隊之後,理應是皇子和奧古斯都閣下列在佈施隊伍的首位,接受將士的歡呼和禮戴,而不是你們家族。”那名貴婦白皙的臉上,既豔若桃李,又冷若冰霜。

尤多希雅、尼克德米亞與亞格菲對這位首席貴婦沒有任何辯駁,只能唯唯諾諾,隨後便是爭相親吻君士坦丁.奧古斯都和約翰皇子的衣服和靴子。這時候,在旁邊的高文才看得親切,那個白皙高大而英俊的少年孩子,是君士坦丁,爲前任皇帝所出,剛剛被封爲“奧古斯都”的頭銜(奧古斯都、凱撒和其他古羅馬的尊貴名號,在東羅馬拜占庭時代漸漸演變爲了榮譽頭銜,下賜給皇親國戚們)。而君士坦丁的母親,就是眼前這位高傲而有壓迫力的首席貴婦,名曰瑪蓮娜,是現任皇帝阿萊克修斯的養母,也是前面三任皇帝的妻子——而後,幾名親兵告訴高文,其實在阿萊克修斯剛剛登上皇位時,也企圖休棄出自杜卡斯家族的艾琳,再娶這位漂亮美麗並且還很年輕的瑪蓮娜爲後,甚至還得到了自己親生母后攝政王的支持,但在大牧首馬斯達斯的拼死強硬反對下才悻悻作罷,便只能認瑪蓮娜當養母,算是走另外條路,名正言順地接過了皇座——現在,雖然瑪蓮娜將帝國繼承權讓給了那個黑皮膚的醜孩子,即阿萊克修斯與艾琳所出的約翰皇子,但她在宮廷裡依舊極有勢力,並且以“撫養養孫”的名目,將約翰皇子強行收到自己的行宮,與自己與前任皇帝所出的君士坦丁一起躬親培育。

目的很明顯,瑪蓮娜即便不能讓親生的君士坦丁登上皇座,也得叫自己撫育的約翰登上去,總之她要永遠保住現在的“副皇太后”的位子,並朝實質性的“皇太后”挺進。所以現在,尤多希雅所在的卑微暴發戶家族隨便亂搶風頭,當然激起了這位的惱怒。

當然,瑪蓮娜的鋒芒與其說是指向尤多希雅的,勿寧說是指向她背後的那位深不見底,屹立宮廷裡數十年而不倒的“小鳥尼克德米亞”的。

但這位大宦官臉上只是跪在那裡,掛着諂媚而無害的微笑,任由瑪蓮娜的訓斥如風如雨,也是毫無變色的徵兆——着實叫高文佩服。

第6章 女王的秘密第3章 麝香第86章 瀉湖都市第23章 會堂集鎮第38章 倒戈第99章 遠交近攻第87章 滅宋者第84章 拋石機第70章 殘軀的價值第51章 破障第82章 坷垃第33章 裝腔作勢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34章 小貴族第84章 挫敗第9章 僅以身免第63章 新政第60章 風雲逆轉第78章 偵測第61章 守捉官求援第20章 教宗密信第32章 遺產下落第75章 火秤砣第11章 對比雷爾的審判第2章 火毬雨第25章 女官們第108章 血城第35章 羽檄交飛第44章 試探第17章 官邸前第1章 新航路規劃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30章 杜洛汗之旗第25章 神鷹第40章 點閱第66章 隔空喊話第26章 和喬瑟蘭的談話(下)第20章 摩蘇爾大軍第83章 姓氏革命第44章 試探第13章 聖妹到來第79章 喋喋不休第31章 鄂斯都的價錢第27章 對喬治亞的處分第86章 安德奧達特的春季攻勢第71章 麻煩製造者第107章 信心膽氣第79章 意大利加聯盟第18章 君侯之死第60章 色雷斯志願軍(下)第18章 溫水第91章 頭盔京觀第47章 壁虎斷尾第56章 渺茫第108章 新戰術訓導第51章 塔之戰(下)第96章 約翰王第61章 守捉官求援第4章 歸國之人第106章 彼得出使第104章 五月十八(中)第16章 交替進攻第77章 浸禮第56章 金幣旗標第15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上)第57章 沙赫娜美之箭第5章 君士坦丁的饋贈第38章 伽色尼戰象第83章 掃蕩戰第4章 緋旗第61章 新徵討第62章 憤恨之書第81章 通牒第69章 紅隼第52章 城頭大王旗第88章 第一顆珍珠第105章 博希蒙德的部署第15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上)第81章 逼迫第95章 分娩第56章 馬格倫迪烏斯之策第77章 辛將軍好奇的代價第57章 蒸汽迷霧第43章 對火的計算第15章 博希蒙德與高文的互答第22章 麻竹箭第71章 一份.雙份第73章 瑪蒂爾達的過往第94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中)第75章 洗地第63章 金門凱旋第59章 大潰逃第4章 化鹿第35章 比薩領事第17章 馬達姆第43章 萊斯沃諾要塞第2章 找晦氣第38章 木杆木臼第40章 邁吉林與埃澤利提第87章 滅宋者
第6章 女王的秘密第3章 麝香第86章 瀉湖都市第23章 會堂集鎮第38章 倒戈第99章 遠交近攻第87章 滅宋者第84章 拋石機第70章 殘軀的價值第51章 破障第82章 坷垃第33章 裝腔作勢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34章 小貴族第84章 挫敗第9章 僅以身免第63章 新政第60章 風雲逆轉第78章 偵測第61章 守捉官求援第20章 教宗密信第32章 遺產下落第75章 火秤砣第11章 對比雷爾的審判第2章 火毬雨第25章 女官們第108章 血城第35章 羽檄交飛第44章 試探第17章 官邸前第1章 新航路規劃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30章 杜洛汗之旗第25章 神鷹第40章 點閱第66章 隔空喊話第26章 和喬瑟蘭的談話(下)第20章 摩蘇爾大軍第83章 姓氏革命第44章 試探第13章 聖妹到來第79章 喋喋不休第31章 鄂斯都的價錢第27章 對喬治亞的處分第86章 安德奧達特的春季攻勢第71章 麻煩製造者第107章 信心膽氣第79章 意大利加聯盟第18章 君侯之死第60章 色雷斯志願軍(下)第18章 溫水第91章 頭盔京觀第47章 壁虎斷尾第56章 渺茫第108章 新戰術訓導第51章 塔之戰(下)第96章 約翰王第61章 守捉官求援第4章 歸國之人第106章 彼得出使第104章 五月十八(中)第16章 交替進攻第77章 浸禮第56章 金幣旗標第15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上)第57章 沙赫娜美之箭第5章 君士坦丁的饋贈第38章 伽色尼戰象第83章 掃蕩戰第4章 緋旗第61章 新徵討第62章 憤恨之書第81章 通牒第69章 紅隼第52章 城頭大王旗第88章 第一顆珍珠第105章 博希蒙德的部署第15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上)第81章 逼迫第95章 分娩第56章 馬格倫迪烏斯之策第77章 辛將軍好奇的代價第57章 蒸汽迷霧第43章 對火的計算第15章 博希蒙德與高文的互答第22章 麻竹箭第71章 一份.雙份第73章 瑪蒂爾達的過往第94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中)第75章 洗地第63章 金門凱旋第59章 大潰逃第4章 化鹿第35章 比薩領事第17章 馬達姆第43章 萊斯沃諾要塞第2章 找晦氣第38章 木杆木臼第40章 邁吉林與埃澤利提第87章 滅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