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回 苦謀生

見武承訓興致勃勃,馬氏心裡愈發沉重。

也罷了!讀了再多兵法也是無用,武承訓不過想得太美,真要出去勢必會吃虧。

而臨時抱佛腳學那些兵法更是胡鬧,且不說用兵如神的多半靠天分,即便武承訓有些個天分,沒有場上廝殺的經驗,畢竟也是空談,有承思在外頭撐着,沒人會派他出兵的。

只盼他越學越多,越能意識到自身不足,趁早死了這條心。

寧王府裡是這麼個光景,高陽那邊卻又是不同。

自從陽曦自刎,陽楌便獨力擔起高陽一國的重任。雖早有大巫遺訓,言高陽氣數已盡,陽楌卻不肯信。

許是他心中信了,卻執意要與天意一斗。

又或者說,陽楌心中記掛的太多,一家、一國放不下的人,雖明知不可爲,卻不得不強撐着,盼着能給衆人謀條出路。

至少是條生路。

陽筠產子,高陽國按例送了厚禮過去,卻沒個要緊的人親往臨水。

陽楌倒不記恨陽筠,他雖有些怨陽筱,卻也覺得陽筱可憐。換做是槿兒,只怕做得更加過分罷?筱兒畢竟不是刻意逼死父親,只是想追母親之責,無意帶累父親丟了性命。

之所以沒親自往臨水去,一來是多少有些想要避開陽筱之意,二來是陽楌與陽曦、陽槿等人一樣,對燕、魏兩國之爭仍存觀望,且心中難免往魏國那邊偏。

四月初,陽楌便聽到了臨水周氏宅院被屠殺殆盡的消息。

隔日,陽楌大致有了主意,便召集長老並衆臣商議,說若果然打起來便如此這般,衆長老此前便聽聞大巫當年扶乩之事,心說一切聽天由命罷了,對陽楌所言雖不明言支持,卻一絲反對的意思也無。而衆臣多半也與陽楌所想一致,吵了不到一個時辰便最終定下了,待燕、魏兩國交戰,高陽立刻有所行動。

四月中,臨水那邊人心愈發不穩,關於“魏國國主毒殺親子”的消息早鬧了個滿城風雨,然而沒幾日便有不一樣的話出來,說這消息太過無稽,多半是燕國皇帝爲了推卸責任才故意散播出來的。

武嶽聽了恨得不行,偏自己臥病,什麼事也做不了,不過聽了這話病得愈發重了倒是真的。

武承肅心中早亂。事到如今,把陽筠推出去或許還有些用處,只需要隨便編造個謊言散播出去,說世子癡情一片服毒自盡,而燕國隨便哪個爲了保太子妃聲譽迫不得已殺人滅口,這纔有周府上下滅門一事。

只是一旦如此,陽筠怕就要成爲衆矢之的了。

且眼下雖然能夠略穩一穩民心,待他日兩國交戰之時,燕國連“天女”也沒有,恐怕愈發要落了下風。

陽筠也想到了這一步,難免心神不寧。

擔心了足足十數日,陽筠才覺出不對來——原來不知何時起,她對武承肅竟這般不信任。許是衛氏之事教她看得明瞭,又許是衛良娣之死讓她對武承肅生了誤會,陽筠想不明白,也懶怠去想了。

事到如今不如想想瑄哥兒的出路和這八鳳殿一衆奴婢的去處。

趁着這會兒要散出去也好,只是外頭也未必穩當,自己這裡又離不開人,實在是左右爲難。

珠兒幾個察覺陽筠面色有異,幾人私下裡討論一番,也不知怎麼竟將陽筠的心思猜出大半,衆人約着一同請命,說無論死生總歸要跟着陽筠。

陽筠聽了,卻愈發不落忍了。

夏荷並沒跟着衆人過來,連一向木訥不言的金花都來表了忠心,夏荷卻趁衆人不備落後了一步,沒能跟着進門。

珠兒幾個一進殿便發現少了個夏荷,她們心裡雖然生氣,然而生死大事當前,夏荷心生畏懼,衆人卻也無法責怪於她。

陽筠自然也看出來少了個人,過了沒幾日,她便賞了夏荷八十兩銀子並四樣金銀首飾,放了她出宮回老家去了。自此夏荷是生是死,陽筠幾人竟再不知曉,可見人聚時容易,散了再尋卻是難了。

武承肅聽說陽筠放了個侍女出去,愈發覺得崇仁殿裡太過淒涼。是夜,他並沒事先知會,直接去了八鳳殿裡頭,攜着陽筠的手安穩睡了一夜。

這一夜當真好睡,連個夢都沒做,醒來心裡也是暖暖融融的,愜意得很。

可惜沒能暖上幾日,魏國那邊就鬧起來了。

周道昭做了好大一場戲。

他並沒立即起兵造反,反而哭天哭地,接着就病倒了,病中不斷念着周紀名字,據說不過數日人便瘦了兩圈。

魏國百姓聽說這事時,周道昭已“病了”三五日,人也已經瘦完了那兩圈。

聞聽自己國家的世子在燕都臨水裡死得不明不白,哪有百姓能輕易忍着?平日裡說話沒人聽的便是他們,這會子嚷嚷得最響的也是他們,也不知哪個又提起了當初武嶽“大赦”鬧得魏國雞犬不寧之事,衆人愈發義憤填膺,魏國境內可謂是民議沸騰、怨氣沖天了。

