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新戰術訓導

於是乎,卡拉格迪將軍的諫言並沒有被他的主人擺在心上,按照既定的計劃,摩蘇爾的大營開始爲五日後,和基督徒的決戰而作着縝密的準備。

而另外面,騎着毛驢返回到城中的彼得,也向所有領主闡述了這樣個原理:和平已經無望,所有人無論是貴族、騎士、士兵還是匠師,不問男女老幼,必須準備決戰。

兩日後,鮑德溫帶着所有的部衆:大約二百五十名各色騎士(城堡、封邑或着扈從),及五百餘名帶甲的軍士,一千名輕裝步兵,大多是鮑德溫從東奇裡乞亞招攬來的亞美尼亞、突厥或希臘籍的弓箭手,及許多後勤軍僕,浩浩蕩蕩,經由“高文之橋”抵達了奧龍特斯營壘。

但此刻,高文已經驅使大批的勞役者,將原本在格迪埃指導下建成的營壘外郭徹底平毀掉了,包括城門塔在內,不落任何的痕跡——高文事前徵詢過屬下的意見,大夥兒對這個想法都很贊同——反正馬上,我們和科布哈決戰時背靠的核心據點是阿塔城,奧龍特斯營壘已經失去了作用,只要留下少量警戒的士兵,防備科布哈的士兵泅渡就行(現在看來,這種事情再度發生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但是還有點需要防備的,那便是我們軍隊的戰術和營壘規制,對其他的朝聖者,也是需要嚴格保密的。

這便是拆毀營壘的根本原因。

阿塔城前的平野和營地間,高文和鮑德溫站在一列列排好的騎士和軍士前,開始戰前的訓導,但是卻沒有慣常的對主的禱告和乞求,而是很出奇的,由主帥對即將開戰時戰術的講解。

須知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舉動,起碼在法蘭克世界還是很稀罕的,因爲對於他們來說,步行士兵不管是使用長矛還是弓箭,天生是卑賤的,他們只要學會站穩握住手裡的武器就行,沒人在乎他們在混戰時是死是活,或是對戰局起到何種作用;而戰場的核心力量,騎在馬上的騎士或軍士,也沒人關心他們以何種方式作戰,因爲他們天生就是戰士,擔心他們就像擔心貓兒會不會爬樹那樣多此一舉,是可笑的。

而高文還是站在所有的法蘭克騎士前講解戰術了,他講解內容的核心就是:在來日的決戰當中,你們要丟棄先前的戰鬥方式。

站在最當先的,手執銀天鵝旗幟的,是鮑德溫所屬的首席旗手安吉伯賽特當即就詢問說,“是讓我們不再騎馬,不再使用帶着旗子的騎矛?”而那邊,同屬於尤斯塔斯家族的伯克伯爵也滿臉的不理解。

高文說沒有錯,“因爲渡過鐵橋,決戰的場所是片被兩羣山嶺夾在一起的曠野,正是戰馬馳騁之地,也是合宜集羣步兵的佈陣之所。突厥人應該早會料想到,我們的人只會採取騎矛衝鋒,這個招數對付他們一次兩次也許是有效的,但這次怕是未必——突厥人必定會使用大量的矛手、弓箭手和輕快戰馬,化解我們的攻勢,並趁機在各處設下伏兵,要取得對我們的勝利。”

“那難道叫我們也步行作戰!”許多法蘭克騎士都呱噪起來,這點是他們絕對難以接受的——身爲騎士,身爲榮譽軍人階層,他們寧願在馬背上慘敗而死,也不情願像卑賤的步兵那樣取勝。

但高文卻不依不饒,“是時候放棄這種陳腐的觀念了,起碼在這場攸關的戰役當中,我們的戰馬是不足的,和突厥人的馬匹數量無法相比,所以在馬上戰鬥當中,我們要將戰馬集中在一起,但不是突擊力量,而是機動運輸力量,馱着你們抵達最激烈最關鍵的地區,擊敗擊潰敵人。你們從現在起,將和我旅團裡的盾牌刀劍士兵們一起,接受小隊作戰、集團作戰,乃至是隊列訓練,學會對付形形色色的異教徒敵人。”

