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

馬氏不忍看他二人困於心中執念,忍不住開口道:

“這事倒也沒那麼值得人羨慕,更怪不得王爺。”

寧王父子均知馬氏聰敏,平日裡難得言語,看似悶聲不響的一個拙婦人,心裡卻最是通透不過。見她忽然開口勸說,二人紛紛看向馬氏,均以眼神相詢,似在問她何出此言。

“我只有一子,王府雖有兩位側妃,畢竟都無所出。王爺素來疼愛承訓,從前怕他長不大,自然處處小心養着。但王爺畢竟也嚴格管教承訓,這便是王爺的爲父之道,依我看十分妥當,沒人敢挑剔什麼。”

馬氏先勸了寧王兩句,待寧王自責神色褪了些,她才繼續道:

“再說這上陣殺敵,本就是死生難料的事,多少人一去不返,但凡我有兩個兒子,我也派一個出去了。可承訓身爲世子,又是府上獨子,性命便更顯金貴。多少事他做不得,便有多少他能做得。”

聽到馬氏說“若有兩子,當遣其一上場”時,武承訓幾乎就要灰了心,待聽到馬氏說“有不得爲,即有可爲”時,又覺得看到了光亮。

見兒子眼中重新燃起光亮,馬氏終於覺得安心,將自己所想說了出來。

“承訓之所以羨慕那些行軍佈陣的,不過是因爲王爺從前帶過兵,從小見得多了,便記在了心裡,總覺得自己也定要做個如王爺一般的人物,纔算得上是好男兒。”馬氏微微一笑,道,“所謂‘目濡耳染,不學以能’,便是這個道理。”

寧王聽了緩緩點頭,以示贊同,武承訓卻沒什麼反應,仍在等馬氏繼續說下去。

馬氏又有三分焦心,她倒真怕勸不住兒子。

人心容易有偏頗,“內偏頗於妻子,外僭惑於知友”,即便是自己的心頭好,也未必就能一碗水端平。武承訓雖然酷愛讀書,其實卻並無那般在乎,他始終還是把行軍佈陣當成正道,偏又不能馳騁沙場。

與之相較,武承思不僅自由恣意,如今更得了赫赫軍功、年少成名。他與承訓走得那般近,若承訓還是不能釋懷,心中不平之意日盛,長久下去恐生禍端。

馬氏看了看寧王父子,正色道:

“文以附衆,武以威敵,不管選擇哪一個,都是大丈夫的出路。那麼些個名相賢士都能文不能武的,也沒見他們被人輕侮半分。承訓是個世子,不能帶兵打仗已是定數,又不是要你治國,非求個能文能武做什麼?依我看還是在都中更好,能夠有本事輔佐君王,不必非要跑到外頭去追求什麼名望。”

寧王又是一陣點頭,武承訓卻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連頭都不擡了。

見武承訓仍不爲所動,馬氏狠了狠心,說了句分外之言。

“行軍之人往往因自己好武就輕慢了讀書,所思所見未免有限,殊不知行軍打仗殺伐太重,染了多少戾氣在身,名將軍師往往不能得長壽,未必不是戾氣太過的緣故。唯有讀書做人才是正經的道理,既可以修身,又可以惠人。”

馬氏說完,直直的看着武承訓,目光深沉堅定。

寧王聽了這麼兩句重話,仔細看時發現馬氏變了臉色,這才知道妻子是怕兒子走了偏路,也不免心中着急起來,附和着馬氏說了幾句話。

武承訓自然明白這些道理,只是讀書非他所願,老老實實呆在臨水,做一個難有作爲的世子、王爺,也非他所好。然而母親顯然動了氣,他若還是一臉堅持,未免要讓母親傷心。

他深吸了一口氣,定定看着馬氏,微微點了點頭,謙卑的神色露出一點憂傷。

馬氏雖然不能完全放心,但也不好再說什麼。

今日的話她說得太過,寧王愛重她纔會由着她胡言亂語,她自己卻不能再忘了本分。左右承訓只能在都中,承思恐常年在外,且又是那般豪爽的性子,承訓便是心中再不平,日子久了怕也就好了。

武承思名聲大噪,不僅刺激了武承訓,更讓多少人心中激動,幾乎夜不能寐。

皇后錢氏打起了武承思的主意,衛懋功自然也不會落後。

然而衛氏族中沒有適齡女子,衛懋功苦尋了幾日,只有快出五服的幾家人裡有年紀相當的女孩,然而雖非寒門祚戶,門第到底還是配不上。武承思是廉王嫡子,再怎麼樣也要配個公侯府上的嫡女,或是朝中三品大員的掌上明珠。

