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

知州衙門,廖雲貴見王府軍直接處理寧城方家的事情,本來是與法理不合,但方家假扮倭寇,禍亂地方,偏偏又是平倭軍的職權職責。

只要平倭軍在寧城不亂伸手,即使將方家全滅,那也是方家取死而已。在蘇杭,誰與倭寇有勾連、誰借倭寇之名禍亂地方,那都是蘇杭的公敵。

至於王府軍對方家有什麼手段,廖雲貴就不關心。

寧城這邊反應也快,比較全殲宮崎山所部倭寇兩萬餘人,這樣的大捷,當真太過嚇人。倭寇有多強,蘇杭的人感受是最直接而深刻的。

可王府軍僅僅三千人馬,就將宮崎山所部全殲,這是傳說中的天兵天將嗎?

到下午,進一步的消息傳回寧城。之前,派往谷地的文官,也派人返回寧城,將準確的信息帶給廖雲貴。

返回的衙門的人,口述了谷地所見。描述了成堆的倭寇屍體、血流成河的現場,證實了全殲宮崎山股匪的事實。

廖雲貴震驚之餘,對於蠻族軍的態度,也有完全不同的態度。這一天,蠻族軍不過是對方家下手,寧城中原本還有人說話,等蠻族軍斬殺倭寇的戰績合適後,再也沒有人覺得對方家所作,有什麼過分。

不僅是寧城,杭城那邊得知王府軍斬殺倭寇兩萬餘,陣斬宮崎山,也將素或各界都震撼了。各方喜慶至於,紛紛給王府軍送去物質、錢糧,犒勞和撫卹軍兵。

整整一天,蘇杭各地都在傳播中這個大好消息。唐俊詞、劉瀟傑等知府官員,才明白楊繼業爲什麼早早要這邊發起春耕的事宜。以寧府的情況而言,寧府境內,倭寇的禍亂幾乎平息,所有的流民可返回村寨了。

雖說村寨已經破敗,但回去後,在地方上大戶、衙門的幫助下,恢復生產,然後逐漸恢復本地正常生活,還是完全可做到的。

杭城的劉裕等人,也被驚住了。蠻族軍的厲害,他們自然明白,但也沒想到會厲害到這種程度。對接下來彼此的合作,自然更有信心,心中對楊繼業這個少年,也是敬佩不已。

至於寧城外,黑大地等人將方家控制後,當即搜找到方家存糧。楊家粥場在城外,也將寧府全部清理了倭寇的消息傳開,又得到知州衙門的安民告示,幾乎城外所有的人,都在蠻族軍駐紮地外,跪下叩拜,以表達他們的感恩。

楊家粥場隨後主持了爲流民分發米糧的事,這些米糧,自然出自於方家糧倉。廖雲貴這個知州,得知蠻族軍如此處置方家之事,也非常感動。當即到城外,與楊繼業見面,讓衙門的人協助楊家粥場給流民發放米糧。

發放米糧之時,也是一家家進行登記。何方人士,家裡情況,勸他們返回自家。而遇上不是寧府的流民,則靈他們先找地方安頓,不要停留在寧城外。

這樣的工作,知道三天後才做好。

知州廖雲貴和楊繼業見面後,楊繼業將自己的身份亮出來,廖雲貴才知道,之前的楊家粥場居然是這位,心中慶幸,之前沒有做出任何爲難楊家粥場的事情。楊繼業這個遊學舉人,在蘇杭的名氣早就傳揚了,不僅詩才了得,與唐俊詞這位知府大人關係很好,還是杭城外的大善人。

對於寧城,楊繼業沒有多少想法。楊家粥場在寧城的名聲就夠了。而且,滅掉宮崎山這股最大的倭寇,對於蘇杭平定倭寇之事,已經走出大半。

紹府這邊的倭寇只有少數在逃的,揚州那邊也有不少倭寇,另外主要就是臺府一地。那邊的倭寇有三大股,每一股不足萬人,小股倭寇也有不少。

年後,得知平倭軍殲滅倭寇兩回,那些小股倭寇也在聯合,融合成更多人數,使得他們的戰力更強一些,免得爲平倭軍分散清除。

等寧府這邊戰事傳過去,臺府的倭寇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完全可猜到。或許,倭寇會將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或許,就分散往海外車裡,先避開平倭軍的鋒芒。

