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輕砲車

“嗷嗷嗷嗷!”接到大埃米爾的軍令後,所有的薩吉圖斯騎兵開始轉向,奔向南方開始列陣,他們足足有五千餘人,前後數重,密密麻麻的馬頭和閃亮的彎刀壓迫得叫人喘不過氣來。

同時,擲火兵們紛紛從守衛者旅團的陣列間隙裡出來,他們的穿着和旅團士兵相差不大,唯一區別就是在衣甲上蒙着如保羅派信徒般的黑色臂巾,還有那帽盔上標誌性的傘冠形的馬鬃羽飾,但是他們兩兩在手裡推着的射具車卻成功引起了梅里克和所有達尼什蒙德騎兵們的注意。

這種射具車異常輕便,兩側擁有兩個小輪,實則是原本“羅姆火罐車”的改版,車前有個橫倒的“h”形木架,木架和中央的半管滑槽組成個十字形,而後在木架的兩邊孔中各自配置了根櫻桃木做成的“弓臂”,乍一看這種射具就是個短粗版的“大十字弩弓”,不過在此射具的滑槽卻沒有插入鐵矛或鐵丸,而是個皮革彈兜,彈兜兩邊各有個掛環,和兩個弓臂用弦相纏繞,而後彈兜的底部中央同樣有個掛環,也同樣用弦和滑槽終端的小型轉把軲轆相纏繞,三根弦恰好構成了“丫”形。

每門射具車,只需兩名擲火兵便能操控(其實緊急情況下,只需一人也可),大約有數十門這樣的輕射具被推到了陣前,排成前後兩列,一人負責推車,一人用肩帶和鐵鉤揹着個木箱,待到陣地前沿的制定位置後,兩擲火兵便按照操演的程序,將射具車用繩索和大釘固定在土上,並把木箱安置在車旁,接着兩人各自抽出背後肩帶上的鐵鏟,順着射具車周圍挖出個淺坑,一時間泥土飛揚——同時,其餘大約五百名擲火兵手持各種帶木柄的鐵筒、銅管,呼啦啦列成一線,排在射具車的前方不遠處齊齊半跪下來,他們或嘴中銜着,或臂彎上纏着根慢慢燃着根麻繩或紙繩,火星和煙霧呲呲叫地冒着,環繞着這羣勇敢膽大的傢伙,這種引線繩都經過特製液體的浸泡,燃燒起來速度極爲緩慢。

不久,整個戰場沉寂了下來,陽光慢慢照耀下來,布拉納斯的分遣軍共六千餘人都沉默着,儘量恢復着昨夜渡河和急行損耗的體力,所有人的耳朵邊只剩下火繩燃燒的呲呲呲呲的聲響,悉悉索索。

那邊河岸上,所有的紅手騎兵和紅手旅團都狂奔着前方的河汊而去,只有高文和自己的兩支禁衛旗分隊及具裝騎兵團,列在川水邊,注視着這邊的戰況。

那邊,千餘尺外列好衝鋒隊形的達尼什蒙德騎兵們,忽然爆發了轟然的笑聲,不少騎兵在馬背上前仰後合,“羅姆的火罐車來抵禦突騎,還有那些能噴濺守禦火的管子?簡直是聞所未聞,讓我們一個衝鋒,把敵人的屍體碎塊踐踏在馬蹄下吧!”而後,隨着第一個騎兵長嘯着拔出戰刀,其餘的騎兵都呼呼啦啦抽出戰刀,或者端平馬槊,無數的武器刃尖光芒駭人心魄,許多奔馳起來的薩吉圖斯突厥蠻子,索性脫去了鐵盔,讓光頭迎着陽光,或者讓馬鬃般的鬍鬚和辮子隨風飄蕩,嘴上一邊不斷劈着空刀,一邊不斷髮出匪夷所思的叫聲。

