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莫利亞新軍

皇子的軍政也是在模仿高文的基礎上有所改動,他讓莫利亞和帖薩利全部的農民在田地上耕作,而後委託自己的奴隸阿克塞頗考斯統管商務貿易。將所得利潤,全部在帝國境內招募士兵組成新軍。皇子的招募對象,大致分爲兩處:一是伊庇魯斯地區的彪悍山民,這羣人根本無心種植農田,那裡也沒什麼耕地可供謀生,於是乎“挎上馬刀,牽着匹馬,帶着三個爛衣服的老婆和七個光屁股的孩子,後面還跟着個正教的土神甫”,成羣結隊在約翰皇子的招徠下,進入色薩利城入營——皇子將他們的家屬安置在營市附近,發部分薪資和軍備,其餘的授予田地來抵償;還有一處,是帖薩利和塞薩洛尼基交界處的河流,即瓦達瑞泰河谷當中,在這裡始終生活着支百年前皈依正教的“波斯歸化族”,其來源到底是馬扎爾人、保加爾突厥人已無人關心,反正皇都的官僚統統都以波斯人稱呼他們——皇子以免除賦稅的條件,和管理他們的叔叔伊薩克.科穆寧(伊薩克現在駐在阿索斯聖山附近辦公收稅)達成了協議,讓這羣人攜帶着戰馬入營宣誓服役。

接着,皇子將伊庇魯斯人統統編練爲輕矛手和弓箭手,而瓦達瑞泰騎兵則全部發放輕便的亞麻甲(確切說是亞麻和綴甲片的混合)和反曲弓,就這樣短時間內就編練出兩千騎兵和三千步兵,稱爲“莫利亞新軍”,總教習官是皇子的軍事顧問泰提修斯和帖薩利的杜蓋留斯狄奧格尼斯兩位。

隨後,皇子又模仿高文和安娜的具裝騎兵,也組建了支重裝騎兵隊伍,共六百人,其中二百人是募集來的諾曼、意大利、法蘭克流浪傭兵,身披甲冑手持騎矛,稱作“槍騎兵”;其餘四百人是本土的騎兵,但卻不是普洛尼亞地主充當的,大部分都是皇子徵集來的牧人或小吏,亦披着扎甲,用輕型的短矛和弓箭配合“槍騎兵”作戰,被稱作爲“輕騎兵”——這支隊伍比起具裝騎兵來,作戰更加迅猛輕便。所有騎兵的夾槍衝鋒或格戰訓練,皇子全部交給了布洛瓦伯爵和諾曼底伯爵,這兩位被皇子以高薪和特許的封邑給聘來,在此爲皇子效力,這種情況並不稀奇:羅馬皇帝和將軍很早就僱傭貧窮勇猛的西方人,擔當傭軍了。

乘着此次朝聖者對達尼什蒙德的大舉征伐,皇帝也部屬了各路戰線:

皇帝親自撥出五百名特科波士兵,爲“勞迪西亞大伯爵”雷蒙德保駕護航;

科薩和佈雷努斯各出三千步騎,順着非拉多菲亞姆和阿菲永北上,統統交給哈羅德統率,皇宮侍衛長米哈伊爾輔之,加上原本駐屯在比提尼亞的人馬,湊齊八千人“尾隨”朝聖者主力大隊光復失地,目標爲卡斯塔莫努、岡加拉爲核心的帕弗拉哥尼亞地區;

約翰皇子派遣出全部的新軍,由泰提修斯爲大將,布洛瓦伯爵與諾曼底伯爵爲副將,則直接從阿菲永順着薩卡里亞河進軍,目標爲安卡拉堡;

