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

以太子劉靜的身體狀況,確實不適合整天處理國事。今天,他帶着楊盛文和朱子善到吏部,不過是一種手段,對外宣告監國的做法而已。

在吏部並沒多談,不到一個時辰,太子劉靜便提出告辭。這一天,纔是最開始的一天,監國什麼的也不會就順利形成操作程序。

送走太子,楊盛文面色如常,看着朱子善,說,“左相,老夫先告退。今天還有得忙,得把右丞相府人手調集過來。對了,秦尚書,右丞相府這邊的人員,就請吏部調配吧。”

秦鍾彬聽楊盛文這樣說,自然不敢牴觸。也是苦惱,六年前,右丞相府有一班子人馬的,後來逐漸分散,一些貶官、一些被調到京都之外,如今,留在京都的,不過三兩人。

如果說從六部或其他部門調人,楊盛文會不會滿意?這樣的調配人手,右丞相府絕對是摻滿沙子,以後,右丞相府的任何動作,都不可能瞞住其他人。這樣的右丞相府,楊盛文會答應嗎?

秦鍾彬在桌面,該如何調配右丞相府的人員,自然不能有太明顯的身份與來歷。京都的這些人員中,自然有不少人都是有師門的,特別是年輕人,他們的師門關係更明顯。

這些人的師長,與楊盛文的關係好壞,也會順推到這些年輕人與楊盛文之間的關係。這是士林裡的尊師風氣,幾乎沒有人會同自己的師門反目。

秦鍾彬稍微沉默一會,說,“右相,那我先草定一份名冊,請右相審定吧。”

楊盛文點點頭,隨後便往右丞相府而去。

右丞相府已經六年沒開,如今,自然充滿荒蕪之感。但楊盛文絲毫不在意,推開門,裡面倒是沒有蛛絲之類,雀鳥也不現。平時,這邊還是有人清掃,打理,纔不至於讓右丞相府荒蕪。

走進之前的辦公大廳,有不少小間,都是專門負責一些部門的工作,對口處理事務,做決策建議或覈實工作的推進情況等。

如今,皇上將三部交給楊盛文來處理,今後這右丞相府也會有三部對口的工作機構,專門負責處理這些工作。右丞相做的是決策或參與決策,但右丞相府的各部門的工作人員,會追蹤處理工作。

這時候,右丞相府還沒什麼人。不過,韓新勇早就有這方面的準備,估計會從各部調配人手,便將還在實習的新進士,叫了幾個人到吏科。

等秦鍾彬回到吏部,韓新勇便主動去見尚書,請示說,“尚書大人,右相那邊暫時還抽調不了什麼人,是不是將還在實習的新進士,送幾個人過去聽命?”

秦鍾彬自然知道韓新勇是韓家之人,韓家與楊家是姻親。這樣的關係在京都知道的人並不少,秦鍾彬平時表面上對韓新勇還是不錯的。當然,韓新勇也沒能弄明白秦鍾彬與朱子善之間的關係。

“很不錯,就這樣辦吧。應應急,右相如果覺得可用,這些人就算是留給右相的人選之一。”秦鍾彬顯得乾脆,因爲這些新進的進士,幾乎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丟給右丞相府去,至於右丞相府的工作效率如何,可不是秦鍾彬來負責。

新進進士裡,很重要沒多選人,不過是五個而已。五人裡,有三個都是垣武城的人,分別是錢儒龍、孫曉君和周芳,這三人,韓新勇知道他們的來歷,都是與楊繼業在同一屆的學友。

當然,這些人會不會爲右相所用,能力如何,暫時都不考慮。主要是考慮到楊繼業與這些人的關係,有這一層關係,今後這幾個人總會選擇幫右相做事。

孫曉君等人也得知太子監國和右丞相府重開的消息,等聽到傳令,讓他們即刻前往右丞相府,先暫時去幫忙幾天,等將右丞相府的人手調派齊備,再返回實習的各自部門。當然,右丞相府那邊覺得可以留下,也可選擇留在右丞相府。