沒幾日,魏國周遭的國家百姓也都知道了這事,不知從哪裡生出了“兔死狐悲”之感,覺得魏國的遭遇竟像加在自身一般。

wωw▲ тTk án▲ ¢〇

那些國主多半心如明鏡,自然知道這是周道昭素日苦心經營的結果,見民心歸向已定,也都睜一眼、閉一眼,並不限制百姓議論。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由西向東、由遠及近,終於在燕國境內掀起軒然大波。

也不知哪裡來的一股土匪,忽然提出武嶽“無道”“不義”“橫徵”“黷武”“殘虐”“殺忠”“荒淫”七項無道之罪,揚言討伐。這股土匪勢力太小,輕易便被地方軍壓下。

卻不料彼雖伏,此卻又起。

不過二月時間裡,燕國境內起義軍不下二十餘股,雖沒有大勢力,多不過十數日便可被鎮壓、剿滅,但這些鬧匪的地方多半是平日治安不好,養着貪官酷吏之地。偏那些土匪鬧起來後,對當地百姓是十分地好,更將平日裡欺壓百姓、魚肉鄉民的富戶、惡霸一一擒殺。兩相比較之下,百姓自然覺得土匪要比官兵好。

天下已然大亂。

大燕國民心漸散。

第九十三回 悔當初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一三二回 有專攻第十九回 八鳳殿第一五一回 力未逮(二更)第一八一回 承風雨第一九三回 偏討嫌(二更)第二六三回 惱無情第三十八回 暗疑猜第二六零回 悲往事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八十七回 週歲禮第一四四回 淺談兵第一四二回 暗潮涌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十五回 苦糾纏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六十七回 誠相隨第一一四回 巧成拙第二九六回 笑面虎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三三八回 好謀算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二十回 起居注第一五五回 感懷深第四回 聽水榭第二八零回 嘆身世第一八二回 知冷暖第二四一回 序尊卑第一三八回 形於色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二一八回 論天下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四十一回 殃無辜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三四一回 承母訓第二七零回 慌有悟第一五八回 替擾煩第一零四回 當局迷第二三七回 猛回頭第三一八回 暗相較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一六一回 無處訴第六十一回 想當然(補加更)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二二三回 心有虧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一九零回 恭安遜第二零四回 旁敲擊第一四七回 延福宮第六十六回 反常事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八十四回 有所悟第三三七回 情淺深第二九二回 隔永幽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一零一回 莫如深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一四八回 強支撐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一四七回 延福宮第七十二回 以誠待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一回 陽氏女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六回 謹相詢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二五九回 激將法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二一三回 講舊聞第五十九回 隔肚皮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九十回 慈貽患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一九七回 相圖謀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五十八回 大不易第三二八回 論平心第八十八回 雙殺計第五十九回 隔肚皮第九十六回 沉舟計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一八五回 謀不謀第一零五回 除夕夜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七十一回 生是非
第九十三回 悔當初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一三二回 有專攻第十九回 八鳳殿第一五一回 力未逮(二更)第一八一回 承風雨第一九三回 偏討嫌(二更)第二六三回 惱無情第三十八回 暗疑猜第二六零回 悲往事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八十七回 週歲禮第一四四回 淺談兵第一四二回 暗潮涌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十五回 苦糾纏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六十七回 誠相隨第一一四回 巧成拙第二九六回 笑面虎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三三八回 好謀算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二十回 起居注第一五五回 感懷深第四回 聽水榭第二八零回 嘆身世第一八二回 知冷暖第二四一回 序尊卑第一三八回 形於色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二一八回 論天下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四十一回 殃無辜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三四一回 承母訓第二七零回 慌有悟第一五八回 替擾煩第一零四回 當局迷第二三七回 猛回頭第三一八回 暗相較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一六一回 無處訴第六十一回 想當然(補加更)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二二三回 心有虧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一九零回 恭安遜第二零四回 旁敲擊第一四七回 延福宮第六十六回 反常事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八十四回 有所悟第三三七回 情淺深第二九二回 隔永幽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一零一回 莫如深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一四八回 強支撐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一四七回 延福宮第七十二回 以誠待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一回 陽氏女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六回 謹相詢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二五九回 激將法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二一三回 講舊聞第五十九回 隔肚皮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九十回 慈貽患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一九七回 相圖謀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五十八回 大不易第三二八回 論平心第八十八回 雙殺計第五十九回 隔肚皮第九十六回 沉舟計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一八五回 謀不謀第一零五回 除夕夜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七十一回 生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