第一波突厥人的馬蹄就像是無數鐵錘在擊打着同樣數量的鼙鼓般,射具輕砲車前的泥土都被震得戰慄翻動,一浪浪地鬆動起來,其後的擲火兵砲手們在聽到了洪亮的“拋射準備”聲音後,便在心中快速祈禱幾句——德意志蘭人和安納托利亞人祈禱的是耶穌或聖母,或者是士兵們的聖主保人,而保羅派信徒祈禱的則是真的耶和華,接着前者按照老慣例摸着本福音書插在了射具輕砲車的尾端處,保羅派則不這樣幹,所以他們每兩人被單獨分爲一組,從不混編,以免和同伴發出衝突。

接着,一名擲火兵開始站起來,伏低身軀,他們望着迅猛撲來的達尼什蒙德騎兵,在心中默默催促着自己,因爲一旦進入了百尺的距離,這羣高原的嗜殺民族就會抵進射出能貫穿一切鎧甲和帽盔的馬箭來,必須得抓緊時間——於是這擲火兵開始彎腰用雙手握住滑槽尾端的小軲轆,將兩邊的轉把迅速搖動起來,發出了急促的“吱吱吱”的聲響,那“丫”形的大弦開始快速拉直拉長,帶動着弓臂往後張拉,彈兜也被扯到了尾端位置,而後咔擦用機關扣住。

另外名擲火兵在此時間內,打開木箱,裡面用隔板分出了八個格子,墊上了紙張和乾草,上面擺着八顆鐵火毬,其將一顆快速取出,沉穩地擱在彈兜之上,輕微的咕咚聲接連響起。而後這擲火兵將原本插在火種罐裡的紅熱鐵錐或鐵杵拔出。

這會兒,順着河沿走廊的第一波達尼什蒙德騎兵,已經抵進到了距離布拉納斯分遣軍僅僅四百多尺的距離,馬蹄聲震天動地,無數個胳膊都在揮動着馬刀,馬蹄翻飛,就像羣不可一世的蝗蟲。

河川對岸,高文凝目而視着這一切,牽住繮繩的手不斷滲出細微的汗珠,而紅手羽飾下的額頭也不斷地自擴張的毛孔裡流出汗來:似乎達尼什蒙德騎兵將守衛者旅團和擲火兵大支隊一鼓沖垮,就是下個半秒內的必然結局。

“點火。”

隨着這聲號令,後一名擲火兵用手裡燒紅的鐵錐和鐵杵,點燃了彈兜裡火毬的引信,火花隨着白色的煙霧激烈地奔散出來。

“拋射!”終於,站在兩排射具輕砲車前的利奧提烏斯,邁出半步,而後將手裡的短戟給放平,直指撲來的大羣大羣敵軍騎兵們。

“咔噠咔噠”,前一名擲火兵砲手鬆動了軲轆上的機關,一百多顆鐵火毬幾乎在同一秒鐘,隨着弓臂的猛烈彈動,“騰騰騰”從斜四十五度的滑槽裡被憂傷地仰着射上了半空,接着越過前方所有半跪着的擲火兵隊列,同時越過了達尼什蒙德的第一波騎兵衝鋒隊列,帶着煙火在快速利索的劃出拋物線後,爭先恐後地落在第二波突襲騎兵的頭頂上,一個接着一個爆裂開來,火焰、毒煙、石灰、雜物碎片跟着衝擊波氣浪(雖然很有限)炸開,覆蓋了整個達尼什蒙德的第二波突擊騎兵羣。