高文(皇帝的一支奇兵,滑稽表情)則全力圍攻開塞利,切斷達尼什蒙德在高原西南的援軍,保障莫利亞新軍對安卡拉的圍攻。

至於特拉布宗的西奧多羅老將軍,也出動四千精兵,自“新凱撒利亞門”出動,威脅阿馬西亞城。

這個部署爲標準的“各路並進,互爲犄角”,目的就是讓梅里克捉襟見肘疲於奔命,隨後一鼓將達尼什蒙德打殘乃至滅亡,就像當初羅姆蘇丹般,皇帝爲此真的是花費了很大的心血,“朕得到消息,吉利基可能已死於他的宮廷陰謀,現在科尼雅、安卡拉已陷於梅里克敵酋之手,統治不穩,人心都渴慕迴歸羅馬帝國。約翰的新軍可大膽突進,只需提防高文那個逆賊就行。”

但私下地,約翰皇子卻也有自己的算籌部署,他在出發前已經將泰提修斯、斯蒂芬和羅伯特喚來,單單撇開了狄奧格尼斯,“我和我的突厥奴隸坐鎮科林斯,就不參加這次征伐,凡事都要聽從泰提修斯的。此外,新軍不可能是高文的敵手,故而我建議你們——一避讓高文的軍事行動,不要爆發任何衝突;二來此次以參與實戰磨練爲根本要務,不一定非得攻城略地;第三點值得注意,對於雷蒙德爵爺,不必聽從他的調度,保證新軍的指揮獨立。”

奇維特營地內,康拉德元帥也對心腹屬下說了相同的話語,“我軍進入帕弗拉哥尼亞山區後,士兵統統不準離開你們的眼界,而你們則不可以離開我和比瑟大主教的眼界,大家團結起來,接戰時儘量靠後,屯營時保持警備。”

尼科米底亞處,阿基坦公爵同樣將其餘兩位伯爵和所有的騎士召集起來,“我們全是來自阿基坦、圖盧茲和蘇瓦鬆等地區的武士,大家都要同氣連枝抱成一團,外人的命令不要隨便進來。”

當聖靈降下節到來後,各處兵馬除去比提尼亞一路外全部彙集在一起——米蘭大主教比瑟爲整個原野上的龐大隊伍做出了武器祝聖儀式,而後全軍很自然地分爲了兩股隊伍:泰提修斯的五千人馬,揚旗從尼西亞東山谷道,朝安卡拉直接而去;其餘大軍共二十餘萬,浩浩蕩蕩,隊伍的頭走到布拉西龍和比提尼亞交界處,尾巴還留在尼西亞城郊處,整支大軍又是分爲三個陣列,雷蒙德走在最前面,康拉德在中間,吉約姆在最後,而中途當中後兩者還不斷變換位置,好像都在很謹慎地爭奪“最後”。

“完全,完全沒有身爲,身爲基督戰士的,節操,真是怠惰!”往深峻山谷望去,聖矛下的雷蒙德勃然大怒。

當蜿蜒的山路逐漸變爲寬闊坦途,雷蒙德單憑肉眼就能看到遠方浩渺黑色的攸克興海,他們要前進到錫諾普城堡,將其作爲中繼站,再轉入對帕弗拉哥尼亞的總攻掃蕩。而在其下海濱的荒原上,一支羅馬帝國的軍隊正豎着各色旗幟,在那裡迎接。

