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進宮面聖

見到兒子迴歸,太子劉靜心中安定,當晚,父子倆說了很久話。對於楊家的情況,劉銘瞭解不多,可對楊繼業這位先生,那是發自骨子裡的敬佩。

劉銘處在死亡邊緣,又到了即將崩潰的關口,此時,遇上楊繼業,讓他得到安寧的生存環境,讓他看到自強之後的強大,看到人的另一種活法和希望。

同時,楊繼業帶來的很多打破劉銘固有觀念的東西,讓他在新奇之餘深刻地認同這些事情。種種因素之下,劉銘對於楊繼業的認可,已經不弱於病體纏身猶在疼愛他的父親。

聽了兒子所說,劉靜太子也深有感觸,對這個年少的楊繼業很好奇。其間,阿德對楊繼業也是比較看好,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當年那個京城有名的書呆子,到荊蠻楚地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纔有如此大的改變?

太子劉靜想當面看看楊繼業,這對文朝以後的傳續也會有巨大影響到存在。只是,楊繼業在荊蠻楚地,一時間也不可能到京都。

早早得知父皇不上朝,太子劉靜多少有些別樣的想法。按照昨天朝堂的熱烈,今天怎麼可能不上朝?難道一夜之間,父皇對太子府由認可轉變爲懷疑?這也是極大存在的局面,文昭帝對太子府一直都有防範之舉,朝堂的人都明白這一點,太子劉靜心裡也知道如此。

歷史上不少父子爭位的故事,到文朝後,文昭帝一直都嚴防這樣的事情發生。太子劉靜也懂得,在太子位上幾十年來,體會是非常深的。

不早朝,意味着什麼,說明昨天帶回來的勝利、軍功都被淡化。如果父皇有意如此,朝堂其他人自然能夠看到這些的。

不過,太子劉靜還是選擇主動去皇宮面見父皇,請安。從孝道上說,這也是必須之舉。太子劉靜畢竟才從北地返回京都,請安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到皇宮,卻遭到了拒絕,沒那個進入皇宮面見父皇。對太子劉靜而言,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習慣如此待遇,默默地返回太子府。

不過,纔回到太子府,卻聽到另一個消息。那就是張洪庭主導下,傳聖旨去荊蠻楚地將右丞相楊盛文召回京都。具體的任職還不明,可皇上召回被貶邊地的楊盛文,本身就說明了聖意,不難猜測和推斷。

太子劉靜當即將韓立仁找來,兩人討論這個事情。韓立仁也爲今天突然得知的消息,也是心情難安。召回楊盛文,是好還是壞事?

推想前後,韓立仁覺得應該是好事。太子劉靜北上取得成就,這時候將親善於太子府的楊盛文召回,不是要強化太子府一系嗎?

如果說召回楊盛文,是要將楊家除掉,這顯然不可能的。文朝以來,一直都善待文士,而楊盛文在儒林中更是最頂尖的大儒,受到士林推崇和敬仰。這樣的存在,如果說文昭帝要除掉楊盛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韓立仁是在半路遇上太子府前來的人,隨後近太子府,與太子劉靜論及今天突發的事情。

“太子殿下,召回右相是朝中人早就有設想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韓立仁說,“不然,當初右相遭到貶去邊地,就不會留下右丞相府不動。

殿下在北地爲國立功,這個節骨眼上,召回右相,那就是需要右相回京來輔佐殿下了。太子府有右相扶持,我想,很快就能夠穩定大局……”

更近一步的東西是不可說的,兩人心裡明白,卻不說出口,就不會有什麼忌諱。

“殿下,快則十來天,慢則半個月。右相就再回京都,到時候,這裡的局面就會明朗。不過,下官以爲,殿下也不能完全等右相到來。這些天,京都必然……”