隨後,鮑德溫也對着銀天鵝的旗幟發言,他苦口婆心,說戰場和敵人正在不斷變化,馬上我們前往聖地,可能要遭遇更多更輕剽的敵人,光是靠以前那套死戰蠻勇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我們要以步兵集羣,來對付敵人的步兵集羣。

良久,阿達納伯國的騎士和軍士們纔算是接受了現實,和高文所屬的意大利老兵們,同時集結在銀天鵝旗和紅手七嶺旗下,發誓接受帝國大公爵的督訓。

“將所有的人,平均分成五十隊,而後每隊選出兩名旗手來,讓旗手先接受訓練,再叫旗手去訓練隊裡的人員,我旅團裡的優秀士兵擔任訓練導師,這樣成事的速度最快!”高文還絲毫不客氣,因爲意大利士兵出身大多是農民或小小鄉紳,先前爲瑪蒂爾達女公爵或拜占庭羅馬帝國服役,在這羣騎士老爺的眼中地位是不高的,讓他們來指導自己,也是很難接受的。

一百名“受訓旗手”被挑選出來後,就是緊張密集的訓練,但是這比訓練新兵要容易得多,因爲這羣人本來就是身經百戰的,只要革除掉一些舊習慣,接受一些新的習慣就行。

但所謂的新習慣,也不是那麼輕易能讓人坦然接受的。

比如使用盾牌,意大利老兵就對這羣“受訓旗手”說,先前你們騎在馬上時,固定把鳶盾遮蔽在身體側邊,擋住膝蓋和小腿就行,而後另外隻手持矛衝鋒。但現在你們在步戰的時刻,遇到的情況要複雜得多——先得“耍弄盾牌”。

於是心高氣傲的騎士,開始像個藝人那樣,手持着鳶盾的把手,開始繞着身體的前後左右上下耍動,什麼位置是防備敵人弓箭的,什麼位置是防備敵人長矛的,什麼位置又是防備敵人的砍刀的,都有詳細的規定。接着,意大利老兵又交給他們使用盾牌,突襲敵人矛陣的方法:“將盾牌遮蔽在你身上,低着身軀往前衝,眼睛別看敵人的矛,只看敵人的額頭和臉面,不要停歇,敵人的矛尖刺來,你只要擋住,他必然要收手才能刺出下一矛,你就趁機繼續抵進,距離敵人三尺外再揮劍砍擊,先對着敵人的雙手虛削下,這樣他們必然會丟棄長矛,或者後退或者拔劍和你短兵戰鬥,你再用盾牌掠壓住他的武器,再砍一劍,在他的脖子上或者胸口,一切就都解決了!”