衛懋功等人心中清楚,錢氏必然不會錯過如此良機,而通議大夫府上嫡出的錢惠雯剛過金釵之年,正可爲錢氏所用,這一局他們怕是要輸了。

衆人皆以爲錢皇后必定憑着己力,如願將錢惠雯嫁去廉王府,卻不料沒幾早朝上,廉王竟當衆請了旨,將兒子的婚事拖到十七歲後再議。

滿朝的文武官員都深知其意,情知他是要躲開那些明爭暗鬥,然而當朝爲子女婚事請奏,且請的還是拒婚而非賜婚,這還是頭一遭。衆人不敢交頭接耳,只交換了眼神,便都靜靜觀望起來。

廉王直言武承思一腔抱負,想要馳騁疆場、爲君分憂,五七年內都不打算在都中長留,也並不將兒女私情縈繞心上。

“恐陛下疼愛承思,爲其賜婚,屆時耽誤了別人不說,若三年無所出,於臣弟府上也是麻煩。”

這話說得很不老實,且未免過於牽強,但因廉王甘於自損,反倒讓人無法非議。

武嶽自然樂得答應,虛勸了幾句便準了奏。錢皇后聽到消息時,差點沒立即背過氣去。

廉王這還真是有恃無恐,當着滿朝的面打她錢皇后的臉。

武承肅進宮時,錢皇后講這事如實說了,問他是否能說服廉王父子。

“如此好的人才,不握在我們手中,總是可惜了。”錢皇后惋惜道。

武承肅有些恍惚,想起從前的那些懷疑,他忽然很想把心中的不滿說出去,卻又不忍和母后就此翻臉。

“倒也無妨,便是等上五年又如何?屆時夢嫺十五,剛好議親。”武承肅看着錢皇后那一臉的和善,終於還是沒忍住,話裡有話地說了一句,“承思便是不娶錢氏女,總還是我的同族兄弟。”

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二四零回 針鋒對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二百回 手足親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三三八回 好謀算第一四二回 暗潮涌第二一三回 講舊聞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三五二回 尾聲(下)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一一零回 怕相思第一七三回 衆人推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一八四回 昔難追第一零四回 當局迷第四十八回 步步錯第二四七回 欲語難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三五一回 尾聲(上)第一七一回 憐同命第三一六回 避不及第九十四回 淺輒止第三二八回 論平心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八十五回 親成仇第一四九回 牡丹餅第二二七回 傳乩文第百拾一回 怨悲歡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二十八回 金蘭語第一零一回 莫如深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一七零回 香襲人第三零一回 分明語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三四回 佔先機第三一八回 暗相較第二六八回 勤探問第十回 蓄陰謀第八十六回 魏世傑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九十二回 無退路第二二三回 心有虧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二四六回 寒徹骨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三十六回 初長成第二五九回 激將法第五十六回 無退路(補加更)第三零六回 風滿樓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一七五回 毋擅動第一五九回 靜藏動第二二六回 尋底裡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一四三回 孰憂喜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二四八回 敬如賓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七十六回 生枝節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一七八回 喜若狂第二六四回 意難平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一四四回 淺談兵第六十二回 語驚人第三四三回 早籌謀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二零四回 旁敲擊第一九八回 賀芳辰第一八四回 昔難追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一四五回 雨欲來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五十二回 神難安第六回 謹相詢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八回 鴛鴦譜
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二四零回 針鋒對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二百回 手足親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三三八回 好謀算第一四二回 暗潮涌第二一三回 講舊聞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三五二回 尾聲(下)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一一零回 怕相思第一七三回 衆人推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一八四回 昔難追第一零四回 當局迷第四十八回 步步錯第二四七回 欲語難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三五一回 尾聲(上)第一七一回 憐同命第三一六回 避不及第九十四回 淺輒止第三二八回 論平心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八十五回 親成仇第一四九回 牡丹餅第二二七回 傳乩文第百拾一回 怨悲歡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二十八回 金蘭語第一零一回 莫如深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一七零回 香襲人第三零一回 分明語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三四回 佔先機第三一八回 暗相較第二六八回 勤探問第十回 蓄陰謀第八十六回 魏世傑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九十二回 無退路第二二三回 心有虧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二四六回 寒徹骨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三十六回 初長成第二五九回 激將法第五十六回 無退路(補加更)第三零六回 風滿樓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一七五回 毋擅動第一五九回 靜藏動第二二六回 尋底裡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一四三回 孰憂喜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二四八回 敬如賓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七十六回 生枝節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一七八回 喜若狂第二六四回 意難平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一四四回 淺談兵第六十二回 語驚人第三四三回 早籌謀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二零四回 旁敲擊第一九八回 賀芳辰第一八四回 昔難追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一四五回 雨欲來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五十二回 神難安第六回 謹相詢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八回 鴛鴦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