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29章 哈希什樹脂第50章 鉗子第113章 精實案第4章 阿婕赫的饋贈第68章 猜疑第14章 轉危爲安第73章 殊途第42章 圍城壕第77章 浸禮第66章 瑪蒂爾達離婚第31章 帝國副皇帝第58章 殺使第69章 馬尾旗標第110章 契丹突火管(下)第60章 色雷斯志願軍(下)第85章 行政區與革幣第5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12章 Pronoia(下)第76章 叛逃第72章 星辰的宿命第15章 軍典條令第53章 坍塌的殿堂第94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中)第7章 雄獅之冠(中)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85章 鐵牆(上)第5章 慈愛之畫第67章 巴里城保衛戰(中)第38章 大方舟山稱帝第54章 留在都拉佐的人第85章 聖職長上第61章 偷偷決堤第73章 saqaliba第40章 邁吉林與埃澤利提第45章 夜風暗鬥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74章 《從軍苦樂歌》第57章 無義之戰第10章 君士坦絲第26章 卡列戈斯對卡列戈斯第30章 寡婦的指尖第40章 戈弗雷到來第3章 抱恙的養母第16章 航程第31章 卡德米亞城堡下第29章 呼羅珊守護者第32章 普里文蘇斯河第35章 重燃鬥志第67章 烽火飛揚第55章 斜谷第71章 第三條路第55章 蛇第64章 建造者大衛第82章 三路第84章 焦土第32章 萊特手腕第64章 死屍.靴子第54章 復活第38章 老兵安置區第77章 崑崙奴第53章 科布哈進逼第110章 耶路撒冷執政官第43章 內外交絕第74章 牽掛的怒火第36章 小目標第66章 大埃米爾的慘劇第56章 金幣旗標第71章 控訴第88章 大公平王第47章 索印第94章 Deus Vul第19章 急救第20章 骯髒協議第38章 莫諾馬赫第64章 宣傳第76章 玻璃光第32章 勝利後的懲戒第7章 出征的算籌第34章 六日之途第82章 坷垃第61章 故地第22章 朋友都懷着愛第9章 大漩渦第55章 裁決的理由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38章 蛾首戰斧第32章 調停仲裁者(下)第73章 saqaliba第33章 進退選擇第30章 獲救第30章 照會第69章 堡寨羣第2章 找晦氣第43章 阿塔城第99章 遠交近攻第82章 末路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97章 耿直的司長第2章 發酵
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29章 哈希什樹脂第50章 鉗子第113章 精實案第4章 阿婕赫的饋贈第68章 猜疑第14章 轉危爲安第73章 殊途第42章 圍城壕第77章 浸禮第66章 瑪蒂爾達離婚第31章 帝國副皇帝第58章 殺使第69章 馬尾旗標第110章 契丹突火管(下)第60章 色雷斯志願軍(下)第85章 行政區與革幣第5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12章 Pronoia(下)第76章 叛逃第72章 星辰的宿命第15章 軍典條令第53章 坍塌的殿堂第94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中)第7章 雄獅之冠(中)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85章 鐵牆(上)第5章 慈愛之畫第67章 巴里城保衛戰(中)第38章 大方舟山稱帝第54章 留在都拉佐的人第85章 聖職長上第61章 偷偷決堤第73章 saqaliba第40章 邁吉林與埃澤利提第45章 夜風暗鬥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74章 《從軍苦樂歌》第57章 無義之戰第10章 君士坦絲第26章 卡列戈斯對卡列戈斯第30章 寡婦的指尖第40章 戈弗雷到來第3章 抱恙的養母第16章 航程第31章 卡德米亞城堡下第29章 呼羅珊守護者第32章 普里文蘇斯河第35章 重燃鬥志第67章 烽火飛揚第55章 斜谷第71章 第三條路第55章 蛇第64章 建造者大衛第82章 三路第84章 焦土第32章 萊特手腕第64章 死屍.靴子第54章 復活第38章 老兵安置區第77章 崑崙奴第53章 科布哈進逼第110章 耶路撒冷執政官第43章 內外交絕第74章 牽掛的怒火第36章 小目標第66章 大埃米爾的慘劇第56章 金幣旗標第71章 控訴第88章 大公平王第47章 索印第94章 Deus Vul第19章 急救第20章 骯髒協議第38章 莫諾馬赫第64章 宣傳第76章 玻璃光第32章 勝利後的懲戒第7章 出征的算籌第34章 六日之途第82章 坷垃第61章 故地第22章 朋友都懷着愛第9章 大漩渦第55章 裁決的理由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38章 蛾首戰斧第32章 調停仲裁者(下)第73章 saqaliba第33章 進退選擇第30章 獲救第30章 照會第69章 堡寨羣第2章 找晦氣第43章 阿塔城第99章 遠交近攻第82章 末路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97章 耿直的司長第2章 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