畢竟,連宮崎山的人都在一戰之下殲滅,他們自知無法與宮崎山的所部抗衡,自然不是平倭軍對手了。

對於接下去的平倭軍該怎麼與倭寇對戰,楊繼業也不去推算,想來,只要徐金勝不昏頭,肯定不會將蠻族軍的戰力視而不見,將蠻族軍調往臺府參戰,那是必然的事。

平倭軍目前能夠對戰倭寇的並不多,武夷土兵戰力也強,卻沒有直接與倭寇實戰的經歷,誰也不好說什麼。前軍目前還無法恢復,另外一股中軍的情況,並不比前軍強悍多少。

巫虎之前也說過,平倭軍很可能將王府軍、武夷土兵和中軍一起,分頭進入臺府。目前,武夷土兵進臺府二十多天,但還沒遇上倭寇,可能是倭寇也在觀望,靜等戰機。

寧府這邊的大捷,絕對會摧殘臺府倭寇的信心。以後如何作戰,還得先看臺府那邊的情況。

蠻族軍這邊在谷地一戰之後,輔兵們立即散開,繼續之前的事務。那就是將從升山鎮和橋臺鎮所繳獲的米糧,運送到指定地點。

見湖鎮將是蠻族軍最大的轉運地,好在見湖鎮已經拿下,經營的時間雖說不長,可以將是鐵板一塊,外面的勢力無法滲透。再說,蘇杭這邊,如今還有誰肯直接得罪蠻族軍?

聲望最隆的一股平倭軍,滅掉宮崎山的兩萬餘倭寇後,已經被蘇杭稱之爲天軍虎將,成爲蘇杭各地最大的保護神。不少村寨,在寨口設立生祠,奉供虎將避禍,形象就是以巫虎的相貌塑成的。

對於這種村寨之間的事情,官府不加以干涉,楊繼業對此也不提。蠻族軍能夠在素或有聲望,那是拼命打出來的。雖說蠻族軍每次戰損很小,平時的訓練卻極度辛苦。

寧府和蘇杭,這些天一直都比較動盪,主要是對蠻族軍的傳言。經過多人演化,那場在谷地裡的殲滅戰,完全脫離了事實的經過。

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48章 耶律鍾玉第63章 一路衝殺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214章 娶 你第383章 逼 問第13章 到 手第248章 暗 謀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16章 你賴皮第524章 同一天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157章 互 罵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285章 趕時機第74章 露臺上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285章 趕時機第269章 欺負人第74章 露臺上第386章 新年新家第443章 傳假令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671章 十萬人爲根基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2章 有鬼呀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25章 你是誰第714章 不經打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98章 忠心換槍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482章 前無路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112章 土茯苓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293章 假 打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88章 洗 臉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51章 冬梅殺到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94章 應對問答第44章 一幅對聯第42章 太子劉靜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22章 刺 殺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41章 微 瀾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456章 追與逃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360章 覆 滅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4章 詭 異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94章 應對問答第125章 非同小可
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48章 耶律鍾玉第63章 一路衝殺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214章 娶 你第383章 逼 問第13章 到 手第248章 暗 謀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16章 你賴皮第524章 同一天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157章 互 罵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285章 趕時機第74章 露臺上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285章 趕時機第269章 欺負人第74章 露臺上第386章 新年新家第443章 傳假令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671章 十萬人爲根基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2章 有鬼呀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25章 你是誰第714章 不經打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98章 忠心換槍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482章 前無路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112章 土茯苓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293章 假 打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88章 洗 臉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51章 冬梅殺到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94章 應對問答第44章 一幅對聯第42章 太子劉靜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22章 刺 殺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41章 微 瀾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456章 追與逃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360章 覆 滅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4章 詭 異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94章 應對問答第125章 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