領頭的正是哈羅德和米哈伊爾。

第77章 浸禮第77章 黛朵的毒第23章 分歧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80章 巴塞洛繆第36章 第三個門第84章 覲見的對視第66章 寬恕第70章 修正案辯論第98章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二)第29章 高文的籌碼第83章 大瓦西里與高文第2章 約櫃第19章 人人都愛雷蒙德第40章 點閱第13章 秘情第79章 回返第43章 莫利亞新軍第1章 悖論裡的選擇第77章 齊射第38章 倒戈第23章 沸騰的力量第55章 騎兵懟騎兵第83章 薩勒克保衛戰第27章 摩西亞的狼第78章 十個豆子的價值第82章 公主的態度第86章 撒馬爾罕的河第41章 印度高達第105章 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79章 皇帝的精妙第80章 新艦隊計劃第79章 回返第89章 金星第93章 Pax Romana第92章 熊襲第4章 兩岸對陣第96章 皇帝大軍陣(上)第57章 五國第85章 膝蓋窩第8章 血戰拒馬牆 上第26章 艨艟與騎矛第25章 新的選舉第43章 內外交絕第89章 淨航第9章 兄弟第50章 高文在阿韋爾薩的暴行(中)第41章 佈施第76章 單炮先行第60章 召喚的藉口第7章 三封信第9章 鼓聲第17章 喬瑟蘭第36章 皇帝重振雄風第28章 把柄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5章 阿鐵第83章 射傷第47章 揚帆西進第54章 拆夥第91章 金手執政官和邊境戰士的歸宿第98章 推翻許諾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88章 大公平王第22章 十萬橫磨劍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46章 備戰第47章 秀髮之災第23章 造醫院的宏願第19章 科布哈的困惑第7章 五分一津貼第15章 徒勞攻擊第18章 爵位之爭(上)第74章 《從軍苦樂歌》第75章 戰端第20章 六司和自新會第28章 熟絲薔薇第97章 皇帝大軍陣(下)第65章 第三封國書第36章 入營第83章 大衛塔(下)第4章 毀滅在即第64章 切肉時的信諾第20章 突矛第29章 伊斯法罕“狗肉帳”第48章 萊特的勇氣第27章 對喬治亞的處分第112章 Pronoia(下)第22章 捅破第65章 輕砲車第60章 蓋塔的遺囑第57章 五國第50章 博希蒙德殞命第93章 災難和罪第60章 以水代兵第15章 赫米斯第11章 死令第73章 瑪蒂爾達的過往第32章 女將軍第23章 維勒雅德斯河戰役
第77章 浸禮第77章 黛朵的毒第23章 分歧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80章 巴塞洛繆第36章 第三個門第84章 覲見的對視第66章 寬恕第70章 修正案辯論第98章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二)第29章 高文的籌碼第83章 大瓦西里與高文第2章 約櫃第19章 人人都愛雷蒙德第40章 點閱第13章 秘情第79章 回返第43章 莫利亞新軍第1章 悖論裡的選擇第77章 齊射第38章 倒戈第23章 沸騰的力量第55章 騎兵懟騎兵第83章 薩勒克保衛戰第27章 摩西亞的狼第78章 十個豆子的價值第82章 公主的態度第86章 撒馬爾罕的河第41章 印度高達第105章 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79章 皇帝的精妙第80章 新艦隊計劃第79章 回返第89章 金星第93章 Pax Romana第92章 熊襲第4章 兩岸對陣第96章 皇帝大軍陣(上)第57章 五國第85章 膝蓋窩第8章 血戰拒馬牆 上第26章 艨艟與騎矛第25章 新的選舉第43章 內外交絕第89章 淨航第9章 兄弟第50章 高文在阿韋爾薩的暴行(中)第41章 佈施第76章 單炮先行第60章 召喚的藉口第7章 三封信第9章 鼓聲第17章 喬瑟蘭第36章 皇帝重振雄風第28章 把柄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5章 阿鐵第83章 射傷第47章 揚帆西進第54章 拆夥第91章 金手執政官和邊境戰士的歸宿第98章 推翻許諾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88章 大公平王第22章 十萬橫磨劍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46章 備戰第47章 秀髮之災第23章 造醫院的宏願第19章 科布哈的困惑第7章 五分一津貼第15章 徒勞攻擊第18章 爵位之爭(上)第74章 《從軍苦樂歌》第75章 戰端第20章 六司和自新會第28章 熟絲薔薇第97章 皇帝大軍陣(下)第65章 第三封國書第36章 入營第83章 大衛塔(下)第4章 毀滅在即第64章 切肉時的信諾第20章 突矛第29章 伊斯法罕“狗肉帳”第48章 萊特的勇氣第27章 對喬治亞的處分第112章 Pronoia(下)第22章 捅破第65章 輕砲車第60章 蓋塔的遺囑第57章 五國第50章 博希蒙德殞命第93章 災難和罪第60章 以水代兵第15章 赫米斯第11章 死令第73章 瑪蒂爾達的過往第32章 女將軍第23章 維勒雅德斯河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