對於韓立仁這樣的提議,太子劉靜心裡明白。楊盛文回京對太子府有利,他能夠看到,其他人自然也能夠看到。

上午自己去皇宮求見遭到回絕,那下午還得再去,至少,要得到什麼時候可見到父皇的消息。如此,對於太子府在京都的地位,才更爲安全。

楊盛文抵達京都之前,太子府肯定會有很高的危險性。敵手肯定感受到文昭帝對太子府太多的改變,很可能要乘楊盛文抵達之前,做出最後的手段。

當然,楊盛文返京都路程也會有危險,肯定有不少人都不希望他回京都。

對於太子府接下來會面臨什麼樣的危機,對方狗急跳牆時,會有什麼樣的過激行動,如今也只能猜測。好在太子府這邊,阿德回來,劉靜也從之前的禁軍裡選調離一隊人聽用,實力上有所提升。

太子劉靜同韓立仁討論之後,對於接下來要做到事情,還是做了周密的部署。即便可用的力量不多,但太子府的防衛力量這幾年都是少而精。

下午,讓韓立仁回家休養,劉靜便組織了三馬車出太子府。三馬車都是空的,太子劉靜、劉銘和阿德與另外兩人,早就在韓立仁的車裡離開太子府。

劉靜並沒有去韓府,在某一個早有準備的拐角處,從韓立仁的馬車中除去,到另一馬車。對於劉銘返回太子府的事情,是太子府目前最爲機密之事。

跳開別人的監視,有阿德這樣的大宗師級別在身邊,脫開其他人的監控還是不難的。等到傍晚,太子府三馬車前後出行,吸引外人的注意力,到街上後,三馬車分散開。

而太子劉靜卻已經到達皇宮前,這邊已經有太監接應入宮。老太監始終都不露面,真正侍候在太子劉靜身邊的人,也都是老太監安排的,可用之人。文昭帝那邊醒來後,立即有人傳信給太子劉靜,劉靜便在寢宮見到文昭帝。

文昭帝精神不錯,固然有裝給兒子孫子看到用意,也是因爲見到了劉銘這個皇孫。劉銘一直給文昭帝很好的印象,覺得劉銘的相貌本身具有那種登臨巔峰的命格。

如今見到劉銘,見他神態又有不小轉變,年紀小小,有沉穩和大氣之韻,自然老懷甚慰。

第456章 追與逃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230章 求 寶第379章 領軍需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135章 談崩了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17章 搭搭手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280章 百十斤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699章 排禾縣第49章 鷹巢山匪第717章 算你狠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40章 一戳難防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87章 戰後相見第579章 挖 坑第62章 殺匪虎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433章 三段式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53章 混亂起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63章 一路衝殺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491章 進 城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35章 認死理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61章 豹虎鬥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448章 去皇宮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478章 又受挫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424章 接戰前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217章 玉滿懷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14章 巫 家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539章 約 戰第424章 接戰前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383章 逼 問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4章 詭 異第58章 真面目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400章 天不負第541章 完 勝第421章 訴衷腸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47章 低級粗糙第79章 磨刀石第28章 酬 謝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2章 有鬼呀第218章 教 化第423章 藥浴效果第100章 我們做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241章 見學政第579章 挖 坑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56章 各方反應
第456章 追與逃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230章 求 寶第379章 領軍需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135章 談崩了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17章 搭搭手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280章 百十斤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699章 排禾縣第49章 鷹巢山匪第717章 算你狠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40章 一戳難防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87章 戰後相見第579章 挖 坑第62章 殺匪虎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433章 三段式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53章 混亂起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63章 一路衝殺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491章 進 城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35章 認死理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61章 豹虎鬥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448章 去皇宮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478章 又受挫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424章 接戰前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217章 玉滿懷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14章 巫 家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539章 約 戰第424章 接戰前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383章 逼 問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4章 詭 異第58章 真面目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400章 天不負第541章 完 勝第421章 訴衷腸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47章 低級粗糙第79章 磨刀石第28章 酬 謝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2章 有鬼呀第218章 教 化第423章 藥浴效果第100章 我們做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241章 見學政第579章 挖 坑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56章 各方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