第94章 守捉官的落寞第72章 解圍戰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38章 伽色尼戰象第80章 熟蘋果第73章 saqaliba第7章 小翻車魚的仇焰第28章 庫西斯坦戰鬥第64章 偷渡第36章 帆和澎湃的航程第63章 競逐第97章 耿直的司長第43章 教皇的告誡第76章 公主禁臠第77章 黛朵的毒第63章 農軍騎兵第85章 小香車第39章 大溪第90章 典禮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53章 坍塌的殿堂第25章 兩支箭第83章 大瓦西里與高文第53章 坍塌的殿堂第65章 以劍扶犁 下第105章 聖誕攻勢第7章 襲擾破壞第56章 皇帝的羅網第26章 鐵門堡第34章 大閱第81章 敵意第8章 大土王伯丁第16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下)第41章 “蛤蟆”(再續一章)第54章 以梅桑德之名第66章 隔空喊話第39章 海關所的夫婦第58章 波斯香水瓶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63章 新政第62章 憤恨之書第54章 密室會議第83章 克魯斯塔羅斯的戰功第92章 劇烈動搖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83章 回憶與現實第60章 巡營第9章 諸種不滿第52章 帳篷第56章 犁刃第59章 幕後人第86章 金髮灰髮?第57章 沙赫娜美之箭第64章 建造者大衛第82章 暴力遷徙第96章 高文出馬第43章 阿塔城第63章 教父禮物第35章 殘忍的逼迫第35章 皇親第92章 初見第73章 “蘇雷爾曼關卡”第73章 亂射第12章 退回城中第72章 真相?第41章 居奇新術第4章 毀滅在即第12章 蘇瓦裡山第93章 無影無蹤第74章 初戰威力第14章 小麥與石灰第101章 抗命第88章 教唆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15章 軍典條令第95章 新博希蒙德第49章 鴉宮暗影第44章 亞吉.西揚第102章 新度量衡第49章 營務官第10章 雄獅之旗第27章 自戕第99章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三)第121章 調令第68章 柏勒洛豐特演第101章 普拉尼飛輪第20章 哈桑第27章 博希蒙德長袖善舞第22章 十萬橫磨劍第63章 現實裡的戰場第61章 仁愛的阿萊克修斯第51章 衛城地獄第38章 活押.死押第84章 扎哈斯再現第64章 猛獸之眼第49章 斯卡林的傳說第11章 鞭刑第77章 典廄長反正第42章 皇子新政
第94章 守捉官的落寞第72章 解圍戰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38章 伽色尼戰象第80章 熟蘋果第73章 saqaliba第7章 小翻車魚的仇焰第28章 庫西斯坦戰鬥第64章 偷渡第36章 帆和澎湃的航程第63章 競逐第97章 耿直的司長第43章 教皇的告誡第76章 公主禁臠第77章 黛朵的毒第63章 農軍騎兵第85章 小香車第39章 大溪第90章 典禮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53章 坍塌的殿堂第25章 兩支箭第83章 大瓦西里與高文第53章 坍塌的殿堂第65章 以劍扶犁 下第105章 聖誕攻勢第7章 襲擾破壞第56章 皇帝的羅網第26章 鐵門堡第34章 大閱第81章 敵意第8章 大土王伯丁第16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下)第41章 “蛤蟆”(再續一章)第54章 以梅桑德之名第66章 隔空喊話第39章 海關所的夫婦第58章 波斯香水瓶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63章 新政第62章 憤恨之書第54章 密室會議第83章 克魯斯塔羅斯的戰功第92章 劇烈動搖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83章 回憶與現實第60章 巡營第9章 諸種不滿第52章 帳篷第56章 犁刃第59章 幕後人第86章 金髮灰髮?第57章 沙赫娜美之箭第64章 建造者大衛第82章 暴力遷徙第96章 高文出馬第43章 阿塔城第63章 教父禮物第35章 殘忍的逼迫第35章 皇親第92章 初見第73章 “蘇雷爾曼關卡”第73章 亂射第12章 退回城中第72章 真相?第41章 居奇新術第4章 毀滅在即第12章 蘇瓦裡山第93章 無影無蹤第74章 初戰威力第14章 小麥與石灰第101章 抗命第88章 教唆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15章 軍典條令第95章 新博希蒙德第49章 鴉宮暗影第44章 亞吉.西揚第102章 新度量衡第49章 營務官第10章 雄獅之旗第27章 自戕第99章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三)第121章 調令第68章 柏勒洛豐特演第101章 普拉尼飛輪第20章 哈桑第27章 博希蒙德長袖善舞第22章 十萬橫磨劍第63章 現實裡的戰場第61章 仁愛的阿萊克修斯第51章 衛城地獄第38章 活押.死押第84章 扎哈斯再現第64章 猛獸之眼第49章 斯卡林的傳說第11章 鞭刑第77章 典廄長反正第42章 皇子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