孫曉君他們在京都半年多,對於京都很多事情都還未知。但對右丞相府卻是瞭解的,因爲右丞相府在六年前被貶荊蠻楚地,垣武城距離荊蠻楚地不遠,他們雖說沒到過但也熟悉這一地方。

這層關係,自然讓孫曉君等人關注右丞相府。如今,有機會去右丞相府做事,自然很高興,這份高興表露在外,溢於言表。

錢儒龍比起孫曉君要穩住一些,拉了拉他,輕聲說,“孫兄,你能不能忍住啊。大家都看着,再說,我們去幫幾天,未必會被看上,到時候,還不得再回來?”

“錢兄,我們就該有一去不回頭的氣勢和勇氣,置之死地而後生啊。”孫曉君聲音雖小,但神態飛揚,“右相在荊蠻楚地六年,我們有機會說說垣武城的事情,右相能夠不照顧一二?”

“還是要你有能力才行。”錢儒龍說。

“錯啊,錢兄,能不能留下,還不是右相一句話?關鍵是要右相覺得你有能力,纔是真正有能力。對不對?”

孫曉君覺得有些自信,對於自己能力如何,年輕人不面都會覺得自己纔是最強的。孫曉君也不例外,而在科考上,這一屆垣武城幸運考中四人,他是排名最高的。

周芳與孫曉君和錢儒龍都不對付,主要是因爲之前在垣武城,周家和孫家之間存在生意上的競爭,後來因爲與楊繼業的對立,周家和孫家站在敵對的立場。到京都後,他們本來是同窗,該相互扶持的。可週芳、周學朝都是周家一族的人,自然排斥華新社的孫曉君與錢儒龍。

如今,他們三個被選去右丞相府聽令、辦事,對周芳而言,不算是好事。不過,如果能夠留在右丞相府,以後在京都的履歷上,會不會是一種榮光?

右丞相府與太子府之間的關係,他們是聽說過的。如今,太子監國和右丞相府重設,之間有多深的關聯?

太子今後繼位,成爲萬人之上,那右丞相府的人,也有從龍之功吧。這樣的未來,當然是令人憧憬的。

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249章 第一招第417章 你在逼我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167章 誰出戰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661章 見面歡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65章 匪衆逃散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521章 託 付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269章 欺負人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65章 匪衆逃散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719章 皇室之戰第403章 三件寶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72章 換角色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58章 真面目第156章 二對二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660章 了心願第4章 詭 異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88章 洗 臉第521章 託 付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408章 好東西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569章 分頭跑第47章 低級粗糙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94章 應對問答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74章 露臺上第65章 匪衆逃散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499章 議清剿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136章 難取捨第184章 夜行軍第99章 研討槍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221章 沒找到第49章 鷹巢山匪第406章 祥山鎮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61章 豹虎鬥第9章 找王爺第204章 賺大了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175章 斬馬腿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93章 初進縣衙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172章 打 獵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33章 看夜校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60章 大火阻路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148章 第一戰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182章 第一親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355章 殺回去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239章 新朋友
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249章 第一招第417章 你在逼我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167章 誰出戰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661章 見面歡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65章 匪衆逃散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521章 託 付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269章 欺負人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65章 匪衆逃散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719章 皇室之戰第403章 三件寶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72章 換角色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58章 真面目第156章 二對二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660章 了心願第4章 詭 異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88章 洗 臉第521章 託 付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408章 好東西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569章 分頭跑第47章 低級粗糙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94章 應對問答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74章 露臺上第65章 匪衆逃散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499章 議清剿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136章 難取捨第184章 夜行軍第99章 研討槍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221章 沒找到第49章 鷹巢山匪第406章 祥山鎮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61章 豹虎鬥第9章 找王爺第204章 賺大了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175章 斬馬腿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93章 初進縣衙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172章 打 獵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33章 看夜校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60章 大火阻路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148章 第一戰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182章 第一親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355章 殺回去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239章 新朋友